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校本教研”究竟怎样抓
我们今天深入开展的课程改,要求的不仅仅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不断学习、实践、反思、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知识。一名优秀的教师,面对迅猛发展的教育形势,必须坚持终身学习和研究的理念。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教学研究的简称。校本的特点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这一点基本得到了公认。从这个意义上说,校本研究就是直接围绕学校自身所遇到的教学实际问题而开展的教研活动。
一、为什么要抓校本教研?
1、新课程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新课程要求学校和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对教学和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对教材和知识的呈现方式进行重大变革,涉及到许多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的改建和重建等等,这仅靠教师的教学实践和个人反思很难实现教育的这场伟大变革。
2、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复杂性所决定。教育应当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至今也是许多教育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课题。个人劳动、研究效率越来越低,需要集体的智慧,需要合作劳动。
3、教师结构、人员素质问题凸显。改开放以来,基础教育发展很快,教师的老龄化和轻龄化矛盾加剧,教师队伍素质差距较大。校本教研校本、师本、生本色彩浓厚,可以将教师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教育专家学者的专业引领融合。
4、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依赖校本教研。学校要办出特色、高质量,离不开骨干教师的迅速成长,勤奋汗水的方式已不适宜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校本教研都得不到有效落实,何谈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呢?
5、搞好校本教研是办一流学校的必然选择。一流的学校需一流师资,搞好校本教研是培养一流师资的必由之路,也是培优辅弱的重要手段。随着教育的改和迅猛发展,必须坚持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反对独占和单干。
二、校本教研应抓什么?
校本教研的基本过程或者说要抓的内容,很有研究的价质。下面结合实际,以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研究教法、学法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研开展谈一些观点,仅供参考。
〈一〉备课 吃透课标(大纲)、教材、学生,优化教
学设计。注意个人备课是基础,集体备课是提高。教研组长应提前1~2周将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课题、要求通知组内教师,其中包括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中的主讲教师很重要,要选择一个素质较好、有一定影响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先写好讲稿,讲述下一单元的教材教法学法、重难点、教学目标、测试要点等展开研讨,个人完善课时备课。
〈二〉说课 深化认识,完善教学方案。对学科重点课时教学内容,要采取说课形式,向参研教师说课。要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要注意主讲教师说课要实一些。一是不要去追求十全十美,要突出重点;二是不要在表演上下功夫,重在实效;三是以讲为主,不要去读去背。
〈三〉上课----课堂展示,互帮互学。这里主要指上研究课。一般是由的教师来进行,主要是启发教师掌握教学规律,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这主要是研究课,不是样板课和示范课,不要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完美,不能搞花架子,追求形式上的热闹。
〈四〉评课 广开思路,认真组织研讨。评课是由参加教研活动的人对执教者的课做出的评议。一般分为综合性评议和专题性评议。1、综合性评议:看教学内容的处理(目标、重点、难点、关键);看教学环节的安排(导入、新授、练习、小考、作业);看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法、学法、现代教学手段);看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看教学效果等。2、专题性评议:这是针对课堂上某一重要环节带有倾向性与创建性的问题进行评议。如评议思维训练、教学风格、导入设计、主体活动等。
〈五〉研课----联系理论,认识规律,优化教学。针对某一专题课例,参加活动教师人人发言,谈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体会,而后由中心、发言人将自己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与大家意见综合起来,集中地、系统地阐述研究专题,使大家获得一个比较清楚、完整的结论。研课应注意三方面问题:1、抓住切入点,突出研字。目前存在着只教不研或少研、以教代研、研而离散等诸多不良现象。2、抓住计划措施落实,突出一个实字。注意做到三定:定时间和地点;定研究内容和执教教师;定研究专题和中心发言人。3、抓主要人,突出一个优字。要根据具体情况抓住三个主要人物:一是执教者,有研究的价值;二是中心发言人,此人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益,一般选善学习、有经验、掌握新的教改信息的优秀教师担任;三是研究活动的组织者。
三、校本教研应怎样抓?----校本教研要抓好的几个重要环节
〈一〉组织建设是基础环节。校本教研要把学生、教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校长是校本教研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成立以分管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为主组成的网络管理体系。加强理论学习与教学研究,从本校和教师自身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校内部的教育智慧,整合学校内部的资源与适时邀请专家学者参与,使学校成为学习化组织,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建模是中心、环节。谈到教学模式可以说令很多教育专家反感,但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很多认为教学应先遵循一定的规律,无模之模乃为至模,但教学得先有模(法)。学习教育建模的目的是为无模教学做准备。关键是认准的好的教学模式应坚持持久,学其精华,与学校实际融合,不能生搬硬套。可以说有些学校教学效率至今不高,与此环节没有抓好、抓落实有极大关系,这仍然与教学观的改没跟上密不可分。
〈三〉教师培训是关键环节。通过校本教研抓师培工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教学反思、交流研讨、结对帮扶、协作解决、专题讲座、教学咨询、教科沙龙、骨干报告、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论坛等多种形式,加强针对性培训和示范性培训,迅速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四〉经验交流是推广环节。校本教研必须立足于学校,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校的体质教育资源,定措施、目标、奖惩制度与之挂钩。具体应要求:1、每位教师都应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每学期提交1~2篇优秀的教学反思参评。2、每位教师每期都要上一次研讨课,认真听取同行意见,改进教学方法;每位教师每期都应承担一次组内教研中心发言任务,通过交流研讨,达成共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3、开展新老结对帮扶活动,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教龄不满三年的新教师和新调入不满两年的教师,学校指派专人结对帮扶,互相听课、互相观摩,开展教学咨询;4、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每学期至少承担一次专题讲座和观摩教学课,校长每期至少开一次校长讲座,及时推广经验和收集新的教学信息等。
〈五〉教育评估是调控环节。教育评估的改必须跟上教学的改,让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能勇跃展示自己的才华,让有成就的教师的劳动得到基本承认。从教学成绩的核算改起,教研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计入评优晋级的总分、纳入先进教研组和优秀教科研人员的评定中,每期至少召开一次骨干教师和优秀教
师座谈会,认真听取和采纳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的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