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情景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63417 上传时间:2025-04-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情景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情景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情景教学设计 引进生活,"趣'中激情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索然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同学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同学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要将知识传授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同学的思维,要让同学把自己平常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施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参加到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充分理解掌握知识,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究者、发现者、创造者。 例如:在教学《小数大小比较》一课时,我为同学展示了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比赛情境,出示了2号选手的比赛成绩:9.87、9.90、9.96、9.85、9.85。 先让同学依据比赛成绩,充分谈自己的想法。在同学兴趣盎然的时候,我提出评分要求:依据比赛规定,选手的最后得分应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此时,同学已沉醉在现场比赛的情境中,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自己要当一回裁判。同学依据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很容易推断出结果。这时,我依据同学的回答,板书出最高分和最低分,追问同学:"你们凭什么推断出9.96是最高分,9.78是最低分呢?'顿时,孩子们投入了热烈的讨论当中,课堂教学也自然充满了欢快、自由的气氛。上面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同学参加体验的热情,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带着深厚兴趣主动参加新知识的研究。 改善方法,开展游戏教学 按照〔素养教育〕的要求,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应该有效的结合学情,采用同学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如游戏教学。小同学天生好玩,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创造性的利用教材,整合教学内容,以游戏的方式来传授知识,就会大大提升教学与学习的效果。在小学数学游戏教学中,要结合学习内容设置有效的数学游戏,可以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和参加热情,让同学真正的成为教学的主体,让同学享受到数学游戏带来的乐趣,并获得一定的知识,实现自身的发展。例如在小学低段教学报数时,老师让同学可以从1~99报数,但有人数到含有"7'的数字或"7'的倍数时,不许报数,就鼓一下掌,然后下一个人持续报数。 如果有人报错数或拍错人则输,由错的人从1开始重新报数。 虽然是简单的游戏,但是肯定会有同学出现错误,关于出现错误的同学可以适当的惩处,比如唱一首歌,跳一段舞等,这样不断可以激发同学的注意力,更能让他们集中精力学习知识。也可以分小组进行猜数字,各小组四人,两人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表演数字,另外两名同学猜数字,看哪个小组猜对的最多,这样也会大大促进教学工作。在情景教学中,游戏教学法最为有效,但是在开展有效教学的过程中不可偏移主题,在游戏的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教学内容,做到寓教于乐。 2教学情景的创设一 使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教学 在学习方程式的课堂上,我使用了情境教学法导入教学。首先,为同学提供购买学习用品的情境:"开学了,我们要为新学期准备一些东西,美术课用的马克笔该换了,体育课要穿的运动鞋也破了,还必须要买新的笔记本用来记这学期的周记,同学们想想还有什么要买的?'有的同学说:"还有包书皮的纸',又有同学说:"可以买个新书包吗?'我对同学们讲:"好的,大家具体还要买什么,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了。一盒马克笔20块钱、运动鞋价格是50块钱,笔记本和书包老师也不知道多少钱,在清单上怎么表示啊?'有的同学说:"打两个问号',又有同学说"两个问号不就一样了,用字母表示'。这时我引入方程式中"x、y、z'的含义。接着,提出这样的问题:"假设我们每个人只有100块钱,大家的购物清单是一样的,那么你们能买回来什么东西?'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开始研究购物清单,列出不同的方程式。 创设质疑情境让同学学习凝神 在教学三角形分类时,笔者课前制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纸片各一张,先任取其中一张,出示这张三角形纸片的锐角部分,其余部分用信封遮住。然后问同学能否推断这张纸片是什么三角形?如果出示钝角的那一部分,那么能否推断呢?出示含直角的那一部分呢?同学回答上述的问题后,就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同样是一个角,有的能推断是什么三角形,而有的就不能推断呢?这一疑问使同学碰到了"认知冲突',马上产生解疑除障的激烈要求,这时同学的精力集中,智力也到了最正确状态。 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应用 多媒体技术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能够将文字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进行体现,现在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中学数学教师进行情景教学必须要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应用,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音频等让课堂氛围更加活泛,情景也更加逼真,提升情景教学效果。在日常教学中,中学数学教师也可以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应用,通过多媒体技术对某些较为抽象、复杂的知识进行动态化的展现,在提升同学学习兴趣的同时确保教学实际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音乐、视频等,活跃课堂氛围,舒缓同学心情,让数学教学处于一个较为愉悦的氛围中,确保同学对数学知识的学习。 3教学情景的创设二 通过创设具有深厚生活气息,贴近同学知识水平的问题情景,把问题情景与同学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同学亲自体验生活的情景中的问题,一方面可以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可以〔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创设充满趣味性的情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充满趣味的现象,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如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导入时,可以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将拳头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之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比大约是1∶7'所以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绕你的拳头一周,就知道是否合适你穿;公安人员从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罪犯的身高,这些都是用身体的比组成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由此显示课题,同学便带着深厚兴趣主动参加新知识的研究。 构建智慧的重要基础,是人们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为此,建构主义教学论把"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看成是其"灵魂'。还有学者认为:对小同学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了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习数学是他们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经验的总结与升华。鉴于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四周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着好奇,数学教师就必须紧紧地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景、设疑引思,用同学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同学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究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学习数学知识是同学生活经验的组织和重新解释的过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同学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创设富有探究性的情景。数学教学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教师要给同学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同学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究发现,这样才干激活同学的思维和兴趣,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百以内的加减法后,教师创设同学去春游的情景,每班同学代表举着各班人数的牌子,101班38人,102班40人,103班45人,104班40人,105班34人,106班42人,每辆车最多能坐80人,哪两个班坐在一辆车最合适?组织同学进行估计、尝试、讨论、搭配,使问题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更贴近同学实际。 4教学情景的创设三 打造真实的数学应用情景,培养创造性思维 数学上的知识体系可以说大部分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经验总结,生活之中到处体现着数学,数学在生活上的应用随处可见。所以在教学上应该特别注重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但是,纵观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课程中却往往忽视了数学在生活上的现实意味,教学上脱离了生活上的数学,这就导致小同学对数学课程难以理解,严重影响了小同学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这就必须要教师能够在教学上注重培养小同学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和操作能力,将生活中的数学逐渐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去。关于不同同学的学习阶段进行分层式教学,并对数学学习题型进行集中训练,同时注重各个学科知识的交叉联系,这样才不会让小同学的思维定向,有利于小同学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同学每当学会一个新的知识点就要及时进行检测,对同学进行不定期抽检,同时关于同学的学习成果进行肯定和激励,引导同学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 优化教学制定,特别问题情境 在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同学们能感受得到、亲身经历的问题,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增加学习情趣,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小学数学课每一课都可以设置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紧密结合同学实际生活,能有效激发同学主动积极地思索、独立自主地思索。 例如:我们班级要组织全班同学一块去郊区春游,去领会田园风光,经报名最后统计得出40名同学参加,这就有一个问题必须要解决,那就是我们都要坐汽车去,每人必须要车费9元钱,我们有估计车费380元钱,够吗?我们最终的目的地是一条小河对面的山上,到了河边,我们发现,每条船上最多乘坐7个人,请问我们同学必须要租用几条船才干过去?你打算怎么安排?同学对这些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为这些都有是他们生活中的,是他们所关注的,是他们身边的事情,因此,同学学习的动力就大大增加,投入的努力也就可想而知了。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还能帮助他们从中体会到学习的意义,做到学有所思,学以致用的目的,产生对学习的亲近感,增加同学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些必须要特别注意的是,对问题的设置难易程度一定要适中,不能太难,太难的话就会打击到同学,同学就会自觉放弃对数学的学习。太简单也不行,如果过于简单,同学就觉得没有挑战性和成就感,也提不起兴趣,为此一定要做到问题设疑难度系数合适。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