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普外科中医优势病种筋瘤诊疗方案.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146224 上传时间:2025-04-2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外科中医优势病种筋瘤诊疗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普外科中医优势病种筋瘤诊疗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普外科中医优势病种筋瘤诊疗方案 (下肢静脉曲张) 一、概述 筋瘤是以脉筋色紫、盘曲突起如蚯蚓状、形成团块为主要表现的浅表静脉病变。《外科正宗》云:“筋瘤者,坚而色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根据上述特点,显属浅表静脉病变,筋瘤主要见于严重的下肢静脉曲张所形成的静脉团块。早期感觉患肢酸胀不适和疼痛,站立时明显,行走或平卧时消失。患肢静脉逐渐怒张,小腿静脉盘曲如条索状,;色带青紫,甚则状如蚯蚓,瘤体质地柔软,抬高患肢或向远心方向挤压,可缩小,但患肢下垂或放手顷刻充盈回复。有的在肿胀处发生红肿、灼热、压痛等症状,经治疗后则条索状肿胀较为坚韧。瘤体如被碰破,流出大量瘀血,经压迫或结扎后方能止血。病程久者,皮肤萎缩,颜色褐黑,易伴发湿疮和臁疮(慢性溃疡)。中医病名:筋瘤病;西医诊断:下肢静脉曲张。 二、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诊断西医标准:参照《外科学》(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辨证分型】 因过度劳累,外伤筋脉,以至痰凝筋脉,血行淤滞而成.或因经久站立,筋膜不和,气血流行不畅,阻滞于筋脉络道不通而为病.受重压易破裂,产生感染。主要包含有:劳倦伤气、寒湿凝筋、气滞血瘀等证候。 1. 劳倦伤气 临床表现:久站久行或劳累时瘤体增大,下坠不适感加重;常伴气短乏力,脘腹坠胀,腰酸;舌淡,苔薄白,脉细缓无力。辨证分析:久站久行或劳累过度,劳倦伤气,气血流行不畅,筋脉纵横,血壅于下,故久站久行、劳累时瘤体增大,下坠不适感加重;劳倦伤气;气虚下陷,故伴气短乏力,脘腹坠胀,腰酸;舌淡、苔薄白、脉细缓无力均为中气不足之象。 2. 寒湿凝筋 临床表现:瘤色紫暗,喜暖,下肢轻度肿胀;伴形寒肢冷,淡不渴,便清长;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辨证分析:寒湿侵袭,凝结筋脉,筋挛血瘀成瘤,故瘤色紫暗,喜暖;寒凝筋脉,经脉不通,四肢失于温养,故形寒肢冷;淡不渴,小便清长为有寒之象;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为内有寒湿之征。 3. 气滞血瘀 临床表现;青筋盘曲,状如蚯蚓,表面色青紫,患肢肿胀疼痛;舌淡,有瘀点,苔薄,脉细涩。辨证分析:久站伤筋,瘀血凝滞,阻滞筋脉络道,故青筋盘曲,状如蚯蚓,色青紫;筋脉阻滞,不通则痛,故患肢肿胀疼痛;舌有瘀点、脉细涩为有瘀之象。 三、治疗方法 1. 西医治疗原则 (1) 患肢用弹力绷带包扎,长期使用有时能使瘤体缩小或停止发展。并发湿疮、臁疮者,参考有关章节治疗。 (2) 手术治疗这是治疗筋瘤的根本办法。凡是有症状的筋瘤,无手术禁忌症者都应手术治疗,可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曲张静脉剥离术。 2. 中医治辨证施治 (1)劳倦伤气 治法:补中益气;活血舒筋,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人参、炙甘草、白术、柴胡、当归、陈皮、升麻等。 (2 )寒湿凝筋 治法:暖肝散寒,益气通脉;方药:暧肝煎合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枸杞、茯苓、小茴香、肉桂、乌药、沉香、生姜、桂枝、芍药、细辛、通草等。 (3) 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化瘀,和营消肿;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厚朴、陈皮、元胡、川楝子、木香、鸡血藤、赤白芍、川大黄、白术、三棱、莪术、甘草等。 四、疗效评价 中医疗效评价标准:参照2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