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
1、胸痹患者,若遇悲伤的情志刺激,最易出现的表现是
A. 少气懒言,气短乏力
B. 意志消沉,饮食不进
。.心痛发作,胸闷憋气
D. 脘腹胀满,腹痛腹泻
E. 头目胀痛,情绪烦躁
【答案】C
2、使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相互影响的中介是
A. 气
B. 神
C. 阴阳
D. 五行
E. 太极
【答案】A
3、胆为六腑的依据有
A. 形态中空
B. 内藏精汁
C. 助饮食消化
D. 泌别清浊
E. 与肝相表里
【答案】A B C E
4、具有约束纵行诸脉作用的奇经是
A. 任脉
B. 带脉
C. 阴维脉
D. 督脉
E. 冲脉
【答案】B
5、《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此段文字体现的思维方式是
A. 形象思维
B. 意象思维
C. 应象思维
D. 整体宏观
E. 恒动变化
【答案】D
6、《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热瞀瘛,皆属于”
A. 热
B. 火
C. /心
D. 风
E. 暑
【答案】B
7、《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
A. 肺
B. 脾
C. 肾
5
E./心
【答案】B
8、不是津液不足形成原因的是
入.燥热之邪灼伤
B. 五志化火耗伤
C. 忧愁思虑暗耗
D. 多汗多尿
E. 吐泻太过
【答案】C
9、属于扶正的治法有
A. 活血
B. 养血
C. 滋阴
D. 温阳
E. 填精
【答案】B C D E
10、七冲门中,所谓“下极”是
A. 贲门
B. 幽门
C. 太仓下
D. 太仓上
E. 魄门
【答案】E
11、到达目内眦的经脉有
A. 督脉
B. 足太阳膀胱经
C. 手太阳小肠经
D. 足厥阴肝经
E. 阳跷脉和阴跷脉
【答案】B C E
12、影响人体的外环境因素有
A. 气候变化
B. 地域特点
C. 生活环境
D. 工作环境
E. 社会环境
【答案】A B C D E
13、某女,38岁。咳嗽咯血月余,由于经常急躁易怒,情志抑郁,而出现咳嗽.胸痛。中医病机是
火心脾两虚
B. 肝火犯胃
C. 肝火犯肺
D. 肝气乘脾
£.心肾不交
【答案】C
14、阴阳学说主要内容包括
A. 阴阳交感
B. 阴阳对立
C. 阴阳消长
D. 阴阳互根
E. 阴阳转化
【答案】A B C D E
15、“益气升提”治法的适应证是
A. 气陷
B. 气郁
C. 气脱
D. 气闭
E. 气虚
【答案】A
16、液能够濡养的部位主要有
A. 脏腑
B. 骨髓
C. 脊髓
D. 脑髓
E. 皮毛【答案】A B C D
17、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
A. 邪气亢盛
B. 正气不足
C. 地域因素
D. 饮食习惯
E. 生活环境
【答案】A
18、肾气亏虚,失于固摄的症状有
A. 滑精
B. 滑胎
C. 遗尿
D. 尿频
E. 久泄
【答案】A B C D E
19、未病先防中防止病邪侵害的方法是
A. 顺应四时
B. 调畅情志
C. 饮食有节
D. 起居有常
E. 药物预防【答案】E
20、某男,38岁。外伤大出血,而后出现唇干燥.渴多饮,尿少,其病机是
A. 失血伤津
B. 津液亏虚
C. 血虚濡养
D. 气随血脱
E. 气血两虚
【答案】A
21、“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主要说明的是
A. 阴阳对立
B. 阴阳转化
C. 阴阳的普遍性
D. 阴阳的规定性
E. 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答案】E
22、肝失疏泄,气机不畅的临床表现有
A. 胸胁胀满
B. 头目眩晕
C. 两乳胀痛
D. 少腹胀满
E. 面红目赤
【答案】A C D
23、关于邪正盛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邪气留结之处,即是邪正相搏明显之所
B. 亡阳多是正不敌邪,邪胜正衰的表现
C. 邪去正虚多见于重病的恢复期
D. 邪正相持的态势多不稳定
E. 邪胜正衰是指正气无力祛除病邪,致使疾病处于缠绵难愈
【答案】E
24、某男,35岁,某IT公司程序员。因工作繁忙,压力过大,近半年逐渐出现食欲下降,面色萎黄,头晕乏力,失眠,心悸等表现,其病因和病位是
A. 情志抑郁伤及心肝
B. 劳神过度,心神虚损
C. 思虑太过伤及心脾
D. 劳力过度,肝肾受损
E. 饮食内伤,脾胃受损
【答案】C
25、脾与肾的关系包括
A. 先后天互资8.燥湿相济
C. 水液代谢
D. 上下相应
E. 精血互生
【答案】A C
26、“水火既济”说明的两脏关系是
入.心与肺
B. 脾与肾
。.心与肾
D. 肺与肾
E. 肝与脾
【答案】C
27、恶风易汗出之人,其体质类型是
A. 平和质
B. 偏阳质
C. 偏阴质
D. 痰湿质
E. 气虚质
【答案】E
28、津液之府指
A. 胃
B. 大肠
C. 小肠
D. 三焦
E. 膀胱
【答案】E
29、被后人称为“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
A. 朱丹溪
B. 张从正
C. 张元素
D. 叶天士
E. 刘完素
【答案】E
30、房劳过度,临床常见症状包括
A. 腰酸腿软
B. 眩晕耳鸣
C. 精神萎靡
D. 性功能减退
E. 纳呆便溏
【答案】A B C D
31、对增强体质有积极作用的是
A. 劳作不休
B. 养尊处优
C. 房劳过度
D. 劳逸结合
E. 思虑劳神
【答案】D
32、“先祛邪后扶正”适用的病证是
A. 气虚感冒
B. 气虚血瘀
C. 瘀血崩漏
D. 虫积脾虚
E. 脾虚气滞
【答案】C
33、手厥阴经的分布部位是
A. 上肢内侧前缘
B. 上肢外侧前缘
C. 上肢内侧后缘
D. 上肢内侧中线
E. 上肢外侧后缘
【答案】D
34、体现“脏腑相合”的脏腑有
火心与小肠
B. 脾与胃
C. 肺与小肠
D. 肝与胆
E. 肾与膀胱
【答案】A B D E
35、藏象的含义是指
A. 五脏的形象
B. 内在组织器官的表象
C. 五脏六腑的形象
D. 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
E. 人体脏腑功能活动表现于外的征象
【答案】E
36、脑力劳动过度后出现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的原因是
A. 血不养气
B. 血不养神
C. 津不养神
D. 气不化神
E. 气虚神少
【答案】B
37、属于火邪性质和致病特点有
A. 升散
B. 炎上
C. 生风
D. 动血
E. 耗气
【答案】B C D E
38、奇恒之腑的特点有
A. 以通为用
B. 藏而不泻
C. 以降为和
D. 形态中空
E. 泻而不藏【答案】B D
39、体现“脏腑相合”的脏腑有
火心与小肠
B. 脾与胃
C. 肺与小肠
D. 肝与胆
E. 肾与膀胱
【答案】A B D E
40、津液输布和排泄障碍可形成的病理产物包括
A. 湿
B. 水
C. 饮
D. 瘀
E. 痰
【答案】A B C E
41、由肾所藏先天之精化生的是
A. 营气
B. 元气
C. 宗气
D. 中气
E. 卫气
【答案】B
42、“长夏”季节的五行属性是
A. 木
B. 火
C. 土
D. 金
E. 水
【答案】C
43、邪郁化火的形成因素包括
A. 寒郁化热
B. 湿郁化火
C. 痰郁化火
D. 血郁化火
E. 食积化火
【答案】A B C D E
44、人体之精的功能有
A. 化湿作用
B. 化气作用
C. 化神作用
D. 化血作用
E. 抗邪作用
【答案】B C D E
45、七冲门中,所谓“下极”是
A. 贲门
B. 幽门
C. 太仓下
D. 太仓上
E. 魄门
【答案】E
46、与任脉交会的经脉有
A. 足三阴经
B. 手三阴经
C. 冲脉
D. 阴跷脉
E. 阴维脉
【答案】A C E
47、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
A. 其性升散
B. 其性趋下
C. 其性炎热
D. 易夹湿邪
E. 其性收引
【答案】A C D
48、某男,35岁。身体强壮,胖瘦适中,面色红润,性格开朗,精力充沛,睡眠良好,其体质类型是
A. 偏阳质
B. 偏阴质
C. 痰湿质
D. 平和质
E. 特禀质
【答案】D
49、“元神之府”指的是
A. 脑
B. f、
C. 肾
5
E. 胆
【答案】A
50、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包括
A. 阴或阳
B. 内或外
C. 手或足
D. 脏或腑
E. 里或表
【答案】A C D
51、有关脏与象关系描述错误的是
A. 脏变决定象变
B. 脏决定象
C. 象变反映脏变
D. 象反映脏
E. 象变决定脏变
【答案】E
52、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A. 血行和津液代谢
B. 血行和神志活动
C. 气血生成方面
D. 气机调节和气化
E. 血液调节方面
【答案】B
53、具有防御作用的是
A. 元气
B. 中气
C. 宗气
D. 营气
E. 卫气
【答案】E
54、动形养生的目的有
A. 调和气血
B. 疏通经络
C. 调节情志
D. 健身延年
E. 通利九窍【答案】A B D E
55、按五行相生次序排列的是
A. 角.徵.宫.商.羽
B. 酸.甘.辛.苦.咸
C. 青.赤.黄.白.黑
D. 握.啰.咳.忧.栗
E. 呼.笑.歌.哭.呻
【答案】A C E
56、具有调节媵理.司汗孔开合作用的气是
A. 肺气
B. 元气
C. 宗气
D. 营气
E. 卫气
【答案】E
57、可概括小肠吸收水液功能的是
A. 主津
B. 主液
C. 主水
D. 主大便
E. 主尿液
【答案】B
58、内伤病的传变主要有
A. 脏腑之间的传变
B. 经络之间的传变
C. 六经传变
D. 经络与脏腑之间的传变
E. 卫气营血之间的传变
【答案】A B D
59、慢性病久治不愈,遗留某些后遗症。其疾病转归是
A. 正胜邪退
B. 邪胜正衰
C. 邪去正虚
D. 邪正均盛
E. 正虚邪恋
【答案】E
60、属于血的功能是
A. 濡养化神
B. 繁衍生命
C. 固摄津液
D. 防御外邪
E. 维持体温
【答案】A
61、卫气的生理功能有
A. 化生血液
B. 温养全身
C. 营养全身
D. 防御外邪
E. 调节媵理
【答案】B D E
62、因时制宜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A. 季节
B. 昼夜
C. 月令
D. 气候
E. 地域
【答案】A B C D
63、人体之气的生理功能有
A. 推动作用
B. 温煦作用
C. 固摄作用
D. 防御作用
E. 中介作用
【答案】A B C D E
64、肺呼出浊气主要依赖的功能活动是
A. 宣发
B. 肃降
C. 疏通
D. 调节
E. 朝百脉
【答案】A
65、气虚脾虚之人,感邪之后易于从化的特点是
A. 湿化
B. 寒化
C. 热化
D. 火化&燥化
【答案】A
66、季节气候变化对人的生理与病理过程产生的影响中,气发挥的作用是
A. 运动
B. 升降
C. 转化
D. 聚散
E. 中介
【答案】E
67、称为“刚脏”的脏是
A. /心
B. 肺
5
5
E. 肾
【答案】D
68、劳神过度,易损伤的脏腑是
A. /心肺
B. /心脾5胃
D. 脾肾
E. 肝脾
【答案】B
69、“重感致复”,其诱因是
A. 新感病邪
B. 过于劳累
C. 正虚未复
D. 疾病初愈而复感外邪
E. 环境因素变化致复
【答案】D
70、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属于
A. 象思维
B. 系统思维
C. 变易思维
D. 逻辑思维
E. 辩证思维
【答案】B
71、与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的脏是
A. /心
B. 肺5
5
E.肾
【答案】C
72、开创脏腑证治先河的医家是
A. 巢元方
B. 陈无择
C. 张仲景
D. 钱乙
E. 王清任
【答案】D
73、“母子相及”的传变形式是
A. 脏与脏之间传变
B. 脏与腑之间传变
C. 腑与腑之间传变
D. 形脏之间传变
E. 表里传变
【答案】A
74、体现“脏腑相合”的脏腑有
火心与小肠
B. 脾与胃
C. 肺与小肠
D. 肝与胆
E. 肾与膀胱
【答案】A B D E
75、“入耳中”的经脉有
A. 小肠经
B. 膀胱经
C. 三焦经
D. 胆经
E. 肾经
【答案】A C D
76、《素问•热论》有热病少愈,忌食肉或多食的禁忌,其原理是
A. 未病先防
B. 阻断病传
C. 愈后防复
D. 避其邪气
E. 因人制宜【答案】C
77、因时制宜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A. 季节
B. 昼夜
C. 月令
D. 气候
E. 地域
【答案】A B C D
78、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即是
A. 气化
B. 变化
C. 转化
D. 形化
E. 运化
【答案】A
79、致病原因,不属于情志内伤的是
A. 暑热扰神
B. 亲人亡故
C. 家庭纠纷
D. 工作烦心
E. 工作焦虑
【答案】A
80、循行于上肢外侧中线的经脉是
A. 手少阴心经
B. 手厥阴心包经
C. 手太阳小肠经
D. 手少阳三焦经
E. 手太阴肺经
【答案】D
81、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
A. 通行元气
B. 运行气血
C. 运行津液
D. 布散精微
E. 调节气机
【答案】A C82、具有“主升发”生理特性的脏是
A. 肾
B. 肝
C. /心
D. 肺
E. 脾
【答案】B
83、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A. 血行和津液代谢
B. 血行和神志活动
C. 气血生成方面
D. 气机调节和气化
E. 血液调节方面
【答案】B
84、补充完善《黄帝内经》,发挥“寸脉诊”.命门.三焦以及经络理论的著作是
A. 《伤寒论》
B. 《金匮要略》
C. 《诸病源候论》
D. 《难经》
E. 《脾胃论》
【答案】D
85、具有调节媵理.司汗孔开合作用的气是
A. 肺气
B. 元气
C. 宗气
D. 营气
E. 卫气
【答案】E
86、与喘息气短.呼吸困难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
A. 脾与肺
B. M与肝
C. 脾与肾
D. 脾与肝
E. 肺与肾
【答案】E
87、某女,55岁。慢性胃炎10余年,因过食肥甘复发,症见食少纳呆,胸闷脘痞,腹胀便溏,舌苔厚腻。其病机是
A. 脾虚湿困
B. 脾胃气虚
C. 肝郁脾虚
»肝胃不和&脾胃虚寒
【答案】A
88、“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主要说明的是
A. 阴阳对立
B. 阴阳互藏
C. 阴阳互根
D. 阴阳转化
E. 阴阳自和
【答案】C
89、人体衰老机理中,常见的内生病理产物是
A. 精气不足
B. 五脏虚衰
C. 痰瘀阻滞
D. 情志失调
E. 阴阳失调
【答案】C
90、属于“抑强扶弱”的治法是
A. 滋水涵木
B. 泻南补北
C. 益火补土
D. 金水相生
E. 培土生金
【答案】B
91、与湿浊内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 肾气不足
B. 膀胱失司
C. 脾失健运
D. 肺失宣降
E. 三焦气化失司
【答案】C
92、有关脏与象关系描述错误的是
A. 脏变决定象变
B. 脏决定象
C. 象变反映脏变
D. 象反映脏
E. 象变决定脏变
【答案】E
93、肝火炽盛证,使用清泻肝火药物的同时,还可用清泻心火的药物,其原理是
A. 虚则补母
B. 实则泻子
C. 阳中求阴
D. 阴中求阳
E. 抑强扶弱
【答案】B
94、泻南补北法中的“南”指的是
A. 肝
B. f、
5
D. 肺
E. 肾
【答案】B
95、与感受风邪无关的症状是
A. 头痛
B. 汗出
C. 恶风
D. 烦躁
E. 咽痒【答案】D
96、五脏共同的生理功能是
A. 传化水谷
B. 传化水液
C. 化生和贮藏精气
D. 传导糟粕
E. 排泄水液
【答案】C
97、不属于药邪形成原因的是
A. 用药过量
B. 药量过少
C. 炮制不当
D. 配伍不当
£.用法不当
【答案】B
98、津伤化燥多发生的脏腑是
A.肝.脾.肾
B.M.肺.胃
C. 脾.胃.小肠
D. 肺.胃.大肠
E. 肝.肾.大肠
【答案】D
99、某女,46岁。与丈夫吵架时突然昏厥,从气机失调的角度分析,其病机是
A. 气虚
B. 气滞
C. 气陷
D. 气闭
E. 气脱
【答案】D
1、足少阳胆经的分布部位是
A. 下肢内侧前缘
B. 下肢外侧前缘
C. 下肢内侧后缘
D. 下肢外侧中线
E. 下肢外侧后缘
【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