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林嗣环《口技》教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42663 上传时间:2025-04-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嗣环《口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林嗣环《口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嗣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积存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全文。   过程与方法 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熟悉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及其丰富的表现力,熟悉我国口技艺人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楚明了的思路。 难点 体会作者从多方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语 (指导同学阅读课后的《口技漫话》,了解口技的渊源典故,并作相应的补充介绍)口技是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模仿各种声音的一种技艺,是艺人们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勤学苦练的结果。在我国明、清时较为流行。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之后,又称“隔壁戏〞。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一场在屏风后表演的绝妙口技。 (二)简介作者、作品 本文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朝福建晋江人,顺治年间中进士。著有《铁崖文集》等书。《口技》原是他的《秋声诗》的序言。 (三)朗诵课文 1试读课文。 要求:分成两人以上的学习小组,一人读,其他人指出读音有误或停顿不当的地方。看法不统一时,可查阅工具书。 2自读课文。 要求:同学放声读,力求朗诵顺畅。教师可就部分容易读错的字予以正音: 吠(fèi)、呓(yì)、叱(chì)、齁(hōu)、间(jiàn)、曳(yè)。 3齐读全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及停顿。 ②初步理解全文大意。 (四)翻译全文 1自译课文。 要求:在学习小组中由一名同学借助注释串讲,其他同学随时指出不够之处,如有争论,可做好记号,以便全班讨论时提出。 2同学质疑。 要求:同学针对疑难词句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讨论,统一看法。除注释外,理解有困难的大致有以下字词: 但(只) 哗(喧哗) 乳(喂奶)(奶头) 是(这) 走(跑) 3请一位同学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4教师点评,指出长处,矫正缺漏。 点评内容:情节是否脱漏,口齿是否清楚,表情是否自然。 (五)课内学习 本文以时间前后为顺序,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既说明事件的时间关系,也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请分类填写: 1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 2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一时 3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俄而 4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是时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既而少顷未几 (完成学习三) (六)布置作业 课后反复熟读课文,并与同桌互相复述课文的故事。                第2课时 (一)导语 上一课,我们朗诵了课文,并结合注释翻译了全文。如果文中介绍的那位口技奇人就生活在我们身边,那他能不能到中央电视台《曲苑杂谈》试一试呢?我们说“能〞还不算,得要人家导演说“行〞才成。假如这位口技人因为种种原因不能亲自给编导表演一番,需要你们把这篇文章读给编导听,这个节目能否与全国观众见面,关键可在这位朗诵的同学啦! (二)整体感知 1一位同学朗诵。 教师评价:符合读书的一般要求。 2教师范读,要求: ①教师要把握课文的语气、语调,力争把同学带入描写的情境中去。 ②同学听读时,用浪线画出描写口技人表演时发出声音的句子。 3明确画线语句,即正面描写部分。同学齐读。 (三)分析理解正面描写部分 1刚刚大家读的是口技人在一场口技表演中所发出的种种模拟的声音,在平常生活中,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口技呢? (同学自由发言。教师举例:模拟鸟叫声、知了叫声、青蛙叫声、蟋蟀声、汽笛声、大号声、架子鼓声等。) 2指导同学思索:我们课文中的口技表演与之相比怎么样?好在哪里?(同学自由发言) 明确:(1)声音模拟 A第2段模仿四口之家被大声吵醒的过程,声音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从小渐大,由少而多,由单声到混声。第3段,一家人由醒入睡,声音由显而微。 B“崩倒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等多种混杂的声音,表现不可遏止的火势。“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表现求救和救火的紧张、纷乱的情形。 C声音由“微闻〞而“忽一人大呼〞而“百千齐作〞,由少而多,由弱而强,由缓而急,写出各种声响同时发出、互相交织。 小结:声音不仅逼真,而且速度、距离、节奏、强弱、数量等方面变化多端,显得波澜起伏,曲折多变,毫无平板、呆滞的感觉。 (2)情节构思 A把这些声音巧妙地串联起来,使声音在规定的情景中,有了简单的故事情节。以一个家庭为中心,写了生活中的几个片断,按时间推移展现了“惊醒〞→“入睡〞→“大火〞三个场面。记事内容有轻重缓急之势,千态万状,尽收眼底,让人应接不暇。 B为什么口技人在第一次小高潮过后,制定了一个再入睡的情节?第二个高潮时为什么突然煞住,不再表演大火扑灭的情形? 明确:口技人营造的气氛有紧有松、有张有弛。第二个高潮的到来给人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如平地一声雷,高潮到来时,听众如临其境,又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 3总结:从口技人声音模拟的惟妙惟肖和精巧的情节构思看,这真是个技艺高超的口技人,文中用一个字来赞扬他:“善〞(善于、擅长)。 (四)分析理解侧面描写部分 1模拟如此千奇百怪、危险万状的繁杂声响,表演者是通过哪些道具表演的呢? 明确:“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如此简单的道具在课文开头已作了交代,在结尾又进一步强调,这与那繁杂逼真的声音形成了鲜亮的对比,从侧面烘托表演者的技艺不凡。 2作者不仅用道具来侧面烘托表演者的技艺高超,还通过听众的反应表现演出的效果,从而达到赞扬表演者的目的。(同学画出三次描写观众的语句) 明确:宾客们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完全被口技人的表演吸引了。他们的心情随着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时而紧张,时而轻松,甚至以假为真,表现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听众,从侧面烘托了表演的戏剧效果,表现出口技艺人再现生活的高超能力。 (五)指导朗诵 (别忘了,我们还有一个任务,通过这篇文章向《曲苑杂坛》介绍口技艺人,让这场出色的表演早日在《曲苑杂坛》亮相。) 指导:依据情节的发展变化,朗诵时语气由轻到重,节奏由慢到快。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板书制定 口 技 林嗣环 声音  繁杂逼真 口技者            正面描写 构思   精  巧 技艺高超 道具   简  单 侧面描写 宾客   神态   动  作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