资源描述
工程预算如何管理
1、强化预算编制
建筑工程而言,其工程造价预算的编制要求十分严格,合理的预算编制,能有效控制工程成本,使得工程效益最大化。关于预算的编制,一般分以下三个步骤。(1)结合现场。编制人员应及时了解现场的状况,认清施工组织制定中的工程施工特点。编制之前,必须研究工程所在地的地质状况、相关定额标准以及施工图纸。充分了解当地环境,熟悉相关标准,才干准确无误地进行预算的编制工作。(2)核对施工图,计算工程量。在第一阶段实施的状况下,对图纸有了十分熟悉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在计算工程量的过程中,必须了解制定图纸的意图,将工程实际状况和图纸结合起来,通过当地的施工标准和定额单价,进行计算,并进行反复核算,防止细部出现漏算和错算的状况。
2、完善项目全过程预算
造价的管理必须要全过程执行动态控制,关于预算而言,更是如此。在制定阶段,必须着重强调对工程造价进行计价控制,提升投资利用程度,提升控制管理水平。就我国而言,工程制定阶段的造价控制,一般并不十分重视,都把造价控制的重点放在施工阶段。然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必须结合制定阶段、施工阶段,进行造价全过程动态管理。合理有效地进行预算编制工作,从工程前期,开始对项目进行预算控制,确保制定阶段的造价成本可行性,发挥制定阶段的效益控制水平,使其在施工阶段,项目造价更易控制。
施工阶段是成本控制的关键,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中,经常对施工项目决算以及制定预算变更、签证核算等方面进行审核,审核工作继续到整个工程结束为止。这一要求预算人员控制施工成本的同时,对施工中存在的制定变更等进行及时计算和核实,确保不遗漏,即按月和季度来计算变更数量,并且确保每月的变更计算当月完成,并及时补充预算编制。确保工程预算编制的时效性。项目建设阶段,其合同造价预算的落实也是其中重点环节,工作人员必须从技术、经济等角度来进行控制措施的制定,确保签证的正确,当签证出现时,必须重新核算预算编制,对合同价格相关费用进行重新计算,并有专门的监督人员进行预算的审核,确保各项费用合理正常,防止超支。
3、全面提升预算人员素养
毋庸置疑,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必须要一群具备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具备一定实际经验的预算人员。因为,工程项目造价预算是一门非常专业的学科,它集专门性、知识性以及技术性于一身,必须要预算人员处理具备相关先进的专业知识之外,关于国家法律法规也必须十分熟悉。同时,关于实际工程中的施工工艺、材料人工、机械设备以及工程计算定额都必须要熟练掌握。强化和完善工程造价的控制,必须要强化造价预算管理。因此,对预算人员素养的培训,有利于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必须充分重视预算人员的培训工作,与时俱进,结合工程施行,补充学习全新的专业知识,在运用新的知识理论,应用于实际中去。组织多层次、多规格、多渠道的培训。多层次针对不同文化层次和技术水平的预算人员进行普遍的带有强制性的培训。多规格不仅针对预算人员进行培训,而且对其相关造价管理人员也进行业务培训,相辅相成,便于在实际工作中互相协调。多渠道就是通过施行来指导学习,即从具体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学习相关知识。
2怎样强化建筑工程的预算管理
加强〔企业〕关于预算管理的熟悉
企业提升对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熟悉,高度重视预算管理的作用,才会分派编制高水准的预算人员,这样就确保了预算工作团队的素养。
提升预算管理工的自身专业素养
建筑工程的预算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十分有有用价值的学问,建筑工不能仅靠自己的经验臆想工程的各项开支,预算工作必须建立在对市场充分了解,即十分清楚市场上各基础建材的实际价位等等,并能在科学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预算计划。预算管理工的素养不仅包括专业的、也包括技术的,这必须要预算管理人员全面提升自身素养。
采纳科学的预算管理方法
什么叫科学的预算管理方法,就是放弃陈旧的观念和传统滞后的方法,用现代化的编制方法,使建筑工程的预算工作更贴近市场,也更符合实际状况。具体做法像,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的完整系统,从宏观上把握整个预算概貌。在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注册上做到规范管理,同时应该建立完备的且人性的跟踪管理制度,以期做到工程预算的高度可靠性。此外,在造价咨询服务上,应提升其质量和竞争力。
以发展的观点管理建筑工程中的预算
市场是随时处于变化中的,正是由于市场自身的特性,才让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同时因为市场的自我调节,也有其弊端,如市场的盲目性。而一般的建筑工程,都是作为投资大、工程时间长的大生产,所以更要精密观察市场走向、市场动态,让每一个工程预算都处于不断完善的优化之中。在优化的预算中,调整工程预算定额。在市场经济下,采纳现代先进科技,如〔计算机〕的应用,开发先进的软件程序,帮助预算的动态调整。只有做到动态的预算编制,才干真正适应施工中的实际状况,让预算成为工程的有力依据,工程的如期完工也不再成为问题,进而才会实现工程的收益。
3 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现状
1、缺乏全过程动态管理的思想
一项完整的建筑工程是从建设单位到制定单位再到施工单位的一项从"图'到"物'的综合性动态过程,但是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工作还处于阶段性管理的时期,缺乏全过程动态管理的思想。由于相关单位在造价管理方面缺乏统一熟悉和规划, 导致出现建设单位只重视工程的质量与进度, 而忽视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进行监控; 制定单位往往侧重于项目工程的制定细节和方案制定, 而缺乏对制定方案造价指标的控制范围和约束程度的重视,导致制定的方案并不优化,预算投资额较高;关于施工单位来说, 要获得招标项目就要尽可能地降低标底,但却往往导致在施工阶段实际费用超出预算费用, 短期内出现资金短缺,建筑成本消耗过高,项目投资管理失控。同时,由于建设工程资金借贷利息压力不断增大,影响整个建筑施工的进程,造成相关建筑企业以及金融机构遭受损失。
2、工程预算确定方法相对滞后, 工程量计算不科学
我国现行的工程预算主要是依据计价工程内容, 以现场勘察为基础, 编制投标施工组织制定或初步施工方案, 确定制定工程量的施工方法以及措施性工程量, 确定方法是静态, 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言是相对滞后的方法, 是依据招标图纸制定工程量、施工组织方案确定的施工措施工程量、招标文件中的计量与支付条款和预算定额子目的口径大小四个要素, 以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细目为编制单元计算出来的工程量, 定额单价通常是以几年前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价格的统计为基础,并且新增补的定额往往缺少代表性, 这造成了工程量计算取费的差错。
3、未能全面推行限额制定, 制定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监督
目前我国在工程建设的制定与招投标制度管理中存在许多的漏洞, 未能全面推行限额制定, 制定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监督, 制定单位管理体制不完善, 片面追求制定的工作量和经济效益, 缺乏精品意识。同时, 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 一些承发包单位在编制标底或投标报价时有意压低或抬高工程预算造价, 使部分工程项目的造价偏离了正常平均水平。
工程预算如何管理怎样强化建筑工程的预算管理 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现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