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预防高层民用建筑火灾蔓延的技术措施.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07058 上传时间:2025-04-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高层民用建筑火灾蔓延的技术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预防高层民用建筑火灾蔓延的技术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高层民用建筑火灾蔓延的技术措施 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高层民用建筑日趋增多,规模日趋增大,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标志。但是,高层民用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造成迅速蔓延之势,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损失和极大的社会影响。因此,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阻止在高层民用建筑发生火灾时的火势蔓延,把火灾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最低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是当前制定、施工单位以及监督部门急待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一、高层民用建筑火灾蔓延的主要途径   高层民用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最主要的特点是烟囱效应。整个建筑物如同一个庞大的烟囱将烟、火抽往高处,极大地加快了火势的纵向蔓延速度。高层民用建筑火灾蔓延的途径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高层民用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电缆井、管道井等竖向疏散通道和各种井道;二是建筑物外墙上的窗户和玻璃幕墙;三是建筑内部的共享空间,比如天井、疏散通道等;四是通风、空调系统和防排烟系统的风道、管道及其保温材料;五是建筑内部的走廊等公共场所;六是变形缝和施工中预留的孔洞;七是电气线路等。在一般状况下风道、管道及其保温材料是火灾蔓延的主要渠道,具有隐蔽性大、蔓延速度快、扑救难度高等特点。   二、阻止高层民用建筑火势蔓延的预防措施   要切实有效地阻止高层民用建筑火势的蔓延,将火势限定在最小的范围内,就要依据火势的蔓延途径加以预防和控制。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1、高层建筑的楼梯间要严格按规范要求,设置成防烟楼梯间或封闭楼梯间,这样既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又阻止了火势的蔓延。《高层民用建筑制定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第6.2.1条规定:一类建筑式和除单元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满足: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平方米,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平方米;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第6.2.2条规定: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米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封闭楼梯间是指设有能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的楼梯间。管道井和电缆井等竖向井道,都是拔烟火的通道,为了更有效地阻止火势向上层蔓延,必须采用分隔措施。按照《高层民用建筑制定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第5.3.2条及5.3.3条的规定,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垃圾道等竖向管道井,应分别独立设置;其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的不燃烧体;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纳丙级防火门,应每隔2~3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分隔。但在施工过程中,一方面因管道安装的需要,只有在最后安装完成时,才能分隔封堵。另一方面在布满管道的竖井内,分层封堵在操作上困难较多。因此,施工单位常常被忽略或嫌麻烦而漏堵,因而要强化监督检查,特别在项目完工验收时,作为重点检查事项。   2、阻止火灾通过建筑外墙上的窗户向上蔓延。窗槛墙高度不得小于0.8米,且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小时。另外还可以在窗槛墙上设一水平挑檐,挑檐板不一定每层都设置,可依据状况而定。玻璃幕墙的设置要求是:窗间墙、窗槛墙的填充材料应采纳不燃烧材料;无窗间墙和窗槛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高度不低于0.8米的不燃烧实体裙墙;玻璃幕墙与每层楼板隔墙处的缝隙应采纳不燃烧材料严密填实。  3、高层建筑设有中庭时,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这样很容易超过一个防火分区面积,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形成烟囱效应,加速火势蔓延,造成较大损失。依据《高层民用建筑制定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第5.1.5条应当采用的措施是:房间与中庭回廊相通的门、窗,应设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窗;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应设乙级防火门或耐火极限大于3小时的防火卷帘分隔;中庭每层回廊应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且上下楼层相连通部位的装修材料采纳不燃烧材料,这样就可解决防火分隔问题,防止火势蔓延。   4、为防止火灾通过风道和管道蔓延,通风、空气调节系统,横向应按每个防火分区设置,竖向不宜超过五层,垂直风管应设在管井内。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道在穿越防火分区的隔墙处、穿越通风和空气调节机房及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处、穿越楼板处、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管段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穿越变形缝的两侧等加设防火阀。防火阀的动作温度宜为70℃。在排烟管道上设置排烟防火阀,其动作温度应为280℃.管道采纳不燃烧材料制作,其保温材料、消声材料和粘洁剂应为不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   5、建筑内部的疏散走道等公共场所的装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应为不燃烧体,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小时,走廊等公共活动部分的吊顶应为不燃烧体,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25小时,墙面和地面的装饰材料应采纳不燃或难燃烧材料,具体做法要严格遵守《建筑内部装修制定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   6、对变形缝和施工预留孔洞要特别注意。《高层民用建筑制定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第5.5.3条规定:变形缝构造基层应采纳不燃烧材料,电缆、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敷设在变形缝内,当其穿过变形缝时,应在穿过处加设不燃烧材料套管,并应采纳不燃烧材料将套管空隙填塞密实。关于变形缝和施工预留孔洞由于较为隐蔽以及常常被制定、施工 单位忽略,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检查以及建筑完工后的检测、验收时要特别引起注意。   7、抓好电气线路防火制定审核这一关键环节。对一般配电线路的要求是:穿管配电干线或支干线可穿越防火分区,但在每个防火分区内引到配电箱前应设保护开关,配电支线不应跨越防火分区。一般配电的低压配电屏、配电箱不应与消防配电混用,以便火灾状况下断掉非消防用电。消防用电应采纳专用的供电回路;配电线路和控制回路宜按防火分区划分。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当采纳暗敷设时,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毫米;当采纳明敷设时,应采纳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上涂防火涂料保护,当采纳绝缘和护套为不延燃材料的电缆时,可不穿金属管保护,但应敷设在电缆井内。   8、有效地控制烟气,不仅能阻止火灾蔓延,而且还能有效地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给扑救工作减少难度。对烟气的控制,首先要合理地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平方米,且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防烟分区一般采纳档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特别不小于0.5米的梁来划分。同时要严格按要求制定防排烟设施,如防烟楼梯、封闭楼梯、消防电梯、地下室、长度超过20米的内走道、重要的房间等都应设排烟设施。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等部位,还应设机械排烟设施,有效地控制烟气流动。   9、设置适当的建筑消防设施。要依据建筑物的面积、层数、使用性质、重要程度在适当位置按照《建筑制定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制定防火规范》的规定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火卷帘、水幕系统、消防卷盘等。由于这些内容时高层建筑制定、审核以及施工、验收的主要内容,个单位都比较重视,在此就不再敖述,只要认真执行有关规范就可以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