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27182 上传时间:2025-04-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代码:*二、适用专业:双证书自考本科(工程管理)三、课程性质与目的土木工程概论是双证书自考本科(工程管理)入门性质的课程,又是建立大土木工程基本概念、基本容、基本知识的基础课。本课程主要使学生入学开始就较全面地了解土木工程所涉及领域的容、法、成就和发展情况,从学科概论的视角了解土木工程的综合性、社会性及其在技术、经济与管理面的统一性,初步构建专业基础;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和逻辑的工程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法,在进行工程教育的过程中,初步树立专业思想和工程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木工程专业的入门知识,为今后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认识土木工程的专

2、业畴;初步建立解决问题的工程法;从工科结合管理、经济、法律法规各角度掌握各类土木建筑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法,为学习相关的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能应用土木工程的理论和法对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培养学生具备土木工程相关知识,具有从事进行土木工程以及其他有关工程实践的能力,为学生在毕业后从事有关的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四、课程设计思路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专业性、实践性,并且其容体系随行业发展会不断更新,本课程的设计思路如下:1、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有效结合;2、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有效结合;3、定期邀请行业专家进行专题讲座;4、国

3、外先进的土木工程建设理论、原理、法与国土木建设实践的有效结合,特别注意其在国的适用性;5、教学案例的选取、使用应具有系统性与实用性,并与课程教学容密切结合,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6、教学法:本课程主要理论知识采用课堂讲授法;案例分析、研究建议采用在教师指导下的分组讨论式;专题讲座选题需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容应与课堂教学容紧密结合;土木建筑工程实践应用面可以采用计算机模拟教学。此外,研讨会和辩论等教学组织式也可采用。五、课程总体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土木工程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2. 熟悉土木工程所涉及的工程围。3. 掌握土木工程包含的主要类型和运用的主要材料。4. 掌握土木工程的构件

4、和基本结构体系。5. 掌握土木工程建设的程序、设计、施工及使用。6. 了解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产生、发展,管理的容、法。(二)能力目标1、具有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初步具有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实践能力;2、具有一定的分析、研究、解决土木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中有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3、能运用土木工程基本法、原理,初步具备工程项目文明施工管理的能力;4、熟悉木工工程基本构造、施工各阶段流程,初步具备工程项目综合管理的能力。5、具有助理土木工程师、质量员、施工员、技术员、资料员的基本能力。(三)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素质;2、具有一定的计划、组织和协调合作能力;3、具有团队意识,

5、能清楚明了表达意见和传播信息,面对危机,能沉着冷静化解矛盾,达到双共赢的目的4、具备社会责任感,具有社会公益心。5、具有较强的安全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六、课程基本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土木工程及土木工程专业第二节土木工程的重要性第三节土木工程的基本属性第四节土木工程发展简史第二章土木工程主要类型(4学时)第一节建筑工程第二节桥梁工程第三节 公路与道路工程第三章土木工程材料(4学时)第一节材、砖、瓦和砌块第二节胶凝材料和砂浆第三节沥青和沥青拌和料第四节钢材和钢筋混凝土第五节木材第四章土木工程荷载(4学时)第一节荷载的定义第二节荷载的种类第五章土木工程构件及基本结构体系(6学时)第

6、一节梁、板、柱和墙第二节拱第三节桁架第四节框架第五节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第六节空间结构体系第六章土木工程建设及使用(6学时)第一节建设程序第二节建筑设计第三节建筑施工第四节竣工验收第五节物业管理基本知识第七章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2学时)第一节施工项目管理的概念第二节项目管理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 施工项目管理的容与法第八章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2学时)第一节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第二节钢结构第三节智能建筑第四节信息化施工技术七、课程教学要求标准第一章绪论学习目标1、了解土木工程专业向、土木工程课程的任务,土木工程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简史2、熟悉土木工程师资格制度,技术员资格考试

7、土木工程课程学习的法3、掌握土木工程的涵和土木工程的基本属性学习容1、土木工程的涵2、土木工程基本属性3、土木工程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向学习活动建议1、教学条件: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提供教学课件、案例等教学参考资料。2、教学法:理论讲解配合案例分析。3、实践活动建议:为配合课堂教学,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有代表性的建筑场地参观并现场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第二章土木工程主要类型学习目标1、了解土木工程的分类2、熟悉桥梁工程的不同类别和结构形式,道路工程的不同类别和应用围3、掌握建筑工程的构造组成、单层房屋和多高层房屋结构形式的不同学习容1、土木工程的主要类别2

8、建筑物的构造组成3、单层房屋和多高层房屋结构形式的不同4、桥梁工程的类别,不同类别桥梁的基本形式和构造5、道路工程的类型和应用6、公路及城市道路的特点与发展学习活动建议1、教学条件: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提供教学课件、案例等教学参考资料。2、教学法:理论讲解配合案例教学法。3、实践活动建议:为了学生更深入形象了解土木工程的不同类型,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建筑、桥梁、道路上进学习目标1、了解木材的构造、性质、常见原料2、熟悉土木工程常用的材料,砖、瓦、砂、灰等材料的性能与应用3、掌握水泥、砂浆、混凝土沥青、钢材、混凝土等常用材料材料性能与应用学习容1、材、砖、瓦、砌块等材料的类别2、胶凝

9、材料和砂浆的类别与应用3、沥青与沥青拌合物的不同和各自特性4、钢材和钢筋混凝土性能与应用5、木材的特性学习活动建议1、教学条件: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提供教学课件、案例等教学参考资料。2、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3、实践活动建议:组织学生进入建材市场,实地观察和了解不同工程材料。组织进入施工现场,观察工程材料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对材料的认识和实践的应用能力。行实地参观考察并现场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的综合能力。第三章土木工程材料行实地参观考察并现场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的综合能力。第四章土木工程荷载学习目标1、了解土木工程中的力学2、熟悉荷载的效力3、掌握土木工程中荷载

10、的定义,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吊车荷载、雪荷载、风荷载的定义,荷载的代表值与标准值学习容1、荷载的定义2、荷载的类别3、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偶然荷载及其他荷载的概念4、荷载的产生与控制学习活动建议1、教学条件: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提供教学课件、案例等教学参考资料。2、教学法:理论讲解配合案例教学法。3、实践活动建议:为了学生深入了解土木工程的荷载,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不同的建筑,以及一座建筑物上不同位的梁、板、柱,实地参观研究并现场教学,增强学生的客观认识。第五章土木工程构件及基本结构体系学习目标1、了解拱、桁架、框架的类别与结构形式2、熟悉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的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

11、墙结构体系,空间结构体系中的薄壳结构、网架结构、悬索结构、膜结构3、掌握梁、板、柱、墙的类别、特点与应用学习容1、梁、板、柱、墙的类别与特点2、拱的几种形式3、桁架的几种结构形式4、框架类别与结构5、高层建筑结构体系6、空间结构体系学习活动建议1、教学条件: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提供教学课件、案例等教学参考资料。2、教学法:理论讲解配合案例教学法。3、实践活动建议:为配合课堂教学,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有代表性的不同结构的建筑场地参观并现场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第六章土木工程建设及使用学习目标1、了解工程技术档案的容,物业管理的产生、实务、发展趋势2、熟悉单项工

12、程施工图设计的步骤和设计要求、依据,建筑工程竣工验收的依据和标准,竣工验收工作的组织和程序,建设项目和建设程序的概念3、掌握基本建设程序的步骤和容,建筑设计的容、程序,建筑施工的容、特点、程序和准备工作学习容1、建设项目2、建设程序的定义、步骤、容3、建筑设计的容、程序、要求、依据4、单项工程施工图设计的步骤5、建筑施工的容、特点、程序、准备6、竣工验收的依据、组织、程序7、工程技术档案8、物业管理基本知识学习活动建议1、教学条件: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提供教学课件、案例等教学参考资料。2、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3、实践活动建议:收集建设工程项目的案例,分析其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对项

13、目的设计、准备、施工、竣工验收阶段进行的详细的研究;提供建设项目的案例,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份施工组织设计。第七章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学习目标1、了解项目管理的产生、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2、熟悉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法3、掌握施工项目与施工项目管理的概念,施工项目管理的容学习容1、施工项目2、施工项目管理3、项目管理的产生4、项目管理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5、施工项目管理的容与法学习活动建议1、教学条件: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提供教学课件、案例等教学参考资料。2、教学法:理论与案例结合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3、实践活动建议:带学生到施工企业参观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学习目标1、了解智能建筑物的发展,信息化服

14、务的应用,建筑业应用信息化施工技术的现状2、熟悉智能建筑物的基本概念,智能建筑物的特点,4C技术,信息化施工,信息化施工技术对工程的控制3、掌握不同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性能与特点,钢结构的特点与应用学习容1、高强高性能混凝土2、钢结构3、智能建筑物的概念、特点、发展4、信息化施工技术的现状、应用学习活动建议1、教学条件: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提供教学课件、案例等教学参考资料。2、教学法:理论讲解配合案例教学法。3、实践活动建议:为配合课堂教学,提供智能建筑的案例,让同学深入认识与讨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分小组对土木工程的发展进行讨论。构图、了解施工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以及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从面增强学

15、生的感性认识。第八章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构图、了解施工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以及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从面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八、课程实施建议(一)教材与参考书建议1、教材土木工程概论,立伟主编,机械工业。2、参考书土木工程总论,丁大钧、永生编著,。土木工程(专业)概论,罗福午主编,工业大学。建筑结构,龚伟、郭继武编著,。公路工程概论,立东主编,水利电力。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汪霖祥主编,机械工业。建筑施工组织与现代管理,金昌、忠富、晓林主编,。(二)教学建议1、师资要求本课程授课教师要求具备双师素质,具有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业务水平及技术能力。具备课程教学能力、组织能力、语言沟通及表达能力,具有良好的职

16、业道德和责任心。2、教学条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深入土木工程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教学与答疑,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3、教学法建议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努力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要从学生的认知和能力结构特点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在课堂授课和实践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以下教学法:集中授课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开展作业公开讲评和讨论,课堂教学与现场参观调研相结合等形式,让同学多面、多层次的充分、全面的了解设计案,又锻炼了同学的头表达能力、

17、观察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形成活跃的开放式教学气氛,给大家一个很好的自由交流的平台。(三)评价考核建议在专业教学团队的指导下,建立以知识为辅、能力为主,过程为主、结果为辅”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经系部组织校企双论证通过后,由课程教学小组组织实施。本课程以平时表现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纪律性以及表达与沟通能力;以书面考试的形式,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以答疑的形式考察学生在*一阶段的进步情况;以学生完成阶段性工作的成果,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专业技能、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合作的团队意识。(四)教案编写建议编写教案应该结合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18、培养案的要求,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每一章节的教案中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结合工程实用程度确定学习重点,对难点问题要有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教学思路清晰、法灵活多样。教案的编写应该比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具体,更生动,更便于操作。由设计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现有教材容进行整合,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自编教材,以提高教学效果、便学生自学。(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技术和各种媒体(报纸、杂志、电视等)获取信息和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不断充实、更新课程容。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融合教材、教案和课件三部分容,丰富课堂信息量。课程建设还应积极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包括建立课程,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网络课程资料、网上答疑、行业动态等,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开放性学习的互动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