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铁路信号施工规范,TB-10206-99,七、电缆线路,1,在路肩或路基范围内铺设电缆时,应事先与工务部门联系,签定协议后施工。,2,涉及其他单位的设备搬运、穿越铁路和公路、通过桥隧时,应按书面协议,并取得主管单位的配合再进行施工。,1,根据电缆线路路径复测和线路施工调查,应提前处理好下列事项:,7.1.1,7.1 一般规定,2,新旧设备倒替、新旧线路割接或改建工程项目时,应与运营单位商定施工方案,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后施工。,4,音频信号设备(含维修电话线)应采用信号电缆中的星绞组或对绞组芯线。用于音频数据传输时,必须采用通信电缆或信号电缆中特设的低频通信四芯组电缆芯线。,3,4,根据电缆线路路径复测和线路施工调查,应提前处理好下列事项:,7.1.1,3,工程开工后应进行电缆单盘测试;电 -缆敷设后及接续配线前,进行施工测试;接续配线前的测试数据,作为电缆隐蔽工程测试记录。,7.1.2,电缆单盘测,试接、续配线前的测试要做测试记录,并及时将记录交到技术汇总。,说明,7.1,电缆线路的,一般规定,4,7.13,信号电缆主要电气特性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20时,信号电缆导电线芯的直流电阻每千米不大于23.5,。,2,信号电缆芯线间绝缘电阻、任一芯线对地绝缘电阻,使用500V兆欧表(或高阻兆欧表)测试,每千米不得小于500M。,5,测试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7.13,信号电缆主要电气特性应符合下列要求,3,综合扭绞电缆线间绝缘电阻、任一芯线对地绝缘电阻,使用高阻兆欧表测试,每千米不得小于3000 M。,R=0.001LRm,式中 L-电缆实际长度(m)Rm:-仪表测量值(M),R-换算到每千米长电缆的实际绝缘电阻值(M)。,电缆如经曝晒后测量所得数据,不得作为电缆电气特性的结论,。,6,L=(,l,X,G,)1.02,式中,L-,电缆总长度,(m),;,l,-,电缆沟长度,(m),;,X,-,股道间距离,(,最小值取,5.5)(m),;,G,-,电缆穿越股道数;,-,电缆附加长度,包括:,室内储备量为,5m,,,室外每端环状储备量为,2 m(20 m,以下,1 m),每端出人土及做头为,2 m,;,1.02,敷设电缆的自然弯曲系数。,电缆长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7.1.4,7,电缆路径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 相关两设备间距离较短。,2 通过股道及障碍较少。,3 施工及维护方便。,4 避开线路和其他建筑物的改、扩建处。,5 避免在道岔的岔尖、辙叉心和钢轨接头处穿越股道。,电缆线路敷设,7.2,7.2.1,8,避免通过酸、碱、盐性等有化学腐 蚀性物质地带,各种管道径路复杂地带,土壤松软容易塌陷的地带,以及坚石、池沼、污水坑等处。,土质路基不宜敷设电缆;困难情况下,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防护措施。,6,7,电缆路径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7.2.1,9,普通护套电缆应在环境温度不低于5时敷设,耐寒护套电缆应在环境温度不低于-10时敷设。若急需在-20以下时敷设电缆,普通电缆应预先加热。,电缆可敷设在任何水平差的沟、槽、管等内。应分清电缆A、B端顺向布放;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7.2.2,7.2,电缆线路敷设,7.2.3,10,转辙装置的一般规定,1,在线路外侧,不得小于,2 m,;如路基宽度不够时,在保证轨底边缘与电缆间斜面距离不小于,2 m,的情况下,可减至不小于,1.7 m,。,2,在线路间,不得小于,1.6 m,;若线路间距为,4.5 m,,此项距离可减至不小于,1.5 m,。,7.2.4,平行于轨道敷设的直埋电缆距最近钢轨轨底边缘的距离应满足下列要求:,11,7.2.5 直埋电缆与公路平行敷设时,电缆应埋设在距公路面边沿、排水沟边沿不小于1 m处。,7.2.6 电缆沟底应平坦,沟内无石块和杂物。电缆埋设深度,距地面不得小于700 mm;石质地带,不得小于500 mm。,7.2.7 电缆设电缆槽防护时,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埋深为盖顶面距地面200300删。槽内电缆应排列整齐,互不交叉。,7.2.8 电缆沟内敷设多条电缆时,应排列整齐,互不交叉。,电缆线路敷设,7.2,12,7.2.5 直埋电缆与公路平行敷设时,电缆应埋设在距公路面边沿、排水沟边沿不小于1 m处。,7.2.6 电缆沟底应平坦,沟内无石块和杂物。电缆埋设深度,距地面不得小于700 mm;石质地带,不得小于500 mm。,7.2.7 电缆设电缆槽防护时,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埋深为盖顶面距地面200300删。槽内电缆应排列整齐,互不交叉。,7.2.8 电缆沟内敷设多条电缆时,应排列整齐,互不交叉。,电缆线路敷设,7.2,13,7.2.9 下列地点应埋设电缆标,.,1,电缆转向或分支处。,.,2,超过,500m,的直线中间点。,.,3,电缆地下接头处。其标桩应有“接续标字样,并注明埋深、电缆编号。,.,4,电缆穿越障碍物,(,如大型管路、高压电缆等,),而需标明电缆实际路径的适当地点。,14,7.3 电缆防护,15,7.3 电缆防护,7.3.1 直埋电缆应采用软土防护。当通过铁路、公路、桥梁、隧道、管道、水沟、路肩、坚石、土质不良等地区或由于条件限制,必须减少电缆敷设深度的地方,以及与其他电缆或管道交叉时,应采取不同的防护方式。,16,7.3 电缆防护,7.3.2,电缆经过下列地点时,应采用软土,(,砂,),、砖,(,管、槽,),防护,:,1,靠近取土坑时。,2,接近地下建筑物时。,3,接近或交叉其他电缆时。,4,穿越地下排水沟时。,5,穿越种有植物的耕地时。,6,穿越居民点时。,7,必须减少电缆埋设深度时。用软土,(,砂,),、砖防护时,电缆上、下各敷软土(砂),100mm,,然后再敷砖防护。,17,7.3 电缆防护,7.3.3 电缆穿越轨道,根据实际情况可选用钢管、铸铁管、电缆槽或硬塑料管防护。如采用钢管防护,两端管口内侧必须采取防护措施。穿越轨道的防护管,其两端应超出轨枕头500 mm以上。,7.3.4 电缆穿越公路时,应用钢管防护。防护管两端应伸出公路边沿不少于500 m。,7.3.5 防护管内径应为电缆外径的1.5倍以上。,18,7.3 电缆防护,7.3.6 电缆通过桥梁敷设时,根据桥梁类型,按电缆多少可采用管、槽等方式进行防护,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电缆敷设在桥上时不宜有接头,当困难需接续时宜采用地下电缆接续方式。,电缆过桥时在桥两端应有适当的备用量。,19,7.3 电缆防护,7.3.7 电缆通过隧道时,采用悬挂或电缆槽防护符合设计要求。,7.3.8 电缆穿过水沟、水渠时,应用钢管防护。,7.3.9,信号电缆与其他管线、建筑交叉、平行的防护标准,应符合表7.3.9的规定。,20,序号,相关设施名称,防护材料与方法,信号电缆位置(mm),垂直、平行距离测量起止点,层次,垂直,平行,1,热力、煤气、燃料管道交叉垂直距离小于500 mm,钢管交叉点两侧各1000 mm,连敷软土(砂)、砖各1000 mm(全长为4000 mm以上)电缆槽交叉点两侧各1 500 mm(任选一种),上,300,钢管下边缘或电缆槽底至管道上边缘,下,钢管上边缘或电缆槽盖至管道下边缘,2,其他管道交叉垂直距离小于500 mm,软土(砂)、砖:交叉点两侧各1000 mm上、下软土(砂)、100 mm,上、下敷砖,上,300,信号电缆下边缘至管道上边缘,软土(砂)、砖:交叉点两侧各1000 mm,下,信号电缆上边缘至管道下边缘,电缆槽:交叉点两侧各1500 mm(任选一种),上,电缆槽底至管至管道上边缘,下,电缆槽底至管至管道下边缘,3,电力电缆(大于500V)交叉垂直距离小于500 mm,信号电缆用钢管,电力电缆不防护,交叉点两侧各1000 mm,上,100,钢管下边缘至电力电缆下边缘,表7.3.9,信号电缆与其他管线、建筑交叉、平行的防护标准,21,表7.3.9,信号电缆与其他管线、建筑交叉、平行的防护标准,序号,相关设施名称,防护材料与方法,信号电缆位置(mm),垂直、平行距离测量起止点,层次,垂直,平行,4,信号电缆交叉,软土(砂),上,100,两电缆最近边缘,5,其他电缆(信号、电力电缆除外)交叉,信号电缆用软土(砂)、砖或电缆槽防护,其他电缆不防护,交叉点两侧各1000 mm,300,信号电缆上边缘或电缆槽盖至其他电缆下边缘,6,地下建筑物平行,软土(砂)、砖与建筑物平行处均防护,600,电缆边缘至筑物边缘,管道平行,热力管道,严禁在管道上、下方敷设,隔热材料与管道平行处均防护,500 2000,电缆边缘至管道边缘,煤气、液体燃料管道,1000,电缆边缘至管道边缘,上、下水道,软土(砂)、砖水道平行处均防护,500,电缆边缘至管道边缘,树 木,宜2000,电缆边缘至树干边缘,22,表7.3.9,信号电缆与其他管线、建筑交叉、平行的防护标准,序,号,相关设施名称,防护材料与方法,信号电缆位置(mm),垂直、平行距离测量起止点,层次,垂直,平行,7,电力电缆(大于500V)同沟平行垂直距离小于500,信号电缆用管、槽防护,电力电缆不防护,上,100,100,管、槽边缘至电力电缆边缘,8,通信、接触网、杆塔水平距离小于500,信号电缆用钢管或电缆槽防护,300,信号电缆边缘与杆塔边缘,7.3.10 信号电缆允许与通信电缆、站场广播电缆同沟平行敷设。,23,7.4 电缆接续,7.4.1 电缆接续应A端与月端相接,相同的芯组内颜色相同的芯线相接。,7.4.2,电缆采用变压器箱、电缆盒、继电器箱等地面接续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1 电缆芯线不得有任何损伤。芯线上的端子必须固定、拧紧,每个配线端子不得超过三根芯线,芯线之间应放垫圈。,2 电缆引进电缆盒、变压器箱,应用绝缘胶灌注。灌胶前电缆引人口(含备用引入口)应堵严。灌胶深度宜为30 mm。胶面应整洁明亮,胶面高度可低于电缆护套5-10mm。,24,7.4.3 信号电缆地下接续应符合下列要求:,电缆穿越铁路、公路及道口时,在距铁路钢轨、公路和道口的边缘2m内的地方不得进行地下接续。,2 电缆地下接续地点距热力、煤气、燃料管道不应小于2m;当小于2 m时,应有防护措施。,3 电缆地下接续时,电缆的备用量长度不得小于2 m。,1,3,2,25,4 电缆的地下接头应水平放置,接头两端各300 mm内不得弯曲;并应设线槽防护,其长度不应小于1 m。,5 电缆接续中不得使用腐蚀性焊剂严禁虚接、假焊、有毛刺。,6 电缆地下接续材料的质量、型号、技术指标应符合有关规定。,7 电缆地下接续完毕,应及时进行芯线导通和芯线对地、芯线间绝缘电阻值的测试。,7.4.3 信号电缆地下接续应符合下列要求:,26,7.4.4,信号电缆地下热缩套管型接续应符合下列要求:,1,满足本规范第7.4.3条的要求。,2,电缆芯线接头宜采用大接头方式,扭,-,绞部位应加焊。,3,电缆芯线接头长度宜为1015 mm,,.,相邻芯线的接头与接头之间宜错开1520,mm,接续后的芯线长度应相等,并保持在,-,-,-,170 mm或210 mm。,27,7.4.4 信号电缆地下热缩套管型接续应符合下列要求:,4 套于电缆芯线接头上的热缩套管,应热缩均匀,管口密封良好,铜芯严禁外露。,5 屏蔽连接线、铝衬套必须压接牢固。钢带上的连通导线必须焊接良好。,6 电缆内、外扩套接续的热缩套管应热缩均匀端口溢胶,密封良好。,7.4.4,信号电缆地下热缩套管型接续应符合下列要求:,28,1 满足本规范第7.4.3条的要求。,2 屏蔽连接线在电缆的钢带或铝护套上应焊接牢固、光滑,其焊接面积应大于100 mm2。,3 电缆的每个芯组应套上分组环,色标保留在该分组环内。,信号电缆地下接续盒型接续应符合下列要求:,7.4.5,29,4 芯线焊接接头应错开,均匀分布。两芯线应扭绞,铜芯线端部应加焊,加焊长度不得小于5 mm。,5 热缩套管应热缩均匀,端口溢胶,管口密封良好,无气鼓。,6 地下电缆接续盒应严格密封。相关密封带、密封条作用良好。,信号电缆地下接续盒型接续应符合下列要求:,7.4.5,30,7.5 各种箱、盒安装,2 杆上盒的管卡箍:下部管安装一个;上部管在横担下部安装一个,杆上盒上部安装一个。,7.5.1 杆上电缆盒应安装在电杆靠铁路一侧,盒中心距地面高度不小于1 500 mm。电缆保护管埋人地面下不小于300 mm。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要:,1 杆上盒上部电线引入管上部应作半圆形弯头,管口向下,管口距低压线条上方100150 mm。,31,轨道电路发送、接收用的电缆盒引线口应背向轨道侧。双送(受)时,电缆盒中心正对轨缝;单送(受)时,盒中心应对轨缝相应区段侧的一、二轨枕中心。电缆盒基础面与钢轨底面平。电缆盒中心距线路中心不得小于,1 900 mm,。,7.5.2,32,各种箱、盒安装,7.5,轨道电路发送、接收端的变压器箱,中心正对轨缝,箱盖向所属线路外侧开,基础顶面与钢轨顶面平。变压器箱中心距线路中心不得小于,2 100 mm,。,7.5.3,33,电缆中间接续的地上电缆盒,基础中心连线与轨道平行,电缆盒引线口对信号楼或继电器室,方向盒1点钟位置对信号楼或继电器室,基础顶面高出自然地面150 mm。,7.5.4,34,7.5.5,继电器箱基础顶面应高出地面,250 mm,,安装应平稳牢固,箱内设备排列整齐合理。继电器箱基础螺栓中心距线路中心不得小于,2 800 mm,。,7.5.6,重力式继电器必须安装防震装置。,各种箱、盒安装,7.5,第七章结束,3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