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届山西天一联考高三期中调研考-历史试题A卷.docx

上传人:优****虫 文档编号:10121839 上传时间:2025-04-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届山西天一联考高三期中调研考-历史试题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5届山西天一联考高三期中调研考-历史试题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3.秦及汉初,家庭继承严格实施亲子承爵制,无子则爵除;西汉末年,“同产子”(同父所生兄 弟之子)获得合法 承爵权;东汉,“同产子”逐渐成为无子家庭的优先继嗣对象。这一演变 反映了秦至汉 2 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学情调研测试试卷 A. 家庭继承制度的混乱 B.政府对基层管理日趋严密 C.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快 D.儒家家庭伦理观念的强化 4 .据史书记载,唐玄宗后期“版籍(户口册)浸坏,多非其实”,“(赋敛之司)随意增科,自立色 目”,“民富者丁多, 历 史 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这 反映了当时 考生注意: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 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 位置。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A.户籍混乱影响国家税收 B.朝廷赋予了官员加征权 1 C. 赋役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D.人身依附关系日益减弱 5.明清时期,大量士人走出书斋,社会上逐渐形成了诸如著述行医的医生群体、操琴为业的琴 人群体、以绘画写 2 字为生的画家群体、以撰文为生的作家群体等。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 因是 A. 社会群体间流动频繁 B.商品经济的发展 3 C. 重农观念受到了冲击 D.贫富分化的加剧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 6.《天朝田亩制度》颁布半年后,由洪秀全批准,“照旧交粮纳税”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政策, 承认了旧有的土 地所有权。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江、浙、皖三省出现了小土地所有者增 多、商品性农业发展的情景。这一变 化表明 的。 1 .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遗址是新石器时代都邑聚落遗址,出土的文物与河南殷墟妇好墓玉 凤、四川三星堆面具出 现“撞脸”现象,如图 1、图 2 所示。这可用来说明 A. 太平天国面临现实的财政困境 B.地主土地所有制失去存在基础 C.土地关系变化蕴含时代新气象 D.东南沿海的经济变动渐趋明显 7 .1897 年,谭嗣同的夫人李闰等人建立中国女学会,该组织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份以妇女为 对象的《女学报》,全力倡导兴办女学,争取女权。该报的主笔全由女性来担任,并突破了已 婚妇女不再使用姓 名的陈规,大胆地将自己的名字刊登在报头显要的位置。这表明当时 A.女性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 B.维新思潮助推社会风尚改革 A.早期中华文明在时空上的延续性 B.湖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域 D. 商代手工业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 C. 出版业中封建陋习被革除 D.妇女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 C. 石家河文化是长江文化的起源地 8 .1923 年 10 月,北洋军阀曹锟就任总统后,制定《中华民国宪法》,规定国家为民主性质国 家,政府体制为责任 2 .《左传》中记载,鲁国大夫臧文仲对鲁僖公说道:“臣闻之,服于有礼,社稷之卫也。”《晏子春秋》中记载, 内阁制,且中央与地方权力有了较为明确的划分,“地方实行具有较大 权力的自治”。该宪法反映出当时 晏婴对齐景公说:“婴闻之,人君无礼,无以临邦。大夫无礼,官吏不恭。父子无 礼,其家必凶。兄弟无礼, A.民主宪政符合时代发展 B. 北洋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不能久同。”这表明 C. 军阀割据阻碍社会进步 D.国家治理体系渐趋完善 A.封建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B. 社会转型中礼制仍受重视 9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醒道:“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 后的路程更长,工 C. 儒家思想受到诸侯推崇 D. 士阶层试图影响现实政治 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 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 斗的作风。”这一言论 有学者提出了“非洲中心说”“中国中心说”等观点。在这些不同的观点 中,赞同“非洲中心说”的学者较多, 因为在非洲发现的人类化石最多,现代人类更可能来 自非洲。这些论断反映出 A. 早期人类文明存在着优劣差异 A.基于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终结 C. 是执政党的社会治理经验总结 B. 表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完成 D.体现党的忧患意识和革命精神 历史(A 卷)试题第 2 页(共 8 页) 1 0.图 3 为 1950 年张仃创作的《新中国的儿童》,借用“五子登科”年画形式,刻画陆海空小战 士,一脚踩在陆 B. 人类起源多中心学说更接近历史的真实情况 地上,一脚跨过海峡,欲把美蒋势力赶出台湾。该作品 C.史料丰富程度决定了历史真相 D.人类起源问题的解决有赖于考古和科技发展 1 4.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描述希波战争时曾说:“亚细亚的哪个民族不曾给薛西斯(波斯 皇帝)率领去打希腊 呢?除去那些巨川大河之外,哪一条河的水不是给他的人喝得不够用 了呢?有人把船只供应给他,有人参加了他 的陆军,有人提供了骑兵,有人提供了随军运 送马匹的船只。”这可用于说明 A. 战争增进了区域联系 B. 古希腊民主走向衰亡 C.波斯帝国获胜的根源 D. 西亚地区的战争频繁 1 5.10 世纪,阿拉伯人向欧洲的扩张得到遏制,不断骚扰欧洲大陆的斯堪的纳维亚人退了回 去,东斯拉夫人和匈 牙利人的入侵也被击退。到 11 世纪,西欧的商业与贸易再次兴盛起 来。这反映了西欧 A.封君封臣制度渐趋巩固 B.局势稳定推动经济复苏 C.城市兴起助力王权巩固 D. 封建庄园制度得到发展 图 3 1 6.《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东和南亚民间传说,后在伊斯兰黄金时代(8—13 世 纪)被整理成书,书 A.是新中国成立后儿童生活真实写照 B. 反映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正顺利进行 中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该书有多个版本, 最早版本可能是在埃及编纂,后叙利亚、 伊拉克等地也产生了自己的版本。据此可知,该 作品 C. 体现了传统艺术与政治宣传的结合 D.彰显中国人民打赢解放战争的坚定决心 1 1.1979 年,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要通过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丰富的社 A. 展示了阿拉伯文化的独创性 B. 凸显了阿拉伯神话传说的广泛影响 会生活,反映人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本质,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 史发展的趋势,并且努力用社会主义思 C. 是跨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产物 D. 反映了中古时期亚洲社会生活全貌 想教育人民,给他们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神”。其意在强调 1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A. 党对文艺工作统一领导 B. 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材料 C.“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 D.文艺创作应适应时代变革需要 “ 流求”之名最早见于《隋书》,但具体指向并不清晰。唐宋时期,随着海上交通的 发展,“流求”的指涉 1 2.1985 年,上海市对占上市总量 80%的 22 种大宗蔬菜实行计划种植、计划收购、计划价格 其余 20%放开搞活,由生产单位自行种植上市、价格随行就市。这一做法 区域不断扩大,并开始具体指向台湾岛。与此同时,随着官方、士人、 海商、海民等不同阶层共同参与东海的 开发,海上航路不断拓展,沿海不同地区生成了各 自的“流求”意象。元明时期,中国官方根据东海形势变化, 强化对台湾岛和琉球群岛的经 略,实现对台湾岛的行政管辖和对琉球海域的常态管控,“流求”在官方主导下 A.尚未打破计划经济的束缚 B. 体现了农村改革成就凸显 C.适应了城市经济改革需要 D. 促成了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统一指向今 琉球群岛。明清之际,西班牙、荷兰等国殖民者侵扰中国东海海疆,明清王朝积极应对,文 武 1 3.有学者认为,现代人是由高加索人种、刚果人种、开普人种、蒙古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平行 演化而来的。也 协同,巩固了对东海疆域的统治。清朝进一步强化了对琉球的管控,推动国家统一,基 本实现台湾与大陆的 一体化进程。 改为抗日自卫军,由农村基层党组织号召 动员广大群众踊跃参军,同时各农村党支部大力动员群众参加生产运 动,组织群众积极开 垦荒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对生产中遇到的人力不足、生产工具不足等具体困难,从 商编自陈刚《“流求”指向演变所见古代中国东海疆域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至明清时期“流求”指向的变化。(4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至明清时期“流求”指向变化的原因。(8 分) 实 际情况出发,组织群众成立了生产互助小组和变工队,进行集体化的合作生产。陕甘宁边 区主要是通过 选举出的乡参议会和乡政府委员会在农村地区实行基层民主管理。乡参议 会发挥的功能主要体现在选举乡政 府委员上,而乡政府委员会在农村基层民主管理中发 挥出更为具体的作用。 1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摘编自郭志成《全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中共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研究》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面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党员的特点。(8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面抗战期间陕甘宁边区发展党员的意义。(6 分) 原有 发展 2 6784 1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9 347 材料一 共计 自首 1 257 表 2199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部分) 开 除 天主教 贪污 赌博 死 国内生产总值 重要工农产品发展情况 城乡居民存款 2 37 39 22 171 93 原 由 比上年增长 14% 钢 粮食产量 比上年增长 28% 逃 政治不清 哥老会 共计 4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03 8868万吨,比上年增 45644万吨,比上年增 1 4764亿元 长 9.6% 长 3.1% 152 40 4.7% 19.9% 12.1% —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36131 材料二 工人 富农 成 分 2.82% 1.15% 0.99% 0.3% (1993年)这种经济增长的速度,不仅大大超过了世界各国增长的平均数,而且连续位居第一。中国经济的繁 荣,同当时国际经济增长疲软乏力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已 成为带动国际增长的新热点,充分显示出通过改革 以自我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现 雇农 知识分子 商人 12.92% 比 贫农 66.98% —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第四卷》 中农 地主 14.9% 0.0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93 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背景。 (8 分) ( 注:原有党员数据为 1937 年统计)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6 分) — —摘编自《边区党委文件汇集(一九三七年九三九年)》 2 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二 材料 全面抗战期间,党中央和边区党委制定了“先发展、后整顿、再巩固”的发展党员 策略,在该策略指引下, 北魏和平元年(公元 460年),高僧昙曜奏请文成帝,于京城(今大同)西武州山开 窟五所,即著名的云冈石窟 共产党员总数增长 30%左右,农民党员数量也增长约三分之一。 边区党委将在国内战争时期边区组建的赤卫军 的代表——“昙曜五窟”,揭开了云冈石窟开凿的序幕。明清时 期,晋商活动范围起先以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为 主,其后扩张至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号 称“足迹遍天下”。 — —据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史》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中国历史上的山西”,自拟论题,并加以阐释。 (要求:观点明确且包含 时间尺度,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