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年高考地理解密之人口.docx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10113006 上传时间:2025-04-2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70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高考地理解密之人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25年高考地理解密之人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年高考地理解密之人口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2024秋•仓山区校级月考)太平洋岛国瑙鲁将举国迁往澳大利亚,据所学知识分析其被迫迁移的原因是(  ) A.与周边国家战争不断 B.其磷酸盐矿产开发殆尽 C.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产生生态难民 D.由“冷冻地带”向“阳光地带”迁移 2.(2024秋•仓山区校级月考)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回答下题。 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推广良种,提高亩产 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减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如图示意两个不同时段(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我国的人口增长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暂不包括港澳台数据。 3.我国人口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的地区主要位于(  ) A.东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华北地区 D.长三角地区 4.黑龙江人口增长格局发生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就业机会减少 B.平均寿命延长 C.耕地资源不足 D.生态环境恶化 根据人口自然增长、机械增长情况,可把中国分省份人口增长类型划分为流入主增型、生育主增型、生育超增型、流出超减型和流出主减型。20世纪80年代,东北地区城镇化率高,人口生育率低于全国水平。如今,黑龙江是人口总增长率处于负增长最多的省,人口形势日益严峻。如图为2010~2020年中国分省份人口增长类型。据此完成5﹣7题。 5.丙是(  ) A.流入主增型 B.生育主增型 C.流出超减型 D.流出主减型 6.西南地区人口增长较为理想,主要是因为(  ) A.生育意愿高 B.医疗水平高 C.教育水平高 D.生活成本高 7.依据人口增长状况推测,黑龙江省将出现(  ) ①就业机会增多 ②人口结构失衡 ③创新动能增强 ④财政负担加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如图示意两个地理信息坐标轴,分别表达了横纵坐标地理信息之间的相关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哪个最可能是以上(a)图中X轴的标注(  ) A.对外开放程度 B.生活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资源丰富程度 9.下列哪些可能是以上(b)图中X轴的标注(  ) ①海水温度 ②海水蒸发量 ③海洋降水量 ④入海径流量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806年,法国鲁贝居民不足9000人。1814年起,当地兴建大量棉毛纺织厂,逐步成为全球纺织工业中心,百年后人口已超过12万人。城市里建造了大量富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厂房,住宅建筑见缝插针地建造在厂房之间。20世纪70年代后,鲁贝人口大幅减少,大量厂区荒废。近年来,当地通过旧城改建、扩建,创造一系列城市公共空间(如滨水绿化空间、休闲购物中心、文化娱乐场所、大型广场等)。据此完成10﹣11题。 10.20世纪70年代前,鲁贝城市布局能(  ) A.降低通勤成本 B.提升环境品质 C.凸显地方特色 D.加强城市管理 11.近年来,鲁贝的旧城改建、扩建将(  ) ①复兴传统产业 ②缓解就业压力 ③改善人居环境 ④延长产业链条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806年,法国鲁贝居民不足9000人。1814年起,当地兴建大量棉毛纺织厂,逐步成为全球纺织工业中心,百年后人口已超过12万人。城市里建造了大量富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厂房,住宅建筑见缝插针地建造在厂房之间。20世纪70年代后,鲁贝人口大幅减少,大量厂区荒废。近年来,当地通过旧城改建、扩建,创造一系列城市公共空间(如滨水绿化空间、休闲购物中心、文化娱乐场所、大型广场等)。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1814年以来,鲁贝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变迁 B.产业兴衰 C.资源开发 D.环境变化 如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相关资料,读图完成13﹣14题。 13.下列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低的是(  ) A.上海市 B.北京市 C.西藏自治区 D.江苏 14.上海人口的出生率比北京的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的低,其原因是上海(  ) A.科技水平更高 B.人口老龄化更严重 C.文化水平更高 D.自然条件更优越 卡塔尔国土面积为11581平方公里,总人口数大约为299.68万人,但是其中只有31.3万人属于卡塔尔国籍,剩余的200多万人口都属于居住在卡塔尔的外籍人士。结合卡塔尔人口和城市分布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卡塔尔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及原因(  ) A.分布均匀——自然条件优越 B.分布均匀——经济发达 C.主要分布在沿海地——交通便利 D.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 16.卡塔尔人口构成中,外籍人士占比高的原因(  ) A.环境优美,吸引大量游客 B.石油资源丰富,需要大量劳动力 C.地广人稀,环境人口容量大 D.科技发达,吸纳大量高技术人才 春运是中国在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人口流动现象。某科研团队利用移动互联网定位数据,从春节前两周的累计净流入人口数中扣除平日两周的累计净流入人口数,得到2019年我国部分地市春运净流动人口情况。研究表明,多数城市的春运净流动人口能很好地反映其人口机械增长情况。据此完成17﹣18题。 17.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代表北京的是(  ) A.甲市 B.乙市 C.丙市 D.丁市 18.入户调查是指人口调查员直接上门对本人及家庭成员进行提问的抽样调查方法。与入户调查相比,该科研团队获取人口机械增长情况的方法存在的局限性有(  ) A.数据更新慢 B.无法覆盖全部人口 C.人工成本高 D.难以获取人口结构 “漉”指开水涮烫,是中国古代的蔬菜加工工艺。唐宋时期,广东省兴宁市的客家人引入漉菜工艺,利用当地高达80℃的温泉水遮覆,后将菜捞出、用水浸泡,可使菜变得清爽芳香、口感脆爽,延长保存期限。现今兴宁市正大力发展以温泉漉菜为主的预制菜产业。完成19﹣19题。 19.古代客家人利用温泉水漉菜的主要目的是(  ) A.提升风味 B.保留营养 C.减少工序 D.便于运输 如表为“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45万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5万 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30万 2010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35万 20.环境人口容量(  ) A.只受资源丰富程度影响 B.与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与对外开放程度无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发生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其构成主体为乡城人口流动,其发生过程既深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研究人员用图层结构示意我国乡城人口流动的发展层次现状(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乡村人口进入M0圈层的主导因素是(  ) A.经济 B.交通 C.文化 D.政策 毕节市地处贵州省西北部,海拔高,相对高差大,石漠化严重,曾被联合国专家认为“不适宜人居”地区。1988年,毕节开启生态文明发展探索。经过30多年的实践,毕节市森林覆盖率从14.9%提升到60%,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据此完成22﹣24题。 22.制约毕节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 A.耕地资源 B.气候资源 C.淡水资源 D.森林资源 23.能够合理有效提高毕节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措施是(  ) A.禁止地下水的开采 B.加快矿产资源开采 C.促进林业经济发展 D.降低人均消费水平 24.未来一段时间内,毕节市区域发展适合采取的措施是(  ) A.鼓励生育,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B.开垦荒地,增加人均耕地面积 C.迁移人口,均衡市内人口分布 D.完善设施,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第33届夏季奥运会将于2024年7月26日﹣8月1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法国承诺将举办可持续的奥运会。法国的人口、生产高度集聚于巴黎,巴黎人口数量为第二位城市7倍以上。如图示意法国地形,据此完成25﹣26题。 25.法国人口高度集聚于巴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基础设施 ②自然资源 ③经济因素 ④气候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6.巴黎奥运村建筑屋顶通过修建围栏和开口容纳昆虫和鸟类,以丰富生物多样性。这主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公布我国人口总数为14.4亿,较第六次普查,人口总量增长了约1亿;分区域看人口所占比重,东部地区上升2.15%,中部地区下降0.79%,西部地区上升0.22%,东北地区下降1.20%;按年龄结构看,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据此完成27﹣28题。 27.依据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估测,新增加的1亿人口(  ) A.全部是0﹣10岁儿童 B.二胎占比有所增加 C.来源于东、西部地区 D.以60岁及以上为主 28.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东部地区人口比重上升,说明东部较其他地区(  ) A.人口出生率高 B.医疗技术好 C.户籍政策灵活 D.就业机会多 图1示意“环境负担”公式,图2示意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图中最能反映我国1957﹣2000年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 A.耕地面积在减少 B.总人口数在增加 C.人均耕地在减少 D.农业技术无发展 30.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推广良种,提高亩产 D.提高粮食进口,缓减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二.解答题(共4小题) 31.(2024春•宁德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煤矿、铁矿、耕地、湿地、动植物等资源丰富,曾是著名的“煤城”,但科研机构很少。2010年以来,该市人口外流明显,201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近年来,该市采取系列措施,实现“矿强市弱”到“市强矿弱”的发展转型。如图示意2010~2020年双鸭山市三大产业GDP比重变化。 (1)说明2010年以来双鸭山市城市人口外流明显的原因。 (2)指出最能体现该市从“矿强市弱”到“市强矿弱”转型的年份,并说明判断依据。 (3)推测双鸭山市城市转型采取的措施。 32.(2024春•厦门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2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厦门调研,针对“厦门本岛基本饱和,岛外发展明显滞后”的状况,提出“提升本岛、跨岛发展”的重大战略。作为岛外首个新城,集美新城于2010年正式启动建设。 集美新城延续集美学村的嘉庚建筑风格,保留“穿西装、戴斗笠”的独特建筑外观,蕴含“忠公、诚毅、勤俭、创新”的嘉庚精神。经过十余年的高速发展,集美新城已建成全市最大的软件园、民俗文化园、科技探索中心、多家大型商场及大批现代文艺街区。如今,蓝色的摩天写字楼与红顶的嘉庚建筑群连片成势,与杏林湾的激滟波光、园博苑的青草翠木交相辉映,形成一座集产、学、研、居于一体的现代新城。2020年,根据实际用地情况,集美新城实施“非改住”项目,即核心区部分未利用的商业规划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建设从功能到品质再到颜值的新型长租公寓。 (1)推断“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提出时厦门市人口分布特征,并推测岛外各新城建成后厦门人口分布的可能变化。 (2)简述集美新城的建筑景观对城镇景观设计的启示。 (3)说明软件园三期选址集美新城的合理性。 (4)有专家曾提议厦门地铁1号线杏林湾西侧一段应绕至杏林老工业区,使之与软件园三期相连,但最终未被采纳。说明未采纳该提议的理由。 (5)阐述“非改住“项目对集美新城合理利用空间的意义。 33.(2024春•泉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伦敦19世纪人口呈现连续增长。进入20世纪,伦敦周围的一些小城镇逐渐被伦敦“吞并”,成为大伦敦的一部分。伦敦外缘以设立保护区的形式建成了平均宽度约为8km的绿带区。20世纪下半叶,伦敦市中心出现失业率增高、空旧房增多等现象,城市人口出现减少趋势。20世纪80年代后,内伦敦通过系列措施促进人口增长。面对城市发展的各种压力,伦敦绿带区并未遭到侵占,始终保持完整。如图示意大伦敦区域。 (1)指出20世纪初大伦敦城镇化的主要特点。 (2)说出内伦敦20世纪80年代后,吸引人口迁回城市中心区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3)有人说伦敦外缘的绿带区主要作用是限制城市无序扩张,请为其提供两点证据。 34.(2024春•福清市期中)读“德国移民构成及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1可知,德国人口迁移类型主要属于    人口迁移。 (2)从图2可知,德国外来移民的人口分布特点为空间分布    ,主要分布在德国的    和    。 (3)造成德国外来移民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德国    。 (4)说明外来移民的增多对当地有利的影响。(答两点即可) 2025年高考地理解密之人口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2024秋•仓山区校级月考)太平洋岛国瑙鲁将举国迁往澳大利亚,据所学知识分析其被迫迁移的原因是(  ) A.与周边国家战争不断 B.其磷酸盐矿产开发殆尽 C.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产生生态难民 D.由“冷冻地带”向“阳光地带”迁移 【分析】影响人口迁移因素: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主导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 【解答】解:太平洋岛国瑙鲁将举国迁往澳大利亚,主要的原因是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国家被淹而被迫迁移,属于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产生的生态难民,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2.(2024秋•仓山区校级月考)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回答下题。 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推广良种,提高亩产 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减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分析】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首要因素)、消费水平(负相关)、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 【解答】解: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能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措施是推广良种,提高亩产,C正确。 我国政策是保护湿地、滩涂等环境,不再开垦湿地,A错误。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粮食进口量,不能体现创造财富的技术水平提高,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如图示意两个不同时段(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我国的人口增长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暂不包括港澳台数据。 3.我国人口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的地区主要位于(  ) A.东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华北地区 D.长三角地区 【分析】人口增长分为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自然增长主要在于本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当本地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较多,反之则较少。机械增长一般指的是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气候、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等因素,其中,目前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在于经济因素。 【解答】解:读图可知,东北地区的黑、吉、辽由人口正增长转为人口负增长,A错误。 西南地区的渝、川、贵由人口负增长转为人口正增长,B正确。 华北地区的京、津、冀等省(市)一直是人口正增长,C错误。 长三角地区一直是人口正增长,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人口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4.黑龙江人口增长格局发生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就业机会减少 B.平均寿命延长 C.耕地资源不足 D.生态环境恶化 【分析】人口增长分为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自然增长主要在于本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当本地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较多,反之则较少。机械增长一般指的是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气候、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等因素,其中,目前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在于经济因素。 【解答】解:黑龙江由人口正增长转为人口负增长,主要是由于其经济发展滞后,产业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减少,人口大量迁出,A正确。 寿命延长会减缓人口负增长趋势,B错误。 黑龙江耕地资源充足,C错误。 生态环境恶化对人口负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小,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人口增长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根据人口自然增长、机械增长情况,可把中国分省份人口增长类型划分为流入主增型、生育主增型、生育超增型、流出超减型和流出主减型。20世纪80年代,东北地区城镇化率高,人口生育率低于全国水平。如今,黑龙江是人口总增长率处于负增长最多的省,人口形势日益严峻。如图为2010~2020年中国分省份人口增长类型。据此完成5﹣7题。 5.丙是(  ) A.流入主增型 B.生育主增型 C.流出超减型 D.流出主减型 【分析】一个区域人口总数的变化受人口机械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共同影响,如果两者之和为正值,人口总数增加,反之减少。 【解答】解:读图可知,丙地区自然增长率远高于机械增长率,属于生育主增型,B正确。 流入主增型是以机械增长率为主,A错误。 流出超减型机械负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总人口呈负增长,C错误。 流出主减型人口以流出为主,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人口增长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6.西南地区人口增长较为理想,主要是因为(  ) A.生育意愿高 B.医疗水平高 C.教育水平高 D.生活成本高 【分析】西南地区人口增长较为理想的原因可以从生育意愿、医疗水平、教育水平等角度分析。 【解答】解:西南地区主要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等省区,读图可知,西南地区的省区自然增长率大多是正增长,没有出现负增长的省区,居民生育意愿高,A正确。 西南地区经济不发达,医疗水平、教育水平较低,生活成本高会导致生育意愿不高,自然增长率低下,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西南地区人口增长较为理想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7.依据人口增长状况推测,黑龙江省将出现(  ) ①就业机会增多 ②人口结构失衡 ③创新动能增强 ④财政负担加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分析】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劳动力供给减少: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相对减少,这可能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进而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劳动力成本上升:老龄化可能导致劳动力稀缺性提高,进而推高劳动力成本,降低以低劳动力成本为核心的贸易比较优势。 加大政府财政与社会保障支出压力: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政府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支出,这可能导致财政压力增大。 【解答】解:黑龙江省自然增长率低,人口负增长,机械增长率最低,年轻人口大量外迁,留守老人数量多,人口老龄化严重,故依据人口增长状况推测,黑龙江省将出现②人口结构失衡,老龄化比重大;④老龄化严重,财政负担加重,经济缺乏活力等,②④正确。 年轻劳动力和人才大量外力,创新动能减弱,③错误。 从黑龙江的当地经济活力可知,就业机会可能减少,①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人口问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如图示意两个地理信息坐标轴,分别表达了横纵坐标地理信息之间的相关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哪个最可能是以上(a)图中X轴的标注(  ) A.对外开放程度 B.生活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资源丰富程度 【分析】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首要因素)、消费水平(负相关)、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 【解答】解:由图可知,(a)图中X轴的数值随人口容量的增加而减小,说明X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关系;选项中生活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关系,B正确。 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发展水平、资源丰富程度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关系,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环境承载力及影响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9.下列哪些可能是以上(b)图中X轴的标注(  ) ①海水温度 ②海水蒸发量 ③海洋降水量 ④入海径流量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地表径流、洋流、蒸发、轮廓、结冰和融冰等。 【解答】解:(b)图中X轴的数值随海水盐度的增加而减小,说明X与海水盐度呈负相关的关系,其中海洋降水量增加、入海径流增大会降低海水盐度,③④正确。 海水温度增加、海水蒸发量增加则海水盐度增加,与海水盐度呈正相关的关系,①②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和特点,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1806年,法国鲁贝居民不足9000人。1814年起,当地兴建大量棉毛纺织厂,逐步成为全球纺织工业中心,百年后人口已超过12万人。城市里建造了大量富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厂房,住宅建筑见缝插针地建造在厂房之间。20世纪70年代后,鲁贝人口大幅减少,大量厂区荒废。近年来,当地通过旧城改建、扩建,创造一系列城市公共空间(如滨水绿化空间、休闲购物中心、文化娱乐场所、大型广场等)。据此完成10﹣11题。 10.20世纪70年代前,鲁贝城市布局能(  ) A.降低通勤成本 B.提升环境品质 C.凸显地方特色 D.加强城市管理 【分析】城市三大功能区一般是指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或次中心,形态呈集中团块和沿街道线形分布,特点是标志性商业街大商场,交通便利,高密度,高人流量;居住区位于商业区外围或工业区周边,是城市的主体区域形态,呈现组团状分布,特点是背景性,中等密度,配套齐全,住宅成片,高低分化;工业区位于城市外围,形态呈片区,园区式分布,特征是低密度,高物流量。 【解答】解:据材料“1814年起,当地兴建大量棉毛纺织厂,逐步成为全球纺织工业中心,百年后人口已超过12万人。城市里建造了大量富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厂房,住宅建筑见缝插针地建造在厂房之间”可知,20世纪70年代前,鲁贝城市布局特点是住宅靠近工业厂房,上下班距离短,能降低通勤成本,A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住宅和工业区混杂在一起,不能提升环境管理,也没有凸显地方特色,不利于城市管理,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城市空间结构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1.近年来,鲁贝的旧城改建、扩建将(  ) ①复兴传统产业 ②缓解就业压力 ③改善人居环境 ④延长产业链条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分析】城市化的环境问题主要有: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加;用地紧张。措施:分散城市职能、建卫星城,开发新区,有效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改善城市交通设施和居住条件,缓解城市交通和住房压力;加强城市的绿化和美化,综合治理城市环境,维护城市生态平衡。 【解答】解:根据题干“近年来,当地通过旧城改建、扩建,创造一系列城市公共空间(如滨水绿化空间、休闲购物中心、文化娱乐场所、大型广场等)“可知,鲁贝的旧城改建、扩建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该地把原厂区内的工业建筑改建成文化场所,改变了原来发展模式,文化场所对环境比较友好,污染较小,所以改善了人居环境,②③正确。 工业建筑的改建并不是对纺织业进行产业链延长,而是文化场所,所以也没有复兴传统产业,①④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鲁贝的旧城改建、扩建的影响,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1806年,法国鲁贝居民不足9000人。1814年起,当地兴建大量棉毛纺织厂,逐步成为全球纺织工业中心,百年后人口已超过12万人。城市里建造了大量富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厂房,住宅建筑见缝插针地建造在厂房之间。20世纪70年代后,鲁贝人口大幅减少,大量厂区荒废。近年来,当地通过旧城改建、扩建,创造一系列城市公共空间(如滨水绿化空间、休闲购物中心、文化娱乐场所、大型广场等)。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1814年以来,鲁贝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变迁 B.产业兴衰 C.资源开发 D.环境变化 【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有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政治因素如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其中经济因素的主要的、经常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解答】解:根据题干可知,1814年起鲁贝纺织业迅速兴起,逐步成为全球纺织工业中心,百年后人口已超过12万人。20世纪70年代后,鲁贝人口大幅减少,大量厂区荒废,所以是鲁贝人口大幅减少是由于纺织业的衰落,就业机会减少所致,因此鲁贝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产业兴衰,B正确。 1814年以来,鲁贝人口变化与城市变迁、资源开发、环境变化关系不大,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1814年以来鲁贝人口变化的原因,属于基础题,根据题干内容分析解答。 如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相关资料,读图完成13﹣14题。 13.下列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低的是(  ) A.上海市 B.北京市 C.西藏自治区 D.江苏 【分析】死亡率=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 【解答】解:图中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纵坐标上的截距即为死亡率值,读图可知,西藏自治区纵坐标上的截距最小,即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差值最小,故死亡率最低,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相关知识,难度较小,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结合图示信息分析即可。 14.上海人口的出生率比北京的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的低,其原因是上海(  ) A.科技水平更高 B.人口老龄化更严重 C.文化水平更高 D.自然条件更优越 【分析】影响人口数量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其中自然增长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机械增长决定于人口迁移的数量。 【解答】解:上海人口的出生率比北京的高,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应该高;但由于人口老龄化严重,老龄人口死亡比重较高,导致人口死亡率较高,故其自然增长率低于北京市,和其余选项无关,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上海人口的出生率比北京的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的低的原因,属于基础题,理解即可。 卡塔尔国土面积为11581平方公里,总人口数大约为299.68万人,但是其中只有31.3万人属于卡塔尔国籍,剩余的200多万人口都属于居住在卡塔尔的外籍人士。结合卡塔尔人口和城市分布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卡塔尔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及原因(  ) A.分布均匀——自然条件优越 B.分布均匀——经济发达 C.主要分布在沿海地——交通便利 D.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 【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和人文地理环境因素(经济、政治、宗教、文化、政策、历史)。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卡塔尔人口和城市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AB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沿海地区临近海港,交通便利,较适宜居住,因此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C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卡塔尔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人口分布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6.卡塔尔人口构成中,外籍人士占比高的原因(  ) A.环境优美,吸引大量游客 B.石油资源丰富,需要大量劳动力 C.地广人稀,环境人口容量大 D.科技发达,吸纳大量高技术人才 【分析】人口迁移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地区间的自然环境差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低以及各种政治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解答】解:卡塔尔人口构成中,外籍人士占比高其主要原因是该国石油资源丰富,资源开采需要大量劳动力,B正确。 卡塔尔气候干旱,无法吸引大量游客,A错误。 卡塔尔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环境人口容量小,C错误。 卡塔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是科技不发达,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春运是中国在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人口流动现象。某科研团队利用移动互联网定位数据,从春节前两周的累计净流入人口数中扣除平日两周的累计净流入人口数,得到2019年我国部分地市春运净流动人口情况。研究表明,多数城市的春运净流动人口能很好地反映其人口机械增长情况。据此完成17﹣18题。 17.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代表北京的是(  ) A.甲市 B.乙市 C.丙市 D.丁市 【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环境适宜程度、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条件、经济收入)、城市化推进、大型项目建设、区域开发、交通条件等;政治因素(政治中心的建立和迁移、人口迁移和经济政策、战争等);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地域文化差异等)。 【解答】解: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是我国重要的文化中心,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工作、生活。春节前会有大量人口流出,返乡过年,且流出人口大于流入人口,净流动人口应为负值,丙丁不符合这一特征,CD错误。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我国重要的文化中心,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北京外来人口多于西安,北京的人口流出数量应多于西安,A正确,B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18.入户调查是指人口调查员直接上门对本人及家庭成员进行提问的抽样调查方法。与入户调查相比,该科研团队获取人口机械增长情况的方法存在的局限性有(  ) A.数据更新慢 B.无法覆盖全部人口 C.人工成本高 D.难以获取人口结构 【分析】与入户调查相比,该科研团队获取人口机械增长情况的方法存在的局限性可以从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数量等角度分析。 【解答】解:移动互联网定位数据主要反映人口的流动情况,难以获取关于人口年龄、性别、职业等结构方面的详细信息;而入户调查可以通过直接询问获取更全面的人口结构信息,D正确。 该科研团队利用移动互联网定位数据,数据更新相对较快,而入户调查可能会因为调查周期等因素导致数据更新不一定及时,A错误。 两种调查方法在覆盖全部人口方面均存在局限性,B错误。 入户调查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人工成本较高;利用移动互联网定位数据相对成本较低,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与入户调查相比,该科研团队获取人口机械增长情况的方法存在的局限性,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漉”指开水涮烫,是中国古代的蔬菜加工工艺。唐宋时期,广东省兴宁市的客家人引入漉菜工艺,利用当地高达80℃的温泉水遮覆,后将菜捞出、用水浸泡,可使菜变得清爽芳香、口感脆爽,延长保存期限。现今兴宁市正大力发展以温泉漉菜为主的预制菜产业。完成19﹣19题。 19.古代客家人利用温泉水漉菜的主要目的是(  ) A.提升风味 B.保留营养 C.减少工序 D.便于运输 【分析】古代客家人利用温泉水漉菜的主要目的从品质、口感、风味等方面分析。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利用温泉漉菜可以可使菜变得清爽芳香、口感脆爽,提升蔬菜风味,A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漉菜无法保留营养,B错误。 漉菜后仍需加工和运输,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古代客家人利用温泉水漉菜的主要目的,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如表为“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45万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5万 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30万 2010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35万 20.环境人口容量(  ) A.只受资源丰富程度影响 B.与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与对外开放程度无关 【分析】环境承载力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是最大人口规模的数量。根据概念判断,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人口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低。 【解答】解:根据概念,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C正确。 与资源、技术、生活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都有关,A错误。 与科技发展水平呈正相关,B错。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发生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其构成主体为乡城人口流动,其发生过程既深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研究人员用图层结构示意我国乡城人口流动的发展层次现状(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乡村人口进入M0圈层的主导因素是(  ) A.经济 B.交通 C.文化 D.政策 【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政治因素包括政策、战争、国家政治变革和政治中心改变等。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M0层乡村人口由乡村户籍实现了市民化,户籍已迁,而我国流动人口户籍的迁移主要由政府政策决定,所以乡村进入M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