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事故处置的基本对策 一、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含有丙烷、丙烯、丁烯等低分子烃。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易燃低毒气体,添加恶臭剂后,有特别臭味;气态相对密度:1.5-2;低温或加压时,为棕黄色液体,液态相对密度约0.5;微溶于水。液化石油气燃点低,点火能量为万分之几毫焦耳,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遇火花和高温燃烧爆炸。爆炸极限:约为2%8%;有一定毒性,空气中含有液化石油气时,人在该气体中五分钟就会麻醉;容器最大同意充装量:85%。 二、易泄漏的部位液化石油气贮罐易泄漏的部位 一是阀门法兰密封垫片因老化、开裂等损坏而泄漏。泄漏的法兰又分为阀门前法兰和阀门后法兰。一
2、般说来,阀门后法兰泄漏易处置,阀门前法兰泄漏较难处置。 二是液化气管线因材质老化后受震动、撞击等出现裂缝泄漏。假设是气相管泄漏,在一按时间内的泄漏量要少一些,如果是液相管泄漏,则泄漏量较大。 三是贮罐根部因材质问题或其它原因易出现裂缝泄漏。四是罐体大开口泄漏。因内部超压,或受高温烘烤急剧增压而在顶部撕口子爆裂,这种泄漏量大、扩散快,危险性大。 三、泄漏处置措施 1、现场询情。消防部队到场后,要掌握泄漏扩散区域及四周有无火源;具体询问是泄漏还是燃烧,有无发生爆炸;泄漏量大小,是液相还是气相泄漏;贮罐区总体布局,泄漏罐容量、实际储量;邻近罐储量,总储存量,是否能够实施堵漏,能否采纳倒灌措施等。2、
3、侦察检测。消防部队到场后,利用检测仪检测事故现场气体浓度;测定现场四周区域的风力和风向;搜寻遇险和被困人员,并迅速组织营救和疏散。 3、设立警戒。依据侦察和检测掌握的状况,确定警戒范围,设立警戒标志,布置警戒人员,严控人员进入;在整个处置过程中,要不间断地对风力和风向、扩散周边区域进行气体浓度检测,适时调整警戒范围。 4、选准停车位置和进攻路线。消防车要选择上风方向为出入口,停靠在上风方向的适当部位,使用上风方向的水源;在扩散区上风、侧风方向选择进攻路线接近扩散区,并设立水枪阵地和现场指挥点。 5、禁绝火源。切断警戒区内所有电源,熄灭明火;高热设备停止工作;关闭警戒区内抢险工作人员的通信工具,
4、切断 机线路;不准穿化纤类服装和带铁钉的鞋进入警戒区,不准携带铁质工具进入扩散区参加救援,警戒区内防止静电和火花产生。 6、关阀断源。管道发生泄漏,泄漏点处在阀门以后且阀门尚未损坏,可采纳关闭输送物料管道阀门,断绝物料源的措施,制止泄漏。关闭管道阀门时,必必须设开花或喷雾水枪掩护。 7、喷雾稀释。组织足够数量的喷雾水枪,驱散、稀释沉积飘浮的气体;抢险人员进行堵漏时,必必须设喷雾水枪掩护;对贮罐顶部开口泄漏,要用喷雾水枪托住下沉的气体,往上驱散,使之在一定高度飘散;驱散稀释不准使用直流水枪,以免强水流冲击会产生静电;如果贮罐场站有蒸气管线时,可接出蒸气管施放蒸气来稀释泄漏的液化石油气。 8、强化防护。进入现场或警戒区内的队员必必须佩戴呼吸器及各种防护器具,穿着密封式消防防化服;外围人员要穿纯棉战斗服,扎紧裤口袖口,勒紧腰带裤带,必要时全身浇湿进入扩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