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英中学七年级下第一阶段测试卷
语文试卷
一、积存及运用〔38分〕
1、以下加点词语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 〔3分〕
A. 嗥鸣〔háo〕 迭起(dié) 彭湃(bài) 义奋填膺(yīng)
B .彷徨(páng) 花圃〔pǔ〕 深邃(suì) 绝然不同〔jiǒng〕
C .凹凼〔dàng〕 涎水〔dián〕 徘徊〔huái〕 烟雾萦绕〔rào〕
D .校注〔xiào〕 弄堂(nóng) 倔强〔jué〕 潜移默化〔qián)
2、以下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3分〕
A.如果我能……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聪明,有没有一点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B.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C.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有人说过他有地位。
D.虽然这些很微不够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3分〕
〔B项:“看到的〞和“第一眼〞语序不当,换过来即可;C项:主谓搭配不当,主语“观音绣〞与谓语“展览〞搭配不当,“展览〞应该为“展现〞;D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上“做出贡献〞〕
A.只要其他国家不主动向中国挑起、激化争议,他们与中国就不会有大问题;如果他们作出挑衅,又指望中国“别强硬〞,那就难了。
B.今天早上,我一进教室,看到的第一眼是一幅很大的地图。
C.遂宁那精美的观音绣,方寸之间,展览了一个大千世界。
D.在国家的支持与指导下,中国杂交水稻走出国门,正为解决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缺粮问题。
4、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3分〕
A、在美妙的旋律中,大屏幕上一一闪现出世博会159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电灯、磁悬浮列车、航天器……这一刻,“一切源于世博会〞的理念得以彰显。
B、走进语言现场,应该开口说,主动发言、敏捷应对;应该用心听,在倾听中迅速捕捉有效信息、在倾听中准确把握声音内容。
C、文章要做到观点鲜亮,必需对所论及的问题进行深入思索,弄清楚问题涉及哪些因素?关键在哪里?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这个问题的?
D、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成为智慧的化身。
5、依次填人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
①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再次跨越了惊涛拍岸的海峡, 了两岸和平发展的新纪元。
②读书要读熟读透,读出自己独到的感受,这样才会化作生命 的基础。
③ 5月 29 日时,累计运抵四川地震灾区的消杀药品1942吨。
A、开拓 坚定 截止 B.开拓 坚实 截至
C.开拓 坚实 截止 D.开拓 坚定 截至
6、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 B )〔3分〕
__________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_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②①③④
7、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D 〕〔3分〕
A、 《黄河颂》选自《黄河大合唱》,是由光未然创作的组诗的第二乐章。
B、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C、 “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她有关的往事。
D、 欧阳修是唐代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8、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四道小题。(7分)
经过半个学期的语文旅行,我们慢慢变得成熟了。猛然回首,我们发现,七年级下语文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心得和体验。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感受到黄河万丈狂斓的气势;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广大的关东原野上炽〔 〕痛的爱国情怀;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籍时qiè〔 〕而不舍的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感受到邓稼先鲜为人知的背后为国献身情怀;____A_____。
①结合语境,给加点字注音,依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炽〔 chì 〕痛 qiè〔锲 〕而不舍 鲜〔 xiǎn 〕为人知
②文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斓__〞,应改为“__澜___〞。(2分)
③请仿照前面句子在A处续写一句话。
(2分)
9、诗文默写。〔每空一分,共10分〕
〔1〕补写诗文上下句。
①深林人不知,_明月来相照_。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③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④此夜曲中闻折,何人不起故园情。
〔2〕按照提示默写《木兰诗》诗句。〔4分〕
①通过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②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③描写战斗激烈,战争旷日持久的句子是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二、综合性学习。〔7分〕
10、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一般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文化、民族、同胞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大英中学七年级展开以“爱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 为营造气氛,请你为该活动拟一条宣扬标语。〔2分〕
示例:①回望历史,立志报国;②铭记历史 励志报国;③团结奋进,振兴中华;
④热爱祖国,建设祖国;
〔2〕在诗歌朗诵这一环节,吴薇同学朗诵了光未然的《黄河颂》后,王淑涵同学接着朗诵黄霈的《我的中国心》。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制定一段串联词。〔2分〕
示例:吴薇同学的朗诵,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和中华儿女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下面请王淑涵同学为大家朗诵《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缠绵婉转中,感受那爱国的依依深情。〔2分〕
(3) 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说过“现在唱爱情的歌曲太多,唱爱国的歌曲太少,我看有必要提倡爱我民族,爱我中华,爱我社会的歌曲〞。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3分〕
示例:我赞同张明敏先生的话。因为唱爱国歌曲能够让我们随时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随时以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3分〕 三、阅读理解〔45分〕
11、〔一〕古诗鉴赏〔6分〕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 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3分)
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拟人1分,写出效果2分。)
(2) 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述“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3分〕
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写出“漫天〞“作雪〞基本意思得2分,语言生动流畅得1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3分〕
[甲] 陈康肃公尧〔yáo〕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2、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⑴公亦以此自矜 矜:__夸耀___ ⑵康肃笑而遣之 遣__打发___
⑶夫没者岂苟然哉 苟__随便、随意 _ ⑷见舟而畏之 畏__畏惧、害怕
13、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文:_〔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14、[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说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生不识水。〔不学而务求其道〕。〔都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15、[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2分〕
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
〔三〕课内现代文阅读 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完成15-20题。〔13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略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美丽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正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安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别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
他穿上那套美丽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后悔当时没常到学校里来。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6、老师为什么穿戴礼服?郝叟等人为什么坐在教室里? (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1〕他穿上那套美丽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2〕他们也后悔当时没常到学校里来。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17、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在黑板上写了“怯兰西万岁!〞表现他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这是韩麦尔先生对祖国必胜的信心的体现,也是法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意志的体现。
18、作者写钟声和号声有什么作用?〔3分〕
答: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国土已经被普鲁士兵占领,德语要代替法语。
19、“他呆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这说明了他怎样的心理状态?〔2分〕
答:说明他面对国土被占的残酷现实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
20、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2分〕
小弗郎士从韩麦尔先生惨白的脸色感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深深的感染了小弗朗士。
21、常见的破折号的用法有以下几种: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音延长C.表示意思的递进D.表示语意的转折。推断以下两句中的破折号是哪种用法,把字母选项填在后面的括号里。〔2分〕
〔1〕“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B 〕
〔2〕“散学了,你们走吧。〞〔 C 〕
〔四〕课外阅读 阅读《剥豆》完成21-26题〔13分〕
一天, 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碗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了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碗向我面前推了推。
看着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这可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干试出自己的选择。〞
一丝喜悦悄悄在心里散开,我欣赏儿子的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作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此想,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在加快。
儿子的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间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速度不觉间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碗的豆很快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重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完全没有了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改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地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想到自己瞻前顾后,当心翼翼,实在是过分了,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我们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片虚假的生存空间,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也要经过苦难才真实 .
22、文中画线句说“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作者“喜〞的是:〔2分〕
(儿子比赛时这种自信和大气)
23、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4分〕
〔1〕慢下来的原因是:〔“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此想,自然就慢起来了〕。
〔2〕快起来的原因是:〔想让孩子品尝一下失败的经历,以加强他心理的承受能力,并想让他明白在社会上生存靠的就是实力〕。
24、本文刻画人物采纳的主要描写手法有(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神态描写〕。〔3分〕
25、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的十分鲜亮,其中最特别的两点是:〔自信〕和〔大度、豁达〕。〔2分〕
26、本文的主旨可从多角度去体会,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2分〕
〔不要把孩子培养成为温室中的花草,要让孩子品尝一下失败的经历,会让他明白在社会上生存是要靠实力的,这样会更有利于他的健康成长〕。
四、 作文〔60分〕
请以“我生命中的一位良师〞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良师不仅仅是指教过我们知识的老师,也可以是对我们的学习、成长、生活等有过帮助的任何人物。〕
要求:〔1〕以记叙为主,可以兼有议论、抒情;〔2〕600字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