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城市、乡村、自然环境,是文明诞生以来,人类面对的三类主要空间。比较而言,城市是多样文明要素高发度聚集的空间,乡村是文明要素低密度聚集的空间,自然环境是还没有人去干预或人类不去干预的空间。适宜人生存的自然空间是文明生成的先决条件,没有同自然空间的和谐,也就没有城市和乡村的存续、发展。这是思索、推动城市和乡村发展,改善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融合的一个根本性前提。推动城乡融合,需要对城市、乡村、自然环境这三类空间的合理关系进行伦理反思与确认。
在历史与现实中,人们所理解和推动的城乡关系、城乡融合,存在一些值得反思问题。
其一,用二元思维理解、营建城乡关系。其实,城乡关系不只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更是城市、乡村、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城乡关系的问题也不是简单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乡村不等于传统,城市也不等同于现代。乡村与城市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城市与乡村中都有代表人类文明本性与非文明的要素与内容。这样,推动城乡融合就不是简单地把乡村城市化或者城市田园化的问题,而是一种具体而复杂的行动过程,需要具体厘清现有城市与乡村中存在的优势与问题,营建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其二,以经济利益至上逻辑理解、推动城乡融合。经济利益至上逻辑对现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城乡关系问题上,简单地以经济利益至上原则作为主导原则,则会导致城乡空间价值的抽象化、单一化。漠视城市关系的复杂伦理内容,其结果可能是城市与乡村的双重破坏,城市与乡村的新型对立。
推动城乡融合,需要超越二元思维,营建有利于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理念。城乡融合是一个综合的空间转换过程。推动城乡融合,首先,需要处理好城市、乡村、自然环境三类空间之间的关系,营建三者和谐共生的发展格局;其次,需要处理好物理、社会、心理空间的关系,在城市与乡村同时营建环境美好、社会和谐、心理健康的发展态;;再次,需要处理好历史、现实、将来空间的关系,注重城乡中的传统建筑等历史空间的保护,注重运用新技术为当代人营建更好的生活与工作空间,并注重为将来发展预留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推动城乡融合,需要改善运行机制,营建有利于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规范。原来城乡分立式的空间权利结构,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城乡融合的良性推动。一方面,城市土地与乡村土地的空间权利存在庞大差异;另一方面,城市与乡村在交通、医疗、社保、教育等基本公共权利以及工作机会、社会流动性等发展权利方面存在重大差异。虽然国家出台了新的户箱制度、医疗保证制度等一系列政策,但城乡在发展权利方面依旧差异显然。差异的形成有其复杂历史原因,其改善也不会一蹴而就。调整城乡分立性的公共资源投入机制与公共服务配置方式,推动城市权利与乡村权利的均等化、平等化,对可继续地推动城乡融合,具有方向引导及基础保证作用。
(节选自陈忠《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特质》〕
1.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然空间不具有文明要素,却是文明生成的先决条件,决定着城、乡的存续与发展。
B城市与乡村都有文明与非文明要素,只是城市文明程度更高,而乡村的历史更悠久。
C以经济利益至上逻辑推动城乡融合,使城乡均遭受破坏,造成了二者之间新型对立。
D推动城乡融合要保护传统建筑等历史空间,也要营建合适当代人的生活与工作空间。
2.以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城市、乡村、自然环境三者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推动城乡融合应注意的问题。
B文章分两点阐述如何推动城乡融合,一是突破二元思维的伦理,二是改善旧运行机制。
C文章第二段与三、四两段之间构成了总与分的关系,阐述了推动城乡融合的整体构想。
D.文章提出了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营建问题,反思了历史与现实,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3.依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对城市与乡村的优势与问题有清楚熟悉,才干营建有利于人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B改善现有运行机制,并营建合理的空间伦理规范,就能够保证城乡融合继续性推动。
C.在城乡融合中,为将来发展预留生存与发展空间,是实现人类可继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D.城乡之间形成庞大差异的原因非常复杂,改善这种状况需要做大量工作,并长期保持。
(二)有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本报讯 中国银联昨天公布了2018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分析报告。据统计,当前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5.7亿,去年三季度,银行业处理移动支付业务的笔数,同比增幅高达7成多,移动支付已经成为餐饮、便利店、网购、交通、医疗、外卖等日常消费中,最常用的支付手段之一。
调查显示,受调查人群去年使用移动支付每月平均消费了2600元。其中,创业人群月消费金额最高,超过3000元;全职主妇、IT从业人员每月消费也都超过2800元;同学群体每月消费金额为1952元,但他们每支出5元,就有2元是通过移动支付方式花出去的,即移动支付占支出的40%。
调查还显示,实体零售店、网购、公共交通、外卖、购买火车票机票,是使用移动支付最多的5种场景。从地域来看,上海、浙江、江苏三地使用移动支付的人群最多。在支付方式上,二维码支付占据移动支付主流地位,占比超过八成。
移动支付使用方便,但它所面临的风险也比传统支付方式更多。指纹支付等生物识别方式普及很快,在35岁以下男性中,生物识别已经成为使用率最高的验证方式。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高级主管王宇表示,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既简化了用户的一些交互环节,同时也在安全的认证技术上有所提升,让持卡人在移动消费当中,更方便、更快捷,也更安全。
〔摘编自孙奇茹《调查显示:去年移动支付人均月消费2600元》,《北京日报》2019年01月24日〕
材料二:内地游客洪小姐来到香港,放下行李第一件事是去找“网红〞牛腩店。尴尬的是,她忘了换港币,而小店老板娘只收现金。洪小姐举着手机找了十几家小店,最后沮丧地发现,街头小店只收现金。最后,她只有无奈地回酒店换钱。
在深圳河两岸,移动支付的使用有天壤之别。对此感受深入的,不只是内地游客,一向以金融科技领先为傲的香港特区政府官员,更急于改变这一现状。
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是金融科技的积极推动者。他直言,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必需有一个世界级的金融基建尤其是支付系统去支撑,才干成功。
近年来,香港推动移动支付的步伐显然加快。但与内地城市覆盖达九成以上的移动支付相比,时至今日,香港移动支付比例仍不到两成,活跃用户更少,移动支付的使用场景也有些寥落。有些人费解,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为什么关于金融科技革新的接纳速度如此之慢?
成熟支付社会养成的习惯是最大阻碍。香港移动支付虽然尚不普及,但“非现金〞支付却已运行20多年。香港市民惯用的“八达通〞卡于1997年面世,这张集交通、餐饮、购物、服务、门禁等功能于一体的卡片,发行已超过3500万张,已经覆盖香港市面逾1.5万家服务商的2.4万个零售场所,几乎满足了市民所有日常消费的支付需求。据统计,香港信用卡支付占比53%,超过95%的市民则常常用“八达通〞和现金。
香港市民对个人信息的安全顾虑,特别是移动支付需要绑定银行卡和获取用户资料,让慎重的香港人望而却步。“从微信香港钱包的运行经验来看,香港市民关于隐私、数据的敏感是推行移动支付的难点之一。〞 腾讯金融科技部副总裁陈起儒说。
至于很多小店只收现金,则是因为生存不易需精打细算,接受信用卡需要安装设备,还要收手续费,只能婉拒。
(摘编自王旭、张欢《移动支付,香港急起直追》,人民网2019年01月11日)
材料三:如今,移动支付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和生活方式,也逐渐改变了民俗习惯。当线上支付成习惯,实体红包被线上红包替代,“年味儿〞正在被科技重新定义。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春节期间,除了贴对联、买年货、包饺子、看春晚等传统习俗外,抢红包、扫“福〞字等活动逐渐成为新习俗。
春节期间的线上红包为人们创造了新的感情沟通方式,通过参加抢红包等活动增进与亲人朋友的沟通,让春节更有“味道〞。
有专家说:“社会的发展变化使过去的‘年味儿’有所削弱,但新媒体通过流量构建新的民俗,让人们参加狂欢,从而获得春节新的仪式感。〞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提示,在参加春节抢红包等活动的同时,用户应注意个人信息安全,不要贪图小利、因小失大。春节期间,有不法分子借此机会制作虚假的二维码或分享链接,一旦用户扫描或点击链接,有可能被盗取个人信息甚至被盗取钱财。开心过春节、幸福领红包的同时,也要擦亮眼睛,不要误入陷阱。
(摘编自刘峣、刘奇《春节“红包大战〞硝烟再起》,人民网2019年02月01日)
材料四:
4.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8年受调查者使用移动支付的状况为,创业人群月消费金额超过3000元,同学群体则不够2000元,人们移动支付占支出的40%。
B.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移动支付的使用却远远不如大陆,主要原因是香港人一时难以改变成熟支付社会养成的支付习惯。
C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显示,2014-2020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继续增长,增速呈下降上升再到不断下降的趋势。
D.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线上抢红包已经成为春节期间人们感情沟通的新方式,这是随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产生的新年俗。
5.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调查显示,在中国内地,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移动支付使用最多长江三角洲地区移动支付使用的人群最多。
B香港移动支付不普及,是因为香港“非现金〞支付已经非常成熟,基本满足了市民支付需求,没必要再用移动支付来代替
C.估计2020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增长速度下降,是因为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已经十分庞大,增速下降属正常现象.
D.业内人士提示,在参加春节抢红包等活动时不能见红包就抢,见链接就点,还是需要仔细识别,防止误入诈骗陷阱.
6.移动支付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存在的最大隐患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格桑花
鸿鸣
军嫂去唐古拉山兵部站看望当连长的丈夫,从格尔木站一下车,就看见一名20岁出头的小战士向她招手,原来是接她的司机兵。
军嫂来到军车前,看见车的前面,绑了一束鲜花,有点像江南的扫帚梅,还有点像菊花。她乐了,这个小伙子,还挺热爱生活的。
军车离开格尔木,奔驰在去唐古拉山的山路上。
司机兵一边开车,一边和军嫂聊天。
“嫂子,听连长说,你是大同学,还是城市人,却一直生活在山村。〞司机兵好奇地问。
“是啊,我和你大哥是大学同学,他毕业参军去了边境,父母年龄大,就他一个儿子,为了让他安心卫国,结婚后我辞去公司会计工作,从苏州到他老家,陕西的一个小山村,现在有10多年了。〞军嫂轻描淡写地说。
“嫂子,你是城市人,在山村生活适应吗?〞
“开始不适应,现在学会了柴火灶做饭,喂猪砍柴,山地播种,彻底是个乡村媳妇了。〞军嫂说着笑了起来。
司机兵又问:“嫂子,山村的生活不容易吧?〞
“还行,就是有时候有一种无助的感觉,比如上个月,我脸上一个痦子越来越大,还有点疼,医生说是黑色素痣病变,怀疑是恶性肿瘤前兆,必需切除。我瞒着家人做了手术,还好,病理检验报告显示,肿瘤是良性,我就是那次才哭了。〞军嫂好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却让司机兵心里为之一震,他由衷地说:“嫂子,你真了不起!〞
军嫂笑着说:“这有什么啊,你大哥为国家,我为他呀。〞军嫂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神情,接着说,“实际上我最自豪的是我儿子,他7岁了,常常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爸爸,我爸爸是解放军,他在唐古拉山保卫国家……〞司机兵听得眼睛有些湿润。
对面不断有军车开过来,军嫂发现,这些军车开过来的时候,都鸣笛三声,车上的人都向他们的军车敬礼,有时候司机兵也举手回礼。
军嫂很奇怪,问:“你们军车在路上相遇,都互相敬礼呀?
司机兵没有直接回答,却反问军嫂:“嫂子,你熟悉车前挂着的那束花吗?〞
军嫂说:“好像我们那里的扫帚梅花。〞
司机兵说:“是的,它和扫帚梅是一个品种,在西藏,叫格桑花。人们常常借着格桑花表达和抒发美好的情感,把它当作追求幸福吉祥和美好情感的象征。它美丽而不娇艳,又是形容女强人的代名词,还是西藏拉萨市的市花。〞
“我们部队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有军车接送探亲的军嫂,车前必需绑一束格桑花。来往的军车遇见后,都要避让,同时车上的军人,不管是谁,都要向军嫂敬礼。〞
这时军车正行驶在盘山路上,一段路很窄,前面一辆军车停在悬崖边,等待他们的车缓缓通过,两车快要相遇时,闻声了对面车上的大声口令:“立正!敬礼!〞
军嫂流出了滚烫的泪水,从车窗伸出头,走出很远,还向敬礼的战士们挥手。
军车来到了雪峰山下的补给站,司机兵说:“我们在这里吃午饭,还有半个小时就到达兵部站了。〞
军嫂有些着急:“既然还有半个小时,我们先不吃饭,直接上山好吗?〞
司机兵乐了,说:“理解嫂子心情,我去办理上山手续。〞
不一会,司机兵没精打采地走了回来:“嫂子,我们上不了山了。〞
“怎么了?〞
“昨天夜里发生了雪崩,上山的路全被堵住,现在正清理积雪,车根本上不去。〞
“多长时间才干上山?〞军嫂也有点急了,没想到,近在咫尺,却发生雪崩,成了远在天际。
司机兵说:“听补给站同志说,最快也要半个月。〞
想到有三年没见到丈夫了,现在已经到了雪峰山下,军嫂计算了一下时间,一咬牙:“我在这里等半个月。〞
半个月后,上山的路还没通,军嫂想到年迈的公公和婆婆,还有儿子马上要上学,不能再等了,只好遗憾地决定回去。
临走前,在补给站领导安排下,军嫂和丈夫各拿着望远镜,在山下和山上互相观望。军嫂发现,望远镜里的爱人,站在国旗下,手不断地擦着眼睛,而自己,却早已泪流满面。
这时,军嫂突然发现,在丈夫身边,齐刷刷地站着一排军人,他们一起举起右手,向山下敬礼。 〔有删改〕
7.以下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军嫂看见军车前绑的鲜花,认为司机兵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小伙子,这看似闲笔,实则颇具匠心,目的是为下文写过往军车敬军礼作铺整。
B.小说善用语言写人,作者在写军嫂向司机兵叙说自己的故事时,使用“轻描淡写地说〞“说着笑了起来〞等语句,写出了军嫂生活的不易。
C.司机兵虽然是小说的次要人物,却起着关健性的作用,通过他的串联,小说的故事情节更加连贯、自然,军嫂这一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
D.小说以故事中有故事的形式,在表达中穿插讲述,既讲述了军嫂过去的生活故事,也表达了现在军嫂看望丈夫的故事,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8.小说多次写到“眼泪〞,眼泪中包涵着不同的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
9. 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应该为“军嫂〞,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假设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0.对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去亲戚而事君者 去:离开
固止之 固:坚决
谢罪 谢:道歉
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卒:死
11.对“之〞和“而〞的用法推断正确的一项〔 〕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③而相如廷叱之
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四小题,19分〕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颖,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假设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假设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节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
12.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开门/累遣中使候问/
13.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由尊长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
B.“草隶〞指草书和隶书,是隶书字形的进一步简化,书写便捷,成为唐代通行的主要字体。
“六部〞之一,掌礼仪、祭享、贡举等,是中央行政机构,长官为礼部尚书
D封建社会,不同阶层的人死亡有不同称谓,称皇帝死为“崩〞,诸侯或大官死为“薨〞
14.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房玄龄自幼聪慧,博览经史,善写文章。他在秦王府时,写军书奏章,不用打草稿,倚马可待,文约理丰。
B.房玄龄是位孝子,父亲生病,他尽心服侍,未曾解衣而眠;继母去世,他因忧伤过度,只得暂时离开职位。
C.房玄龄十分重视人才,善用人才。他用人不求全责备,不管地位凹凸贵贱,视其才干而用,被誉为良相。
D.助太宗即位,房玄龄立下大功。辅佐太宗,他尽心竭力。太宗亲征辽东,命他留守京城,将他比作萧何。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②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6~17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常年①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常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16.以下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关联诗题,写自己由水路出发,离家渐行渐远。其中,“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为后文蓄力。
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浓愁。
D.本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的运用发人深省;动词“冻〞外呈乌云凝重之态,见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行舟〞二字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作简要分析。(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8.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雄姿英发, ,谈笑间,
(2)千古江山,
(3)落日楼头, ,江南游子。
(4)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9. 以下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嬉闹 干细胞〔gān) 金刚钻 以身作责 栉风沐雨(zhì)
酵( xiào) 三部曲 爆发户 浮想联篇 自怨自艾(yì)
氛(fēn) 白内障 哈密瓜 优柔寡断 硕果累累(léi)
D.敕造(shè) 压轴戏(zhòu) 一炷香 出其不意 莫衷一是
20.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在金银市西华门十字路口,车来人往,交通繁忙,交通协管员一再劝阻行人们不要闯红灯,但有些人对此 ,一旦发生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②一对小情侣为了所谓的浪漫,把生命 ,在铁轨上牵手漫步。这属于逼停列车的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不仅会被罚款,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③沈海高速涵江出口是涵江城区的一个“窗口〞,但难以想象的是,这里焚垃圾的现象却继续了一年,当地有关部门为何能 ,不加以制止呢?
A置假设罔闻 置之度外 熟视无睹
B熟视无睹 置假设罔闻 置之度外
C置之度外 置假设罔闻 熟视无睹
D熟视无睹 置之度外 置假设罔闻
21.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美如果不合作,世界上的许多议程都难以进行,中美关系如果恶化,将会给两国关系以及世界格局带来重大的影响。
B.十八岁以前是孩子长高的重要时期,请家长们在起居、饮食、运动及心理等方面应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好相应的准备。
C.我国的航天事业如今已走过近60年光辉历程,中国航天逐渐以实验为主的探究,向为民众提供服务、创造价值的产业转变。
D.在云航大桥开工奠基仪式上,张书记一再强调,对工程施工是否认真负责,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大家要深思而慎为。
22.下面是一封自主招生推举信,其中有六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5分)
推举信
××大学招生办
兹有我校高三(一)班张华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学习成绩倍儿棒,综合素养显著。一直荣任我校晨曦文学社社长,热爱文学,爱好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希望该生能得到您的垂青。
特此推举。
××中学
2019年3月19日
四、写作〔60分〕
劳作,是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劳作伴随人们的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劳作带给人们的有许多许多……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受,写一篇文章。
要求:围绕以上材料,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
1.D(A项,扩展范围,原文为“适宜人生存的自然空间是文明生成的先决条件〞;B项,“城市文明程度更高〞“乡村的历史更悠久〞无依据;C项,或然变必定,原文为“结果可能是〞。)
2.C(“总与分的关系〞错,是递进关系。)
3.B(原文是起到“方向引导及基础保证作用〞,还应有其他条件,前者不是后者的部分条件。
4.A(扩展范围,“人们〞应为“同学〕
5.B(“没必要再用移动支付来代替〞错〕
6.积极影响:①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催生了新的产业,为网络购物等提供了必要条件。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让生活更方便快捷。③改变了民俗习惯,出现了线上抢红包、扫“福〞字等新的习俗。(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最大隐患:安全问题。一是个人信息安全,二是资金安全。(2分〕
7. B(军嫂叙说的故事本身可以反映军嫂的不容易,但是使用“轻描淡写地说〞“说着笑了起来〞等语句主要是为了特别军嫂的乐观)
8.①一种是忧虑的眼泪,军嫂担心自己有恶性肿瘤,流下了忧虑的眼泪。②一种是钦佩的眼泪,军嫂默默付出,独立撑起一个家,让司机兵钦佩。③一种是感动的眼泪,过往军人对军嫂行礼,为军嫂让行,这些都让军嫂很感动。④一种是无奈的眼泪,军嫂和连长丈夫长期分开,如今却只能用望远镜相望。〔每点2分,任意三点六分〕
9.(6分)我认为标题“格桑花〞更好。理由如下:
①从内容来看,以“军嫂〞为题无法全面概括文章的内容。②从人物形象来看,“格桑花〞是女强人的代名词,是军嫂坚强形象的象征。③从情感来看,“格桑花〞代表着幸福吉祥,表达出军嫂和丈夫之间的美好情感。④从表达效果来看,“格柔花〞富有诗意,能够激起读者的想象。
我认为标题“军嫂〞更好。理由如下:
①从内容来看,小说主要讲述的是军嫂的故事,即军嫂过去的生活故事和现在看望丈夫的故事。②从人物形象来看,小说主要刻画的是军嫂这个人物的丰富形象。③从情感来看,小说表现的是以“军嫂〞为表达对象的军嫂和丈夫之间的情感故事。④从表达效果来看,“军嫂〞一词朴素、大众化,更为直接地交代了文章的主人公。 (每点理由2分,任意三点6分)
10.D
12.D〔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基础上断句。〕
13.B〔“草隶〞可指草书和隶书的合称;也可专指草隶书,因初期草书乃是隶书的草写体,故名&从此选项的后几 句来看,此处应专指草隶书。另唐代通行的主要字体不是草隶,而是楷体。隶书是秦汉时的主要字体。〕
14.B〔“他因忧伤过度,只得暂时离开职位〞理解有误。继母去世时,房玄龄是遵循丁忧的祖制而离开职位的。〕
15〔1〕只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的原因〕,只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顾、之所以、徒、以四处,每处一分,句意1分〕
〔2〕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搜求珍贵的玩赏之物,只有玄龄先收揽人才,招到幕府。〔“珍玩〞“人物〞“致〞三处, 每译对一处给1分。语意通顺给2分。〕
16.B〔B项,沿途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的景象,营造的是苍莽凄寒的意境,烘托诗人暗淡凄 凉的心境,表现路途艰辛〕
17.首联叙事,写诗人乘舟远行。颔联描写天空江面之景,点明舟行之险。颈联虚实结合描写的家山寒雁,正是 登舟离家之人的聚焦之物。尾联叙船工得鲤而诗人急烹的舟行生活细节,巧用典故抒发行人急盼家书之 情。全诗以“行舟〞为线索,写江行所见、所为、所感。〔答出首联内容得1分,颔联1分,颈联2分,尾联2 分,共6分〕
18.〔1〕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
〔2〕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3〕断鸿声里
〔4〕莫道不销魂
〔5〕何妨吟啸且徐行
19.C〔A项,责一则;干gàn B项,篇一翩 发酵jiào; D项敕造chì〕
20.A〔熟视无睹:常常看到,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表示对某个现象不关怀,不重视,不予过问。置假设罔闻:放在 一边,好像没有听到,指不加理睬。置之度外:放在合计之外。指毫不放在心上。
21 D〔句中的“是否〞与后句的“质量〞相照顾,“是否〞是两面词语,“质量〞是一个词语,但“质量〞的内涵有两种情 况,即“质量高〞和“质量低〞,所以这个句子是正确的。A项,语序不当,应为“如果中美不合作〞;B项,句式杂糅,删掉“请〞或“应该〞 C项,成分残缺,在“以实验为主的探究〞之前应加上“从〞
22.“你校〞改为“贵校〞,“倍儿棒〞改为“优秀〞“显著〞改为“合格〞,“大作〞改为“作品〞。
【参照译文】
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小时候就很聪慧,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工于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 十八岁时,被本州推举为进士,朝廷授予羽骑尉的官职。父亲生病绵延十旬,玄龄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 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太宗带兵巡行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太宗一见 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已经碰到了知己,便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 有不马上去做的。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搜求珍贵的玩赏之物,只有玄龄先收揽人才,招到幕府。〔玄龄〕遇 到谋臣猛将时,就都跟他们暗中结合,人人都表示愿为太宗竭尽死力。玄龄在秦王府中十多年,常负责管理文 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马上可成。文字简约,义理丰厚,不用打草稿。高祖曾经对侍臣说&这个人非常了解 机宜,足能委以重任。每次替我儿陈说事务,必能了解人的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