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
1、津亏血瘀的病机是
A. 津液亏虚,不能化血
B. 血行阻滞,不能化津
C. 血脉瘀阻,津液停聚
D. 津液枯涸,燥热内生
E. 津液亏耗,血行郁滞
【答案】E
2、调气辨证论治正确表述有
A. 气虚宜补
B. 气滞宜疏
C. 气逆宜降
D. 气脱宜散
E. 气闭则开
【答案】A B C E
3、化生为人的气是
A. 元气
B. 精气
C. 烦气
D. 人气
E. 浩然之气
【答案】B
4、中医养生方法的作用有
A. 有益康复
B. 预防疾病
C. 增强体质
D. 调摄身心
E. 延年益寿
【答案】A B C D E
5、某男,40岁。食少乏力3个月。由于过度劳累而致头晕乏力,纳呆食少.胸胁胀满.腹痛泄泻。中医病机是
A. 本旺乘土
B. 肝气犯胃
C. 脾虚肝乘
D. 胃弱肝乘
E. 肝火犯肺
【答案】C
6、《素问・八正神明论》说:“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此段文字体现的思维方式是
A. 整体宏观
B. 辩证唯物
C. 恒动变化
D. 天人合一
E. 动静相召
【答案】D
7、126:属于中医学气理论范畴的是
A. 大气
B. 中气
C. 烦气
D. 杂气
E. 胃气
【答案】A B D E
8、六淫致病,易袭阳位的是
A. 风邪
B. 暑邪
C. 毒邪
D. 燥邪
E. 湿邪
【答案】A
9、按五行生克规律,肝的“所胜”之脏是
A. 心
B. 肺
C. 肾
D. 胆
E. 脾
【答案】E
10、创造性提出“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病机的著作是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类经》
D. 《素问玄机原病式》
E. 《临证指南》
【答案】D
11、大怒不止,可见飧泄,脘腹胀痛,呕血等表现,其病机是
A. 肝气郁结
B. 肝气横逆脾胃
C. 肝火上传心包
»肠胃不和
E.肝肺不调
【答案】B
12、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说明阴阳之间关系的是的
A. 对立
B. 互根
C. 转化
D. 消长
E. 自和
【答案】B
13、血与津液的关系表现为
A. 血能化津
B. 津能生血
C. 津能摄血
D. 津能行血
E. 津能载血
【答案】A B
14、引起食积的最常见原因是
A. 过饱
B. 过饥
C. 饥饱无常
D. 饮食不洁
E. 饮食偏嗜
【答案】A
15、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属于
A. 象思维
B. 系统思维
C. 变易思维
D. 逻辑思维
E. 辩证思维
【答案】B
16、与女子胞关系最密切的经脉有
A. 冲脉
B. 任脉
C. 督脉
D. 带脉
E. 跷脉
【答案】A B
应注意的是
17、按循经诊断,在胸前“虚里”处疼痛,痛连左手臂及小指,
入.心系疾患
B. 肺系疾患
。.脾胃疾患
D. 肝胆疾患
E. 肾系疾患
【答案】A
18、形成肝风内动的原因包括
A. 邪热炽盛
B. 阴虚阳亢
C. 阴血亏耗
D. 感受风邪
E. 脾土虚败
【答案】A B C
19、动形养生的目的有
A. 调和气血
B. 疏通经络
C. 调节情志
D. 健身延年
E. 通利九窍【答案】A B D E
20、中医学创新发展的鼎盛时期是
A. 秦汉时期
B. 魏晋时期
C. 隋唐时期
D. 宋金元时期
E. 明清时期
【答案】D
21、事物并无关联,不能用阴阳概括的是
A. 水与火
B. 天与地
C. 男与女
D. 夏与冬
E. 寒与上
【答案】E
22、偏阳质当慎用温热之剂所体现的治则是
A. 既病防变
B. 治病求本
C. 因人制宜
D. 因时制宜
E. 因地制宜
【答案】C
23、春夏季节,气候由温渐热,阳气升发,人体媵理疏松开泄,即使外感风寒,也应注意慎用麻黄.桂枝等发汗力强的辛温发散之品所体现的治则是
A. 治病求本
B. 未病先防
C. 既病防变
D. 因时制宜
£.异法方宜
【答案】D
24、足阳明胃经的分布部位是
A. 下肢内侧前缘
B. 下肢外侧前缘
C. 下肢内侧后缘
D. 下肢外侧中线
E. 下肢外侧后缘
【答案】B25、瘀血在形成过程无关的因素是
A. 寒凝
B. 气虚
C. 气滞
D. 血热
E. 气闭
【答案】E
26、养生调补五脏的中心环节有
A. 肝
B. 脾
。.心
D. 肺
E. 肾
【答案】B E
27、膀胱的贮尿排尿功能,取决于
A. 肾气的盛衰
B. 肝气的疏泄
。.心阳的盛衰
D. 脾气的健旺
E. 肺气的宣降
【答案】A
28、津能够滋润的部位主要有
A. 皮毛
B. 肌肉
C. 汗孔
D. 血脉
E. 二阴
【答案】A B C D
29、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A. 津液输布代谢的关系
B. 主行血和运化的关系
C. 血液生成运行的关系
D. 先天和后天的关系
E. 气机升降出入关系
【答案】C
30、气与血关系失调的病机包括
A. 气虚血瘀
B. 气不摄血
C. 气随津脱
D. 气滞血瘀
E. 气血两虚
【答案】A B D E
31、“火热内生”概念内涵是
A. 火邪伤人
B. 阴火内生
C. 火热之邪亢盛
D. 火邪由外而入,伤及内脏
E. 脏腑阴阳失调,火热内扰【答案】E
32、衰老与五脏虚衰有关,其中最重要的脏是
入.心肺虚衰
B. 肺脾虚衰
C. 肝脾虚衰
D. 肝肾虚衰
E. 脾肾虚衰
【答案】E
33、某女,36岁。昨日与邻居吵架后出现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咳逆上气.咯血等症
状,此病证变化属于
A. 木旺乘土
B. 土虚木乘
C. 木火刑金
D. 水不涵木
E. 水火不济
【答案】C
34、人身“三宝”指的是
A. 精
B. 气
5
D. 血
E. 津液
【答案】A B C
35、《灵枢•决气》认为,人体气的范畴可以概括
A. 精
B. 气
C. 血
D. 脉
E. 津液
【答案】A B C D E
36、脾与肾的关系包括
A. 先后天互资
8.燥湿相济
C. 水液代谢
D. 上下相应
E. 精血互生
【答案】A C
37、不属于内风的是
A. 肝阳化风
B. 热极生风
C. 阴虚风动
D. 血虚生风
E. 感冒伤风
【答案】E
38、针灸“子午流注针法”体现的是
A. 因时制宜
B. 因地制宜
C. 因人制宜
D. 未病先防
E. 既病防变【答案】A
39、“入耳中”的经脉有
A. 小肠经
B. 膀胱经
C. 三焦经
D. 胆经
E. 肾经
【答案】A C D
40、藏象的含义是指
A. 五脏的形象
B. 内在组织器官的表象
C. 五脏六腑的形象
D. 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
E. 人体脏腑功能活动表现于外的征象
【答案】E
41、不属五行相生关系传变的是
A. 肝火犯肺
B. 肾病及肝
。.心病及肝
D. 脾病传肺
E. 肺病及肾
【答案】A
42、《素问•痹论》所谓“水谷之精气”是
A. 谷气
B. 清气
C. 宗气
D. 营气
E. 卫气
【答案】D
43、热病后期,出现筋惕肉,手足蠕动症状,其病机是
A. 肝阳化风
B. 血虚生风
C. 热极生风
D. 阴虚风动
E. 慢惊风
【答案】D
44、后天之精源于
A. 先天之精
B. 营养之精
C. 水谷之精和清气
D. 脏腑之精
E. 生殖之精
【答案】C
45、小儿的体质特点是
A. 脏腑娇嫩
B. 代谢缓慢
C. 形气未充
D. 易虚易实
E. 易寒易热
【答案】A C D E
46、饮食不洁会导致的病证有
A. 肥胖症
8.肠胃功能紊乱
C. 肠道寄生虫病
D. 肠道传染病
E. 食物中毒
【答案】B C D E
47、以先天精气为基础,根源于肾的气是
A. 元气
B. 中气
C. 宗气
D. 营气
E. 卫气
【答案】A
48、温燥的常见发病季节在
A. 夏末初秋
B. 近冬深秋
C. 长夏季节
D. 冬末春初
E. 春末夏初
【答案】A
49、某女,40岁。半月前生产一男婴,大出血,经救治血止,但精神疲惫,失眠多梦,健忘,其病机是
A. 血不养气
B. 血不养神
C. 血不濡筋
D. 血不载气
E. 血行涩滞
【答案】B
50、阴阳消长的形式包括
A. 此长彼消
B. 此消彼长
C. 此长彼长
D. 此消彼消
E. 消长平衡
【答案】A B C D
51、患者出现冷汗淋漓.四肢逆冷.精神萎靡等症状,其基本病机是
A. 亡阴
B. 亡阳
C. 气虚
D. 血虚
E. 伤津
【答案】B
52、以阴阳三分法划分的常见体质类型包括
A. 偏阳质
B. 阳虚质
C. 阴虚质
D. 偏阴质
E. 平和质
【答案】A D E
53、胃的生理特性表现包括
^喜燥
8.恶燥
C. 喜润
D. 恶湿
E. 喜升
【答案】B C
54、从阴阳失调病机来分析,真寒假热证属于
A. 阴盛格阳
B. 阳盛格阴
C. 阴阳互损
D. 亡阴
E. 亡阳
【答案】A
55、肾精的生理功能包括
A. 促进生长发育
B. 促进生殖繁育
C. 推动血液运行
D. 参与消化吸收
E. 主管水液代谢
【答案】A B E
56、血虚者出现少气懒言.体倦乏力.头晕自汗等症状的原因是
A. 血不养气
B. 血不化神
C. 血不濡筋
D. 血不荣面
E. 血不化津
【答案】A
57、奇恒之腑不包括
A. 筋
B. 脉
5
D.髓
E. 女子胞【答案】A
58、不属于“寒从中生”病机的是
A. 肾阳不足,水肿尿少
B. 脾阳不足,四肢不温
C. 寒邪直中太阴,腹痛泄泻
»心阳虚损,心、悸胸痛畏寒
£.心肾阳虚,心悸水肿
【答案】C
59、某女,46岁。鼻咽.皮肤干燥,渴欲饮,尿少,大便干结,舌苔干燥,其病机是
A. 精亏
B. 气虚
C. 血虚
D. 津液亏虚
E. 气血两虚
【答案】D
60、血虚者出现少气懒言.体倦乏力.头晕自汗等症状的原因是
A. 血不养气
B. 血不化神
C. 血不濡筋
D. 血不荣面
E. 血不化津
【答案】A
61、两脏之间表现为气血关系的是
入.心与肺
B. 肺与肝
C. 脾与肾
D. 肝与肾
E. 肺与脾
【答案】A
62、肺呼出浊气主要依赖的功能活动是
A. 宣发
B. 肃降
C. 疏通
D. 调节
E. 朝百脉
【答案】A
63、属于中医过劳的是
A. 劳力过度
B. 房劳过度
C. 劳逸失度
D. 劳神过度
E. 劳心过度
【答案】A B D
64、关于衰老机制说法不准确的是
A. 阴阳失调
B. 邪正相搏
C. 痰瘀毒内生
D. 精气不足
E. 情志失调
【答案】B
65、内湿的形成因素有
A. 气候潮湿
B. 居处阴湿
C. 脾不运湿
D. 涉水冒雨
E. 肾虚水湿不化
【答案】C E
66、与钩虫病形成及临床表现相关的有
A. 神疲乏力
B. 脐周疼痛
C. 初起见皮肤瘙痒
D. 手足皮肤直接接触粪土
£.面色萎黄,甚至周身浮肿
【答案】A C D E
67、不是津液不足形成原因的是
入.燥热之邪灼伤
B. 五志化火耗伤
C. 忧愁思虑暗耗
D. 多汗多尿
E. 吐泻太过
【答案】C
68、不属于扶正的治法是
A. 益气
B. 扶阳
C. 消导
D. 健脾
E. 滋阴
【答案】C
69、瘰疬痰核形成的原因是
A. 痰浊上犯于头
B. 痰迷心窍
C. 痰浊犯胃
D. 痰浊流窜肌肉筋骨
E. 痰犯咽喉
【答案】D
70、有表里关系的经脉是
A. 阴维.阳维
B. 阴跷.阳跷
C. 太阴.阳明
D. 厥阴.少阳
E. 少阴.太阳
【答案】C D E
71、具有遗传功能的是
A. 后天之精
B. 先天之精
C. 水谷之精
D. 脏腑之精
E. 营养之精
【答案】B
72、中医学创新发展的鼎盛时期是
A. 秦汉时期
B. 魏晋时期
C. 隋唐时期
D. 宋金元时期
E. 明清时期
【答案】D
73、“益火补土”中的“火”指的是
A. 肝
B. f、
5
D. 肺
E. 肾
【答案】E
74、与奇经八脉相关的脏腑有
A. 肝
B. 肾
C. 脑
。.心
E. 女子胞
【答案】A B C D E
75、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 脑
B. 髓
5
D. 胆
E. 命门
【答案】E
76、对津液输布影响最为重要的是
A. 胃
B. 小肠
C. 膀胱
D. 大肠
E. 三焦
【答案】E
77、“津血同源”最强调的物质是
A. 精
B. 气
C. 血
D. 津液
E. 脉
【答案】D
78、居处海拔低,气候潮湿的人群,易伤气伤阳,其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是
A. 环境因素
B. 生活因素
C. 体质因素
D. 病邪因素
E. 诊治因素
【答案】A
79、对内火病机论述错误的是
A. 阳亢化火
B. 邪郁化火
C. 五志化火
D. 阴虚火旺
E. 少火过盛
【答案】E
80、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即是
A. 气化
B. 变化
C. 转化
D. 形化
E. 运化
【答案】A
81、锻炼身体的要点有
A. 形劳不倦
B. 循序渐进
C. 运动适度
D. 因人而异
E. 持之以恒
【答案】A B C D E82、瘀血最常见的脉象是
A. 脉弦
B. 脉滑
C. 脉细
D. 脉涩
E. 脉沉
【答案】D
83、治病求本的“本”指的是
A. 病性
B. 病位
C. 病机
D. 病症
E. 病邪
【答案】C
84、817:不属于“津伤化燥”产生机理的是
A. 久病伤津耗液
B. 热盛伤津耗液
C. 气阴两虚致津伤血燥
»大汗.剧烈吐泻伤津
E. 亡血失精致津液亏少
【答案】C
85、愈后防复的错误方法是
A. 饮食清淡
B. 适当锻炼
C. 多食肉食
D. 避免劳累
E. 巩固用药
【答案】C
其病机是
86、某女,45岁。反复感冒,动则汗出,神疲,健忘,
A. 卫气虚弱
B. 营气虚弱
C. 宗气虚弱
D. 营卫不和
E. 元气不足
【答案】D
87、胆为六腑的依据有
A. 形态中空
B. 内藏精汁
C. 助饮食消化
D. 泌别清浊
E. 与肝相表里
【答案】A B C E
88、对于肺气虚弱之证,可以通过补益脾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A. 虚则补母
B. 实则泻子
C. 阳中求阴
D. 阴中求阳
E. 抑强扶弱
【答案】A
89、肺藏象的系统联系包括
A. 在志为悲
B. 在体合骨
C. 在窍为鼻
D. 在液为汗
E. 在时为秋
【答案】A C E
90、“金水相生”说明的两脏关系是
A. /心与肾
B. 肝与肾
C. 脾与肾
D. 肺与肾
E. 肝与肺
【答案】D
91、“热因热用”适用证候是
A. 真寒假热
B. 真热假寒
C. 表寒里热
D. 上热下寒
E. 表热里寒
【答案】A
92、小儿虫积或食积,可致疳积,其发病类型是
A. 继发
B. 徐发
C. 复发
D. 伏而后发
E. 感邪即发
【答案】A
93、循行于上肢外侧中线的经脉是
A. 手少阴心经
B. 手厥阴心包经
C. 手太阳小肠经
D. 手少阳三焦经
E. 手太阴肺经
【答案】D
94、五脏与奇恒之腑相同的生理功能为
A. 藏精气而不泻
B. 传化物而不藏
C. 泻而不藏
D. 实而不满
E. 传化水谷
【答案】A
95、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的是
A. 胆
B. 胃
C. 三焦
D. 小肠
E. 命门【答案】A
96、中医学最早出现“原(元)气”概念的著作是
A. 《内经》
B. 《难经》
C. 《神农本草经》
D. 《伤寒杂病论》
E. 《中藏经》
【答案】B
97、过度安逸,易损伤的脏腑是
火心脾胃
B.M肝肾
5肾胃
"、肾胃
£.心脾肾
【答案】A
98、藏象的含义是指
A.五脏的形象
B.内在组织器官的表象
C. 五脏六腑的形象
D. 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
E. 人体脏腑功能活动表现于外的征象
【答案】E
99、586:中医观察体型主要包括
A. 形体之肥瘦长短
B. 脏腑之虚实盛衰
C. 皮肉之厚薄坚松
D. 经络之气血盛衰
E. 肤色之黑白苍嫩
【答案】A C E
1、真寒假热证的治法是
A. 寒者热之
B. 热者寒之
C. 用热远热
D. 寒因寒用
E. 热因热用
【答案】E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