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玉溪一中 2024-2025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
生物学科试卷
(
考试时间:75 分钟,满分 100 分)
注意事项: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1
2
3
4
一、选题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
.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硝化细菌和发菜均无叶绿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细胞膜中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
C. 肺炎支原体、烟草花叶病毒均无细胞结构,遗传物质都是 RNA
D. 醋酸菌和酵母菌均无细胞核,都是原核生物
2
.内毒素存在于某些细菌的细胞壁中,在细菌死亡或自溶后被释放出来。内毒素由特异性多糖、核
心多糖和脂质 A三部分构成,脂质 A是其中的主要毒性组分,携带多种饱和脂肪酸长链和磷酸基团。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内毒素的加工和运输与高尔基体有关
B. 内毒素至少含有 C、H、O、P四种元素
C. 推测脂质 A在室温时更可能以固态形式存在
D. 与脂质 A相比,核心多糖的 H元素含量更低
3
.甲状腺滤泡细胞内的 I- 浓度是血浆中 I- 浓度的 30倍,血浆中 I- 进入滤泡上皮细胞是由钠碘同向
转运体(NIS)介导的,如图所示。哇巴因能抑制钠钾泵的活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
A. 呼吸作用减弱会影响 K+和 I-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
B. 哇巴因能抑制 K+的转运,但不影响 I-的转运
C. 钠钾泵运输 Na+和 K+时,其空间结构不会发生改变
D. 促甲状腺激素促进 I-运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进入滤泡腔
4
.下列有关黑藻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
②
③
④
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黑藻细胞的叶绿体内部有许多基粒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宜选用黑藻的叶肉细胞
质壁分离过程中,黑藻细胞绿色加深、吸水能力增强
黑藻细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越高,细胞质中叶绿体的运动速率越快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下图表示某恒温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完成复制后产生的姐妹染色单体保持相互黏附状态,
5
在分裂期才会分离并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黏连蛋白(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连结蛋白)的裂解是分
离姐妹染色单体的关键,分离酶(SEP)是水解黏连蛋白的关键酶,它的活性与后期促进复合物
(
APC)、保全素(SCR)的调控有关。图中 a、b、c 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发生的变化以及
对应细胞内某些化合物的含量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
A. 图 a 细胞图像是亚显微结构
B. 进入冬天,图中细胞完成分裂所需时间可能延长
C. 细胞加入 APC 的抑制剂,则细胞分裂会停留在 b 图时期
D. 保全素(SCR)与分离酶(SEP)结合可能抑制 SEP 的活性
6
.端粒存在于真核细胞的染色体两端,细胞的每次分裂都会使端粒缩短一截,随着端粒缩短、消失,
细胞将失去分裂能力而衰老。人的端粒酶结构及其催化修复端粒 DNA的过程如图所示,端粒酶通过
修复端粒 DNA从而维持端粒长度。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减小,细胞体积增大
B. 端粒酶可以连接核糖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C. 端粒酶、核糖体和烟草花叶病毒的组成成分相同
D. 端粒 DNA序列被“截”短,不影响正常基因的 DNA序列
7
.
耐
力
运
动
是
一
种
重
要
的
体
育
锻
炼
方
式
。
图
甲
表
示
在
耐
力
运
动
过
程
中
人
体
肌
细
胞
出
现
的
一
些
物
质
变化,图乙表示开始训练或停止训练时,人体肌纤维中线粒体数量出现的适应性变化。下列说法错
3
误的是(
)
A. 图甲中 X 可表示丙酮酸和还原型辅酶 I
B. 持续训练的时间越长,线粒体数量增加的越多
C. 催化 b 的酶位于线粒体的基质和内膜上
D. 停训 1 周后再进行训练,线粒体数量可以恢复
8
.为了探究 OsNAC 基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测定某种水稻的野生型(WT)、OsNAC 敲除
突变体(KO)及 OsNAC 过量表达株(OE),在灌浆期旗叶(位于植株最顶端)的净光合速率和
叶绿素含量如下表;测定旗叶中编码蔗糖转运蛋白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蔗糖含量及单株产量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WT 24.0 4.0
KO 20.3 3.2
叶绿素含量(mg·g-1)
OE 27.7 4.6
4
A. 与 WT 组相比,OE 组的设置采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
B. OE 组与 KO 组相比,相同光照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叶绿体基质中 C3 的消耗量更小
C. 若抑制蔗糖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会导致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D. OsNAC 过量表达会降低细胞呼吸消耗光合作用的产物,提高净光合速率
9
. 某动物(2n=4)的基因型为 AaXBY,其精巢中两个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基因分布如图,其中一个
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某时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细胞的变异类型发生在分裂期
B. 甲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是乙细胞的 2倍
C. 形成乙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D. 若甲细胞继续正常完成分裂则能形成两个基因型相同的子细胞
0. 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
1
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验证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
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下列有关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是否发生自由组合属于提出问题
B. 受精时,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 16种,属于实验验证的内容
C. 进行测交实验,实验结果表型之比为 1:1:1:1属于演绎推理
D. 摩尔根也采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所有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1
1. 如图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相关基因用 A、a表示)的系谱图,Ⅰ-3不含有该致病基因。不考
虑各种变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5
A. 该遗传病一定不是伴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Ⅲ-4为杂合子,其基因型与Ⅱ-5的基因型相同
C. 第Ⅱ代中可能不含有致病基因的有Ⅱ-2、Ⅱ-7
D. 基因型与Ⅲ-2相同的男性和Ⅲ-1婚配,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 1/8
1
2.研究结果的合理推测或推论,可促进科学实验的进一步探究。下列对研究结果的推测或推论正
确的是(
)
序
号
研究结果
推测成推论
①
②
③
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速率高于人工膜(只含磷脂双分子层) 细胞膜存在特殊的水分子通道
人成熟红细胞脂质单分子层面积为表面积的 2 倍 细胞膜的磷脂分子为两层
注射加热致死的 S 型肺炎链球菌,小鼠不死亡 S 型肺炎链球菌的 DNA 被破坏
1
3.18.21三体综合征是人类遗传病,目前尚未发现多一条 多一条(或几条)其他常染色体
④
⑤
(
或几条)其他常染色体的遗传病
的受精卵不能发育
沃森和克里克根据 DNA 的双螺旋结构提出了遗传物质自
全保留复制
我复制假说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3. 某二倍体动物种群有 100个个体,其常染色体上某基因有 A 、A 、A 三个等位基因。对这些个
1
1
2
3
体的基因 A 、A 、A 进行 PCR扩增,凝胶电泳及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该种群中 A 的基因频率是
1
2
3
1
(
)
6
A. 32%
B. 27.5%
C. 23%
D. 9%
1
4. 模拟实验是根据相似性原理,用模型来替代研究对象的实验。比如“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
“
实验一)中用小桶甲和乙分别代表植物的雌雄生殖器官,用不同颜色的彩球代表 D、d 雌雄配子;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模拟实验(实验二)中可用橡皮泥制作染色体模型,细绳代
表纺锤丝;DNA 分子的重组模拟实验(实验三)中可利用剪刀、订书钉和写有 DNA 序列的纸条等
模拟 DNA 分子重组的过程。下列实验中模拟错误的是( )
A. 实验一中不能用绿豆和蚕豆代替不同颜色的彩球来分别模拟 D 和 d 配子
B. 实验二中牵拉细绳使橡皮泥分开,可模拟纺锤丝牵引使着丝粒分裂
C. 实验三中用订书钉将两个纸条片段连接,可模拟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D. 向实验一桶内添加代表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彩球不可模拟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1
5. 野生型果蝇的复眼为椭圆形,当果蝇 X 染色体上的 16A 片段发生重复时,形成棒状的复眼(棒
眼),如图所示。
棒眼果蝇 X 染色体的这种变化属于(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
1
6. 微 RNA(miRNA)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下图表示线虫细胞中
微 RNA(lin-4)调控基因 lin-14表达的作用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7
A. 过程 A和 B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B. 过程 B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 a向 b
C. 图中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只有 A、B、C
D. 当 lin-4基因活跃表达时,会使 lin-14蛋白质合成量减少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2 分。
1
7.(10 分)为了探究某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请回答
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
步骤①:取 10 支试管,分为 5 组。向每组的 2 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lmL,某种淀粉酶溶液和 2mL
5
%淀粉溶液。
8
步骤②:将每组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摇匀。
步骤③:将装有混合溶液的 5 支试管(编号 1、2、3、4、5)分别置于 15℃、25℃、35℃、45℃、
5
5℃的水浴中。反应过程中每隔 1min 从各支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然后再加 1 滴
碘液显色。
实验原理: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还原糖;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用碘液可检测
淀粉,因为淀粉遇碘变蓝,可根据蓝色的深浅来判断淀粉酶的活性。
(
(
1)该实验的设计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即步骤②前应____________。
2)在该实验中,要保证各组溶液的 PH______,该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选用斐林
试剂检测试验结果,理由是______。
(3)纠正实验步骤后,继续进行操作。一段时间后,当第 3 组试管中的反应物与碘液混合开始呈
棕黄色时,各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表示蓝色的程度,“+”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组别 1 2 3 4 5
处理温度(℃) 15 25 35 45 55
结果 ++ +
棕黄色 + ++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范围在_____。某同学在进行本实验的过程中,
发现反应时间过长。为缩短反应时间,请你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______。
1
8.(12分)某自花传粉、雌雄同株植物(2n=24)的野生型易倒伏基因 a、抗条锈病基因 b分别位
于 4号和 8号染色体上,突变型相应染色体上分布着显性基因 A、B。将野生型和纯合突变型杂交得
到 F ,F 自交获得 F 。统计并检测 F 的基因型及相应基因型个体数,如表所示。
1
1
2
2
基因型
AA
Aa
aa
BB
Bb
bb
相应基因型数目
503 1002 499 301 1200 900
回答下列问题:
(
(
1)杂交实验中,为了防止_____,需对母本进行人工去雄。
2)研究该植物基因组序列需要测定_____条染色体,基因 A与 a的根本区别是_____。易倒伏与
抗倒伏,易染条锈病与抗条锈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
9
定律,原因是_____。
3)研究人员发现易染条锈病基因的遗传结果与理论有差异,又重复做了该实验,发现基因型 BB、
Bb、bb的个体数量之比总是与表中数据接近,即 BB:Bb:bb≈_____。若 F 自交,F 中既抗倒伏又
(
1
2
抗条锈病的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
(
(
(
①
②
4)为解释上述现象,研究人员从雌雄配子活性的角度提出一种假说:雌配子活性均正常,含_____
填“B”或“b”)基因的雄配子成活率为_____,含另一等位基因的雄配子活性均正常。
5)设计 F1与野生型的正反交实验验证以上假说,统计后代的表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如下:
F1作父本时,子代中_____;
F1作母本时,子代中_____;
1
9.(10 分)被称为“长江女神”的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淡水鲸,仅产于长江中下游。白鳍豚濒临
灭绝主要是人类威胁所致,如随着长江航运的发展,各种机动船成倍增长,昼夜不息的机动船螺旋
桨在长江上劈波斩浪,常常造成白鳍豚非正常死亡;滚钩、迷魂阵、电打鱼、毒鱼、炸鱼等非法行
为屡禁不止,使一些白鳍豚死于非命;长江水质污染,非法采砂以及长江中下游的支流湖泊大多修
了坝闸,水文地理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既破坏了白鳍豚长期适应的生态环境,又使作为白鳍豚
食物的洄游性和半洄游性鱼类大量减少,对白鳍豚种群繁衍极为不利。回答下列问题:
(1) 若要研究白鳍豚种群的数量变化。应从_____(答出一点即可)进行研究。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
非生物因素有_____,
(2) 从 2020 年 1 月 1 日 0 时起,我国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该计划对长江水域生物多样性的
保护方式为_____;长江禁渔以来,长江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从种群
和群落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
(3) 除了禁渔以外,保护长江水域生态系统的措施还应有_____
(4) 长江水域有一些洄游性和半洄游性鱼类的天敌,这些天敌的存在对这些鱼类的进化是_____(填
“
有利的”或“有害的”),理由是_____。
2
0.(10 分)甲状腺激素能调节机体几乎所有细胞和器官的代谢。研究发现,某工业污染物 B 对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有明显抑制作用,而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或甲状腺激素缺乏会使机体表现出不
同程度的情绪异常。回答下列问题:
(
1)机体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属于______(填“神经”“体液”或“神经一体液”)调节。甲状腺
1
0
功能减退是由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而导致的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该病患者甲
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的原因可能有______(答出 2 点即可)。
(
2)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弥散在______中,作用于几乎全身所有细胞,人幼年缺乏甲状腺激
素会患______症。
3)某实验小组欲探究不同剂量的 B 溶液对小鼠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影响,将体型相似、生理状况
(
相近的健康小鼠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记为甲组、乙组、丙组,实验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进行,
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实验前测定小鼠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
处理
每天同一时间灌胃等量生
每天同一时间灌胃
?
每天同一时间灌胃 ?
理盐水配制的低浓度B溶液
2
1 天后测定小鼠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
结果
①
②
补充表格中对甲组和丙组小鼠的处理:______、______,实验结论为______。
进一步研究发现,污染物 B 对甲状腺激素分泌具有抑制作用是因为破坏了甲状腺或垂体的生理结
构,对实验后乙组小鼠体内的 TSH 含量进行检测,发现明显低于正常值,则污染物 B 破坏的是______
填“甲状腺”或“垂体”),原因是______。
1.(10分)药物 A是从某植物体叶肉细胞中提取的一种蛋白质,对治疗糖尿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某研究团队运用生物工程相关技术,利用大肠杆菌来生产这种药物。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用 PCR技术从植物细胞中扩增出药物 A基因,反应体系中需要加入的物质包括药物 A
基因、______________酶、dNTP、引物等,其中引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
2
(
1
1
(
2)下图表示制备大肠杆菌工程菌时所使用的质粒、目的基因的结构及其相关限制酶识别位点(限
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表所示),其中 lacZ基因表达的产物可将无色物质 X-gal催化为蓝
色物质,从而使菌落呈现蓝色。回答下列问题:
限制酶
BamHI
EcoRI
Sau3AI
SmaI
XmaI
识别序列和切割位
点
-G↓GATCC
-G↓AATTC
-↓GATC
-CCC↓GGG
-C↓CCGGG
-
-
-
-
-
①
利用 PCR技术待扩增的目的基因两侧相关序列如下,扩增时选用的引物碱基序列为____。
A. 5' -CTTGGA-3'
C. 5' -TCTGTT-3'
B. 5' -GAACCT-3'
D. 5' -AGACAA-3'
②
分析上图,酶切处理后的目的基因和质粒需使用____酶处理,才能得到重组质粒。在该过程中,
为将目的基因准确插入质粒中,最好选用____酶切割目的基因。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菌时,若要准确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受体菌,需要将其培养在添加了____的
培养基上。
若将重组质粒用 EcoRI充分酶切后,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可得到长度为____bp的条带。
③
④
1
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