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走一步,再走一步
预习、复习
【学习目标】
1.朗诵课文,体会事件中蕴涵的道理。
2.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和表达主旨的作用。
3.培养坚韧不拔、勇于战胜困难的品行。
【原文欣赏】
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嗨!〞内德说,“我们很久没有爬悬崖了。〞
“我们现在就去爬吧!〞有个孩子叫道。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而去。
我一时拿不定主意。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铭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来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
“我来了!〞我一面应着,一面跟着他们跑。
我们最后来到一处空地。那座悬崖就耸立在空地的另一边。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进发。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嗨,慢着,〞我软弱地请求道,“我没法走……〞
“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讥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闻声有人抽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莽,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当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抽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庞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作者介绍】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莫顿·亨特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他的《悬崖上的一课》被美国作家芭芭拉·琳达编撰的《假如我们原谅上帝》收录。此外《心灵鸡汤充满阳光的成长历程》这本收录激励心志的成长故事的书中也收录了他的相关作品。
【正音正字】
凸tū〔笔顺:〈上〉21251〕 嶙峋línxún 晕yūn 眩xuàn 啜chuò〔辍掇缀〕
【积存词语】
瘦骨嶙峋 心惊肉跳 头晕目眩 当心翼翼 灰心丧气
【朗诵课文】
【结构层次】
《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由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而心得到的生活哲理。这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全文可以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不能动弹〞〕,写遇险。作者写冒险登上悬崖面临危险。与同伴攀登悬崖,途中“我〞上不去又下不来,陷于恐惧和绝望之中。
第二部分〔“暮色苍莽〞到“永远忘不了的经验〞〕,写脱险。作者写在父亲的激励下勇敢脱离困境的经过。漆黑的夜里,在父亲的激励下,“我〞鼓足勇气挪动脚步,“走一步,再走一步〞,终于走下悬崖。
第三部分〔最后1段〕,写启发。作者写自己的心得: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个认真解决,终将战胜大困难,赢得最后胜利。“我〞在悬崖上学到的经验,使“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以顽强的毅力,应付一切。
【课文分析】
这是一篇以小见大、发人深省的佳作。文章通过回忆自己8岁时的一次攀登悬崖的经历,显示一个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要害怕困难险阻,应当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这样就能战胜庞大的险阻,赢得最后的胜利。
本文对“我〞心理活动的刻画细致入微。如,写“我〞被弃于悬崖,用了“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膛里卜卜乱跳〞、“吓得几乎晕倒〞、“软弱地请求〞、“头晕目眩〞、“抽泣〞、“纳罕〞、“恐惧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等词语,刻画“我〞处于险境中的委屈、羞愧、迷惘、愧意,以及激烈的恐惧感。
这篇课文在写法的主要特点:〔1〕选材典型,以小见大;〔2〕记叙严密,巧设伏笔;〔3〕善于运用心理描写,人物形象生动;〔4〕运用对比,深入主题。
【思维训练】
1,从课文内容上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 题目的含义可以这样理解: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
2,如何理解“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一句中的感叹号?
〔 ①表达比较激烈的感情。
②“我〞因有救了而激动。
③“我〞的恐惧心略微放松了一点。 〕
3,当“我〞走下悬崖,为什么“先是抽泣了一会儿,然后……有一种庞大的成就感〞?
〔 “抽泣〞是恐惧和高兴交加而不由自主 。“成就感〞是被自己摆脱险境的行动而感动。 〕
4,在父亲的指点下“我〞征服悬崖时的心理有什么变化?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 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啼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
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我当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
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充满自信——我觉得自己有一种庞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
这样描写的作用是:具体而详尽地表现出“我〞由害怕危险到战胜困难的全过程。 〕
5,父亲为什么不是亲自把儿子抱下来?
6,末段说“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说“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既然知道“要到的地方〞,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
〔 这里“前途茫茫〞的意思是不知道怎样才干抵达我要到的地方,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
7,你怎样理解全文的最后一句话:“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学习寄语】
让我们——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