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
2
025 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1—5BACBD 6—10ABDAC 11—15ACBCD 16 C
二材料题:
1
7.(1)主张:军事打击与政治安抚相结合;(2分)引进中原生产方式,注重发展经济;(2分)因俗
而治,保留少数民族首领酋长地位;(2分)以法律形式强化中央政权对陇西地区管辖。(2分)
2)作用:开发边疆,促进新疆地区经济社会进步与发展;巩固边防,维护国家安全;维护新疆地区的
(
稳定,维护国家统一;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维护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每点 2分,答对其中三
点即可得 6分)
1
8.(1)评价:梁启超基于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和掠夺,由主张贸易自由
转向贸易保护,这反映了经济日益殖民地化和工业化才刚刚起步的落后国家的愿望和要求,一定程度上有
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经济近代化进程,具有反侵略的爱国性性质,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
3分)但是梁启超没有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没有认识到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才是民族工业
发展的主要障碍,伴随着清廷日益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当时的首要目标
是民族独立和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否则贸易保护只能是螳臂当车。(3分)
(
2)原因:改革开放伟大战略的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时期合作
共赢的外交战略的推动和外部环境的改善;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中共中央的正确决策和社会主义制度
优越性;等等。(每点 2分,答对其中三点即可得 6分)
1
9.(1)特征:贯通古今,传承与创新;融汇东西,具有开放性;宗教性和世俗性的结合,在帝国社会内部
教俗文化并存共荣。(6分)
2)保护概念:从文物本身扩大到它周围的环境及文化活动,再扩大到成片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街区和地
(
段。
保护方法:从最初针对文物建筑的保护性修复发展到后来针对历史地段的整体性保护,再进展到当代可持
续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下关注合理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8分)
2
0.示例一:观点:对世界历史行程来讲,破坏性最大的振荡就是战争。我们需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评述:战争使生灵遭到涂炭,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惨遭洗劫,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被迫中断,造成巨大的
经济损失,甚至导致社会衰退。
2
0世纪所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造成数亿人口伤亡及数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成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
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研制成功的原子弹,已经登上兵器史的顶峰,如果爆发一场核战争的话,那就意
味着世界历史的终结,人类社会的覆灭。这是人类所不能承受的振荡。
破坏性的振荡——战争,违背了人类整体利益,因此,自古以来反对战争就是人类的一种崇高目标。
示例二:观点:社会有时在振荡中重获新生。
评述:长期的稳定可能造成社会某一方面的惰性和僵化,就会逐渐积累一些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最终造成了
社会的振荡。
历史上的社会革命、经济危机、罢工斗争、局部改革等等,都是一种振荡。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中国春
秋战国长达几百年的分裂和战乱,加上秦末农民起义的大规模振荡,进入汉代以后,统治者被迫采取“与民
休息”的政策,带来了汉代几百年的稳定发展。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和隋末农民起义之后,唐朝实行“轻徭
薄赋” 也出现了上百年的稳定繁荣局面。还有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有益的局部调整和振荡。
有益的振荡意味着调整和促进。人类历史是一个稳定到振荡, 再从振荡到稳定的相互交替的过程。
本试题观点可以多角度,学生写明观点,紧扣材料,史实贴切,史论结合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