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XX中学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制度度(最终版)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丰富学生阅读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特制定本制度,切实做好我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
一、指导思想
根据办公厅、XX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认真贯彻市教委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的指示精神,落实区教育主管部门工作要求,全面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课外读物工作领导小组
课外读物监督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三、课外读物管理原则
(一)导向性与积极性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坚持“五育”并举,围绕核心素养,满足中小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课外读物选材要积极向上,体现主旋律,重点宣传
“”思想,传承与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科学精
神,彰显家国情怀与法治意识。
(二)坚持育人为本,方向正确。
课外读物的推荐与选用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要严把政治关,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三)自愿性与适度性原则。
进校园课外读物遴选和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对家长自主购买推荐目录之外的课外读物,学校要做好指导工作。学校图书室购买课外读物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课外读物应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
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四)方向性。
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四、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要求
(一)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保障,推进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常态化。
学校成立校长任组长,业务校长、教导处主任任副组长,语文学科组长和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小组,负责学校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切实做好教育部《办法》和学校《方案》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2)注重宣传,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3)严格管理,失职问责。
全体教师要增强责任心,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
(二)加强学校图书室管理,定期检查盘点,清理含有吴力色情等不利于儿童阅读的消极、低俗读物。班主任精选
和推荐优秀读物充实班级图书角,担负起引导学生读好书、做好人的责任。
(三)丰富读书活动。
学校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学校定期组织“亲子共读一本书"“图书漂流”“校园读书节"等活动,优化校园阅读环境,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推动书香校园建设。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四)注重宣传,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五)课外读物要可读性强,文字优美,表达流畅,深入浅出,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趣味性,要符合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与年龄特点。要做到启智增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增长知识见识,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六)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1)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2)学校严禁组织统一购买。对家长自主购买推荐目录之外的课外读物,学校要做好指导工作。
(3)学校图书室购买课外读物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七)加强排查,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各校图书室管理人员按照《办法》要求,认真排查馆藏书籍,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封存管理,不准借阅。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读物,教育学生禁读并及时告知家长。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访等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教育部《办法》中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藏图书进行排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图书应剔除,禁止学生阅读。
(八)激发阅读兴趣。强化对学生阅读的深入研究与指导,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组织开展系列活动,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夯实学生文化知识基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五、工作举措
(一)注重宣传,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二)加强其他渠道进校园课外读物的管理。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2、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由学校领导小组进行审核把关,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
(三)严格管理,失职问责。
全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课外读物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
(四)学校要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可设立读书节、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建立阅读激励机制,鼓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将书香校园建设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纳入相关表彰奖励中,学校要采用适当的形式表彰阅读活动表现突出的师生。
(五)学校应向师生和家长主动公开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教师对学校推荐的书目负有导读责任。
六、工作目标
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建设书香校园,倡导亲子共读,建设书香家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七、加强课外读物审核与监管
(二)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携带进入校园读物的管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报备制度,畅通社会和群众监督渠道。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对进校园课外读物的推荐情况开展抽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全面了解和把握课外读物进校园情况,根据需要开展专项督查。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课外读物进校园有关情况纳入督导范围。
(三)每学年开学初召开全校新生家长会,宣传“五项管理”工作的意义、目的和要求。
(四)加强组织保障,推进学生五项管理管理常态化。
学校成立五项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学生五项管理工作,切实做好教育部《办法》和学校《方案》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五项管理工作良性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