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河北省鸡泽县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
满分150分 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本题共3小题,14分〕
寻找恩人
韦 名
建涛发誓,这辈子一定要找到女儿的救命恩人,给他恭恭敬敬地鞠个躬,道声歉。
女儿描述的救命恩人是个不高不矮,不胖不瘦,说话不卑不亢,眼睛不大不小,头发不长不短的中年男人。
那天上午,事情太突然了:站在马路边等车的她发现一辆车疯了一样向自己狂奔过来。小嘴张得庞大的她,既说不出话,也挪不动身子,眼睁睁看着车子朝自己飞奔过来……就在车子要撞上她的瞬间间,她被一个人扑倒在路边的绿化带上——疯狂的车子从女儿刚刚站着的地方呼啸而过。
和女儿一起倒在绿化带上的中年男人扶起了脑子一片空白的女儿。女儿却站不稳,蹲在绿化带上,瑟瑟颤抖。
“没事了!〞中年男人扶起女儿。
惊魂未定的女儿终于抬起了头,看到了中年男人眉心间一颗黑闪闪的痣。女儿连一声谢谢也没说,只呆呆地望着沾了一身泥水的中年男人头也没回地消失在马路上。
救了女儿一命,女儿却来不及对恩人道声谢,建涛心里不安,发誓这辈子一定要亲口向恩人道谢!
为了心中这一声谢,多少年,只要一有空,建涛就四处寻找恩人。这样的恩人,在芸芸众生里,一般得不能再一般,无异于稻仓中的一颗稻谷,找这样一个人,也无异于大海捞针。
执着的建涛却不言弃,一直在寻找恩人。
在寻找恩人的过程中,建涛也做了很多和恩人一样的好事,成了别人嘴里的恩人。
女儿就在建涛不断寻找恩人的日子里逐渐长大,成了別人的女人——无论建涛心里不大乐意女儿嫁给一个罪犯的儿子,一直对女婿很冷淡,可看到女儿后来又拥有了自己活泼可爱的女儿,一家三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建涛认了。
看到女儿的幸福,建涛寻找恩人的决心更加坚定。
多年寻找未果。建涛不仅不放弃,还在家里亲自给恩人画像,画像眉心间有黑闪闪的痣。
建涛画了一张又一张,画完就让女儿认,每一张画,女儿都说像又不像。
画到后来,建涛把中年恩人画成了老年恩人:皱纹加深了,头发变白了……当然,唯一不变的是眉心间的那颗痣。
女儿说,除了那颗痣,父亲画的恩人怎么越看越像父亲自己。
突然有一天,女儿告诉建涛,她想和男人带着女儿去遥远的地方看望从未谋面还在服刑的家公。
建涛欣慰地点了点头。
女儿一家去了遥远的地方,建涛持续画像寻找恩人。
女儿从遥远的地方一回来,就急匆匆地跑来告诉建涛,“爸!我找到了!找到了!〞
“找到了什么?〞建涛一脸茫然。
“恩人!〞女儿说时,眼里闪着一丝光亮。
“在哪?〞建涛停下画像,盯着女儿。
“在遥远的地方!〞女儿眼里的那丝光亮不见了,“家公眉心间就长着那颗我永远忘不了的黑痣!〞
“……〞建涛惊讶地张大嘴说不出话。
“可他看着我们三个,听我激动地讲15年前的那一刻,始终不承认他曾救过我!〞女儿有点灰心。
“你确定?〞建涛很久才回过神来。
“爸,错不了,就是他。〞女儿又激动起来,“可他为什么不承认这一切呢?〞
“谢谢你!〞无论亲家公和建涛画的像一点儿也不像,但一见面建涛还是隔着厚厚的玻璃深深地深深地给亲家公鞠了一躬。
“谢谢你!〞亲家公也深深地给建涛回了一鞠躬。
建涛提醒亲家公:15年前的那天早上,一个人默默地沿着当时车少人稀的马路朝公安局走去……女儿就是那天那个时段在那段马路被一个眉心有痣的中年男人救起的!
亲家公却一脸平静。
“我女婿你儿子说,你那天出门的样子他永远忘不了!我女儿你儿媳说,你眉心间的黑痣她也永远忘不了!〞
亲家公静静地听着,轻轻摇了摇头。
看着平静如水的亲家公,建涛没再持续说下去:来看望亲家公之前,他找到了当年接待亲家公自首的警官。警官说了一个细节,亲家公自首时衣服上一身泥水,十分狼狈。
建涛又隔着厚厚的玻璃给亲家公深深鞠了个躬,离开了监狱会客室。
建涛不再画像,却持续寻找恩人。
1.以下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情节,也为故事的展开设置了悬念:如何寻找,结果如何。
B.“眉心间一颗黑闪闪的痣〞是救命恩人的标志,也是全文的行文线索,使结构更紧凑。
C.小说中前后有照顾,如后文中提到的警官说的“衣服上一身泥水〞的情节就照顾了前文。
D.小说使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在刻画恩人时使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2.请简要分析小说中建涛的形象特点。〔5分〕
3.小说结尾说“建涛不再画像,却持续寻找恩人〞,意味深长,请予以赏析。〔6分〕
〔三〕有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据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估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客观地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状况下,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采用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
〔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
材料二: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地区发展不均衡,劳作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证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徒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够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
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乡村倾斜〞,到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问题正在破解。而此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体推动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时代之重》〕
材料三:乡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在危险的威胁,由于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抗和抗衡;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内在疾患〞。调查显示,乡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在80%以上,甚至有50%以上的老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乡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方面: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防隐患,用药不当,不法分子诈骗、入室盗窃、抢劫,住房老旧。
以下图是对乡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
〔摘编自张晓琼、侯亚丽《晚年何以安度:乡村空巢老人安全保证问题研究》〕
材料四: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联网+〞和养老服务结合?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
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也往往是老年人群体所最为期待的。通过“互联网+〞把以上这些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资源、服务整合到一起,老人身边只要有一个 或手机就可以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和服务。
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需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那么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那些被纳进养老服务网络的企业、商家在服务质量、服务价格上给予必要的引导,以避免有企业和商家哄抬服务价格,导致老年人群体消费不起的状况;二则,关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老年人群体,政府应该加大养老补贴和救济的力度,以类似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享受养老服务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各项服务。〔摘编自苑广阔《盼“互联网+〞惠及更多空巢老人》〕
4.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年老体弱,乡村空巢老人要面对来自外在危险和自身疾病的双重威胁。
B.虽然中国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在当下已成为社会难题。
C.中国空巢老人的数字惊人,主要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且是人口大国。
D.把“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是一种革新,能使市场和老人实现共赢。
5.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依据材料四,经过市民政局的积极努力,南京市的空巢老人已经能够享受到便利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
B.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出现了诸如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各种各样的矛盾,直接造成了空巢老人问题。
C.依据材料二,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诸如“医保〞改革政策的落实,“空巢〞之痛势必短期内可以获得有效解决。
D.依据材料三中相关数据可知,空巢老人患病率非常高,所以他们的“内在疾患〞是最应该引起社会关注的安全问题。
E.材料一说明,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的数量将接近老年人口总数的一半,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许多困难。
6.怎样才干让“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落到实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对以下句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
8.以下句中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9.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强化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选文段说理的特别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10.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六部〞之一,长官为吏部尚书,掌管文官的任免、考选、调动等事务。
B.祠亦称祠庙,是旧时祭祀祖先的建筑,相当于现在为纪念名人等修建的纪念堂。
C.授为加授官职之意,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拜、拔、除、擢,以及左迁等。
D.致仕,古人也常称致事、休致、致政等,指的是古代官员退休,回乡安度晚年。
11.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10分〕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鉴赏本诗完成14、15题。
再泛吴江①
[宋]王禹偁
二年为吏住江滨,重到江头照病身。
满眼碧波输野鸟,一蓑疏雨属渔人。
随船晓月孤轮白,入座晴山数点春。
张翰精灵还笑我,绿袍依旧惹埃尘。
【注】①诗人之前由于直官讽谏,屡受贬谪。吴江流经长洲县。
12. 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首联既交代了被贬吴地、疾病缠身的写作背景,也照顾了“再泛吴江〞的诗题,还与尾联的“绿袍〞呼应。
“碧波〞“疏雨〞设喻,并恰到好处地运用“输〞“属〞二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坎坷的无奈与不满。
C.颈联以移动的视角写景,照顾了题目“泛吴江〞;再以晓月孤轮、春山数点,表达了诗人泛舟时的心境。
D.尾联运用典故,以“张翰还笑我〞与“依旧惹埃尘〞形成对照,表达了诗人对张翰的否定与自己的执著。
E.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严守格律,音韵和谐;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融情于景的写法运用得当;抒情委婉含蓄。
13.本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14、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 共11分〕
〔1〕、《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代了他与琵琶女产生情感共鸣的原因。
〔4〕、《劝学》通过“木〞和“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庞大的秦帝国迅速土崩瓦解,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思索。西汉文学家贾谊在《过秦论》中尖锐地指出其消亡的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
〔6〕、《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常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革新品行。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_________,靠的就是自主革新。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汲取;〔 〕。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_________,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_________,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_________,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一般日用品。中国铁路凤凰涅盘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0.01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解码中国高铁成功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讳言 舍近求远
B.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讳言 舍本逐末
C.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置疑 舍近求远
D.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置疑 舍本逐末
16.以下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
B.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
C.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D.外国提供了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B.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C.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D.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18.下面是某报社为举办“庆祝国庆〞征文活动撰写的《征稿启事》的正文,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为庆祝新中国70周年生日,为“书香资阳,文化强市〞抛砖引玉,我报特举办“庆祝国庆〞征文活动,向全市征集文字稿件,欢迎惠顾。征文要求:反映时代特点,文体不限,不超过1500字。大作如需斧正,编辑部将垂询作者看法。来稿请于9月20日前发至邮zyrbgqzw@126 。
答:①将“_______〞改为“______〞 ②将“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③将“______〞改为“______〞 ④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
⑤将“______〞改为“______〞
19.下面是某中学应对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字。〔6分〕
答: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英国诗人瓦特•兰德: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印度小说家普列姆昌德:在人类生活中,竞争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竞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索?请依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答案
1.B 解析:文中确实多处提到了恩人眉心间的痣,但不能说是“全文的行文线索,使结构更紧凑〞。
2.知恩图报。女儿获救后借助点滴线索保持寻找恩人。保持不懈,有毅力。多年寻找恩人未果,但他不断画像寻找恩人,从未放弃。有善心,像恩人一样做好事,成为别人口中的恩人。真诚。虽然恩人在坐牢,他也赶去见面并深深地鞠躬。(每点1分,答全得满分)
【解析】建涛是小说的主人公,故事主要是通过他来展开的,总结其形象特点需要统揽全篇。就整个故事而言,建涛因为女儿被人救下没有说声谢谢而心里不安,想要找到他说声谢谢,这说明他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建涛找不到恩人却没有放弃,女儿都结婚生子了,他还在找,这说明他是个有毅力的人。建涛在寻找恩人的过程中也在帮助人,找到恩人后依旧去帮助人,说明他有善心。寻找到最后,原来恩人在坐牢,但建涛还是去深深地鞠了躬,这说明他很真诚。
3.“不再画像〞,是因为救女儿的恩人已经找到,“持续寻找恩人〞是说建涛依旧像恩人一样做好事,成为别人口中的恩人。这一结尾凸显了建涛的善良、心怀感恩,丰富了建涛这一人物形象。这结尾告诉人们做善事可以感染人,爱可以传播,深入了主题,引发读者思索。(每点2分)
【解析】仔细阅读题干,需要把握住两个方面的信息:说结尾意味深长,就是要求分析结尾句的意思;要对结尾进行“赏析〞,就是要求分析结尾的妙处、作用。结尾句的前半句很好理解,后半句则要结合前文的情节进行理解。这里的“恩人〞肯定不是救女儿的恩人,前文还提到了“成了别人嘴里的恩人〞,那么这里说的持续寻找恩人应是要持续成为别人嘴里的恩人的意思,对小说结尾作用的赏析则可从其对故事内容、故事结构、人物塑造、主题表达、阅读效果等方面进行。
4.C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推断正误,题中c项,错加因果,空巢老人数字多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无因果关系
5. DE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推断正误,A项,张冠李戴,“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的对象目前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老年群体〞,而不是“空巢老人〞。题中B项,曲解文意,材料二中,原文表述为“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并不就是说“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等直接造成了空巢老人问题〞。C项,“势必〞表述绝对,“短期内〞无中生有;依据材料二可以推断,空巢老人的问题要想得到“有效解决〞,是会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的。
6. ①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地区发展平衡,减少劳作力候鸟式迁徙;②推动社保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为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创造条件;③加大政府投入,同时激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④加大对乡村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探究新的养老模式。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依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怎样才干让‘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落到实处〞,注意依据材料中的句子“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体推动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地区发展不均衡,劳作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证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徒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够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依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7.A 8.B 9.C 10.C〔“左迁〞为贬官。〕11略
12. BD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以下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同学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项,“颔联以‘碧波’‘疏雨’设喻〞错误,从诗中来看,“满眼碧波输野鸟,一蓑疏雨属渔人〞,“碧波〞指的是江面,“疏雨〞指的是小雨,稀疏的雨点,都是实指,故没有设喻;另外,“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坎坷的无奈与不满〞错误,从诗句中所描写的景物和人物的活动来看,江上野鸟自由地飞翔,江边渔人优游垂钓,诗句中表达的并非“无奈与不满〞,而是表达对山野生活的向往,对官场生涯的厌弃。D项,“表达了诗人对张翰的否定与自己的执著〞,从诗中来看,并非“对张翰的否定〞,恰恰是对张翰追求的肯定,想要像张翰一样辞官归隐
13 ①诗人第二次遭贬,又疾病缠身,因此,当看到江上自由飞翔的野鸟、江边优游垂钓的渔人,好生羡慕,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弃之情,并萌生了想像张翰一样辞官归隐之意。②但是他又无法脱下绿袍、真正遁世,不惹埃尘,表达了一种对入世的执著。③同时,自己的执著入世,却仅换来“绿袍〞之身、一贬再贬的遭遇,流露了对仕途坎坷的不满与自嘲。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先看诗歌的标题和注释,“再泛吴江〞,“再〞说明是第二次,注释中说“本诗写于诗人第二次遭贬之时〞,可见诗人二次造贬,首联进一步写自己的境况和遭遇,“二年为吏住江滨,重到江头照病身〞,“二年为吏住江滨〞“重到江头〞点题,写明自己二次被贬的遭遇,“照病身〞,写自己疾病缠身,颔联“满眼碧波输野鸟,一蓑疏雨属渔人〞,这是泛舟吴江所见之景,“碧波〞“野鸟〞“疏雨〞“渔人〞,自由飞翔的野鸟,悠闲钓鱼的渔人,一切显得那么悠闲,尾联说“张翰精灵还笑我,绿袍依旧惹埃尘〞,借助注释可以了解“张翰〞这一典故,再联系诗人此时的遭遇和身体状况,可以发现此时诗人萌生了像张翰一样辞官归隐的念头;“绿袍依旧惹埃尘〞,“绿袍〞,古代低级官员的官服,“依旧〞表达自己对入世的执着,“惹尘埃〞,自己执着入世,换来的仅是“绿袍〞,只是低级的官职,而且是一贬再贬的命运,流露出不满和自嘲之意。
15.〔3分〕A〔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后发先至〞指的是后出手但是先碰到对方;“后来居上〞指后来的超过先前的;依据语境应是“后来居上〞。“养精蓄锐〞指养好精神准备战斗,侧重于休养;“厚积薄发〞是指准备充分而获得大的成功,侧重在“发〞字上;依据语境应是“厚积薄发〞。“毋庸讳言〞是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置疑〞指完全不需要怀疑,侧重指事情确实定性;依据语境应是“毋庸讳言〞。“舍本逐末〞指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舍近求远〞指放着近的去求远的;文中说放弃国内的而去抢购国外的,所以用“舍近求远〞。故答案选A。〕
16.〔3分〕C〔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考生要注意结合语段的上下文进行理解,注意所给语句的差别。这样就能很好的推断语句填空。本题要注意,此处宜与上句“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汲取〞句式相似,另外,以“外国〞开头照顾上句的“国外〞,排除A、B;D项与上下文文意不符,所以选C。〕
17.〔3分〕A〔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显然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选项B,搭配不当,检验标准应该是“准确〞到某程度;选项C,不合逻辑,“约〞与“左右〞矛盾;选项D,搭配不当,“突破……系统〞。所以选A。〕
18.〔5分〕①“生日〞改为“华诞〞或“周年〞改为“周岁〞。 ②“抛砖引玉〞改为“添砖加瓦〞。 ③“惠顾〞改为 “惠稿 〞或“来稿〞。 ④“斧正〞改为“改动〞。 ⑤“垂询〞改为“征询〞。〔每处1分,只找出未修改正确不给分。〕
19.〔6分〕学校如有重大事故发生,值班人员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做好临时应急救治工作,同时迅速报告学校领导并请求医疗救援。学校领导马上向上级报告后赶赴现场指挥,协助医疗求援,安排老师联系家长,并协调力量,全面处理事故。最后做好善后处理和责任追究工作。〔内容完整4分,表述准确1分,语言连贯1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