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针灸康复科中医优势病种腰腿痛诊疗方案
一、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退变、劳损、损伤等)导致腰椎间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向后突起或突出,剌激或压迫腰脊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腰腿窜痛或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即腰痛伴根性坐骨神经痛或二便功能障碍等症状者。本病多见于腰45、腰5骶1,好发于2050岁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腰腿痛”的范畴。中医病名:腰腿痛病;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1. 病史
多数患者因腰扭伤或劳累而发病,少数可无明显外伤史。
2. 症状
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时发生,部分患者可出现双侧下肢放射痛。疼痛具有以下特点:①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②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③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髓屈膝位以缓解症状。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伴有间歇性跛行。
3. 体征:①脊柱侧弯畸形。②脊柱活动受限。③腰部压痛伴放射痛。④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挺腹试验、屈颈试验阳性。⑤神经系统检查:腰34突出时,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腰4-5突出时,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尾背伸、趾背仲肌力减退。腰5骶1间突出时,小腿外后侧、足外侧感觉减退,踝跖屈、趾跖屈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菱缩。如突出铰大,或为中央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观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患侧麻木区较广泛,可包括髓核突出平面以下患侧臀部、股外侧、小腿及足部。中央型突出往往两下肢均有神经损伤症状,但一侧较重;应注意检查鞍区感觉,常有一侧减退,有时两侧减退,常有小便失控,湿裤尿床,大便秘结,性功能障碍,甚至两下肢部分或大部分瘫焕。
4. 影像学检查
需拍腰骶椎的正、侧位片,必要时加照左右斜位片。常有脊柱侧弯,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唇状增生。X线征象虽不能作为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依据,但可借此排除一些疾患,如腰椎结核、骨性关节炎、骨折、肿瘤和脊椎滑脱等。CT扫描和MRI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突出部位。上述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患者并不能完全除外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辨证分型】
1. 血瘀证
症见:腰痛有定处,触按痛甚,舌紫,或有瘀斑,脉沉涩。
2. 寒湿证
症见:腰腿冷痛重着,遇冷加剧,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3. 湿热证
症见:腰腿重滞胀痛,痛处伴有灼热感,胁腹胀满,小便短赤,干苦,苔黄腻,脉滑数。
4. 肝肾亏虚证
症见:腰腿酸痛,腿滕无力,头晕耳鸣,舌淡红,少苔,脉细无力。
三、治疗方案
1. 西医治疗原则
(1) 非手术治疗
① 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甾体类药物;脱水剂;神经营养药、。
② 非药物治疗。
(2 )手术治疗
从手术方式可分为开放手术和经皮微创手术。从手术入路可分为后路手术和前路手术。分别包括:椎间盘镜下、开窗、半椎板、全椎板髓核摘除术,髓核摘除加人工髓核植入术,髓核摘除加椎间融合术,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经皮微创手术有吸除、激光汽化、臭氧治疗椎间孔镜治疗。
2. 中医辨证施治
(1 )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行气止痛;方药:身痛逐瘀汤桃仁,红花,川芎,没药,五灵脂,秦艽,香附,羌活,地龙,当归,牛膝,甘草)
(2 )寒湿证
治法:祛风利湿,壮腰通络;方药:荆地细辛汤熟地黄,细辛,荆芥,蜈蚣,徐长卿,桑寄生,独活,白术,制狗脊,生黄芪,当归)
(3) 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方药: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栀子,木通,泽泻,生地黄,当归,车前子,甘草)。
(4) 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方药: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山茱萸)。
3. 中医外治法
(1) 针灸肾俞、大肠俞、委中、阿是穴为主穴。血瘀证加膈俞、三阴交,行泻法:寒湿证加温针灸;湿热证加足三里、太冲,行平补平泻法;肝肾亏虚证加腰俞,行补法,并可加用温针灸。
(2) 推拿治疗包括常规手法和硬膜外麻醉下推拿手法。
(3) 中药外治患处贴膏药和中药熏蒸。
4. 其他治疗
(1) 休息:卧床休息57天,仰卧时腰部垫枕。
(2) 功能锻炼:症状缓解后予直腿抬高、飞燕式和拱桥式锻炼,促进腰部肌力恢复、松解神经根粘连。
(3) 骨盆牵引:患者仰卧,缚骨盆牵引带,牵引重量每侧10kg,每天1次,每次30分钟。
(4) 封闭疗法:可采用硬膜外封闭和骶管疗法,药用2%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10mg,生理盐水20ml。可每周1次,最多不超过3认。
(5) 理疗:可选用局部透热、超短波、音频、中药离子导入等。
四、疗效评价
1. 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
2. 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3. 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