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旋转》的教学反思
《旋转》的教学反思
图形的旋转是在第一学段学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和提升。在二年级的学习中,同学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本课在此基础学习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讲完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同学们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旋转变幻,在画三角形顺时针旋转90度时,出现了很多把平移当旋转的状况以及不会画或无从下手的状况。同学们没有观察旋转的特征:两条对应线段的夹角就是旋转的角度,来验证所画旋转图形是否符合条件,特别是碰到更复杂的图形就更手足无措了。
在本节课的上课伊始,我由一个钟面引入, 从钟表的指针旋转开始,让同学体验了线段的旋转,了解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然后再让同学观察并说一说风车的旋转,体验了整个图形的旋转现象。关于动态演示的旋转过程,同学们看的很清楚,只是单纯的观察来说,好像感觉很简单,都能看明白,但动手画旋转图形时,却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同学甚至一些好同学关于整个图形的旋转还是一知半解,不知道该怎样去画。现在回忆起来我感觉自己在课堂上关于画法交代的挺清楚的,先找与中心点连接的线段,然后将这些线段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连接其他的线段,整个图形也就旋转了90度。可同学们画出来的图可谓是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真感觉这节课上的很失败。
本就知道旋转关于同学来说是一个难点,上课时已经很注意,放慢速度尽最大的可能讲清楚,多演示,强化直观性,没成想效果还是这样。反思其原因,我认为在课堂上只重视了自己讲得清楚,不停地讲,不停地比划,但是同学们却坐在下面被动的.接受,他们一节课下来真正能记住的又有几句呢?是不是应该让他们多多参加其中,说一说,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动手去旋转一下试一试,看一看,这样自己总结出的方法印象,会不会比我的传授更深入一些,效果更好一些。从中还反映出一些问题,孩子们的想象能力,抽象能力,空间观念太差,亟待进一步强化,完全不知道旋转是怎样一回事,甚至不知道这节课是干什么呢?不能想象到图形旋转之后会到达哪个位置,是怎样的?这都不利于同学准确画出图形。
这节课关于我,关于每次教五年级的我都是一个疑惑,不知该怎样才能达到好的学习效果。望赐教。
《旋转与角》的教学反思
《旋转与角》的教学反思
一、充分发挥同学学习数学的主体性
这节课从复习锐角、直角、钝角到熟悉平角、周角都是由同学自己动手操作完成,在操作活动中自己掌握所学知识。同学以主人的身份参加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是一个发现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了同学的主体性,也达到了让同学动手动脑相结合的目的。
二、让同学把数学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小同学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同学“自己的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必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实际,注重现实体验,变传统中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在教学中,我让同学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比如:折扇、钟面、倒立等等。这些动作、物体都能从生活中发现到,从而使同学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让同学在合作中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师生、同学之间的互动与交往。其中,交往意味着关系的平等和主动的参加,互动意味着民主的对生活与合作的建构。在本课中,同学之间合作了两次,分别讨论平角、周角是不是角。
四、让同学在施行操作中掌握知识
同学都喜爱在课堂上的操作活动,因此在折一折的活动能够主动探究进而 发现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还有一次是合作探究平角、周角与直角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共同的讨论、研究,大家得到共同的发展。
不够之处,主要有以下两点:
1、要更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到生活中去。在同学熟悉了平角和周角时,教师应引导同学识别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以更多的实例丰富他们对角的熟悉。
2、在课堂中齐问齐答的方式应少一些,多给同学独立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