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念是圆的)教案.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150716 上传时间:2025-04-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念是圆的)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念是圆的)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念是圆的)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念是圆的)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念是圆的)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养成优良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诗所表达的感情。2、心得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学重点提示: 1、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 学习十五夜望月。领会诗中美好的意境和委宛的别离思聚的情思,以及由己推人的思想境界。一、导入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月诗篇:“海上升明月,天际共此时。 “可怜九月初三日,露似真珠月似弓。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共同学习三首中秋咏月诗词。二、中秋常识介绍1、 “中秋节别称:“中秋节,“仲秋节;“秋节、“八月节;“团圆节、“女儿节。

2、月节“月夕;在唐朝,被称为“端正月。2、中秋节的起源1、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2、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3、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3、中秋传说嫦娥奔月 吴刚伐桂: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里砍月桂,但月亮中的月桂随砍随合,砍伐不尽,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玉兔捣药:相传月亮中一兔,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 月饼的传说:相传当时中原人不甘受蒙古人的统治,有志之士皆思起义抗元, 然欲整合抵抗的力量,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刘伯温便想一计策散

3、布将有瘟疫的流言,要人们于中秋节买月饼来吃以避祸。大家买了月饼回家后切开一看,里面藏了纸条写着“八月十五夜起义,于是民众纷纷响应,因而一举推翻元朝。三、简介作者 王建约767-830,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 唐代宗大历十年775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穆宗长庆初,由太府寺丞转秘书郎。大和中出为陕州司马,后归居咸阳原上。一生困顿,晚景尤为凄凉。为官在外,常与家人别离。 四、朗诵指导 1、听朗诵,明确节奏,韵脚。 2、自由朗诵2遍; 3、集体朗诵五、分析诗句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耀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刺眼的惊扰,先后进入

4、了梦乡。“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白月光,联想李白的静夜思。“树栖鸦三字,简洁、朴实,既写了鸦鹊栖树的状况,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这也让人联想到满月中的桂树。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思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诗人无声望月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 冷露无声浸润了桂花,那么月中的白免呢,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注目明月,神驰意远呢?诗人由

5、已推人,扩展了望月的范围。诗人由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想思。诗人没有直说自己的情思,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语气,不知那饱含相思的清辉洒在哪一家。欲说不尽,委婉动人。 六、小组讨论 1、诗人在这首诗中描述的景色的特征是什么? 秋月秋思 2、诗人通过这种景色表达何种情感? 诗人通过联想,由已推人,在这出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中,表达出别离思聚的情感。 3、“落字最妙,妙在何处?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秋思随着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赏析:在唐代咏月诗中,这是比较著名的一篇。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广寒宫中的露珠一定

6、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更显得悠远,发人深省。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发了入骨的思念,他的秋思必定是最浓挚的。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形象地语言,渲染了中秋望月、思深情长的意境,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的委婉动人。七、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这首唐诗; 2、收集更多咏月诗句; 3、朗诵并欣赏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心得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从写月或月光的诗句入手,进入新课。 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如张假设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

7、床前明月光等。同样的,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我们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菬溪渔隐丛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二、检查预习1、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才华横溢,散文、诗、词、书、画等都有很高成就。他的词一洗柔弱宛转之风,扩展了词的题材,新人耳目,又不拘格律的束缚,在词的发展史上创立了豪放一派,有苏东坡集传世。但苏轼在仕途上却几经浮沉,不能得志,多次被贬。然而此人生性豁达、乐观,不管处于何种逆境总能以积极的态度鼓励自己,只这一点便足以令人敬服。2、写

8、作背景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水调歌头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写的。这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离开朝廷,来到“寂寞山城密州,已经整整5年了。政治失意,妻子亡故,弟弟远他乡,词人心中十分苦闷,于是借询天问月排遣愁绪。3、掌握字音:宫阙 琼楼 绮户 婵娟 不胜寒( 丙辰 4、了解词义把: 朱阁: 不胜寒: 绮户:无眠: 何似: 婵娟:三、朗诵指导1、录音范读2、同学一齐朗诵这首词。四、把握词义生说-展示端起酒杯遥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多好的日子啊。我本想驾着长风回到天宫去,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清寒。 那么,就

9、让我在人间的月光下翩翩起舞吧,那清朗的影子也随着人在舞动,此情此景,什么地方能比得上人世间呢?月亮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那没有睡意的人。月亮啊,你跟人们该没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又亮又圆呢!人世间有悲欢离合,月亮也有阴晴圆缺,这样的事从古以来就是难以十全十美的。只希望我们都能生活得平安长期,那么虽然相隔千里,也都能共赏这美好的月光了。五、思索讨论1、词前小序有何作用? 交待写作背景及缘由:怀恋子由。2、这首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上阕主要写什么?写了什么景? 上阕-望月写景 下阕呢? 抒发了什么感情? 下阕-怀人抒情 上、下两者的联系

10、何在?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找出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4、作者对人生的心得体现在那些词句上?你如何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世间有悲欢离合,月亮也有阴晴圆缺,这样的事从古以来就是难以十全十美的。5、“转朱阁,低绮户中的“低能否改为“照 ,为什么?不能。“低的含义比“照更丰富,它表达了月已西斜,夜已深这一含义;且下句有“照无眠,此处换“照用词又显得重复.6、这首词的基调是抑郁的还是乐观的?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乐观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7、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我、

11、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8、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 联想: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 - 宫阙 - 琼楼玉宇 ( 联想和想象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之一,下面,让我们通过训练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9、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由怨月到心得人生 ,最后以共赏人间美景作结。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豁达胸襟。六、总结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七、欣赏歌曲八、全词赏析苏轼这首词虽然包涵人生哲学,然而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那

12、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到的是作者丰富的感情,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同时,词里虽然也有感情与理智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并没有脱离现实,也没有悲观失望的消极思想,情绪是健康的。这首词具有激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它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赞美所称赞的名作。九、感受名家面对皓月当空,你对月怀人;面对伤离别怨,你以理遣情;面对宦海浮沉, 你胸襟豁达,你的一生虽然屡遭贬谪,仕途困难坎坷,但却处之泰然,历经人世沧桑,但仍乐观向上,你将一己愁怀的释然,推向对整个人类的共同祝愿,真切的手足之情感人至深,豪迈高洁的情怀撼人心魄.十、积存咏月诗词李白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

13、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陶渊明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李白把酒问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十一、布置作业背诵水调歌头板书制定 感伤乐观思念亲人怀才不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借情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景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学习 我的思念是圆的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诗中表露出来的浓郁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

14、入二、了解艾青。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人。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著名诗篇。他的一生曲折坎坷。1929年,中学毕业后的第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有感于中国的民族危机回国,开始画画和诗歌创作,1932年7月,被诬陷为阴谋颠覆政府,判刑6年,1935年10月出狱。在狱中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解放后,1959年被错划为右派,此后一直蒙受冤屈,直到20年后的1979年才得以洗雪。 三、朗诵这首诗 听录音-同学个人朗诵自由朗诵,读出感情,注意节奏 四、分析全诗1、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由诗人创作背景入手分析。 “我的思念是圆的,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圆

15、形象的语言中包涵着许许多多情感上的东西,诗人渴求团圆,渴求美满。 “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圆最亮的诗人由思念到圆月,引发人的联想与想象。月儿常圆吗?不圆时又是如何的一番情感啊?人们在看月的时候经常会想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激起人们对个人命运的遐思。 诗人由眼前的“西瓜、苹果都是圆的联想到团聚的欢乐和“骨肉被分割的痛苦,引出自己渴求亲朋团聚的情感。 2、说说你所理解的诗歌中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诗人渴求团圆,渴求美满。引出自己渴求亲朋团聚的情感。3、你觉得诗人要表达的愿望,在今天看来有什么现实意义?五、揣摩欣赏说说诗歌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圆,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这首诗表达了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怀想。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会默写这三首诗词; 2、小作文:依据下文的开头,发挥联想和想象,续写文章。 中秋的夜晚,凉风习习,我坐在阳台上,望着明亮的月亮,心绪万千教后心得: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