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如何调动学生数学的积极性
让同学感知身边的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结合同学同学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制定〕教学活动,让同学能从四周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而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内驱力。
例如,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多高了?身体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更重?这就必须要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只要你掌握了足够的数学知识,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例如,AB两个村子在运河L的两侧,现要在运河边上建立一码头,使它到AB两个村庄的距离之和最小,请你确定码头的位置。其实在同学最熟悉的校园生活中,就蕴含着多种多样的数学问题,教师要善于挖掘显示。要让同学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家长们,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让同学自己去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同学、让同学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新知,这对同学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也最深入。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应培养同学这种主动探求积极思索的优良品质。
如果在两张半透明的薄纸上分别画两个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并画出它们的对角线,设对角线交于O点,将连个平行四边形叠放在一起,使它们完全重合,再用大头针将O点固定,把上面的平行四边形绕点O按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旋转180°,教师提问,两个平行四边形是否重合?平行四边形是什么图形?由此同学还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那些性质?思索之后同学提出: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这样做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要好得多。
2如何调动同学积极性参加数学课堂教学
创造良性竞争情境,提升同学课堂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个竞争时代,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创造一个良性的竞争情景,让同学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展示自己,证实自己,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同学数学课堂的积极性。
比如:在课堂训练时,开展小组学习比赛评优活动,就是很好的实验。前几天,我们在课前准备了一份数学题,又将班内同学分成了10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限时30分钟,合作完成。通过各组代表展示结果,评出最优小组、最有潜力小组、进步最大小组。在整个过程中,同学们都在为自己的小组努力,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他们在竞争过程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这样的课堂充分发挥了同学的集体智慧,成为有用、高效的一堂课。同学在课题学习竞争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与别人分享成功的快乐,从而唤醒了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营造优良课堂气氛,使同学轻松参加课堂教学
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优良的课堂气氛是同学积极参加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同学只有在轻松积极的状态下,才干顺利的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才干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索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
比如:我们班上有一位女生,其它科目的成绩都很出色,只有数学课的成绩一直不理想。当我发现这个问题后,主动找她谈心。经过了解才知道她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形成了一上数学课就害怕的心理。课上思想不能集中,甚至发展到了每一次数学考试都吓得哆嗦的地步。针对这个状况,我决定与班里其他同学共同帮助她。课上,同学们采用了各种方法让她融入到其中,讨论问题时以她为中心,回答问题时以她为代表,当她碰到问题时主动去帮助她解决,当她思想不集中时,及时提醒她……。课下,我们让她担任数学协理员,在我与其他同学之间起到一个协调〔沟通〕的作用,让她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更便于我及时掌握她的思想状况。
3如何调动同学数学的积极性
(一)教学过程由浅入深,以基础知识为重点
小同学的认知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他们虽然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其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做到由浅入深,以基础知识为重点,不能一味追求题目的难度,要以绝大多数同学的认知水平为基准进行教学,才干确保同学的学习质量。同学掌握了基础知识,做对题目,就有成就感,会加强学习的信心,碰到问题时就更愿意自己积极思索,以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信心。而且同学在思索过程中,可以整理所学知识,就会做对更多的题目。如此形成良性循环,使同学主动积极思索就不再是难题,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同学的数学能力。
(二)灵活教学,注意让同学运用多种方法解题
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必须要死记硬背的内容不多,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重于结果。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同学从不同角度思索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尤其是注意让同学掌握便于理解的简便方法。简便方法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效率,还能更好地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比如,这样一道题目,0.125×0.25×32,如果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花费的时间将是使用简便算法所用时间的5倍左右(在不使用计算器的状况下)。如果同学掌握了简便方法,就可以又快又好地完成题目,自然不会再因为想要节省时间而放弃自己思索的机会。
(三)营造具有革新性、趣味性的学习氛围
要想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同学爱上学习。小同学爱玩好动,好奇心强,因此营造具有革新的、有趣的学习氛围,可以很好地调动同学独立思索的积极性。而游戏是是激发同学学习兴趣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我们无妨适当地让同学在游戏中学习。游戏的设置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生活场景。比如,在教学熟悉人民币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模拟售货员售货的情景,让同学自己体会简单的交易过程,更加直观地了解所学知识。另外,依据小同学好胜心强的特点,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一些比赛游戏,让同学参加其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应当做好引导者的工作。课堂之外,教师布置的学习题也应当注意革新性和趣味性,且应尽量避免重复。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提升了同学主动积极思索的能力。
4如何调动同学学习积极性
营造优良氛围,让同学带着愉快的情绪学习
兴趣是带有情感色彩的认知倾向。考试成绩好、习题解答巧、受到老师表扬,同学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这样的状况反复多次,数学的学习和愉快的情绪之间就建立起了固定的联系(条件反射),同学对数学学习就有了兴趣并能坚持下去。教师应为所有同学提供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成功的体验。长此以往,同学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不断加强,从而形成“乐学—学懂—更乐学〞的良性循环。
联系实际开展数学教学,使教学更加具体形象、富有趣味
首先,使同学了解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知道掌握这些知识的作用与价值,使原本比较高深的内容变得“平易近人〞。其次,让同学自己动手写复习小结,当他们发现自己对知识的概括总结或制定绘制的图表与正式出版的课本(资料)一样,甚至更有特色的时候,经常会心情激动,从而产生更激烈的学习愿望。再次,开展一题多解(证)活动。为寻求一种新的解(证)法,同学往往苦思冥想,反复琢磨,而一旦体会,就会豁然开朗。通过寻求新的解(证)法,使同学体验到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激发更强化烈的学习热情。
进行适当的教学评价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每个教师看待自己的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无论教师通过自我检查与反思,也能发现一些问题,但毕竟自己是处在“此山中〞,盲区不可避免。因此,组织同学评教可弥补教师自身熟悉之不够,是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能加强同学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更自觉、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也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同学对教学上的看法及要求。如开展“假如我是数学教师〞的活动,不仅教师可从中受到启迪,了解同学,还可以使同学在思索角度上实现换位思索。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通过提问、批改作业、学习、考试、各别谈话等多种形式对同学的学习进行常常性评价。比如对基础比较薄弱同学的评价,应以“自我比较〞为主,批改作业宜尽量写激励性的评语,可能时还可以各别面批,启发他们自重、自尊、自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