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谈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几点意见.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148900 上传时间:2025-04-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几点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几点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几点意见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人对于音乐课的认识都停留在相对简单的层面:认为只需要唱一唱歌,或跳一跳舞即可,似乎是一件挺轻松的事情,可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对音乐课的要求已经大大提高,孩子们对音乐研究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要真正地上好一堂音乐课需要老师准备的内容已经远远不止唱唱歌跳跳舞那么简单,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非常广泛,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从流行乐坛到古典浪漫派音乐等等,都有涉足。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知识和音乐史学的内容进行研究探究,还得进行必要的音乐技能的教学甚至进行一些音乐创作方面尝试等等。现在我们的教师都是采用音乐多媒体教学,它给人以直观、立体的音乐感受。这些都离不开教师本身对音乐教学内容的深入分析,离不开教师对音乐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创新。笔者根据多年从事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经验,谈谈以下几点个人的教学体会,希望同行们批评指正。 一、注重音乐欣赏教学的人文性 在新时期教学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应当更加注重人文性内容的挖掘,让音乐之美于音乐课堂教学的整个环节之中,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不仅感受到音乐的情感艺术,也能够 深入地感受到音乐之中的更广泛深入的人文知识,从而打开学生的思维,丰富其音乐情感体验。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音乐这门艺术总能够透过音乐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表演者和音乐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创作意图,欣赏音乐的过程,就是在欣赏不同时代人们的意识形态与潜藏的情感世界。音乐中不同的背景、不同的音乐风格都能给予学生多角度的文化熏陶,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令学生在音乐中得到心灵的舒缓。 (二)、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 青年是一个国家的栋梁,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重要生力军。要培养好青年学生一代,就要在各个基础教学的环节注重教学的人文性,音乐教学也不例外。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音乐鉴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例如,我们在研究《国之瑰宝》一课时,通过欣赏《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优秀的传统京剧艺术,学生们从中去认识国粹京剧艺术、体验京剧演唱的魅力,体会戏曲艺术带给我们的艺术享受,不仅增长了京剧知识,还让学生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之美。教学中不忘引导学生之间进行研究的分享和思想交流,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理解,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强烈的民族意识。这正是音乐教学的人文性的重要体现。 (三)、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音乐作品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要十分重视培养孩子们聆听音乐的习惯,教学中,教师不可一味地强调作曲家创作意图、和音乐分析等知识灌输,而忽略对学生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学中要摒弃把音乐作品说“死”说“僵”的说教式教学。我们要寻求一种更加适合青年学生的欣赏音乐的方式和途径,在教学中,可以不必从作品分析、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开始讲解,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聆听欣赏引领学生走进音乐世界,通过听音乐,让学生切身地感受音乐的形态特征、音乐情绪。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及研究经验去理解音乐,展开音乐想象,进行思辨。聆听之后,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欣赏体会,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也可以通过姊妹艺术如绘画、舞编等形式进行音乐的表达。在这样的欣赏音乐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真聆听得到了对音乐作品的具体实在的体验,研究效果会明显更好。 二、注重音乐欣赏教学的学科特点 (一)、在培养听力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乐感 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他的意思显然就是: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可见,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应当将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作为首要任务。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引导和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从而深入去理解音乐作品。例如欣赏贝多芬的《命运》,总能给人们以心灵的震撼,欣赏歌曲《娃哈哈》,又能给人一种欢快的感觉,而二胡曲《二泉映月》却没有人不感到悲伤的情感。这些音乐作品,通过聆听便能让学生感受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音乐内涵。又,在进行唱歌教学时,总能调动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比如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学生通过演唱,便能身临其境,仿佛祖国的优美画面、一片丰收的气象都尽收眼底;演唱歌曲《大森林的早晨》时,学生可以联想到穿森林,越峡谷,登高山,问候日月星辰;奔大海,跨草原,迎接日出黄昏,以及找清泉,逐流云的动人情景,当学生有了这样的联想和想象,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便大大加强。在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作曲者的内心感受和创作灵感等,通过分析,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大大提高。 (二)、重视学生的识谱能力的训练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研究的道路上,当学生 对一部音乐作品产生了兴趣,自然就会求知的欲望。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识谱读谱能力,就使学生获得了研究音乐的工具,学生掌握了与音乐有关的乐理知识,学生便能利用所学,进行自我研究提高。音乐有许多元素,包括旋律、节奏、音色、调式、曲式、力度和速度等,它们在歌曲中都有重要的意义。而识谱是研究歌唱的第一步。 研究读谱,首先应当重视节奏和音高的练习。如歌曲《团结就是力量》中,二拍子的节奏韵律先让学生去领会理解,同时唱好音乐进行中的各个音准,便能抓住音乐形象。而速度是音乐研究中比较能够感受的,如歌曲《手拉手》应当提示学生用稍快的速度去演唱才能不至于影响音乐形象的表达。此外,对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进行一些基本的分析,也是进一步了解歌曲内容必不可少的环节,如《白毛女》这首歌曲,开始段落表现了翻身农民由衷地歌唱生活的形象,紧接着把人带入旧社会受压迫的生活情景之中,情感是痛苦、憎恨和觉醒的,与前一段虽然旋律完全相同,但经过新旧社会的对比,翻身农民对党的感激之情更加强烈,有了这样的理解,演唱时便更富于激情。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辨识能力 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理解音乐和进行一些基本的音乐分析,是音乐欣赏课最重要的目标。通过音乐作品的演唱、演奏和欣赏活动等,让学生在音乐作品得到音乐美的熏陶,丰富充实其情感体验。及时发现和捕捉音乐作品中的积极和正面的音乐形象,从中发现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充分利用音乐课堂,向学生介绍优秀的音乐作品,教给他们欣赏要领,分析作品的优劣,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 总之,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利用教学课程资源,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并且必须投入自身的教学热情和丰富情感,针对学生研究的主体性以及个体的特殊性和学生研究音乐、感知能力的差异,结合学生研究实际制订出不同的教学策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有所收获。使孩子们在音乐课上真正得到成长的快乐和必要的营养。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