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44148 上传时间:2025-04-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在有用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关于人的厉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索;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动偏重直觉。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离开人的观点而言,事物都混然无别,善恶、真伪、美丑就漫无意义。真善美都含有假设干主观的成分。 就“用〞字的狭义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科学家的目的虽只在辨认真伪,他所得的结果却可效用于人类社会。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等都是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从有用的观点看,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切有用的人物。然则我们又何必来讲美呢?人性本来是多方的,需要也是多方的。真善美三者具备才可以算是完全的人。人性中本有饮食欲,渴而无所饮,饥而无所食,固然是一种缺乏;人性中本有求知欲而没有科学的活动,本有美的嗜好而没有美感的活动,也未始不是一种缺乏。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疾病衰老的身体才没有口腹的饥渴。同理,你碰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肯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是壶就可以贮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做诗、画画、奏乐呢?“生命〞是与“活动〞同义的,活动愈自由生命也就愈有意义。人的有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这是单就人说,就物说呢,在有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到意义,到了孤立绝缘时就没有意义;但是在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值。照这样看,我们可以说,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许多轰轰烈烈的英雄和美人都过去了,许多轰轰烈烈的成功和失败也都过去了,只有艺术作品真正是不朽的。数千年前的《采采卷耳》和《孔雀东南飞》的作者还能在我们心里点燃很激烈的火焰,虽然在当时他们不过是大皇帝脚下的不知名的小百姓。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车书;曹孟德带八十万人马下江东,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这些惊心动魄的成败关于你有什么意义?关于我有什么意义?但是长城和《短歌行》关于我们还是很亲切的,还可以使我们心领神会这些骸骨不存的精神气势。这几段墙在,这几句诗在,他们关于人永远是亲切的。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节选〕 1. 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解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有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所以追求事物的真善美,就是追求事物的最高价值。 B. 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等都是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但它们却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C. 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在这种活动中,人成了自己心灵的主宰。 D. 无论是在有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还是在美感的世界中,事物在孤立绝缘时,都有它的意义,也都有它的价值。 2. 以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采纳了对比论证,论证了有用的态度、科学的态度、美感的态度的区别。 B. 文章在论述时用了许多排比和对称的句式,使文章的语言产生富有节奏的音乐美感。 C. 在文中,作者认为完全的人应真善美都有,而且作者更肯定人应拥有美感的态度。 D. 文章第四段举了大量的实证,论证了历史上的英雄事迹都会成为过去,但只有他们的诗歌会传承不朽。 3. 依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离开人的观点,事物都混然无别,真善美就没有了意义。 B. 真和美是人精神上的需要,一个没有精神需要的人或民族,是一个心灵疾病衰老的人或民族。 C. 时光流转,只有艺术作品真正是不朽的,它们让我们感到亲切。 D. 造壶可以贮茶,造长城可以抵抗外敌,这是人的有用活动;但造壶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造长城秋它外观雄浑壮美,则是人的美感活动了。 【答案】1. C    2. D    3. D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无中生有,见1段,“所以追求事物的真善美,就是追求事物的最高价值〞无中生有;B项,增减限制,见2段,多了“必不可少〞这一限制语;D项,曲解文意,见3段,在有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在孤立绝缘时,都没有意义;但是在美感的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体现出价值。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以偏概全,见4段,“历史上的英雄事迹都会成为过去,但只有他们的诗歌会传承不朽〞错,应为“历史的人和事都会成为过去,但只有艺术作品是真正不朽的〞。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项,错解事例,见3、4段,“造长城求它外观雄浑壮美〞错,长城雄浑壮美的外观是意外之得,并不是造的要求。 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依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瓶过期的酱油 刘琛琛 一直觉得,母亲不是那么爱我。在她心里,我甚至比不上一瓶酱油。 七岁那年,刚好是打酱油的年龄。家里来了一桌客人,母亲给我两毛钱,命令我去打一瓶酱油。 抱着打好的酱油快走到家门口时,我学人家玩三棒鼓,一抛,接住了,再一抛,眼睁睁地看着它从手指缝漏了下去。 我蹲在碎掉的酱油瓶旁边,无助地哭泣。哭声把母亲和一位女客招出来了。 女客拉起我,笑眯眯地说,哎哟,酱油瓶打破了呀,没事,让妈妈再买一瓶。 我仰起头,当心翼翼地看着母亲,母亲比女客更笑眯眯地说:“哭啥呀,不就是两毛钱吗?再打一瓶就是。〞 我紧张的心情顿时放松下来,那天在饭桌上,表现得分外活泼。以至于客人都走了,我还沉醉在那种被赦免的狂喜中。 这种赦免是假象。 事后,我挨了一顿胖揍,母亲大骂我是败家子。 上班没多久,父亲去世,我无可奈何地接了母亲来散心。母亲一进家门,那种儿时的压抑感便伴随着她一同袭上了我心头。 她打量着我的家,不停地絮叨着:“你看你,东西乱摆乱放,哪像有人住的样子!〞 有母亲的话撑腰,那些乱摆乱放的东西一个个闯进我眼帘。 母亲撸起袖子,系上围巾,大干特干起来。扔掉了我收藏许久的造型可爱的空酒瓶。扯掉了挂在浴室里的裸女出浴图。把放在室内的花花草草都移到室外,说植物招蚂蚁。甚至把毛绒绒的马桶垫也拆了下来,说:“屁股能有多尊贵?〞 “妈,你准备呆多久?〞我耐着性子问。 “这个嘛,要看你的表现,对我好,我就多呆一阵。对我不好,我扭头走人,别以为我没地方伸脚!〞母亲满意地拍着手,看着被她整理的焕然一新的卧室。 母亲有了地方伸脚,我却没了地方伸手。 插不上手的我冷冷看着母亲自以为是地忙东忙西。 厨柜的角落里,母亲找出一个黑乎乎的瓶子。 哪壶不开提哪壶。瓶子里,装的不知道是哪年哪月遗留下来的酱油。 “这么好的酱油,就被你放过期了,和小时候一样,真是个败家子!〞母亲劈头盖脸地骂我。 在她心里,我依旧比不上一瓶酱油。 随便她!我出门上班去了。 晚上,母亲忽然上吐下泻,折腾了一宿。 我问她:“要不要上医院?〞 她说:“不去,抗一抗就好了。〞 母亲的身体一向硬朗,便喂了她几颗感冒药,赶紧去休息。 明早,还有个大案子要查,由我牵头主办的,正进入白热化阶段。 第二天一早,母亲没有像往常一样起来准备早餐。喊了母亲好几声,都没答应。到房间一瞧,她脸色苍白,头冒冷汗,人已经昏迷不醒。 我中断所有工作,紧急将她送到医院,陪护了整整一星期。 好在,抢救及时,医生将她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 “食物中毒。〞医生诊断说。 “瞎吃什么了?〞我咆哮着问母亲。 “见你忙得没空回家吃饭,我一个人就炒了些剩饭剩菜,顺便搁了点酱油。〞母亲轻描淡写地说。 “那瓶过期的酱油?〞我虎着脸问。 “你败家,我得替你节省啊!〞母亲到这会了还振振有词。 “谁才是败家子?为了节省一瓶酱油,你知道医疗费花了多少钱吗?你知道我好不容易争到的大案子,移交给了别人吗?〞 我的质问像连梭子弹,突突地向母亲射去。 出院那天,坐在副驾驶上的母亲对我说:“送我回乡下吧!〞 我一怔:“谁赶你走了?〞 母亲口气怏怏地:“留在你家里,我就是一瓶过期的酱油,除了添乱,啥也不成。〞 从后视镜里,我看见母亲的脸大了一圈,像泄了气。 〔《微型小说选刊》2017·11,原载《羊城晚报》2017年04月03日〕 4. 以下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的几个故事片段都是围绕着一瓶酱油来选材组成的,以物为线,串联全文。一瓶酱油使小说弥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折射出人物的生活态度。 B. “我〞七岁打酱油挨揍的往事与主体情节点面结合,塑造了母亲的形象,同时照顾下文,为母亲吃过期酱油埋下伏笔,使母亲的食物中毒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 C. 母亲为“我〞操持家务,自以为是地忙东忙西,为一瓶过期酱油因小失大,越忙越乱,最后泄了气。可见她的思想行动是不合时宜的。 D. 作者从神态、行为、语言等方面多角度描写人物,形象丰满;多用短句,叙事简洁;灵活运用夸张、比拟、比喻德国修辞格,生动传神。 5. 小说先后写到“在她心里,我甚至比不上一瓶酱油〞“在她心里,我依旧比不上一瓶酱油〞,有何用意? 6. 小说以“一瓶过期的酱油〞为题,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案】4. C    5. 〔1〕开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发思索。〔2〕反复强调“我〞和母亲深深的隔膜。〔3〕通过“我〞的感受侧面描写母亲生活的节俭和教子的严格。    6. 〔1〕“一瓶过期的酱油〞 引出了小说主体内容,并推动情节发展。〔2〕“一瓶过期的酱油〞 刻画了母亲节俭的形象,又是母亲的语言描写,这一比喻表现了母亲自尊要强的性格。〔3〕“一瓶过期的酱油〞以小见大,展现了两代人之间存在代沟的社会现象。〔4〕“一瓶过期的酱油〞发人深思,过期的是酱油,不过期的是节俭的传统,深入了主题。 【解析】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C项“可见她的思想行动是不合时宜的〞说法错误,母亲节俭的思想是中华民族合格传统的具体体现,并非不合时宜。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的结构安排。小说开篇说“在她心里,我甚至比不上一瓶酱油〞,开篇就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得兴趣。在小说中间部分又说“在她心里,我依旧比不上一瓶酱油〞,反复强调,体现了“我〞和母亲深深的隔膜。通过“我〞的感受,也表现了母亲生活的节俭和对“我〞的严格要求。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和作用。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一瓶过期的酱油〞贯穿全文,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一瓶过期的酱油〞刻画了母亲节俭的形象。从小说主旨方面合计,“一瓶过期的酱油〞,展现了“我〞与母亲两代人之间存在代沟的社会现象。同时,过期的是酱油,不过期的是节俭的传统。 点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此题从情节的推动、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三〕有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0年6月,中国ICT产业权威的市场研究和咨询机构计世资讯〔CCW Research〕公布《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白皮书。计世资讯观点认为:具备两化融合、协同增效以及品牌价值提升特征的中国智造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所必经的过渡阶段,要实现中国创造,首先要实现中国智造。可以预见,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小企业的普遍特征。在政府两化融合政策驱动以及企业主动转型的迫切需求下,金蝶K/3将继续聚焦于中国智造的信息化路径,相信中国制造摆脱低端代工模式,实现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合格愿望可期实现。 〔摘自《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材料二: 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签过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并随后出台了11个配套的实施指南、行动指南和发展规划指南,顶层制定已经基本完成,全面转入实施阶段。其中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包括: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制造智能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伺候电机及驱动器和减速器等智能核心装置。 材料三: 〔资料来源:祁同晖《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 注:在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15时〞,即被公认为是中国版的工业4.0,与“德国工业4.0〞相比,二者表层含义都是推动本国工业的发展,但有各自的特点。 材料四: “浙江之前是山寨大省,但现在我们不仅要推动浙江智造的发展,更要促进浙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2017年9月19日,在浙江恒杭州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制定智造大奖〞 (下称“大奖〞)全球公布会上,大奖组委会主席宋建明如是说。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推动中国企业完成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变,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9月中旬,浙江发出了打造产业、企业、产品和革新这四个新优势的呼声,再一次将目光聚焦在了浙江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上。“制定就是国力,智造就是资源。〞作为中国工业制定领域首个国际化的学院奖,大奖发芽于中国美术学院,植根于浙江的经济文化土壤。据悉,本次大奖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革新发展和老龄社会人文关怀等社会热点为切入点,旨在为浙江乃至全球提供革新制定评价、推广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摘自《中国制定智造大奖再次起航  欲助浙江制造业凤凰涅槃》〕 7. 以下关于对中国制造转型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必经过渡阶段——中国智造,其特征是两化融合、协同增效和品牌价值提升。 B. 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智造智能装备、智能化生产线以及智能核心装置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的重要内容。 C. 中国制造业尚未进入工业3.0时代,必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联式〞发展。 D.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就是成为工业强国,实现这一目标的内涵时间将工业化、信息化进行深度的融合,在创意、质量、结构、人才等因素上追求提升和优化。 8. 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2010年6月,计世资讯公布的《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白皮书已经证实: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小企业的普遍特征。 B. 德国工业发展超过中国,已经实现了1.0、2.0、3.0的发展阶段,正在向第四次工业革命迈进,发展的重心是工厂、生产、物流的智能化。 C. 浙江“第三届中国制定智造大奖〞,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革新发展和老龄社会人文关怀等社会热点为切入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制造2015”的发展内容。 D. “德国工业4.0”的发展过程与中国不同,是“串联式〞的,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依次发展。 E. 中国制造摆脱低端代工模式,可期实现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合格愿望,完全是因为政府政策的积极驱动。 9. 依据上述材料,请概括说明“智造〞对产业发展的意义。 【答案】7. C    8. BC    9. ①“智造〞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所必经的过渡阶段,可以促进企业摆脱低端代工模式,实现产业转型与升级。②“智造〞是《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的核心内容,是中、德实现工业发展目标的关键因素。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C项“中国制造业尚未进入工业时代〞说法不准确,原文是“尚未完全进入工业时代〞。 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并认真阅读各个选项内容;然后到材料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材料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最后依据材料内容进行比照推断即可。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A项,曲解文意,“已经证实〞错,原文“可以预见〞;D项,顺序有误,应该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依次发展〞;E项,理解片面,应该是“在政府两化融合政策驱动以及企业主动转型的迫切需求下〞。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题目要求依据材料内容,概括说明“智造〞对产业发展的意义。作答时要从材料中筛选相关的信息:材料一“中国智造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所必经的过渡阶段,要实现中国创造,首先要实现中国智造。〞材料三注解中“在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15时〞,即被公认为是中国版的工业,与“德国工业”相比,二者表层含义都是推动本国工业的发展〞。材料四“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推动中国企业完成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变,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然后将筛选的信息进行整合,分点概括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征吕布。时士卒疲乏,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孙策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假设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诸将欲乘胜遂攻之,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假设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太祖曰:“善!〞乃南征。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 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表坐谈客自知才不够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节选自《三国志》〕 10. 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够/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B. 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够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C. 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够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D. 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够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11. 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古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而男子20岁行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行笄礼时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或补充,与“名〞相表里,故“字〞又称作“表字〞。 B. 敬称,也叫“尊称〞,是尊敬对方的称谓。例如,对君主称“大王〞“陛下〞,对去世的皇帝称“太宗〞“太祖〞等谥号,对官员或尊长称“公〞“君〞“子〞,对平辈或朋友称字、号,对老师称“夫子〞“先生〞,都是敬称。 C. 九州,中国中原上古行政区划,关于九州的具体分布说法不一,比较常见的九州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文中的冀州、荆州,都属于这种行政区划。后来九州又有泛指全中国的意思。 D. “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包括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以及西晋陈寿的《三国志》。这四部史书都是纪传体史书。 12.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郭嘉渴求得遇一位能用人、善用人的贤主,曹操渴求得到一位助自己成就伟大功业的贤才。两人相见后,互相欣赏,成就一段佳话。可见,郭嘉、曹操都有识人之才。 B. 郭嘉的军事才干非同凡响,他能准确地推断形势,扭转战局,例如,征讨吕布时,他面对士兵疲惫主上有退兵之意的不利情势,力劝主上急攻,最后擒住了吕布。 C. 郭嘉认为曹操不必惧怕孙策乘火打劫。他认为孙策新并江东后,诛杀了江东的英雄豪杰,必遭这些人的手下反扑。孙策最后死于许贡的宾客之手,就印证了郭嘉的推断。 D. 郭嘉认为袁绍没有决断力,很难成大事。文章提到,袁绍对袁谭、袁尚都喜爱,对继承人确实立迟疑不决,导致后来袁谭、袁尚互相争斗,不能团结御敌,就说明了这一点。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 〔2〕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 【答案】10. D    11. B    12. D    13. 〔1〕袁公只想效法当年周公礼贤下士之举,却不知晓用人的关键。 〔2〕但是孙策轻敌而无戒备,虽然拥有百万之众,与单身在中原行走没有什么不同。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依据文意进行推断。本句中“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为对举句式,由此可排除ABC三项。 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确实定。一般状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11.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需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B项,“谥号〞应为“ 庙号〞。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同学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项,“对继承人确立迟疑不决〞错,应为“没有确立合适的继承人〞。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同学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效〞,效法;“而〞,但、却;“机〞,关键。第二句得分点:“然〞,但是;“无异于〞,与……没有什么不同;“轻〞,轻敌。 参照译文: 郭嘉字奉孝,颍川郡阳翟县人。起初,郭嘉到北方去拜见袁绍,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明智的人对视察核选自己为之效命的君主一事,十分审慎,所以一百次行动就能一百次成功,因而功名可以成就。袁公只想效法当年周公礼贤下士之举,但却不知晓用人的关键。做事头绪太多,把握不住要领,喜好谋划,却没有决断,要想和这样的人共同拯救天下大难的局面,成就称霸天下的功业,太难了!〞郭嘉在这种状况下就离开了袁绍。太祖〔曹操〕写信给荀彧说:“自从志才死后,没有可以同我商量大事的人。汝南、颍川确实有很多奇谋之士,有谁可以来接替他这个位置呢?〞荀彧推举了郭嘉。太祖召见郭嘉,纵论天下大事。太祖说:“使我成就天下伟大功业的,必定是这个人了。〞郭嘉从太祖那里退出后,也高兴地说:“他真的是我能为之效命的主上啊!〞 太祖征战吕布。当时太祖的士兵疲乏不堪,太祖想率领军队退还,郭嘉劝说太祖对吕布发起急攻,于是活捉了吕布。 孙策听说太祖与袁绍在官渡作战,准备渡江向北袭击许昌。太祖的部下听了都害怕,郭嘉推断说:“孙策刚刚吞并江东,诛杀的都是英雄豪杰,〔这些人都〕是些能够得到别人死心效力的人。但是孙策轻敌而无戒备,虽然拥有百万之众,与单身在中原行走没有什么不同。如果埋伏的刺客一跃而起,一个人就可以与孙策匹敌了。依我看来,他必定死在匹夫的手里。〞孙策兵临长江,尚未北渡,果真被许贡的门客杀死。 郭嘉随从太祖打败袁绍,袁绍死后,又跟从太祖在黎阳讨伐袁绍的儿子袁谭、袁尚,连续作战,多次取胜。太祖的各部将想乘着胜利追击,郭嘉说:“袁绍爱这两个儿子,没有确立合适的继承人。有郭图、逢纪做他们的谋臣,他们必定内讧,不久就会分崩离析。急攻,他们就会互相支持;缓攻,他们随后会生出争权夺利的心。不如南往荆州装做征讨刘表,来静静等待他的变化;变故发生后再进攻他们,可以一举而平定。〞太祖:“好。〞于是往南征伐。军队到达西平的时候,袁谭、袁尚之间果真相争冀州。 太祖将要征讨袁尚和拥有三个郡的乌丸〔少数民族国家〕,各部下大多都担心刘表会派刘备偷袭许昌来讨伐太祖,郭嘉说:“刘表,不过是个坐着空谈的人罢了。他自己明白自己的才干不能充分地驾驭刘备,如果重用他,就担心不能控制住他;如果不重用他,就担心刘备不会为他效力。即便您带全部兵力远征乌丸,曹公您也用不着担忧什么了。〞 后来,太祖征讨荆州回来,在巴丘时,军中碰到病疫,又烧掉了船只,太祖叹息地说:“如果郭奉孝还在,不会让我弄到如此地步。〞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 高翥 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螿。 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 注:①高翥〔1170~1241〕,南宋诗人,字九万,号菊磵,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是江湖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②蛩:蟋蟀。③螿:蝉。 14. 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第一句落笔常见又不起眼的庭草,以草的变化来点染秋意。 B. 第二句诗人借助蟋蟀和蝉的鸣叫,渲染处全诗凄清悲凉的氛围。 C. 第三句流露处浪迹江湖的诗人“远亲不如近邻“的生活体验。 D. 诗人所写仅是庭院所见,不能表现出“秋日“的季节特征。 E. 诗中所选意象较多,对意象的描写生动传神并且有所侧重。 15. 全诗四句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分别是怎样描写秋景的? 【答案】14. BD    15. 拟人〔比拟〕。首句,动作描写,“衔〞字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把草写活了,把抽象的“秋〞物化了。次句,语言描写,“传〞“答〞二字让此起彼伏的秋虫声显得分外有人情味。第三句,心理描写,一个“解〞字把豆花写得善解人意。末句,动作描写,一“引〞一“过〞,特别豆花的“殷勤〞之意。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B项,蟋蟀和蝉的鸣叫主要是点明初秋的季节特征,“渲染出全诗凄清悲凉的气氛〞绝对化,且与诗歌明快的基调不协调。D项,虽是“庭院所见〞,却能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地表现秋日的季节特征。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诗歌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有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显然的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望海潮》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 ,_______ 〞,和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的文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异曲同工,都描写了民众的和乐生活。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诗句“________ ,________〞,不仅有对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忧虑,更有对人们忘却战败的历史的担心。 【答案】    (1). 羌管弄晴    (2). 菱歌泛夜    (3). 嬉嬉钓叟莲娃    (4). 可堪回首    (5).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同学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弄晴〞“菱〞“嬉嬉〞“叟〞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同学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同学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2017年春节过后,共享单车乱象倍受外界关注。有评论称共享单车不仅是公众素养的“照妖镜〞,还是公共管理素养的“显微镜〞。这种评论无疑是切中肯綮。 ②读书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影响了你的思维方式,改变了你的谈吐,让你看见了更好的自己,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你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眼光。 ③许渊冲好争论,有人干脆送他绰号“许大炮〞。每次口舌相争或笔墨相伐,许渊冲均是一副愤愤不平的样子,一旦骂完写完,他又天真到心无芥蒂以致“敌友不分〞。 ④周先生是个谦恭有礼的人,无论何时,无论对谁,都注重繁文缛节,在朋友圈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⑤2017年2月底,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姚期智放弃美国国籍,回归中国公民身份,并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关于杨振宁以94岁高龄回归中国国籍,很多网友拍手称快。 ⑥近日一篇调查显示,近半数的人有“配角综合征〞。关于这一症状,人们莫衷一是。而我认为,既然在生活的舞台上沉浮,我们每个人都应争当主角,不留遗憾。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首先明确各个词语的意思,然后依据题目中句子的语境分析即可。 切中肯綮: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比喻切中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不合语境; 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使用正确。; 心无芥蒂:比喻心里对人对事没有不满或不快。使用正确; 繁文缛节:是指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理解,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此处属望文生义; 拍手称快: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仇恨的得到消除。不合语境; 莫衷一是:形容看法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使用正确。 18. 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36年来,支月英遵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她践行遵守才有希望的信念,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B. 新的世纪,标准化、机械化大生产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制造业,因此某些极精密和复杂的领域,机器并不能完全替代人。人,才是机器的制造者和操作者。 C. 李清照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她情超脱于女人,义超脱于平民,是“乱世中的美神〞。 D. 2008年后,中国已经开始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金牌和冠军已经不再是我们唯一的追求,越来越多的运动员以积极向上、阳光开朗出现在世界大赛的舞台上。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A项,搭配不当,“践行〞不能与“信念〞搭配,应改为“保持〞;B项,逻辑不当,“因此〞改为“但是〞;项,D成分残缺,“以积极向上、阳光开朗〞后应加上“的形象〞。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关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关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关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先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9. 以下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高老师,我社诚挚地聘请您为高级顾问,特呈请柬,敬望您能万分荣幸地赏光。 B. 看完《战狼2》后,有影迷激动地对吴京说:“您的这部作品太棒了,太振奋人心了。今年的华表奖,您一定能忝列其中的。〞 C.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人在学校,很孤单吧。〞辅导员对独守寝室的我说,“走,到我府上过节去!〞 D. 令郎不愧为丹青世家子弟,颇得大师您的真传,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惟妙惟肖。 【答案】D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春蚕经历痛苦的挣扎,方可破茧成蝶。人类过度的保护,反成埋葬它的坟墓。 ______?家长的溺爱,就像一把剪刀,剪断孩子的翅膀,使他们永远无法腾飞。______。仲永5岁能诗,聪颖超群,却因赞扬和宠爱“泯然众人矣〞;赵武灵王对儿子放任娇惯,最终被不孝之子活活饿死;晋武帝纵宠儿子奢侈享受,西晋王朝亡于子手。无论是仲永之“伤〞,还是赵武灵王之“悲〞或西晋之“亡〞,______。 【答案】    (1). 孩子何尝不是如此    (2). 溺爱成伤,历史上不乏先例    (3). 都是过度宠爱的恶果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又考查同学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本段文字主要谈父母对孩子的溺爱问题,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第一处横线内容可以依据后面内容直接推断,它是本段文字的中心句。第二处横线所填内容在语段中,应是上下内容的过渡部分,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第三处横线内容应是对前面所举例子的总结。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低龄留学〞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在“低龄留学热〞背后,折射出所有家长对目前教育政策及教育资源失去信心。有些家长认为中国式教育使得孩子学习动力不够,出国求学一定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有些家长则认为国外教育制度比较宽松,能让孩子远离国内的竞争压力,日后必定能取得好成绩、抢占先机。 ①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对目前的教育失去信心。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不是出国就一定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2). 不是远离竞争压力就能取得好成绩、抢占先机。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题目要求参照①“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对目前的教育失去信心〞的方式,找出另外两处推断问题。既然是推断问题,就是推断不合理之处,做题时就要注意文段中推理之处,看其是否恰当即可。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 最近这些词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绿水青山、清洁能源、再生能源、淘宝、支付宝、快递、家风、文明家庭、文明出行、中国智造、匠人精神、百年书店……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浮现你所熟悉的中国,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根,滋养着民族之魂,创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也出现了无数伟大人物。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把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共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今日,中国已成为世界人口最多、正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社会主义大国。今日,中国是东方雄师,是东升旭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