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冬施试题
《冬季施工技术措施及相关要求》考试试题
工作部门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冬季混凝土施工中,主要解决( )三个问题。
A、如何确定混凝土最短的养护龄期
B、如何防止混凝土早期冻害
C、如何保证混凝土后期强度和耐久性满足要求
D、缩短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提高早期强度
2、冬施混凝土临界强度:(C、≮4.0MPa。)
A、≮8.0MPa。 B、≮2.0MPa。 C、≮4.0MPa。 D、≮10.0MPa。
3、进入严冬后,如日平均气温低于(-10℃),须停止混凝土施工。
A、-6℃ B、-10℃ C、-5℃ D、-3℃
4、冬期施工的砌体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
A、1.5m B、0.9m C、1.0m D、1.2m
5、环境最低温度低于(-10℃)时停止砌筑施工作业。
A、-6℃ B、-3℃ C、-5℃ D、-10℃
6、每辆灌车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和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180)分钟。
A、120 B、90 C、180 D、150
7、模板外和混凝土表面覆盖的保温层,不应采用潮湿状态的材料,也不应将保温材料直接铺盖在潮湿的混凝土表面,新浇混凝土表面应铺一层(塑料薄膜)。
A、麻袋片 B、彩条布 C、塑料薄膜 D、棉毡
8、混凝土出机、浇筑、入模温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
A、2 B、3 C、4 D、5
9、混凝土在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后.可停止(测温);
A、浇筑 B、运输 C、测温 D、施工
10、测温时,测温元件应采取措施与外界气温隔离;测温元件测量位置应处于结构表面下(20mm)处,留置在测温孔内的时间不应少于3min;
A、10mm B、30mm C、40mm D、20mm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砂浆拌合水温不宜超过80℃,砂加热温度不宜超过40℃,且水泥不得与80℃以上热水直接接触;砂浆稠度宜较常温适当增大,且不得二次加水调整砂浆和易性。
2、模板和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并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拆模时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差大于20℃时,混凝土表面应及时覆盖,缓慢冷却。
3、西安地区从每年11月15日(或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5℃)至次年3月15日(且连续5天平均气温高于5℃为止),为冬期施工。
4、现场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密切观测罐车中混凝土的温度,以保证混凝土出罐温度不低于100C,混凝土入模温度不低于50C。
5、在负温条件下养护,严禁浇水且外露表面必须覆盖。
6、砌筑砂浆稠度:考虑到冬季施工砌块浇水有困难,可增加砂浆稠度来解决砖含水率不足而影响砌筑质量的问题,但砂浆最大稠度不应超过130㎜。
7、现场临水分为施工用水、消防用水、生活用水,主管埋入土层800mm,确保管线不受冻。
8、施工现场严禁吸烟,工地临时用火要有审批制度,开用火证。
9、砌体采用氯盐砂浆施工,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墙体留置的洞口,距交接墙处不应小于500mm。
10、砂浆试块的留置,除应按常温规定要求外,尚应增设一组与砌体同条件养护的试块,用于检验转人常温28d的强度。如有特殊需要,可另外增加相应龄期的同条件试块。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进入冬季施工前,应预先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答:1)根据年度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冬季施工的工程项目。
2)收集工地气象台(站)历年气象资料,设置工地气象观测点,建立观测制度,及时掌握气象变化情况。
3)落实有关工程材料、防寒物资、能源和机具设备。
4)编制冬季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对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或培训。
2、冬季混凝土的配制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并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① 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不宜低于280kg/m3,水胶比不应大于O.55;
②大体积混凝土的最小水泥用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③ 强度等级不大于C15的混凝土,其水胶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可不受以上限制。
3、冬季混凝土的浇注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及钢筋上的冰雪和污渍。当环境气温低于-10℃时,应将直径大于或等于25mm的钢筋和金属预埋件加热至正温。
4、钢筋负温电渣压力焊应符合那些规定?
答:① 电渣压力焊宜用于HRB335、HRB400热轧带肋钢筋;
②电渣压力焊机容量应根据所焊钢筋直径选定;
③ 焊剂应存放于干燥库房内,在使用前经250℃~300℃烘焙2小时以上;
④ 焊接前,应进行现场负温条件下的焊接工艺试验,经检验满足要求后方可正式作业;
⑤ 焊接完毕,应停歇20秒以上方可卸下夹具回收焊剂,收的焊剂内不得混入冰雪,接头渣壳应待冷却后清理。
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按规定进行检查那些内容?
答:①.检查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②.测量商混出罐车时的温度和浇筑时的温度。
6、现场浇灌混凝土前做好那些施工准备?
答:汽车输送泵架设、振捣棒和汽车泵试运转、保温材料准备、施工用刮杠、铁锹等常用工具。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