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接地技术方案
1. 接地母线,一般应使用40mm*4mm的镀锌扁钢。扁钢敷设前应调直,再将扁钢垂直放置于地沟内,依次将扁钢在距接地体顶端大于50mm处与接地体用电
(气)焊焊接,焊接时应将扁钢拉直。扁钢与钢管(或角钢)接地极焊接时不应直接焊接,应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搭接焊接。
2. 直接将地扁钢弯成弧形(或三角形)与接地钢管(或角钢)进行焊接,也可将扁钢在焊接过程中弯成弧形(或三角形)。
3. 当接地母线的扁钢长度不足时,需要进行连接,扁钢与扁钢的连接,应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不应小于扁钢宽度的2倍,应最少在三个棱边处进行焊接,并将接地母线引至墙体(或基础)处需要留有足够的连接长度,以待使用。
4. 在接地母线的焊接处应使焊缝平整饱满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不得有夹渣、咬肉、裂纹、虚焊、气孔等缺陷,焊好后应清除药皮,刷沥表进行防腐处理。
5. 接地母线的引出线(需要通过地表下0.6m引至地面外的垂直一段)也应刷沥表进行防腐处理,以延长其使用年限。
6. 接地干线在室内沿墙壁敷设时,有时要穿过墙体或楼板为了保护接地干线和便于检查,应在配合土建墙体及楼地面施工时,在设计要求的尺寸位置上,预埋保护套管或预留出接地干线保护套管的孔。
7. 保护套管应用1mm厚钢板制作,套管的长度应比墙体或楼板的厚度长40mm,套管的宽度应比接地干线扁钢大10mm,厚度为15mm在墙体拐角处设置保护套管时,套管距墙体表面应为15-20mm,以便敷设接地干线时整齐美观。
8. 穿过外墙的保护套管,应向外倾斜,内外高低差为0mm
9. 用S形卡子固定接地线时,应用m8*35mm射钉螺栓固定S形卡子。
10. 用螺丝及螺钉固定的支持件(卡板、S形卡子)应在土建室内装饰工程完成后,在墙体上先确定好坐标轴线位置,弹线定位,钻孔(或射钉)固定好支持件。
11. 室内接地线应水平或垂直敷设,当建筑物表面为倾斜形状时,也应沿其表面平行敷设。接地干线距地面高度应为250 - 3mm,支持件间的距离,在水平直线部分宜为0.5-1.5m,垂直部分宜为1.5-3m,转弯部分宜为0.3 - 0.5m。
12. 对接地扁钢应事先调直、打眼、煨弯加工后,将扁钢沿墙吊起,在支持件一端将扁钢固定住,接地线距墙面间隙应为10-15mm,过墙时穿过保护套管,接地干线在连接进行焊接,末端预留或连接应符合设计规定。
13. 接地干线不应有高低起伏及弯曲现象,水平度及垂直度允许偏差为2 /10,全长不应超过10mm。接地干线在经过建筑物的伸缩(或沉降)锋时,如采用焊接固定,应将接地干线在通过伸缩(或沉降)缝的一段做成弧形,或用e12圆钢弯出弧形与扁钢焊接,也可在接地线断开处用裸铜软绞线连接。
14. 接地干线在室内水平或垂直敷设时,在转角处需弯曲时应弯曲9,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扁钢宽度的2倍。
15. 接地干线在过门时,可在门上明敷通过,也可在门下室内地面内暗敷设。
16. 明敷接地线的表面应涂以用15 - 1mm宽度相等的绿色和黄色相间的条纹。
17. 在接地线引向建筑物的入处和在检修用临时接地点处,均应刷白色底漆并标以黑色记号,其代号为“三”。
18. 避雷引下线敷设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引下线扁钢面积不得小于25*4mm,圆钢直径不得小于12mm。
(2) 利用主筋做引下线时,每条引下线不得少于2根>C16的钢筋,按设计要求找出全部的主筋位置,用油漆做好标记,随钢筋逐层串联焊接至顶层。
(3) 按图纸要求在接地测试点、预留接地点和等电位端子箱位置预留好扁铁。
(4) 采用搭接焊时,扁钢不得小于其宽度的两倍,且三面施焊(当扁钢宽度不同时,搭接长度与宽的为准);圆钢搭接长度为其直径的6倍并应双面施焊
(当圆钢直径不同时,搭接长度与直径大的为准)。
(5) 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焊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
(6) 焊接完毕清除焊药。
19. 卫生间接地板:每个间用1*1*6的钢板作预埋件,并且焊在离间最近靠左边的柱筋上,长度为10CM。
20. 避雷均压环:在大楼建筑高度超过30M以上时(即在11F开始)每隔三层外围一周用-25*4的扁钢焊接一周,并且每个窗台和外墙门处必须引接地预
留。
21. 铝制门窗与引下线连接
22. 防雷体系的跨接钢筋不能弯或直角型,弯曲处应有一定的弧度,严禁出现裂纹和皱折现象。
23. 防雷体系的焊接必须作好跟踪检查,并作好书面记录。
安全交底:
1. 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带好安全帽,佩带好胸卡,严谨酒后作业;
2. 电焊工作业前必须开好动火证,且应有动火监护人,带好灭火器;
3. 随身携带的工具、手机等物品需保管好,避免掉落到钢筋笼内;
4. 交叉作业中要注意现场的塔吊吊装的货物,避免高空物体打击造成伤害;
5. 施焊人员应带好防护手套,带好防护帽,避免焊接火花对手部面部造成伤害。
接地技术方案
1. 装设接地体前,应沿着接地体的线路先挖沟,供打入接地体和敷设连接地体的连接扁钢用。
2. 在弹线的线路上从自然地面以下,挖掘上底宽0.6M、下底宽0.4M、深0.9M的沟,沟要挖得平直、深浅一致,沟底如有石子应清除干净。
3. 截取长度不小于2.5M的/ 50 * 50的角钢、或©20圆钢、或©5.钢管,圆钢或钢管端部锯成斜或锻造成锥型,角钢的一端应加工成尖头形状,尖点应保持在角钢的角脊线上并使两斜边对称制成接地体。
4. 接地体制作好后,在接地极沟内,放在沟的中心线上垂直打入地下,顶部距地面不小于0.6M,间距不小于十接地体之各,即一般不应小于5M,当受地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少一些距离,但一般不应小于接地体的长度。
5. 防止接地体与土壤产生缝隙,增加接角电阻影响流效果。
6. 接地母线,一般应使用- 40MM * 4MM的镀锌扁钢。扁钢敷设前应调直,再将扁钢垂直放置于地沟内,依次将扁钢在距接地体顶端大于50MM处与接地体用电(气)焊焊接,焊接时应将扁钢拉直。扁钢与钢管(或角钢)接地极焊接时不应直接焊接,应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搭接焊接。
7. 直接将地扁钢弯成弧形(或三角形)与接地钢管(或角钢)进行焊接,也可将扁钢在焊接过程中弯成弧形(或三角形)。
8. 当接地母线的扁钢长度不足时,需要进行连接,扁钢与扁钢的连接,应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不应小于扁钢宽度的2倍,应最少在三个棱边处进行焊接,并将接地母线引至墙体(或基础)处需要留有足够的连接长度,以待使用。
9. 在接地母线的焊接处应使焊缝平整饱满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不得有夹渣、咬肉、裂纹、虚焊、气孔等缺陷,焊好后应清除药皮,刷沥表进行防腐处理。
10. 接地母线的引出线(需要通过地表下0.6M引至地面外的垂直一段)也应刷沥表进行防腐处理,以延长其使用年限。
11. 接地干线在室内沿墙壁敷设时,有时要穿过墙体或楼板为了保护接地干线和便于检查,应在配合土建墙体及楼地面施工时,在设计要求的尺寸位置上,预埋保护套管或预留出接地干线保护套管的孔。
12. 保护套管应用1MM厚钢板制作,套管的长度应比墙体或楼板的厚度长40MM,套管的宽度应接地干线扁纲大10MM,厚度为15MM。在墙体拐角处设置保护套管时,套管距墙体表面应为15-20MM,以便敷设接地干线时整齐美观。
13. 穿过外墙的保护套管,应向外倾斜,内外高低差为10MM。
14. 用S形卡子固定接地线时,应用M8 * 35MM射钉螺栓固定S形卡子。
15. 用螺丝及螺钉固定的支持件(卡板、S形卡子)应在土建室内装饰工程完成后,在墙体上先确定好坐标轴线位置,弹线定位,钻孔(或射钉)固定好支持件。
16. 室内接地线应水平或垂直敷设,当建筑物表面为倾斜形状时,也应沿其表面平行敷设。接地干线距地面高度应为250 - 3MM,支持件间的距离,在水平直线部分宜为0.5-1.5M,垂直部分宜为1.5-3M,转弯部分宜为0.3-0.5M。
17. 对接地扁钢应事先调直、打眼、煨弯加工后,将扁钢沿墙吊起,在支持件一端将扁钢固定住,接地线距墙面间隙应为10-15MM,过墙时穿过保护套管,接地干线在连接进行焊接,末端预留或连接应符合设计规定。
18. 接地干线不应有高低起伏及弯曲现象,水平度及垂直度允许偏差为2 /10,全长不应超过10MM。接地干线在经过建筑物的伸缩(或沉降)锋时,如采用焊接固定,应将接地干线在通过伸缩(或沉降)缝的一段做成弧形,或用e
12圆钢弯出弧形与扁钢焊接,也可在接地线断开处用裸铜软绞线连接。
19. 接地干线在室内水平或垂直敷设时,在转角处需弯曲时应弯曲9,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扁钢宽度的2倍。
20. 接地干线在过门时,可在门上明敷通过,也可在门下室内地面内暗敷设。
21. 明敷接地线的表面应涂以用15-1MM宽度相等的绿色和黄色相间的条纹。
22. 在接地线引向建筑物的入处和在检修用临时接地点处,均应刷白色底漆并标以黑色记号,其代号为“三”。
23. 避雷引下线:在柱筋绑扎接头处,焊接不小于12CM的长度,双面焊接(单面焊接为24CM),每层必须用黄色油柒作10CM的标识(一周全部上柒)。每组引下线利用柱内对角钢筋
24. 卫生间接地板:每个间用1 * 1010 * 6的钢板作预埋件,并且焊在离间最近靠左边的柱筋上,长度为10CM。
25. 联合接地体:必须将地下室外周一圈用*12的钢筋跨接连接焊通,长度不得小于12CM,并且双面焊接,联合接地体还必须将桩基连通。
26. 避雷均压环:在大楼建筑高度超过30M以上时(即在11F开始)每隔三层外围一周用-25 * 4的扁钢焊接一周,并且每个窗台和外墙门处必须引接地预留。
27. 防雷体系的跨接钢筋不能弯或直角型,弯曲处应有一定的弧度,严禁出现裂纹和皱折现象。
28. 防雷体系的焊接必须作好跟踪检查,并作好书面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