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提效设计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在2021年7月发布以来,各地的门、校方、教师均在积极落实这一指导意见,尤其是对于站在教学一线的各科教师而言,“双减”文件的颁发更是要求着在教学实践工作中要开展切实的作业减负、减量,而这一做法又不能以降低学习效果为代价,由此一线教师们在落实“双剑”政策的过程中,在减少课外作业的同时,还需要做到作业提效设计,增强作业效能,保障减量而能增质,如此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减轻学习负担的同时更好地调动学习资源,增强学习状态,促进学习效果。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要求
“双减”对于学生作业的要求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不同建议,分别是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以及科学利用课余时间。数学作业小学阶段的主要核心学科之一,是学生认知世界、了解世界、建立逻辑思维的重要工具,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观念下、在全面教育的战略要求下,小学数学作业是学科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一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养成数学思维、培养创造力、提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作业设计时要注重结合学科特征,在政策
鼓励的范围内进行合理设计。
(一)解放学生课余时间
小学阶段的学生需要大量的休息时间来保证身体的健康发育,也需要一定的娱乐时间放松心情来保障心里的健康成长,过多的作业会给学生带来不利的健康影响,同时作业的繁重、冗杂也会令学生对此产生抗拒、逃避心理,不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双减”要求下,数学教师首先要做到的是充分解放学生的课余时间,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保障学生的正常休憩时间不受损害。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双减”并非一味地要求教师减少作业量,而是提出要提高作业的设计质量,这意味着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中,质量要远远大于数量,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要注重的是对学生数学思维、数学语言、数学价值观念的培养和促进,丰富学生在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上的获取途径,结合学科综合与社会实践等不同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的学习特长,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三)培养良性教育生态
“双减”不仅仅是一项指令、一项要求,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教育观念,要求数学教师们要摒弃陈旧、固化的“题海”作业理念,以优化学生科学学习思维、激发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新教育观念来推动作业设计的提效与优化。通过作业作业连接学生校园学习与家庭学习,构建起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以良性的教育环境督促、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书面作业占比过高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上,绝大多数的数学作业都是以书面作业的形式呈现,无论是教材配套的课堂作业、还是教师额外布置设计的数学题目、又或者是一些习题册的,都经常作为数学作业使用,这也意味着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时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伏案写字、计算,机械而重复的作业形式不但会令学生在情绪上感受到枯燥和厌烦,同时也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负担甚至影响作息健康。很大程度上者也影响到了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观感,消磨了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作业覆盖能力较少
为了能够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点,数学作业在设计上往往会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重点、难点的突破和基础技能的巩固,可以说数学作业的设计都是非常有针对性的,然而也正是因为针对性过高,可见数学作业的功能性是较为单一的,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锻炼的知识能力是较少的,相对而言数学作业呈现出的综合素养提高效果不佳。
(三)学生差异无法体现
数学作业的安排通常都是班级甚至是年级统一的,这样的安排虽然便利,但毫无疑问并不能体现出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不同、知识点的掌握层次也有参差,在面对同样作业时有的学生能够获得帮助和成长,有的学生则难以从作业中得到有效的帮助甚至还会遭受打击,消退数学学习热情。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提效的方法
(一)改善数学作业结构设计
过多的书面作业是造成了当前小学阶段学生感受到作业压力过重、作业耗时过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要达到“双减”的目标,能够合理的、科学的运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数学教师应当在设计数学作业的时候改善其形式结构,如此才能真正有效地保障数学作业的效果得到提升。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可以降低书面作业的比例,增加更多的头作业、生活作业、实践作业、合作作业等形式,用更多种不同的方式来巩固和锤炼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和数学技能,而并非牢牢地将学生绑在书桌上,数学本身是一门在社会中广泛应用、无时不刻存在于人们生活中的学科,让学生用双眼去发现数学、用双手去使劲数学同样能够带来良好的学习效果,又能将学生从繁重的题海中解放出来,数学作业结构的优化能够确保即使是同样的题量,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得到大幅度减少、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获得有效地增强,大大提高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丰富数学作业功能设计
小学阶段各个学科都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上要更注重功能性的增强,不能让学生仅仅只变成一个“做题机器”,而是应当将数学与其他学科、与学生的生活进行有机联系,能够让数学真真正正的在学生的生活中发挥作用,在巩固数学知识的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其他能力,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的强大和实用,从内心认同数学、喜爱数学。
(三)分层数学作业难度设计
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上,教师可以将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进度进行分层,并同样针对性地进行作业分层设计,安排不同难度、不同层次的作业目标要求,方便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够都获得适合自己的数学作业,从作业中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保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四、结束语
“双减”背景下,各科教师都在不断地优化和改善自己的教学教育方法,改良作业形式,小学数学教师更应当抓住这个契机做好减负增效工作,进行数学作业的提效设计,引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打造良性的数学学习生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