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管理制度
1 危险源的辨识
1.1 目的:继续对全公司范围内所有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为消除事故隐患奠定基础。
1.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全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
1.3 使命
1.3.1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
1.3.2 行政部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的主管部门。
1.3.3 各科室和车间,制作组负责其管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参加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
1.4 工作程序
1.4.1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
确定生产作业过程→识别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价→登记重大安全风险。
1.4.2 危险源的辩识
1.4.2.1 危险源的辩识应合计以下方面:
1.4.2.1.1 所有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包括公司生产过程中所有人员的活动、外来人员的活动;常规活动〔如正常的工作活动等〕、异常状况下的活动和紧急状况下的活动〔如火灾等〕。
1.4.2.1.2 公司所有工作场所的设施设备〔包括外部提供的〕中存在危险源,如机械设备、建筑物、车辆等。
1.4.2.1.3 公司所有采购、使用、储存、报废的物资中存在危险源,如食品、办公用品、生活物品等。
1.4.2.1.4 各种工作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如高温、低温、照明等。
1.4.2.1.5 识别危险源时要合计六种典型危害、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
六 种 典 型 危 害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挥发、泄漏所造成的人员伤害、火灾等物理危害:造成人体辐射损伤、冻伤、烧伤、中毒等机械危害:造成人体砸伤、压伤、倒塌压埋伤、割伤、刺伤、擦伤、扭伤、冲击伤、切断伤等电器危害:设备设施安全装置缺乏或损坏造成的火灾、人员触电、设备损害等人体工程危害:不适宜的作业方式、作息时间、作业环境等引起的人体过度疲惫危害生物危害:病毒、有害细菌、真菌等造成的发病感染三 种 时 态过去作业活动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体伤害事故现在作业活动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况将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善、报废后将会产生的危险因素三 种 状
1.4.2.2.1收集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法规、标准,将其作为重要依据和线索。
1.4.2.2.2收集本单位和其它同类单位过去已发生的事件和事故信息。
1.4.2.2.3通过收集其它要求〔如:顾客的要求等〕和专家咨询获得的信息。
1.4.2.2.4通过现场观察、座谈和预先危害分析进行辨识:
·现场观察:对作业活动、设备运转进行现场观测,分析人员、过程、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害;
·座谈:召集安全管理人员、专业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讨论分析作业活动、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对现场观察分析得出的危害进行补充和确认;
·预先危害分析:新设备或新过程采纳前,预先对存在的危害类别、危害产生的条件、事故后果等概略地进行模拟分析和评价。
2 危险源的评估
2.1 矩阵法
后果 可能性略微伤害伤害严重伤害极不可能可忽略风险可容许风险中度风险不可能可容许风险中度风险重大风险可能中度风险重大风险不可容许险 2.2 LEC风险评价法:D=LEC
〔式中:D-风险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L、E、C分值分别按照下述表格确定:
2.2.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分值的选择确定
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0.5很不可能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0.1实际不可能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说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指存在某种状况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而不是指这种状况在我公司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如:车辆带病运行时,出现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L值应为6或10〕,而不是指我单位车辆带病运行的可能性有多大〔此时L值为3或1〕。
2.2.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值的选择确定
分数值频繁程度分数值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6天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3每周一次0.1非常少见地暴露 2.2.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分值的选择确定
分数值可 能 出 现 的 结 果经济损失〔万元〕伤亡人数100200以上死亡10-29人、重伤50人以上40100-200死亡3-9人、重伤10-49人1550-100死亡1-2人、重伤3-9人710-10一次重伤1-2人31-10多人轻伤11以下少量人员轻伤、 2.2.4 依据公式:危险源评价风险值D=LEC: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并推断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其中的关键还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以及对乘积值的分析、评价和利用。结果分为极其危险、高度危险、显著危险、一般危险、稍有危险五个等级。具体划分见下表:
D值危险程度风险等级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Ⅰ160-320高度危险,必需马上整改Ⅱ70-160显著危险,必需要整改Ⅲ20-70一般危险,必需要注意Ⅳ〈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Ⅴ 注:D70的危险源为重大安全风险。
3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实施
3.1 各科室和车间、制造按照上述规定,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填写《危险源辩识调
查评价表》中的“序号〞、“场所/设备设施/活动〞、“危险源〞、“可能的损害〞、“现有控制措施/制度〞等内容。
3.2 各科室和车间、制造依据“矩阵法〞和“LEC定量评价法〞,对已识别危险源进行评价,填写《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风险评估〞和“风险级别〞的内容。依据评价结果,将重大安全风险汇总填写《重大安全风险清单》。
3.3 各科室和车间、制造将《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和《重大安全风险清单》上交安监部。安监部对各科室和制造、车间的《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和《重大安全风险清单》进行审核和确认,汇总编制全公司的《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和《重大安全风险清单》。
3.4 风险控制的策划:应首先合计消除或减少危险源,其次合计采纳措施降低风险,最后合计个体保护。
3.5 重大安全风险控制:
3.5.1 在一段时期内必需采纳专门措施控制时,应建立详尽的实施计划〔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3.5.2 紧急状况下的重大安全风险,应制定应急预案。
3.5.3 建立和完善安全制度,编制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
3.5.4 监控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的落实。
3.5.5 对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3.5.6 强化有关设备、设施的检查和维护。
3.6、一般风险控制
对一般风险危险源,对职工进行安全风险教育,有关部门完善现有制度和措施,强化运行监控。
3.7 危险源的更新
各科室和部门依据本单位的实际状况,随时进行危险源的更新工作,对新增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确定新增重大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3.7.1 相关法律法规变化时;
3.7.2 在工作程序将发生变化时;
3.7.3、展开新的活动之前〔如新建工程等〕;
3.7.4 采纳新设备、设施前或设备技术改造后投入使用前;
3.7.5 采纳新的物质;
3.7.6 发现新的危险源时。各科室和部门依据补充辨识和评价的结果,填写新增《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和《重大安全风险清单》,报公司安监部门备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