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公共广播系统施工技术方案
1.1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主要包括技术准备、材料准备、机具准备及有关作业条件的准备等,具体内容是:
(1)技术准备
熟悉与本工程有关的文件、合同等,了解工程特点和施工总体要求;
组织有关人员研究、熟悉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和适用规范,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工作、由于该工程工种间交叉配合较为复杂,公司、项目部将组织图纸预会审工作,重点对工种间存在问题先行协调,并在施工图会审中反映出来;
项目部编制分部施工方案;
根据现场条件做好临时设施,施工场地的安排和文明现场的布置工作;
组织人员认真学习施工规范和质量体系程序,并逐级进行技术交底,主要内容包括设计要求、施工工艺、质量标准、技术措施、安全措施等,并做好技术交底记录。
(2)材料准备
前端设备:扬声器
传输部分:电缆
机房设备:网络化播放功放、受控CD/DVD 播放器、机柜、调谐器、监听器、十六位电源时序器、前置放大器等。
上述设备及材料根据设计要求选型,必须附有产品合格证、质检报告、安装及使用说明书等。设备安装前根据使用说明书进行全部检查方可安装。
其它材料:塑料胀管、机螺丝、平垫、弹簧垫圈、接线端子、钻头、焊锡、焊剂、绝缘胶布、各类接头等。
(3)机具准备
手电钻、冲击钻、梯子、水平尺、拉线、线坠等。
克丝钳子、剥线钳、电工刀、电烙铁、一字改锥、十字改锥、尖嘴钳、偏钳、250V兆欧表、5V兆欧表等。
(4)作业条件
室内、弱电竖井、建筑内其他公共部分及外围的布线线缆沟、槽、管、箱、盒施工完毕。各预留孔洞、预埋件的位置,线管的管径、管路的敷设位置等均符合设计施工要求。
1.2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技术资料复核^机房设备安装T线路敷设T扬声器安装T系统测试
(2 )机房设备安装
音控室内布局按设计要求进行。
1)广播室设备的安装应考虑到维修方便,设备间不应过分密集,控制台与机架间应有较宽的通道,与落地式广播设备的净距一般不宜小于15mm ,设备与设备并列布置时,应保证间隔便于通行,不宜小于10mm ;
2)设备安装应平稳、端正,落地式设备应用地脚螺栓加以固定,或用角钢加固在后面墙上;
3)设备安装完毕,应对其垂直度进行调整,垂直误差不大于1.5/10。
(3 )线路敷设
1 )音频信号输入的馈电应用屏蔽软线。
① 话筒输出必须使用专用屏蔽软线。长度在10m至50m之间应使用双芯屏蔽软线作低阻抗平衡输人连接,中间若有话筒转接插座的必须要求接触特性良好。
② 长距离连接的话筒线(50m以上)必须采用低阻抗(2 Q),平衡传送连接方法,最好采用四芯屏蔽线对绞线对并接穿钢管敷设。
2)功率输出的馈电是指功放输出至扬声器箱之间的连接电缆,视距离远近进行截面及高或低阻抗的选择。
3)供电线路选择(单相、三相、自动稳压器),宜用隔离变压器,总用电量<10kVA时,用单相220V ;总用电量>10kVA时,用三相电源再分三路输出220V供电。电压波动超过+5 %或一 10 %时,应采用自动稳压器,以保证各系统设备正常工作。所有馈电线宜穿管敷设,线路施工应参照《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标准》ZJQ08-SGJB303-23 执行。
4)接地与防雷应按标准规范要求进行安装敷设。
① 应设有专门的接地地线,不与防雷接地或供电接地共享地线。
② 音频接地必须为单点,不得形成音频接地环流。
1.3系统测试
公共广播系统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进行系统检测和功能检测。
(1)系统检测包括以下内容:
1)系统的输入输出不平衡度、音频线的敷设和接地形式,保证安装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设备之间阻抗匹配合理;
2)放声系统应分布合理,符合设计要求;
3)最高输出电平、输出信噪比、声压级和频宽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4)通过对响度、音色和音质的主观评价,评定系统的音响效果;
(2)功能检测应包括:
1)业务宣传、背景音乐和公共寻呼插播;
2)紧急广播与公共广播共用设备时,其紧急广播由消防分机控制,具有最高优先权,在火灾和突发事故发生时,应能强制切换为紧急广播并以最大音量播出;紧急广播功能检测按有关规定执行;
3)功率放大器应冗余配置,并在主机故障时,按设计要求备用机自动投入运行;
4)公共广播系统应分区控制,分区的划分不得与消防分区的划分产生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