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朗读兴趣
提升同学朗诵兴趣,克服畏读、厌读心理。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朗诵是一项综合技能,如不重视朗诵的趣味性,同学便会兴趣全无。要提升中同学的朗诵兴趣,在课堂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展示,组织各种朗诵比赛、表演、游戏等活动,让同学扮演一些自己喜爱的角色,让同学参加其中。在朗诵Whats the matter?这一topic时,教师可让同学扮演医生和病人的角色。在朗诵The little match girl时可以配上背景音乐和图片,让同学犹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同时在课外让同学多听英文歌曲,并让同学尝试把课文配到歌曲中,这样,同学们便可以"唱'得兴趣昂然了。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多给同学讲述一些英语国家的人文、地理等知识,同学们便会觉得他们是在学活的、有用的英语,同学乐学也就自然肯读出来了。在朗诵过程中,教师应多激励同学,帮助他们对朗诵的畏惧和害羞情绪,树立自信心,让同学真正体会"为学所乐'的真谛。
让出色的一天从早读课开始。
针对同学朗诵热情不高,同学不愿开口,早读课静悄悄的现象,教师首先应该做的是以身示范,注重魅力。如果教师下班只是监督或只是放录音带是很难"撬'开同学的嘴的。教师不能只做过监督者,而应该自始至终参加其中。天天早读课教师可以座在同学中间大声有感情地朗诵,四周的同学便不好意思沉默,开始大声朗诵。在同学都读起来的同时,教师必须趁热打铁,开展朗诵比赛、背诵比赛,及时评比并给予激励,让同学体会到早读课不再枯燥无味,提升同学积极性,让早读课成为培养同学优良朗诵习惯的敲门砖。
2培养同学优良的英语朗诵习惯
一、优良的听的习惯。
我校一年级小同学就开始学习英语。新标准英语改版之后,课文的情景和配套的动画更加生动了,非常吸引同学,这十分有助于培养优良的听的习惯。英语课堂教学是小同学用英语交际的主要场合。其间,他们有很多听英语的机会。但小同学有意注意较弱,维持时间较短,特别是在听同学发言时易走神。教师除了向同学讲明专心听同学发言的好处外,在教学上要采纳生动、形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特别要避免枯燥操练,开定向长火车,要多用有意点叫、各别提问,对相应的教学活动与集体操练应频繁交替使用。
特别要培养同学善于倾听的习惯。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同学爱模仿,模仿力强,但缺乏自控能力。课堂上,常有同学一听教师示范发音,就急于开口模仿,轻声跟读,结果导致自身发音欠准,而且影响了他人听音。因此,在英语起始教学阶段,教师就要训练同学静心倾听的习惯。
二、优良的说的习惯。
大胆开口说英语、音量适度、仪表大方。积极参加语言施行活动,大胆开口说英语,是英语学习所必必须的。一年级同学人小,活泼好表达,正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有利条件之一。教师要从课内到课外尽可能地为同学创造语言施行机会。我们年级组采纳了"我最闪亮'的评价模式,集满5颗星就可以兑换一次奖品。我常常利用这个时间来了解同学,并和他们进行简单的英语交谈,以此造成说英语的氛围,激励同学多开口说英语。
同学在讲英语时,教师最好别去打断,应同意同学暂时存在某些语言错误,待讲完后,教师再指出并改正。这样做,不干扰同学说话的思路、意念表达,不挫伤其说话积极性,又能帮助其提升言语水平。在大胆开口讲英语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同学注意讲话音量适度、仪表大方。如再班上发言时得响亮些,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到。另外,教师要提请同学注意,说话时不要低着头,或眼望天花板,或视窗外,要面对听者,举止要自然,不拘束,从小养成优良的说的习惯。
三,优良的读的习惯。
《新标准》要求同学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小故事;能认读所学词语;能依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能读懂问候卡等中的简单信息;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诵所学故事或短文;要求大声朗诵并注意语音、语调。由于小同学英语学习缺少运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的环境,在他们学习的一开始英语词形声义协调融合还不能熟练掌握的时候,必须强化对同学英语朗诵习惯的培养。这就必须要我们教师在训练中,要把好语音关,严格要求,适度纠音,持之以恒,切实打好语音、语调基础。英语朗诵要有正确的读音跟语调,必须靠多读多练。即要求同学们在朗诵过程中养成正确理解、准确模仿、深入体会、主动表达的学习习惯。
3如何提升英语朗诵水平
一、抓好拼读规则进行拼读。按照字母、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直接拼读。
直接拼读的目的是培养同学见词能读音,听音能写单词的能力,防止同学死记硬背。在学单词的同时,可以适当归纳开音节、闭音节和r音节的读音规则,特别重视五个元音字母的读音规则。在此基础上,凡是碰到符合读音规则的单词,可要求同学自己拼读,又可提升同学的自学能力。例如,学习hen这个单词,同学就完全可以依据读音规则直接读出。学习cake这个单词,就要强调元音字母a在开音节中的发音规律,以便同学能准确读出单词。
二、有机地结合听、写训练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的整体。
在读的教学中,适当地结合听、说、写,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会话教学中,一般先对同学进行听说训练,在听说训练后,才让同学进行朗诵训练,巩固听说训练的效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熟悉。
三、学习朗诵时要多用体态语体态语是指说话时的手势、动作、表情等。这些是无声的语言,是交流思想的辅助工具。
它可以大大加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用自己的眼神、面部表情、体态动作准确地表达出英语的意思,有助于同学对语言的理解,提升同学说的兴趣,进而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我在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A部分Lets talk时,课前准备了两件小孩衣服、一件衬衫、一件体恤衫。一位男孩头戴Mike的面具扮演Mik,一位女士头戴Mom的面具,扮演Mom。男生手拿新衬衫,指向窗外,请求Mom他能否穿这件衣服。女生扮演妈妈的样子,不同意Mike穿衬衫,外面很冷,以免着凉。等到天晴时,Mike拿着一件体恤衫,请求Mom是否能穿,妈妈高兴地答应了。两位同学扮演的绘声绘色,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在朗诵时进行语调、重音、节奏、意群、连续的训练读准每一个单词是必要的,但是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
朗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语言教学。因此朗诵教学要遵循语音教学的规律。教师要提问同学一般疑问句读升调,答语读降调,特别疑问句读降调,答语也读降调。主意让同学在有意义的语流中,掌握准确地语音、语调、重音、意群与节奏。
五、正确对待同学读英语时出现的错误在小同学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出错的状况是不可避免的。
教师应熟悉到同学读英语的过程实质上是读英语中不断出现错误、不断熟悉错误、并不断自我改正错误的过程。为了保护同学揪住不放,更不应该横加指责。教师应该激励同学说"读得不错,只是各别地方还应该注意。'以充分调动同学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4乡村英语朗诵现状的问题
(一)、教师不重视、同学无视。
在乡村的英语教学中,乡村地区还是执行应试试教育,即年度考试、中段考试、单元检测等大大小小的考试都不会直接考到朗诵,所以乡村的英语教师都疲于应付一些大班额的常规教学以及应付同学考试成绩,对朗诵基本都是弃之一边。同学则自然而然地认为朗诵不用考试、不重要。再加上乡村地区语言环境不佳和同学的畏错心理让广大同学从小声跟读――默读――哑巴。同学的嘴巴撬不开,琅琅的读书声不复存在。
(二)、早读课形同虚设。
早晨是人的记忆高峰,在早读课读单词、背课文收到的效果是事半功倍的。然而在乡村地区,事实并非如此。在早读课时,无论教师在讲台上如何威逼利诱,大部分班级的同学或是聊天或是打�,压根就是不开口。有少数班级则有口无心看天花板齐读。有些教师则干脆把早读挪作他用,用早读课讲学习、评作业。早读课形同虚设,没有得到重视,也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
(三)、同学朗诵习惯缺失制约了同学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各项能力的发展。
在英语学习中包涵着听说读写等重要方面。在广大乡村地区,大部分同学不重视语音学习,单词死记硬背,今天记明天忘。相当一部分同学读到初三才会讲几个"Thank you'、"OK'、"Hello'之类。不会读、不会讲、不会写让同学们学起来索然无味,同学们也慢慢失去学习兴趣。朗诵是始终贯穿在听说读写这几个环节中的,而且也制约着这几个方面的发展。同学们不愿大声朗诵已经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如听力差,口语表达差,阅读、写作能力不济等。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