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黄赤交角及其地理意义,1,黄赤交角:2326地轴与黄道夹角:6634。,2,太阳直射点,3,自转,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四季,五带,公转,黄赤交角,太阳辐射的时空差异,4,2分钟活动:在图中画出赤道平面、黄道平面及标注黄赤交角的度数,画出晨昏线,昼夜长短分布规律。,2326,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观察者看太阳的仰角),直射点(地方时12时)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正午太阳高度角,:当地地方
2、时12时的太阳高度角,一天中最大。(90),同纬度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正午太阳高度角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纬度相差1,正午太阳高度角也相差1。,5,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直射点,递减,递减,6,活动2: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如何回归运动?,7,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回归运动,周期是1个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8,活动3:画出地球公转方向,标注图中A、B、C、D的节气及时间。,A,B,C,D,9,活动4:把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用简单的“三线图”表示。并找出北京(40N)、海口(20N)、汕头(,2326,
3、N)、悉尼(34,S),太阳直射的次数。,0,2326N,2326S,A,B,C,D,D,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无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两次直射,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无直射,北回归线上一次直射,南回归线上一次直射,10,a,b,c,活动:读书本19页图,写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11,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角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正午太阳高度角纬度分布规律,12,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地区,达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
4、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地区,达一年中最小值。,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规律,太阳高度角越大,地面获得太阳辐射量越多,13,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太阳高度角越大,地面获得太阳辐射量越多,14,四季的划分,天文四季:,气候统计四季:,春季:,夏季:,秋季:,冬季:,3、4、5月,6、7、8月,9、10、11月,12、1、2月,夏季是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是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是冬夏的过渡季节。,15,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纬度相差1,正午太阳高度角也相差1。,H=90纬度差,(纬
5、度差:直射点纬度与所求纬度:同半球相减,不同半球相加),16,练习,夏至日,4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冬至日,4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春秋分日,4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H=90(40-2326),H=90(40+2326),H=90(40+/-0),17,思考:昼长的计算方法:,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18,你问我答,19,作业,1、认真看书和学评上学习主题,记录困惑,2、完成笔记整理,期中考试时间第10周周一周三,范围: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一节,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