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土建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工程开工前,对场区水准点进行全面复查,复查后报业主认可后,方可施工。测量仪器为经纬仪,电子扫平仪。
施工现场测量工作由专人负责并上报阶段测量报告。
一、轴线控制网测设
平面控制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根据建筑物的规划定点位置,由规划部门指定的坐标点引测建筑物的轴线控制网,建立统一的轴线控制网。
控制点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并布设控制网平面图,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形式,轴线定位桩的确定依据建筑物主楼和裙楼的几个主要大角的主要控制轴线,距基坑约2.0m外,在建筑物外围车辆碾压不着和人为不易碰撞的地方,埋设轴线控制桩,控制桩可由C20混凝土内埋设刻有十字槽的短钢筋制成,并用砌砖围护,上盖钢筋混凝土盖板,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该工程的定位轴线的测设采取内引内控的方法进行。
二、主轴线控制网测设
主轴线控制网依据业主提供的红线点,使用GTS-701智能全站仪,按极坐标方法施测。按照《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工程规范》DBJ01-21-95要求,控制网的精度见下表要求:
等级
测角中误差
边长丈量相对误差
一级
±9
1/240
三、轴线控制网的加密
经校测精度指标符合要求后,根据施工流水段的划分,对主轴线控制网进行
加密,以满足施工需要。加密方法在原主轴线方向上采用内插法进行。
四、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建立高程控制网,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根据场区业主提供的水准点,布设场区高程控制
网。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拟布设三级复合水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见下表:
等级
每千米高差中误差<mm)
路线长度
<km)
水准仪型号
水准
标尺
观测次数
复合闭合差<mm)
三级
6
50
DS3
双面
往返各一次
±
注:L为往返观测段复合水准路线长度(km>。
五、水准点的埋设及观测的技术要求
场区内设3个水准点,水准点的距离在50m~70m之间,各点间互相通视。水准点选设在稳定的建筑物上,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点位便于查找、保存和引测。观测技术要求见下表:
等级
水准仪型
号
视线长
度
<m)
前后视距
视差
<m)
前后视距视
积累差<m)
视线离地面最
低高度<m)
基辅分划读
数差<mm)
基辅分划所
测高差之差
<mm)
三级
D3
<75
<2
<5
0.3
2.0
3.0
六、基础平面轴线投测
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DJ2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用红、绿、黄油漆分别标注柱角线 板墙边线,便于钢筋绑扎。在轴线投测过程中,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3mm。施工过程中,施工平面测量工作完成后,进入竖向施工。
墙拆模后,在墙立面抄测出结构1m线,以供下道工序的使用,每段轴线测设完后,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由工程测量专业人员进行专检,合格后向监理报验。自检时,重点检查轴线间距、纵横线交角,保证几何关系正确。验线允许偏差如下:
L<30m
允许偏差士 5mm
30m<L<60m
允许偏差±10m
轴线的对角线尺寸允许偏差为边长误差倍,外廓轴线夹的允许误差为1'。
七、±0.以上部分轴线校测
主楼土 0.0以上结构施工时,轴线的测设使用激光经纬仪采取辅助轴线天顶准直法进行。具体方法为:在主楼、裙楼所在区域的角部位设置控制点。
浇筑地下一层顶板时,在控制点处分别埋设10 X 150 x 150mm铁件高出板顶10~20mm。钢板通过锚固筋与顶板筋焊牢,钢板片下用混凝土灌实抹平,但不能覆盖钢板面。
严禁在控制桩1m2范围内堆放钢筋、模板、钢管等杂物,严禁任何人用任何物体砸、撬钢板片。地下一层顶板施工完后放线经复核无误时,放出四条辅助轴线,并在预埋铁件上用钢针刻划出辅助轴线标志作为轴线控制点。
在施工上一层楼板时,于控制点处预留3 x 3的洞。轴线投测时,将激光经纬仪分别架在地下一层顶板埋件上对准控制点,将相应的各点投射到预留洞上覆盖的无色透明有机玻璃上,复核无误后,依此为准进行楼层放线。
为减少误差积累和各楼层施工对测量的影响,当施工到十五层以上时,在十五层再增设一套预埋件,作为辅轴线控制网,其精度应符合本节第二项规定。FyXjoFlMWh
应对边、角值进行校测,边角的各项精度必须符合下表规定:
等级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二级
± 12
1/150
八、±0.以上部分标高传递
场内测设的水准点,间隔一段时间联测一次,检测后的数据成果必须作分析,保证水准点使用的准确性。在首层平面向上传递标高的位置布设基本传递高程点,用水准仪往返测,测设合格后,用红色油漆标记“”,并在旁边标注建筑标高,以红“”上顶线为标高基准,同一层平面内红“”不少于三个,红“”设在同一水平高度。
在施测各层标高时,后视其中的两个红“”上顶线以作校核。各层标高传递均利用首层红“”上顶线为标高基准,用检定合格的钢尺向上引测,并在校测层标记红“”,校核合格后,方可在该层施测。
进场的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测量设备表如下:
仪器名称
数量
用途
GTS701全站仪
1
测设平面控制台
J2激光经纬仪
1
投测轴线
TOPCONDS3水准仪
1
标高传递
WILD-N3精密水准仪
1
联测水准点
50m钢卷尺
2
轴线量测
九、沉降观测
建筑物的垂直位移(沉降〉观测,是根据所埋设的专用水准基点进行的,是测算建筑物沉降量的基准点。所以,这些标石必须坚固,稳定。点的 置应埋设在工程地基压力传播范围以外,要求在场区埋设水准基点一组。按规范要求,一组水准基点不得少于3个,其目的在使用过程中,作精度校核。
基准点埋设完后,根据规范要求,埋设的沉降基准点达到稳定,需经3〜6个月的时间。目前,从埋设沉降观测点到能起用基准点的时间间隔不能满足规范所规定的时间,为保证该工程沉降工作的正常进行,按规范可利用该工程周边已稳定的老建筑物,在墙上埋点,作为墙上临时基准点。待埋设的基准点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后,必须同墙上临时基准点及济南市城市高程点进行联测。
场区埋设的基准点1〜3个月必须进行校测一次,如发现变动应及时分析,保证沉降起用基准点的精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