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阅读赏析方法
文言文阅读
针对文言文阅读试题多以表达性文字为主的特点,在进行整体性阅读时,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尽量把文中以下相关的内容圈点出来:人有几位,如何称谓;主角是谁,与他人关系怎样;事有几件,由几人所干;事件关系,有何意义,大体分分层次。接着审清题目,带着这些问题再去研读文段,不在无关处纠缠,要在紧要处下工夫。
1.文言实词的理解:保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用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反复印证。另外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词的活用、词的古今异义、通假、词的偏义等文言现象。平常我们积存的一些成语中各别语素的解释,有时也能给我们一些启发,也要为我所用。
2.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理解句意为前提,依据词在句中的位置化虚为实,肯定词性和用法。
3."筛选信息'和"把握文意':这是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两道题。要注意整体把握。尤其最后一道"把握文意'题,该题四个选项的设置。大多是按原文内容先后顺序排列的,往往选不恰当的项,这既对理解全文有帮助,也为解前面的题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此处宜稍放慢速度,力争做正确,做完后,回过头来检验前面几个题的正误。
自然科学和社科类文章阅读
这两部分的内容考查,一般采纳单项选择的形式,共设四个小题。做好这四道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思索的严密、周详。
2.务必找到与试题选项对应的词、句、段,反复对照理解,仔细推断选项正误;依据原句进行推理要合理,否则成为"无中生有'。
3.了解设置干扰项的几种状况: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扩展或缩小概念的范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张冠李戴等。
4.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有时选文可能枯燥,要坚持大脑清醒。静下心仔细阅读,力求准确理解。
答题技巧:
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二是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依据题干指向。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
三是第3、4题的设题难度略微大一点。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细小处要搞清楚。
2高中语文阅读技巧和赏析技巧
诗歌鉴赏题
考纲陈述:(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
【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
(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回忆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寂)。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
(1)采纳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13小类。
(2)手法显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特别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入意境深入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发人深省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顾,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
(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依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
3高中语文阅读赏析的方法
一、综合分析 全面视察
有些阅读题要求同学用自己的话把答案意思说出来,且往往有字数限制。这种题对同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题目难度也大。解答此类试题,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二、认清手法 明确作用
现代文阅读,命题者经常从文章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方面出题对考生进行考查。因此,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明确它们的修辞作用,对理解和鉴赏文章很有帮助。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大致考查了如下几种修辞手法:
1.比喻:比喻要贴切,必须有相似点。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越显然,越特别,比喻就越贴切。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亮,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加强联想,给人启发,加强表达效果。
4.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三、排比
排比的主要作用在于:能表达激烈奔放的感情,加强语言的气势,特别意思的重心。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明得严密、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用排比叙事可以把事情表达得井然有序,用排比写人可以把人物刻画得细致深入。
4高中语文阅读赏析技巧
1.纵观全篇 把握主旨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因此,阅读效率的提升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
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互相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写作时间和文后的解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2.理清脉络 划分层次
高考现代文语段有时直接考查考生对文章层次脉络的把握,有时不直接从这方面去设题,但是无论解答什么问题之前,有了对文章这一"竹'的内在依据的了解,解答也就势如破竹了。
3.检索范围 准确摘取
优良的阅读素养不仅体现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上,还体现在对局部确实认。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同学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同学的理解能力。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
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