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启发学生数学思维随机应变,启发同学积极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同学的能动性,让同学去多思多想,使同学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在课堂上,教师只有提出富于变化、具有灵活性的启发点,才干引导同学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在学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珅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后宫主管90个,
2、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珅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刚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分90个芋头,每人不够两个,而后宫主管34人,分90个芋头,每人不够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的有理,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同学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同学替刘墉说出方法,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同学学习兴趣。 依据实际,难易适宜 课堂上教师设置的启发点要深浅适度,防止过难或过易。应依据同学的知识、能力水平确定启发点的深浅度。过浅了,同学张口就答,不加思索;过深了,使同学无法思索,无从回答。 同学认真审题,分析题目,选择了合适的方法
3、解决了前两个问题,较好地复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和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在激活了同学的已有认知以后,我抓住时机,又提出了第3个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同学思维的兴趣。 不一会一个孩子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举起了高高的小手说:老师,我知道了,你买的是钢笔和巧克力。我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位同学说道:钢笔是18元,巧克力是6元,18不就是6的3倍吗!说得真出色,这位孩子的发言似乎也为其他孩子指明了思索的方向,于是我又看到了不少小手举起来,另一个孩子说道:老师也有可能买的是钢笔和巧克力,也可能是文具盒和水彩笔呢,你们看,文具盒是27元,水彩笔是9元,27不正是9的3倍吗?对啊对啊,生
4、3迫不及待地说道:老师还可能买的是水彩笔和蛋糕,水彩笔的价钱也是蛋糕价钱的3倍。此时的我插不上一点嘴,孩子在思维的天空中自由地驰骋着,不断撞击出新的火花。 2数学教学中如何启发同学 激发同学思维具有创造性 直觉思维往往透过纷繁的现象,直接涉入事物的核心,出乎意料地创造出神奇结果。如,在重新安排已有的知识,提供新的经验,或者对问题提出新的设想,新颖的见解,不同凡响的思路,启发就显示出直觉思维的创造性。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激烈的求知欲和革新愿望的重要前提 如,在整除概念的教学中,同学掌握了能被2、3、5整除的特征后,再提问,被2、3整除的数一定能被几整除?同学做出推断能被2、3整除的数一定能被
5、6整除,能被3和5整除的数一定能被15整除。讲解互质概念后,再对上面问题归纳:能被a与b整除的数一定能被ab整除。因此,为使同学乐学,启发点要激励同学思维,具有趣味性,使同学形成积极思维、勇于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培养同学的革新意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要按部就班具有逻辑性 掌握科学的真理,思维必须要遵守一定的逻辑规律。如,概念是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线索,熟悉获取知识,这就要求启发点按部就班,具有逻辑性。 要富于变化,具有灵活性 在引导同学形成概念的教学中,有时采纳直接揭露概念的本质与变式图形相结合或交替使用,就能减少各自的消极作用,发挥两者特有的积极作
6、用,这就要求启发点要富于变化,具有灵活性,感受到学习乐趣的革新。 3如何启发同学思维 启发同学时,要做到适时适度 在课堂上,教师应把握好同学现有的认知结构,把握好教学时机,在思维的最正确突破口点拨同学,启迪同学智慧的火花。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是要求教师当同学心愤求通、口悱难达,急必须教师启发开导的时候,适时而教,便如时雨化之,可收到优良效果。同时,教师启发思维的问题的深度的难易要适中,速度的快慢要得宜,广度的大小要恰当,量度的多少要相应,恰到好处地引发同学积极思维, 跳一跳,摘桃子,使同学的思维提升到最近发展区的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启发同学思维时,要掌握好精到的教学艺术辩证法。施行证实,
7、启发同学时,适时适度,符合同学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同学积极思维,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发展同学的思维能力。我在科学课提问中,注意针对同学的实际状况,适时适度。 启发同学时,要做到因人循序 教师在启发同学思维时,应注意每个同学的各别差异性。启发思维的重点难点、方式方法等必须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教师启发思维的这种各别追求,正是使课堂教学与因材施教紧密结合,加强其针对性的关键措施。另外,教师启发思维还应注意遵循同学的熟悉规律,按部就班。同学的思维发展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各别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师循其序而导引,可以使同学课堂思维活动富有节奏感和逻辑性。有时有意打破顺序,有利于同学超越知识空
8、白而跳跃前进,大胆设想猜疑,然后当心实验求证,发展同学直觉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教师要注意梯度的把握,分阶段对同学加以训练,最后再连贯起来。在每一个小的阶段,针对所学内容和同学现有的认知结构,巧设疑难,恰当引导。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当同学学习碰到困难、发生矛盾时,思维就开始了。遵循这一熟悉规律,教师可以适当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疑问以引起同学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另外,设置悬念也是引导同学思维的好方法。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激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究、追求的深厚兴趣,使同学的思维波澜起伏,回旋跌宕。教师要抓住同学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启发诱导,层层深入,最终引导至
9、正确结论。这样,激起了同学探究、追求的深厚兴趣,使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积极思维,分析、归纳,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4数学思维怎么培养 创设情境,激发同学学习兴趣 同学对探究的问题是否感兴趣,往往决定着他们对探究问题的熟悉是否深入,对探究活动是否真正投入。因此教师应注意利用探究内容的悬念激发同学的好奇心。如在教角的熟悉时,先让同学把身边的角找出来,然后让同学对角的样子用语言进行描述,再自己动手画一画角然后我打开电子白板,播放有关角的演示课件,让同学自己到白板上画角。在双方互动完成演示后,又让同学进行比赛,看谁画的不同的角多。 最后举例说明角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通过这些步骤,使同学对角
10、有了比较深入的熟悉,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数学学科除了注重培养同学的思维能力以外,千万不要忽视同学口头表达的能力。多让同学发表自己的想法,除了能提升同学学习的兴趣外,还培养了同学追求真知的热情,同时消除了同学学习的紧张心理,使同学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牢牢掌握住所学的知识。 寓教于乐,唤起同学学习兴趣 依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同学好动、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景,通过游戏使同学对新知识产生求知的欲望,让同学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升学习兴趣。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一开始就让同学说出一个能被3整除的数,同学很容易回答正确;再让同学随便说几个能被3整除的两位数,部分同学会感觉有些困难; 再让同学拿出火柴棒随便拼出几个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大部分同学觉得更困难了。这时,有一位同学拼出了123这个数,教师马上推断这个数能被3整除,同学感到很惊讶:他自己都还没有算好,老师怎么一下子就能推断出来呢?这时,教师请同学说出任意一个三位数让教师推断是否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验证,同学发现老师都答对了。在同学流露出渴求的眼神时,教师娓娓道来:怎样才干正确推断一个数是否能被3整除呢?关键要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同学探究的欲望被充分激起之时,就是教师引导同学进行探究规律活动的最正确时机。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比教师硬塞要好得多。 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