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化石对研究生物进化方面的意义.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107060 上传时间:2025-04-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石对研究生物进化方面的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化石对研究生物进化方面的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石对研究生物进化方面的意义 1古生物是拟定相对地质年代的重要依据 在地质历史时代中,生物的发展演化是整个地球发展演化的最重要的方而之一。随着时问的推移,生物界的发展从低档到高级。从简朴到复杂。不同类别、不同属种生物的出现,有着一定的先后顺序。在演化过程中,已有的生物,或演化为更高级的门类、属种,或灭绝而不再重新出现。这种不可逆的生物发展演化过程,大都记录在从老到新的地层(成层的岩石)巾。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地层内,保存着不同的化石类群或组合,即在某一地质时期的地层中,有着某一地质时期所特有的化石,这就是史密斯(w. Smith)的“生物层序律”。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顺序清楚地记录了有生物化石记录以来的地球发展历史。 根据生物演化的阶段性和不可逆性,地球历史由老到新被划分为大小不同的演化阶段,构成了不同等级的地质年代单位。最大的地质年代单位是宙,整个地球地质历史被划分为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太古宙为最占老的地质历史时期。是生命起源和原核生物进化时期。元古宙是原始真核生物演化的时代。显生宙时,后生植物、动物大量发生和发展,是生物显著出现的时代。显生宙被划分为二个代,白老到新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代以下被分为纪。古生代有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计六个纪。中生代有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三个纪。新生代涉及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每个纪一般被进一步分为三个或两个世,每个世又被分为若干个期。每个期涉及一个或几个化石带,时问跨度为数百万年,是地质年代的基本单位。 2. 古生物是划分和对比地层的重要依据 每一地质年代都有地层的形成。因此。每一地质年代单位都有一个相应的年代地层单位,地质年代单位宵、代、纪、世、期的相应的年代地层单位为宇、界、系、统、阶。地层是研究地球发展舰律的物质基础,也是地质工作者必须研究的对象。地层学就是研究地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发展分布规律。古生物学的办法是目前地层学研究地层划分和对比的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 由于不同年代的地层中保存着不同的特性化石或化石组合,从而不同时代的地层就可以被辨认出来,不同地区但时代相称的地层就可瓦相对比。这种不同地区的地层划分和对比,对寻找地下资源以及选择建筑地基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3. 古生物是辨认古代生物世界的窗 化石是生命的记录。通过对各地、各时代化石的不断发现和挖掘,和运用生物学和地质学等知识对化石的形态、构造、化学成分、分类、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不断研究,地球有牛物圈以来,特别是后生生物出现以来,千变万化的古代生物就可被逐步辨认,古代生物的形态就能得到复原,古代的生物世界就能被栩栩如生地再现给世人,古代生物在全球的地质地理分布就能不断得到揭示,古代生物的系统分类或谱系就可逐步完善起来。 4. 古生物为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研究提供直接的证据 古生物研究为探讨生物演化规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从老到新的地层中所保存的化石,清楚地揭示了生命从无到有、生物构造由简朴到复杂、门类由少到多、与现生生物的差异由大到小和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的一幅生物演化的图画。地层中化石出现的顺序清楚地显示了细菌一藻类一裸蕨一裸子植物一被子植物的植物演化,和从无脊椎一脊椎动物的动物演化、鱼类两栖类一爬行类一哺乳类一人类的脊椎动物的演化规律。 我国贵州前寒武纪瓮安生物群(距今约58亿年),云南寒武纪澄江生物群(距今约54亿年),辽西中生代晚期恐龙、鸟类、真兽类和被子植物的发现,为初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鸟类和被子植物的演化揭示了新的珍贵资料。 生命起源是自然科学领域内最重大的课题之一。一百数年前,恩格斯就已指出“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是结识生命现象的基础。蛋白质由20种不同的氨基酸组成,这些氨基酸大部分已在化石中找到,这对研究生命起源具有很大意义。在前寒武纪地层中,特别是在前寒武纪的燧石层中,已陆续发现了各种化学化石和微体化石,如南非距今37亿年的前寒武纪地层中发现有显示非生物起源和生物起源的中间性质的有机物质,距今32亿年的前寒武纪地层中发现有植物色素分解生成物植烷和姥鲛烷,这样的光合物说明那时生物已经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美国明尼苏达州距今27亿年的前寒武纪地层中,发现有现代蓝藻类念球藻(Nostoc)所含的特性物7〜甲基17烷和8—甲基17烷,说明27亿年前就有和现代蓝藻类念球藻属相类似的蓝藻。研究前寒武纪地层中的化学化石和微体化石,对于探索生命起源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地外星体(如火星)上有无生命或是否曾出现过生命,是当今科学家们既感爱好义觉困惑的一大难题。随着对陨石或从诸如火星等星球上获取的“岩石”或“士壤”材料中有机大分子或化石有机大分子的存在与否的测试和研究,这一科学问题一定能得到最终的结论。 5. 古生物是重建古环境、古地理和古气候的可靠依据 各种生物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生物的身体结构和形态能反映生活环境的特性,如现代的珊瑚、腕足类、头足类、棘皮动物等是海洋巾的生物,河蚌类、鳄类则是河流或湖泊淡水生物,松柏类、马类为陆地生物。陆生植物和海洋生物的脂肪酸的组成有别。大多数生物活动痕迹出现在滨海或湖泊、河流近岸地带。现代海洋中藻类生活的海水深度常随种类不同而深浅不一,如绿藻和褐藻生长于沿岸的上部,水深20 — 30米处以褐藻为主,80 — 2米处则以红藻为最多。贝壳滩形成于海滨或湖滨。化石的定向排列或定向弯曲指示着化石埋非时的水流方向,再沉积的化石指示了水下或风暴搬运等活动。现代珊瑚生长在水温18C以上阳光充足的海水中。猛玛象是一种生活丁寒冷气候下的生物。由植物形成的厚层煤,一般标志着‘种湿热的气候。生物的形态结构(珊瑚的生长环,双壳纲的生长层,树术的年轮,叠层石的薄层理)记录了气候的季节性变化。生物(如箭石)中的氧同位素含量是可靠的温度计,而贝壳化石的蛋白质含量则反映古气候的湿度。化石生长线上还储存有生物产卵期和古风暴频率的信息。 因此,遵循“将今论古”的原则,可依据化石重建不同地质时代的大陆、海洋、深海、浅海、海岸线、湖泊、甚至河流的分布,了解水质的含盐度,大陆、湖泊、海洋底部地形。恢复占代的气候,揭示沧海桑田的古地理和古气候变迁历史。 6. 古生物在沉积岩和沉积矿产的成因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有些沉积岩和沉积矿产自身是生物直接形成的。如煤是由大量植物不断堆积埋葬变成的,石油、油页岩等矿产的形成直接与生物有关系。很多碳酸盐岩油田与生物礁相关,硅藻土由人量的硅藻硬壳堆积而成,有孔虫石灰岩由有孔虫形成,介壳石灰岩由贝壳形成,藻类灰岩由藻类形成。动植物的有机体还常富集诸如铜、钻、铀、钒、锌、银等成矿元素。现代海水的铜含量仅有0 1 %,但不少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能大量地浓缩铜。古代具有浓缩矿物元素的古生物大量死亡、堆积、埋葬,有也许形成重要的含矿层。细菌在很多方面影响沉积作用,是一个重要的地质作用因素,也是地壳地球化学化学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细菌化石的研究对沉积岩和沉积矿产的成因研究非常重 中国所有大、中型煤田、油田、油气田、甚至沉积铁矿等能源和沉积矿床的勘探与开发。均离不开古生物学的研究和指导作用。 7. 古生物的发展历史为人类提供了保护地球的借鉴 生物的起源、发展和演化经历了漫长和极端艰难坎坷的历程。根据化石记录,科学家们目前已经发现,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曾发生过六次大的和无数次中、小的生物灭绝(集群灭绝)事件。六次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的时间从老到新为:寒武纪末、奥陶纪末、泥盆纪晚期、二叠纪末、三叠纪末和白垩纪末。 导致生物集群灭绝的原冈很多,如地外碰撞(地球以外的星体,如陨星,撞击地球)、火山活动、气候(变冷或变暖)、海进(海平面上升)、海退(海平面下降)和缺氧等。 每次大的灭绝事件,都能在相对短时期内导致全球生物80%〜90 %以上的物种灭绝。但是,少数生命力或逃逸能力强的物种可以通过忍受灾变导致的极端恶劣的环境或逃离灾区至异地避难而残存下来,同时,灾变引起的环境变化也给新物种的诞生发明了条件和机遇。生物集群灭绝事件期间幸存的和新乍的物种在灭绝事件后开始复苏和发展,并进而开创牛物演化的新阶段。因此,随着每次全球性的生物灭绝事件后,如奥陶纪初、泥盆纪末:叠末纪初、侏罗纪初和第三纪初,都随着着生物的复苏和发展。 通过生物人灭绝的原凶和灭绝后的复苏的控制因素的研究,地质古生物工作者们将能揭示出更多的生物起源与演化的规律,并能为人类控制生态平衡和保护人类的家园一一地球,提供大尺度的历史的和科学的借鉴。了解和掌握了远古生物的发展规律,并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人类就能避免或推迟潜在的对人类有害的事件发生,或减轻或回避未来的生物事件对人类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