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细石混凝土坡道、踏步及散水施工方案及工艺方法
1、细石混凝土坡道
(1 )工艺标准
① 清水混凝土工艺,一次浇筑,不得二次抹面。
② 坡道边角应顺直,面层表面洁净,无裂纹、脱皮、麻面和起砂现象。
③ 坡道的齿角应整齐,防滑条应顺直。
④ 踏步与建(构)筑物间应留置20〜25mm宽变形缝,采用硅酮耐候胶封闭。
⑤ 长宽尺寸度偏差<10mm。表面平整度偏差<2mm。坡道边角偏差<3mmo
(2)施工要点
① 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质量要求符合现行GB17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其他质量要求符合JGJ52。细骨料应采用中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5%;其他质量要求符合JGJ52。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
② 按设计要求做好基层,压实系数应满足设计要求,坡道坡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③ 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加)不小于C20。
④ 面层表面洁净,无裂纹、脱皮、麻面和起砂现象。
⑤ 细石混凝土地面面层要分三次压光成面。细石混凝土地面施工完成后要要养护不少于7天。
⑥ 防滑槽应顺直,槽深、槽宽一致。
2、细石混凝土踏步
(1)工艺标准
① 清水混凝土工艺,一次浇筑,不得二次抹面。
② 面层表面洁净,无裂纹、脱皮、麻面和起砂现象。
③ 踏步齿角应整齐,防滑条应顺直。
④ 踏步与建(构)筑物间应留置20〜25mm宽变形缝,采用硅酮耐候胶封闭。
⑤ 踏步的高度差< 5mm,每个踏步两端宽度差< 5mm。表面平整度偏差< 2mm。
(2)施工要点
① 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质量要求符合现行GB17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其他质量要求符合JGJ52。细骨料应采用中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5%;其他质量要求符合JGJ52。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
② 面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0。
③ 细石混凝土地面面层要分三次压光成面。细石混凝土地面施工完成后要要养护不少于7天。
3、细石混凝土散水
(1 )工艺标准
① 面层表面洁净,无裂纹、脱皮、麻面和起砂现象。
② 宜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一次浇制成型。
③ 踏步与建(构)筑物间应留置20〜25mm宽变形缝,采用沥青砂填充,硅酮耐候胶封闭。
(2)施工要点
① 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质量要求符合现行GB17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其他质量要求符合现行JGJ52,现场坍落度为45〜75mm。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JGJ63的规定。
② 基层回填土压实系数应满足设计要求,基层回填土内不得含有建筑垃圾或碎料。
③ 散水基层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
④ 根据散水的外形尺寸支好侧模,放好分格缝模板,分格缝模板用木模时两面应用木刨刨光,支设时要拉通线、抄平,做到通顺、平直、坡向正确(向外坡4%),严禁用砌砖代替模板。散水厚度不小于150mm,内掺抗裂纤维。
⑤ 缝宽20〜25mm,留缝宽窄整齐一致。纵向3〜4m设分格缝一道,房屋转角处与外墙呈45°角,分格缝宽20mm,分格缝应避开雨落管,以防雨水从分格缝内渗入基础。
⑥ 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可适当湿润模板及灰土垫层,但水不可过多,以地面不留积水为宜。
⑦ 一般采用平板式振捣器,振实压光,应随打随抹,一次完成,用原浆压光。
⑧ 待混凝土初凝时,用专用工具将散水外边沿溜圆、压光,用抹子压光混凝土面层,待混凝土终凝后有一定强度时,拆除侧模,起出分格条。
⑨ 成品混凝土应养护不少于7天。养护期满后,分格缝内清理干净,沥青砂填充,用硅酮耐候胶封闭,填塞时分格缝两边粘贴30mm宽美纹纸,防止污染散水表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