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炼钢厂煤气危险源〔点〕管理控制措施
〔一〕混铁炉
1.1危险源点编号:MWB1
1.2基本状况简介:混铁炉属混铁炉工段管辖,位于炉前跨铁运桥东侧,是将炼铁的运输来铁水罐内的铁水兑入混装的设备,为确保铁水温度,进行煤气烘烤加热的设备。主要煤气设施有煤气阀门、煤气放散阀。安装地点:炉前跨 依次2#混铁炉〔300T〕、1#混铁炉(500T)、3#混铁炉(300T)
1.3危险因素分析及可能导致的事故:
a由于煤气作业未可靠切断煤气,而导致的煤气着火爆炸事故;
b煤气阀门及法兰密封不严,人员在煤气区域逗留或明火,引发煤气中毒着火爆炸事故;
c由于煤气停运后未进行置换冲扫彻底,造成煤气中毒着火爆炸事故;
d由于煤气水封密封不严或防爆板泄漏遇火星在爆炸条件下产生的爆炸事故;
e由于操作失误引发的煤气中毒或爆炸事故;
2、控制的基本要求;
a建立健全落实煤气规章制度。
b必必须严格执行煤气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c进行煤气检修作业,必必须可靠切断煤气来源,必必须测定一氧化碳含量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
d凡在煤气设备上动火,必必须提前到安环科办理煤气作业动火许可手续;
e煤气各管道无腐蚀泄漏,阀门开关灵活可靠,润滑保养合格
f凡用软管连接引导煤气,必必须有可靠的切断装置,并对接口进行捆扎,定期检查有无老化现象和泄漏,发现跑、冒、漏、冻、堵要及时处理,有老化现象要及时改换;
g煤气管道架空支架要牢固可靠;
h严禁在煤气区域休息逗留,
i给煤气水封供水的管网保持供水正常;煤气切断装置齐全可靠,无锈蚀、失效现象;
a. 对煤气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的人员才准上岗工作
b. 作业人员护品齐全规范,遵守煤气安全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c.接班、班中、交班依据《岗位安全综合检查表》逐项检查,并做好记录,存在问题及时向班长报告;
d. 禁止在煤气区域内休息、抽烟、以防引起煤气中毒和爆炸、起火;
e. 定期检查相关仪表及补水及水封密封状况,确保正常;
a 修理人员天天对煤气系统管道、阀门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b煤气管道阀门动火〔电氧焊〕作业时,必必须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c煤气检修时,修理人员必必须告知区域工段负责人,作业时确保作业点通风合格,并严密监测CO合格后方可作业,发现异常,修理人员马上撤离现场;
d在煤气区域作业时看好风向,站在上风侧;
3、控制主要措施
煤气区域,严禁逗留;
a工段〔班组〕煤气管理使命明确〔工段每周检查两次,班组每班检查一次,做好相应的记录〕
b从事煤气作业人员,必必须经过专业煤气安全技术培训学习,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煤气作业活动。
c煤气管网设施无腐蚀泄漏等状况,发现隐患要及时整改,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行;
d送煤气后,末端放散5—10分钟,经防爆试验分析合格后,停止放散;
e煤气阀门管道四周应挂有提醒人们注意的警告标志;
f炉子点火时,炉内燃烧系统应具有一定的负压,点火程序应为先点燃火种后给煤气,不应先给煤气后点火。凡送煤气前已烘炉的炉子,其炉膛温度超过1073K〔800℃〕时,可不点火直接送煤气,但应严密监视其是否燃烧。
g 煤气区域固定平台、走梯和护栏符合安全要求;
h煤气管道必必须保持正压使用,使用过程中强化点检巡查工作,当管道压力低于0.5Mpa时,应马上关闭阀门进行保压,谨防管道出现负压现象。
i进入煤气区域作业时必必须二人以上,禁止单人作业。处理煤气泄漏时,作业人员应站在上风侧,并落实安全措施。
j煤气管道上安装低压报警装置,设有放散管,放散管必必须引出厂房外;
煤气设备、设施着火中毒事故:
(1)发生煤气设备设施着火关于直径小于100mm的煤气管道,可直接关闭阀门,切断煤气灭火;关于直径大于100mm的煤气管道着火时,应逐渐关闭阀门,切不可突然关闭煤气阀门,以防回火爆炸。同时马上给水封注水,待或完全熄灭后关闭总阀;
〔2〕发生人员煤气中毒应马上启动煤气事故应急预案,并将中毒者迅速及时的救出煤气危险区域,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除一切阻碍呼吸的衣物,做好保暖工作,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复苏等急救措施,并通知医务人员到现场进行抢救治疗工作。
〔二〕合金炉
1.1危险源点编号:MWB2
1.2基本状况简介:合金炉煤气设施由辅助修理管辖,位于炼钢厂炉前跨各转炉四周,是将炼钢转炉所使用的合金〔硅铁、硅锰〕进行煤气加热烘烤的设备。主要煤气设施有煤气阀门、煤气喷嘴、炉体。安装地点:炉前跨 依次1#合金炉、3#合金炉、4#合金炉。
1.3危险因素分析及可能导致的事故:
a由于煤气作业未可靠切断煤气,而导致的煤气着火爆炸事故;
b由于煤气阀门及法兰密封不严、管道腐蚀泄漏或停送煤气信息联系不到位,来煤气后煤气空放等,造成的煤气中毒着火爆炸事故;
c由于煤气停运后未进行彻底置换冲扫,造成作业人员煤气中毒或盲目动火作业引起的爆炸事故;
d由于上合金时气流过大捂灭火源,产生的混合气体,未进行确认,再次点燃,引起的爆炸;
2、控制的基本要求;
a建立健全落实煤气规章制度。
b必必须严格执行煤气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c进行煤气检修作业,必必须可靠切断煤气来源,必必须测定一氧化碳含量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
d凡在煤气设备上动火,必必须提前到安环科办理煤气作业动火许可手续;
e煤气各管道无腐蚀泄漏,阀门开关灵活可靠,润滑保养合格
f凡用软管连接引导煤气,必必须有可靠的切断装置,并对接口进行捆扎,定期检查有无老化现象和泄漏,发现跑、冒、漏、冻、堵要及时处理,有老化现象要及时改换;
g上合金时先关煤气,上完合金后再点火;确保停送煤气信息畅通,同时合金工随时检查煤气喷嘴燃烧状况;
h严禁在煤气区域休息逗留,
i煤气切断装置齐全可靠,无锈蚀、失效现象;
a. 对煤气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的人员才准上岗工作;
b. 煤气作业人员〔合金工、送料工〕每班对合金烘烤炉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存在问题及时向工班长报告;
c. 作业人员护品齐全规范,遵守煤气安全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d.禁止在煤气区域内休息、逗留、以防引起煤气中毒事故。
a 修理人员天天对煤气系统管道、阀门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b 煤气管道阀门动火〔电氧焊〕作业时,必必须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c 煤气检修时,修理人员必必须告知区域工段负责人,作业时确保作业点通风合格,并严密监测CO,发现异常,修理人员马上撤离现场;
d煤气作业前与相关单位联系,切断相关煤气阀门并挂牌确认;
e作业前煤气进行放散,并对CO进行监测,动火前做防爆试验;
3、控制主要措施
煤气区域,严禁逗留;
a工段〔班组〕煤气管理使命明确〔工段每周检查两次,班组每班检查一次,做好相应的记录〕
b从事煤气作业人员,必必须经过专业煤气安全技术培训学习,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煤气作业活动。
c煤气管网设施无腐蚀泄漏等状况,发现隐患要及时整改,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行;
d送煤气后,末端放散5—10分钟,经防爆试验分析合格后,停止放散;
e煤气阀门管道四周应挂有提醒人们注意的警告标志;
f点火程序应为先点燃火种后给煤气;
g煤气区域固定平台、走梯和护栏符合安全要求;
h煤气设施停煤气检修时,应可靠地切断来源,并将内部煤气吹净;
i进入煤气区域作业时必必须二人以上,禁止单人作业。处理煤气泄漏时,作业人员应站在上风侧,并落实安全措施;
a 煤气设备、设施由于不严密而引起着火,关于直径小于100mm的煤气管道,可直接关闭阀门,切断煤气灭火。直径大于100mm的煤气管道着火时,应逐渐关闭阀门,切不可突然关闭煤气阀门,以防回火爆炸。
b 煤气设备、设施发生大量泄漏着火或造成人员中毒者,应马上启动煤气事故应急预案,并将中毒者迅速及时的救出煤气危险区域,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除一切阻碍呼吸的衣物,做好保暖工作,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复苏等急救措施,并通知医务人员到现场进行抢救治疗工作。
〔三〕中包烘烤装置
1概况
1.1危险源点编号:MWB3
1.2基本状况简介:中包烘烤装置是将中包进行煤气加热烘烤的设备。主要煤气设施有煤气阀门、煤气喷嘴、中包、包胎。安装地点:连铸跨 依次1#机平台中包烘烤装置〔东西各一个〕、2#机平台中包烘烤装置〔东西各一个〕、3#机平台中包烘烤装置〔东西各一个〕、连铸跨中包区中包烘烤装置〔包胎两个〕。
1.3危险因素分析及可能导致的事故:
a由于煤气作业未可靠切断煤气,而导致的煤气着火爆炸事故;
b由于煤气阀门及法兰密封不严、管道腐蚀泄漏或停送煤气信息联系不到位,来煤气后煤气空放等,造成的煤气中毒着火爆炸事故;
c由于煤气停运后未进行彻底置换冲扫,造成作业人员煤气中毒或盲目动火作业引起的爆炸事故;
d由于开启煤气时冲扫余留的混合气体,引起的爆炸;
e 由于停煤气时直接关闭100mm以上的阀门,引起的爆炸;
2、控制的基本要求;
a对煤气阀门进行挂牌标识;
b煤气各管道无腐蚀泄漏,阀门开关灵活可靠,润滑保养合格
c 煤气设施四周无易燃易爆物品,区域内消防设施完好
d停煤气时,先关闭支架上100mm以下的煤气阀门,检查分管喷头无余火,然后关闭总阀;
e确保停送煤气信息畅通,同时连铸台上班长随时检查煤气喷嘴燃烧状况;
f 煤气切断装置齐全可靠,无锈蚀、失效现象;
g煤气管道架空支柱、支架等安全可靠;
a. 对煤气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的人员才准上岗工作;
b. 煤气作业人员〔台上班长〕每班对合金烘烤炉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存在问题及时向班长报告;
c. 作业人员护品齐全规范,遵守煤气安全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d.禁止在煤气区域内休息、逗留、以防引起煤气中毒事故。
a 修理人员天天对煤气系统管道、阀门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b 煤气管道阀门动火〔电氧焊〕作业时,必必须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c 煤气检修时,修理人员必必须告知区域工段负责人,作业时确保作业点通风合格,并严密监测CO,发现异常,修理人员马上撤离现场;
d煤气作业前与相关单位联系,切断相关煤气阀门并挂牌确认;
e作业前煤气进行放散,并对CO进行监测,动火前做防爆试验;
f动火作业时,备用消防器材;
3、控制主要措施
煤气区域,严禁逗留
a工段〔班组〕煤气管理使命明确〔工段每周检查两次,班组每班检查一次,做好相应的记录〕
b从事煤气作业人员,必必须经过专业煤气安全技术培训学习,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煤气作业活动。
c煤气管网设施无腐蚀泄漏等状况,发现隐患要及时整改,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行;
d送煤气后,末端放散5—10分钟,经防爆试验分析合格后,停止放散;
e煤气阀门管道四周应挂有提醒人们注意的警告标志;
f点火程序应为先点燃火种后给煤气;
g煤气区域固定平台、走梯和护栏符合安全要求;
h煤气设施停煤气检修时,应可靠地切断来源,并将内部煤气吹净;
i进入煤气区域作业时必必须二人以上,禁止单人作业。处理煤气泄漏时,作业人员应站在上风侧,并落实安全措施;
j送煤气时不着或着火后熄灭,应马上关闭煤气阀门,查明原因,排净炉内混合气体后,再按规定程序重新点火。
k凡用软管连接引导煤气的管网设施,必必须装有可靠的切断装置,并定期检查煤气管网设施的腐蚀泄漏、使用、运行等状况,发现隐患要及时整改,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行。
l中包烘烤装置点火时不送风,待点火送煤气燃着后,再逐步增大供风量和煤气量。停煤气时,应先关闭所有的烧嘴,然后停鼓风机,停煤气总阀。
a 煤气设备、设施由于不严密而引起着火,关于直径小于100mm的煤气管道,可直接关闭阀门,切断煤气灭火。直径大于100mm的煤气管道着火时,应逐渐关闭阀门,切不可突然关闭煤气阀门,以防回火爆炸。
b 煤气设备、设施发生大量泄漏着火或造成人员中毒者,应马上启动煤气事故应急预案,并将中毒者迅速及时的救出煤气危险区域,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除一切阻碍呼吸的衣物,做好保暖工作,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复苏等急救措施,并通知医务人员到现场进行抢救治疗工作。
〔四〕立式烤包装置与卧式烤包装置
1.1危险源点编号:MWB4
1. 2基本状况简介:立式烤包装置和卧式烤包装置是将钢包进行煤气加热烘烤的设备。主要煤气设施有煤气管道阀门、煤气喷嘴、钢包。安装地点:过渡跨和精整跨
1.3危险因素及可能导致的事故分析:
a由于煤气作业未可靠切断煤气,而导致的煤气着火爆炸事故;
b由于煤气阀门及法兰密封不严、管道腐蚀泄漏或停送煤气信息联系不到位,来煤气后煤气空放等,造成的煤气中毒着火爆炸事故;
c由于煤气停运后未进行彻底置换冲扫,造成作业人员煤气中毒或盲目动火作业引起的爆炸事故;
d由于开启煤气时冲扫余留的混合气体,引起的爆炸;
e 由于停煤气时直接关闭100mm以上的阀门,引起的爆炸;
2、控制的基本要求;
a对煤气阀门进行挂牌标识;
b煤气各管道无腐蚀泄漏,阀门开关灵活可靠,润滑保养合格
c 煤气设施四周无易燃易爆物品,区域内消防设施完好
d停煤气时,先关闭支架上100mm以下的煤气阀门,检查分管喷头无余火,然后关闭总阀;
e确保停送煤气信息畅通,同时连铸台上班长随时检查煤气喷嘴燃烧状况;
f 煤气切断装置齐全可靠,无锈蚀、失效现象;
g煤气管道架空支柱、支架等安全可靠;
a. 对煤气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的人员才准上岗工作;
b. 煤气作业人员每班和卧式烤包装置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存在问题及时向班长报告;华龙公司天天对立式烤包装置进行检查,存在问题及时向相关负责单位汇报;
c. 作业人员护品齐全规范,遵守煤气安全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d.禁止在煤气区域内休息、逗留、以防引起煤气中毒事故。
a 修理人员天天对煤气系统管道、阀门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b 煤气管道阀门动火〔电氧焊〕作业时,必必须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c 煤气检修时,修理人员必必须告知区域工段负责人,作业时确保作业点通风合格,并严密监测CO,发现异常,修理人员马上撤离现场;
d煤气作业前与相关单位联系,切断相关煤气阀门并挂牌确认;
e作业前煤气进行放散,并对CO进行监测,动火前做防爆试验;
f动火作业时,备用消防器材;
3、控制主要措施
煤气区域,严禁逗留
a工段〔班组〕煤气管理使命明确〔工段每周检查两次,班组每班检查一次,做好相应的记录〕
b从事煤气作业人员,必必须经过专业煤气安全技术培训学习,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煤气作业活动。
c煤气管网设施无腐蚀泄漏等状况,发现隐患要及时整改,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行;
d送煤气后,末端放散5—10分钟,经防爆试验分析合格后,停止放散;
e煤气阀门管道四周应挂有提醒人们注意的警告标志;
f点火程序应为先点燃火种后给煤气;
g煤气区域固定平台、走梯和护栏符合安全要求;
h煤气设施停煤气检修时,应可靠地切断来源,并将内部煤气吹净;
i进入煤气区域作业时必必须二人以上,禁止单人作业。处理煤气泄漏时,作业人员应站在上风侧,并落实安全措施;
j送煤气时不着或着火后熄灭,应马上关闭煤气阀门,查明原因,排净炉内混合气体后,再按规定程序重新点火。
k凡用软管连接引导煤气的管网设施,必必须装有可靠的切断装置,并定期检查煤气管网设施的腐蚀泄漏、使用、运行等状况,发现隐患要及时整改,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行。
l中包烘烤装置点火时不送风,待点火送煤气燃着后,再逐步增大供风量和煤气量。停煤气时,应先关闭所有的烧嘴,然后停鼓风机,停煤气总阀。
a 煤气设备、设施由于不严密而引起着火,关于直径小于100mm的煤气管道,可直接关闭阀门,切断煤气灭火。直径大于100mm的煤气管道着火时,应逐渐关闭阀门,切不可突然关闭煤气阀门,以防回火爆炸。
b 煤气管道有沙眼或渗出焦油,找到漏点后,小木屑蘸水,塞在小孔上,可临时处理,然后待检修时补焊沙眼。
c煤气设备、设施发生大量泄漏着火或造成人员中毒者,应马上启动煤气事故应急预案,并将中毒者迅速及时的救出煤气危险区域,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除一切阻碍呼吸的衣物,做好保暖工作,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复苏等急救措施,并通知医务人员到现场进行抢救治疗工作。
〔五〕风机房区域
1.1危险源点编号:MWB5
1. 2基本状况简介:风机房区域属动力除尘工段管辖,位于炼钢厂炼钢中路自西向东50米处,风机房区域分为:一、二期风机房、三、四期风机房,和转炉烟气放散烟囱区域,该区域有风机7台和15个盲板阀;
1.3危险因素及可能导致的事故分析:
a. 由于软连接泄漏煤气而造成的煤气中毒事故;
b.由于管道上盲板阀泄漏烟气而造成煤气中毒事故;
c. 由于烟气管道人孔密封不严泄漏煤气造成的煤气中毒事故;
d.由于煤气水封水位低于有效高度泄漏煤气造成的煤气中毒事故;
c. 由于倒盲板阀抽空时间不够,残余煤气造成的煤气中毒事故;
e 由于进入烟道内作业未检测,残余煤气造成的煤气中毒事故;
f 烟道内检修作业与三组阀站信息传递不到位或未可靠切断煤气来源,作业时突然涌入大量煤气,造成人员煤气中毒事故;
2、控制的基本要求
a.工房每台风机旁安装煤气报警器探头;
b.严禁多个炉座共用烟气出口管道及烟囱;
c.工房内严禁外人随便出入;
d. 各出口盲板阀、出口管道上人孔、排水管及水封蜗壳等密封合格,无泄漏;
e. 作业现场平台护栏完好,直梯、楼梯、照明合格,工房通风换气合格;
f. 倒风机阀门时,风机必必须空抽5-10分钟,确保烟道残余煤气排完,方可作业;
g. 风机房内消防设施完好。
a. 日常作业或检修作业时,必必须护品齐全,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b.接班、班中、交班依据《岗位安全综合检查表》逐项检查,并做好记录,存在问题及时向工班长报告;
a 修理人员天天对煤气系统管道、阀门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b 煤气管道阀门动火〔电氧焊〕作业时,必必须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c 煤气检修时,修理人员必必须告知当班负责人,岗位工签字确认,并随时关注室内固定式煤气报警器,修理人员要自带便携式煤气报警器,同时确保作业点通风合格,确保作业点与生产环境一氧化碳含量不得超过24ppm〔30毫克/立方米〕;
d动火作业时,备用消防器材;
a.工段长(工段安全员)每周对风机房区域检查一次,并填写二类危险源〔点〕控制检查表;
b.除尘运行班组长及岗位工每班对风机房区域进行检查,填写交接班记录和《安全综合检查表》;
c.岗位工接班、班中、交班检查风机系统及阀门、管道、仪表等附件的完好性,发现问题及时向工、班长汇报并做好运行记事、填写好点检表;
3、控制主要措施:
严禁烟火
煤气区域,严禁逗留
非作业人员禁止入内
a. 风机工每班至少对风机出口盲板阀、出口管道上人孔、排水管及水封、蜗壳等设备设施检查三次,确保密封合格无泄漏;
b.风机房值班人员要依据转炉炉前反馈的信息,做好与三组阀站的信息传递工作;
c.除尘运行班长要依据除尘系统检修的时间安排,及时与三组阀站联系并确认,确保检修作业安全;
d倒风机时,提前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合理安排倒风机时间,工段安全员现场参加指导;
e.风机房区域有人作业时,岗位人员必必须严密监视报警器,发现异常,通知马上撤离现场;
f.打开人孔进入烟道内作业时,必必须检测一氧化碳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并派专人监护,监护人不得离开,一旦感到恶心呕吐、眩晕、疲乏,应马上停止作业。
g.检修期间,所有人员必必须严格执行本工种《岗位手册》及《风机房区域禁令》;
3.3事故预案:
发生煤气中毒迅速将患者转移至有新鲜空气的地方,静卧保暖;将其衣扣、领带、裤带等解开,保持呼吸道畅通,进行人工呼吸;马上报告工段〔班组〕并说明事故地点及受伤状况;对受伤者采纳措施后,马上送往医院;查明事故原因,落实安全措施。
〔六〕转炉炉后区域
1.2基本状况简介:转炉炉后区域即老区炉后6米至31米平台各区域;新区9米至47米平台各区域;
1.3危险因素及可能导致事故的分析:
a 由于冶炼过程产生的烟气造成的煤气中毒事故;
b 由于水封缺水产生的煤气泄漏,造成的煤气中毒事故;
c 由于进入烟道内作业未检测,残余煤气造成的煤气中毒事故;
d 烟道内检修作业与三组阀站信息传递不到位或未可靠切断煤气来源,作业时突然涌入大量煤气,造成人员煤气中毒事故;
e 煤气报警器失灵或不准确,造成人员煤气中毒事故;
f 煤气区域休息逗留时间过长或在煤气区域睡觉,造成人员煤气中毒事故;
g 煤气区域作业时,无人监护,造成人员煤气中毒死亡事故;
2.控制的基本要求:
2.1 对设备、设施及安全状态的基本要求
a. 现场、楼梯照明合格,防护栏完好;
b.余热锅炉区域主要作业点安装煤气监测插头和声响报警装置;
c. 烟罩、锅炉及各管道阀门不得堵塞;
d. 除尘系统要定期清理,确保烟气畅通,转炉严格控制冶炼过程;
e. 强化对风机的维护及一二文压力、流量的监控;
2.2 对相关人员安全行为的基本要求
a.作业人员护品齐全规范,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b.接班、班中、交班依据《岗位安全综合检查表》逐项检查,并做好记录,存在问题及时向工班长报告;
c. 检查或操作设备时,避开转炉吹炼期;
d.巡回检查净水系统时,不得在零米弯头、水封筒、溢流水封槽蒸气管道等处长时间停留;
e.检修作业, 执行挂牌制度,办理派工单,落实安全措施,检测作业点煤气浓度,安排专人监护作业;
g.清理烟道前,当班班长应和厂调度取得联系,将炉子呈90º停放,并派人监护;
h.转炉停炼后,风机应继续运转30分钟以上,并经鉴定确认烟道内不存在煤气或其它有害气体,方可进行清理;
i.清理烟道时,不得动炉和启动风机;
j.在烟道内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k.进入烟道内作业,应穿好防护服,派专人监护;作业时不得吸烟和动火作业;一旦感到恶心呕吐、眩晕、疲乏,应马上停止作业;
a.修理电工天天对锅炉系统电器、线路、接地进行点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b.修理人员天天对锅炉系统管道、阀门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c.锅炉区域检修时,修理人员必必须告知岗位工,确保作业点通风合格,并严密监视报警器,发现异常,通知修理人员马上撤离现场;
对管理人员的要求
重煤气区域,严禁单人作业
a. 余热锅炉工每班至少对区域设备设施检查三次,确保水封水位正常;
b. 散状料跨区域严禁单人作业,如果确须单人作业,留守人员必必须严密监视室内报警器,并控制作业时间;
c.在冶炼期间检查时,严密关注煤气报警器,报警器一旦报警,马上无条件撤离作业现场;
d转炉冶炼期间,所有进入散状料跨的作业人员必必须到余热锅炉值班室确认煤气报警器正常后,方可作业。
e.散状料跨区域有人作业时,岗位人员必必须严密监视报警器,发现异常,通知马上撤离现场;
f.上料工、仪表工、动力除尘修理人员、转炉修理人员及送料人员必必须严格执行煤气安全规程和散状料跨区域煤气管理规定。
g 相关区域的工段长〔工段安全员〕每周对散状料跨区域检查一次,并填写煤气危险源〔点〕控制检查表;
h 相关区域的班组长及岗位工每班对散状料跨区域进行检查,填写交接班记录和《安全综合检查表》;
i.岗位工接班、班中、交班检查散状料跨区域安全附件的完好性,发现问题及时向工、班长汇报并做好运行记事、填写好点检表;
事故预案:
一旦发生煤气中毒马上报告工段〔班组〕、作业区并说明事故地点及受伤状况;马上就近求助并将患者转移至有新鲜空气的地方,静卧保暖;将其衣扣、领带、裤带等解开,保持呼吸道畅通,进行人工呼吸,送往医院。通知炉前停炼,查明原因,落实安全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