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常见致病菌与益生菌.ppt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0098433 上传时间:2025-04-21 格式:PPTX 页数:82 大小:83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致病菌与益生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常见致病菌与益生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常见致病菌与益生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常见致病菌与益生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常见致病菌与益生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常见致病菌与益生菌,常见致病菌,炭疽,芽孢,杆菌,、鼠疫杆菌、,肉毒梭菌、,破伤风梭菌、,幽门螺杆菌、,李斯特菌、痢疾杆菌、结合分枝杆菌,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anthrax,炭疽芽孢,在血块和动物粪粒中可存活,40,年以上。,在干燥明胶或琼脂中可保存,55,年。,在染色标本中仍能引起实验室感染。,被炭疽芽孢污染的地表、土壤虽在阳光等环境因素作用下存在生物衰亡,但,20-30,年后仍可检测出相当数量有感染力的芽孢,仍可引起放牧牲畜发病、死亡,造成炭疽爆发流行。,炭疽杆茵营养要求不高,致死性生物战

2、剂。,1940,年,日本。,1952,年(抗美援朝时期),美国。,1941-1942,,英国实验炭疽炸弹。,1979,年(污染后,37,年)从,0-6,厘米深的土层中检出活芽孢。,清洗,,280,吨福尔马林。,芽孢的消毒效果评估应以芽孢是否被全部杀灭为标准。,转基因技术,WHO,顾问组将炭疽杆菌列为生物战剂,美、英、法和以色列都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和人员长期从事炭疽杆菌的研究。,有毒炭疽菌有三个毒力因子:荚膜和两个毒性质粒。,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环丙沙星等。,世界性五兽疫之一。,炭疽杆菌的致病性,炭疽病是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消化道、呼吸、皮肤接触。,非洲西部流行较为严重。,WHO,估计,全球

3、每年约有,2-10,万皮肤病例。,1979,,前苏联,1993-1995,年,日本奥姆真理教。,2001,年,美国,炭疽信函事件。,近年来的一些炭疽事件,炭疽病的治疗,抗生素,疫苗,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是引起烈性传染病鼠疫,(plague),的病原菌。致死性细菌战剂。,革兰氏阳性菌,鼠疫杆菌对外界抵抗力强,在寒冷、潮湿的条件下,不易死亡。,-30,对一般消毒剂、杀菌剂的抵抗力不强。,对链霉素、卡那霉素及四环素敏感。,人体对鼠疫杆菌无天然免疫力,容易感染。患过鼠疫病愈者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很少再次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寒战、高烧、剧烈头痛、呕吐、面部发红、眼红、皮肤有

4、出血点等。,动物和人间鼠疫的传播主要以鼠蚤为媒介。,鼠蚤人,少数可因直接接触病人的痰液、脓液或病兽的皮、血、肉经破损皮肤或粘膜受染。,肺鼠疫患者可借飞沫传播,造成人间肺鼠疫大流行。,鼠疫的传播途径,鼠疫远在,2000,年前即有记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6,世纪,从地中海地区传入欧洲,死亡近,1,亿人;第二次发生在,14,世纪,波及欧、亚、非;第三次是,18,世纪,传播,32,个国家。,14,世纪大流行时波及我国。,1793,年云南师道南所著,“,死鼠行,”,中描述当时,“,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鼠疫的防治,人体无天然免疫力。鼠疫患者愈后可获持久性免疫力,很少再次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

5、突然寒战、高烧、剧烈头痛、呕吐、面部发红、眼红、皮肤有出血点等。,灭鼠、灭蚤。,发病后,1,天内开始治疗疗效很好,治疗过晚后果极差。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疗效佳,首选措施为链霉素、四环素联合应用。,疫苗免疫。,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属于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属,具有该菌的基本特性,即厌氧性的杆状菌,形成芽孢,芽孢比繁殖体宽,呈梭状,革兰氏染色为阳性,产生剧烈细菌外毒素,即肉毒毒,素。,肉毒梭菌为多形态细菌,约为,41m,的杆菌。,肉毒梭菌具有,4-8,根周毛性鞭毛,运动迟缓;没有荚膜。,肉毒梭菌毒性,外毒素。,肉毒毒素的毒性极强,是最强的神经麻痹毒素之一,据称,精制毒素,1,微克的毒力为,200,,,

6、000,小白鼠(,20,克)致死量,也就是说,,1,克毒素能杀死,400,万吨小白鼠。,肉毒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和罐头食品等。,美国,罐头。,日本,鱼制品。,中国,发酵食品有关,如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豉等。,肉毒素中毒,肉毒中毒是由于误食含有肉毒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纯粹的细菌毒素食物中毒。,发病急、病程发展快、病死率高。,一般为,6,至,36,小时,最长,60,小时。,主要症状有:视力减弱、全身无力、伸舌和张口困难、抬头费力、瞳孔散大、呼吸麻痹等。,肉毒梭菌孢子能耐高热,,100,处理十数小时亦不死亡,毒素须在,100,处理十多分钟才能破坏。,破伤风梭菌(,clos

7、tridium tetani,),引起,破伤风,的病原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疾病。,细长,周生鞭毛,芽孢,厌氧菌。,伤口的厌氧环境是破伤风梭菌感染的重要条件。,窄而深的伤口(如剌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或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均易造成厌氧环境,有利于破伤风杆菌生长。,外毒素:即破伤风痉挛毒素。,破伤风毒痉挛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为蛋白质,由十余种氨基酸组成不耐热,可被肠道蛋白酶破坏,故口服毒素不起作用。,破伤风毒素的毒性非常强烈,仅次于肉毒毒素。,引起全身横纹肌痉挛。,破伤风多见于战伤。,平时创伤感染、分娩时断脐不洁、手术器械灭菌不严。,新生儿破伤风(俗称脐风)尤为常见。,破伤风潜伏期不定。

8、发病早期有发热、头痛、不适、肌肉酸痛等前驱症状,局部肌肉抽搐,出现张口困难,咀嚼肌痉挛,患者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继而颈部、躯干和四肢肌肉发生强直收缩,身体呈角弓反张,面部紫钳、呼吸困难,最后可因窒息而死。病死率约,50%,,新生儿和老年人尤高。,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该细菌感染胃部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 肠溃疡。,幽门螺旋杆菌具抗酸性,不怕胃酸腐蚀,是一种寄生在消化道的细菌。,唾液或飞沫传染。,抗生素加上胃药一起治疗,通常只需,7-10,天就可痊愈。,Barry J.Marshall,和,Robin Warren,李斯特菌,在绝大多数,食品,中都能找到李斯

9、特菌。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蔬菜,等都已被证实是李斯特菌的感染源。李斯特菌中毒严重的可引起血液和脑组织感染,很多国家都已经采取措施来控制食品中的李斯特菌,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李斯特菌共有七个菌株:,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onocytohenes)2,、绵羊李斯特菌,(L.iuanuii)3,、英诺克李斯特菌,(L.innocua),4,、威尔斯李斯特菌,(L.innocua)5,、西尔李斯特菌,(L.seeligeri)6,、格氏李斯特菌,(L.grayi)7,、默氏李斯特菌,(L.murrayi),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其中单增李斯特菌是唯一能引起人类疾病的。

10、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等。,该菌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生存特点,分布广:土壤、水域,(,地表水、污水、废水,),、昆虫、植物、蔬菜、鱼、鸟、野生动物、家禽。,生存环境可塑性大:能在,2-42,下生存,(,也有报道,0,能缓慢生长,),能在冰箱冷藏室内较长时间生长繁殖。,适应范围大:酸性、碱性条件下都适应。,带菌较高的食品有:牛奶和乳制品;肉类,(,特别是牛肉,),;蔬菜;沙拉;海产品;冰淇凌等。,单增李斯特菌,传播途径,土壤、地表水、污水、废水、植物、青储饲料、烂菜中均有该菌存在。,眼及破损皮肤、粘膜进入体内而造

11、成感染。,毒力机理,细菌性过氧化物歧化酶,使它能抗活化巨噬细胞内的过氧物(为杀菌的毒性游离基团)分解。,溶血素,为毒力因子。,临床表现,在感染后,3-70,天出现症状,健康成人个体出现轻微类似流感症状,新生儿、孕妇、免疫缺陷患者表现为呼吸急促、呕吐、出血性皮疹、化脓性结膜炎、发热、抽搐、昏迷、自然流产、脑膜炎、败血症直至死亡。,预防与控制,食品加工中,中心温度必须达到,70,持续,2,分钟以上。,二次污染,蒸煮后防止二次污染是极为重要的。,冰箱食品需加热后再食用。,常见致病菌与益生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梭菌、鼠疫杆菌、李斯特菌、,痢疾杆菌,、结合分枝杆菌,痢疾杆菌,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的病原

12、菌。,革兰氏阴性菌。,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分为典型菌痢、非典型菌痢和中毒性菌痢三型。,慢性细菌性痢疾,致病性菌毛,菌毛,粘附于回肠末端和结肠粘膜上皮细胞上。,导致肠粘膜损伤及溃疡,引起粘膜炎症而致腹泻。,致病性,内毒素,肠壁、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破坏肠粘膜。,刺激肠壁植物神经,肠功能紊乱、肠蠕动共济失调和痉挛等。,致病性,外毒素,神经毒性、细胞毒性和肠毒素的性质。,痢疾杆菌的抗药性,磺胺药、四环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合理用药。,常用的消毒方法,煮沸消毒法,日光与紫外线消毒,治疗,磺胺类药、氨苄青霉素、氯霉素、黄连素等。,中药黄连、黄柏、白头翁、马齿苋,等均有疗效。,常见致病菌与

13、益生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梭菌、鼠疫杆菌、李斯特菌、痢疾杆菌、,结合分枝杆菌,结核杆菌,-Tuberculosis,放线菌目分支杆菌科分支杆菌属,结核菌分五个类型,即人型、牛型、鸟型、鼠型和冷血动物型。,结核杆菌的生长代谢缓慢,,12-24,小时才能繁殖一代。,对不利的自然环境中耐受性强。,低温环境中,(,如,3),,可存活,6-12,月;对常见的、用于消毒的化学物质如,0.5,来苏水、,5,石灰酸溶液、,0.1,过氧乙酸溶液等,痰标本中的结核杆菌可耐受一个小时以上。,对湿热、紫外线、酒精的抵抗力弱。在液体中加热,62,6315,分钟,直射日光下,2,3,小时,,75%,酒精内数分钟即死亡。,致

14、病性,原发感染,原发感染是首次感染结核杆菌。,飞沫、尘埃,,,呼吸道,,,肺泡,。,继发感染,继发感染也称原发后感染。,大多为内源性感染,极少由外源性感染所致。,病灶局限。,病变常发生在肺尖部位。,预防接种卡介苗,广泛接种卡介苗能大大地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婴儿因免疫力低,为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异菸肼(,INH,)、链霉素、对氨水杨酸钠(,PAS,)、利福平、乙胺丁醇等。,每秒钟世界上就会新添一个感染结核杆菌的人。,5-10%,的结核病菌感染者会在其生命的某个时期发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约,2000,万,每年新发结核病人约,800-1000,万,

15、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结核病已成为全世界成人因传染病而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传染性结核患者一旦通过显微镜检查(可从痰涂片中看到杆菌)得到确认后,应,早期、联合、适量、规律,的,全程用药。只要和医生很好合作,肺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益生菌,脱离了微生物,有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就无法进行。,巴斯德,人体正常菌群,人体内微生物以细菌为主,大约有几十万亿到百万亿,重量,1.5-2kg,,其中肠道约有,1kg,以上,肺约有,20g,,口腔约有,20g,,鼻孔约有,10g,,眼约有,1g,,皮肤约有,200g,。,在欧洲一

16、些著名长寿之乡(如高加索山区、地中海沿岸国家),当地人常饮自制的酸牛奶,极少患糖尿病、心血管病、肥胖症,,1905,年,俄国微生物学家梅奇尼科夫指出酸奶能使人长寿。,酸奶中的,益生菌在肠道内的大量繁衍可促进并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益生菌的发现乳酸菌,从,70,年代到,90,年代,国外所做的大量试验证实:喝益生菌饮料确实可降低血清胆固醇。,益生菌的发现双歧杆菌,上世纪,60,70,年代,发现肠道中优势菌群是双歧杆菌,,90,年代阐明了双歧杆菌对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引起广泛关注。,我国学者对世界第五长寿区广西巴马地区百岁以上老人的肠道菌群做了系统研究,发现他们体内的双歧杆菌数量比普通老人多得多。,

17、双歧杆菌主要定居于回肠和结肠,它们伴随宿主终生,无毒无害,对其他菌群起着扶优去劣、扶正压邪的作用。,益生菌分类,乳杆菌类,(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拉曼乳杆菌等);,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卵形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如粪链球菌、乳球菌、中介链球菌等)。此外,还有一些酵母菌与酶亦可归入益生菌的范畴。,为什么要补充益生菌?,由于人体在生病的时候,通常使用一些抗生素药品进行治疗,其不仅杀死了致病菌,同时也将一些原本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一起杀灭了,从而导致人体的抵抗力减弱,病越治越多。在大量抗生素的作用下,我们有必要及时补充益生菌,以维护人体的动态

18、平衡,恢复人体应有的抵抗力。另一方面,人体因逐步走向衰老,益生菌的数量也会不断减少。补充益生菌可以进一步提高,“,机体防御能力,”,而对预防疾病有益处。,益生菌定义,国际营养学界普遍认可的定义是:益生菌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它们可直接作为食品添加剂服用,以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在国外已开发出数以百计的益生菌保健产品,其中包括:含益生菌的酸牛奶、酸乳酪、酸豆奶以及含多种益生菌的口服液、片剂、胶囊、粉末剂等等。,益生菌的保健作用,1,防治腹泻,;,2,缓解不耐乳糖症状;,3,预防阴道感染;,4,增强人体免疫力,;,5,缓解过敏作用;,6,降低血清胆固醇;,7,预防癌症和抑制肿瘤生长。,预防与治疗腹泻,正常人体肠道内栖息着,500,多种、数十万亿个不同的细菌,它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互相制约、共存共荣的。一旦肠道菌丛平衡被打破,就会引起腹泻。其次,滥用抗生素也会引起腹泻。欧洲一些医疗中心试用以乳杆菌、双歧杆菌与菊糖为主要成分的口服液治疗旅行者腹泻,也取得良好效果。,增强人体免疫力,益生菌能活着到达小肠,抑制有害菌在肠内的繁殖,促进肠道运动,从而提高肠道机能,改善排便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