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参考答案
1
A
2
D
3
B
4
B
5
D
6
C
7
B
8
A
9
10 11 12 13 14 15
C
B
C
D
D
C
A
1
.该地 11 月至次年 2 月气温低于零摄氏度,冰雪不断积累,待到气温高于零摄氏度的
时候冰雪才开始融化,所以 3 月冰雪量最大,故选 A。
.据表可知 8 月该地平均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冰洞部分融化,从而缺乏支撑,容易
导致坍塌事故,故选 D。
.当地采用格林尼治时间,与北京时间相差 8 小时,当地时间 25 日 15 时,此时北京时
间为 25 日 23 时,故选 B。
2
3
4
5
.该河流发源于多条冰川,其水资源补给为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故选 B。
.辫状水系形成过程是:洪水期,河流含沙量大,当洪水流出山口或河道宽阔处,地势
变得平缓、河谷比较开阔,河流流速变缓,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沙洲或浅滩;洪峰过后的枯
水季节,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出来,形成许多汊流,构成辫状景观,在洪峰退后,浅滩出露
形成若干沙岛及多股的忽分忽合河道;再次洪水来时,在原有的河道中又会形成新的沙岛以
及新的汊流河道,所以辫状水系处河道多变,所以辫状水系发育的条件是河流落差小、河道
开阔、水位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大,故选 D。
6
.该地辫状河的沉积物主要来自冰川末端,其分选性差、颗粒较粗、磨圆度差,有机质
少,故选 C。
7
8
.据卡普恰盖水库入库站材料显示 6~8 月占比在各个季节中最高,故选 B。
.伊犁村水站径流季节变化表明冬春季占比增加,夏秋季占比减少,可能是夏秋季蓄水,
冬春季补水,占比增加,水利工程的调蓄所致。西风影响程度加强会导致全年降水增多,不
一定是冬春季占比增加,植被覆盖率对季节分配影响较小,春季灌溉用水增大会导致径流占
比减少,故选 A。
9
.2010 年后随着人类活动影响增大,工农业用水增加,春夏季耗水量增加,径流减少,
巴尔喀什湖总入湖水量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湖区水位下降、湖水盐度增大、入湖泥沙会
减少,故选 C。
1
0.西太平洋暖池区域范围大小主要受东南信风的影响,东南信风减弱,秘鲁寒流减弱,赤道
附近太平洋海域水温升高,西太平洋暖池区域范围扩大,天气系统、海陆分布、太阳辐射均
不是其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故选 B。
1
1.西太平洋暖池是鲣鱼主要活动场所,说明鲣鱼生长习性是喜温暖的海域,鲣鱼活动范围扩
大,说明西太平洋暖池区域扩大,是东南信风减弱,导致秘鲁寒流减弱,赤道附近太平洋海
域水温升高,引起西太平洋暖池区域范围扩大;海水放热增加会降低水温,暖池区域缩小,
鲣鱼活动范围缩小;赤道逆流减弱、秘鲁寒流增强都会导致西太平洋暖池区域缩小,鲣鱼活
动范围缩小,故选 C。
1
2.西太平洋暖池区域扩大时,为厄尔尼诺气候模式,即太平洋中东部海域异常增温,是东南
信风减弱导致秘鲁寒流减弱,太平洋中东部增温,从而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大气环流
改变,秘鲁沿岸降水量会增加,澳大利亚东北侧和菲律宾东部降水减少,东南太平洋由于海
水增温,导致秘鲁冷水鱼渔业资源减少,故选 D。
3.该题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力,根据图 5 可知,1990~2004 年间,降
水量呈现减少趋势,气温呈现下降趋势,气候变化趋势为冷干,故选 D。
4.据材料可知,1990~2004 年间,根河流域湿地的变化特点为斑块化与破碎化,说明
1
1
湿地的水量减少了。据图可知,1990~2004 年间,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补给量减少,径流
减少,故选 C。
1
5.据材料可知,2004~2019 年根河流域湿地破碎程度与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气温升
高,蒸发加大,但破碎化程度降低,说明气温升高,地表水增加。该地位于黑龙江流域,有
较厚的冻土层,气温升高,有利于表层冻土融化,增加地表淡水量,但深层冻土没有融化,
下渗量不会增加,故选 A。
1
6.(1)黑沙蒿和沙漠豆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递减趋势(2 分),沙漠豆叶片相对含水量
下降快于黑沙蒿(2 分)。
2)T1~T3 阶段黑沙蒿质膜相对透性变化幅度不大(2 分);沙漠豆的质膜相对透性增幅较
大;(2 分)说明黑沙蒿耐干旱能力较强,沙漠豆的耐干旱能力更弱(2 分)。
3)库布齐沙漠位于温带地区,冬季气温较低,热量不足(2 分);实验表明沙漠豆在库布
(
(
齐沙漠干旱加剧的情况下,与当地黑沙蒿相比,耐旱能力较差,缺乏竞争优势(2 分);大
量引种沙漠豆可能导致需水量增加,会加剧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2 分)。
1
7.(1)褶皱(背斜)(2 分),水平方向上中间地层更古老(岩层向上拱起)(2 分)。
2)石灰岩层因溶蚀形成槽谷(2 分);槽谷纵向落差小,流水搬运能力弱(2 分);槽谷
两侧山体坡面径流带来泥沙淤积而成(2 分)。
3)L1 海拔降低,向东南移动(2 分);受侵蚀影响,西北方坡度更陡,侵蚀速度更快(2
(
(
分)。
L2 海拔降低,但水平位置基本不变(2 分);L2 两侧岩体和坡度相差不大,两侧侵蚀速度相
当(2 分)。
1
8(1)年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1 分)、年均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1 分)、土壤水分
含量随海拔升高而波动上升(1 分)。
2)气温高,蒸发量大;降水量少;生物量较大,蒸腾较大;荒漠草原,下渗更容易(或下
渗量大),或土壤保水能力差(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得 6 分)。
3)研究区 E 海拔更高,气温更低,生物生长速度慢(2 分);且缺失生物量较大的灌木(2
分);容易形成冻土,不利于生物生长(2 分)。
4)针叶林长势旺盛,郁闭度增大(2 分);林下光热条件变差(2 分);乔木根系发达,
导致对水分养分的争夺加剧(2 分)。
(
(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