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问
一、小学数学教学提问应具有趣味性
小同学由于天性,关于所有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同学的好奇心,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提问加强同学对数学的兴趣,帮助同学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同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自然愿意花费更多时间去学习数学、了解数学,让学习变为一件有趣的事情。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就要将同学的兴趣合计在内,通过趣味性的提问,提升同学的参加度,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实现寓教于乐。
二、小学数学教学提问应具有指向性
数学课堂的提问除了要确保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强调逻辑性,即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目标明确,答案统一。提问只是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手段,不管怎样的提问,最终都一定要与所学知识有所关联,既要涉及课本中的重难点,也要保证同学能够理解回答。以"年、月、日'这一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立一定的情境"小明有一个非常快乐的家庭,每个周末或者休息日,他的爸爸妈妈都会带着他出去玩,马上就要到12月份了,同学们可以假设一下,小明现在在想什么呢?'通过这样的描述,可以很自然带动同学的情绪,让同学感觉自己就是假期参加者,对"小明'的想法进行不同的讨论。通过这个问题,同学既可以找出小明在12月份一共可以出去玩的次数以及准确日期,又可以开拓思维,锻炼同学的逻辑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提问应具有启发性
数学是一门学问,学问是学与问的简称,因此数学教学不只要有学更要有问,要让同学主动提出问题,质疑答案,习惯开动脑筋自主学习。课堂提问最好的模式是互相提问,教师提问同学以便了解同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学提问教师,是对所学知识的质疑与了解,只有实现互相提问,才干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当学习到"角的熟悉'时,教师可以先对角进行简要介绍,在同学心里留下一定印象,在章节结束后,教师可以问问同学"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同学心里假设存在不解,就会举手提问,这时教师可以问问其他同学"有没有人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其他知道答案的同学就会站起来解答疑惑,教师此时只必须要扮演引导者与总结者,在同学回答结束后进行补充即可。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让同学之间彼此学习,既加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又可以及时对同学不懂的知识进行补充讲解。
2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
提问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恰当地掌握提问的时机,可以使提问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当同学的思维还没有启动的时候,提问可以激发同学的悬疑,促使同学去主动探究答案,积极思索从而攻克难关。例如:教"分数的意义'时,我组织同学直观操作,将自己手上的12个圆平均分一分,把得到的一份举起来。(1)想一想,你得到的这一份,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有的同学举起1个,有的2个,有的3个,有的4个,有的6个)(2)为什么都是一份,有的同学举起的是一个,而有的是2个,3个,4个,6个呢?这是怎么回事,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分的?(3)同样的12个圆,都是平均分,都取了其中的一份,得到的圆的个数却不相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这堂课上,我选择适当的时机〔制定〕了一个个具有思索性的问题,把思索、施行的机会毫无保留地给了同学,同学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对12个圆进行平均分,得到的一份(圆的个数)和所对应的分数各不相同,这算是给了同学比较多的自由度,在分与取的过程中同学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可见,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课堂提问,是多么的重要。
提问还要讲究技巧
提问的技巧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种:(1)层递性提问: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由浅入深的提问方法。经层层剖析、层层推理,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从而引导同学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2)比较性提问:是指运用比较来提问的方法。它可在同种事物或不同事物之间进行,也可在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不同方面进行,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这种提问有利于同学认清事物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点,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加强记忆及灵活运用之目的,有利于发展同学的求同思维能力或求异思维能力。如"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异同点?'就是一种比较性提问。(3)扩大性提问:就是把现在所学的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提问的方法。这种提问能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穿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同学的发散思维。
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分配律时,提问:"我们还学过乘法的哪些运算定律?这些运算定律和乘法分配律有什么异同点?'引导同学进行发散性思维,在思索的过程中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4)反向性提问:是指利用反向思维法进行提问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引导同学作反向思维,培养同学的求异革新能力和想象能力。例如当同学知道了方程是一个等式时,师反问:一个等式一定是一个方程,这句话对吗?'这个问题一提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大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经过一番讨论,最后得出了结论,进一步加深了同学对方程的理解。课堂提问应依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采纳不同的技巧,注意常常变幻手法,切忌僵化成一个固定的模式。
3如何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一)同学注意力分散时
小同学年龄小,以无意注意为主,很难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事物上。时间一长,同学就会出现精力不集中,注意涣散的现象,做小动作、小声说话等,做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举动。在这种时候如果由教师指出不仅不会起到集中同学注意力的效果,相反还会打断正常的教学思路与进程。而此时提出一个富有趣味性与挑战性的问题,更能引起同学的关注,激起小同学激烈的好奇心,从而使同学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因此,在教学中当同学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时,我们要学会运用问题的悬念性来激发同学的好奇心,不断激起同学参加的热情与动力。
(二)在知识的重难点处
数学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在某一节、某一模块中有着知识点处于最核心的地位,是学习某块内容的关键,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重点。而难点则是同学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不管是重点还是难点这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只有特别重点突破难点,才干达成优良的教学效果。为了引发同学的关注,诱发同学的探究,我们可以在这些知识的重难点处设问,以此来让同学通过自我探究而达到透彻理解与牢固掌握的效果。
(三)同学思维受阻时
同学的认知活动本身就是一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按部就班的过程。尤其是小同学正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数学基础知识薄弱、生活阅历有限,他们在学习这些抽象而深奥的数学时不免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阻碍思维活动。此时我们可以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启迪同学,让同学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切入点,从而使同学的探究活动得以正常开展。
4怎么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制定
提问要重"情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提问既要重视知识的落脚点,也要注重兴趣性。所谓的情趣教学法,就是激发同学的情趣,使同学在充满情趣中学。要想同学有情趣,教师就得营造一种情感氛围,教师课堂上的情感变化,都可以感染同学,传递给同学。于是,教师在制定课堂提问时,就得让一些幽默、风趣的问题进入课堂。比方说一些有关的简短小故事,脑筋急转弯等。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和参加意识,使同学学得轻松愉快,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提问要重"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提出问题,总希望同学积极回答,那么同学在回答完问题后,也希望教师给他们一个定性的评价。如果同学回答后,教师不给予评价,同学就觉得答与不答,答对与答错都无所谓,就会丧失他们的信心。所以,教师提问让同学回答后,要及时的作定性评价。
提问要重"精练'
精练,就是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准确、准确,要与所授内容相关,让同学能理解,易接受;不要使同学问题都没听清楚,答非所问,甚至无言以答,造成冷场或者使同学失去信心,没有兴趣,导致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这样,一堂课教师包办代替,夸夸其谈,而同学却两耳不闻,反把教师的讲解当催眠曲,辛劳了教师,累倒了同学。为此,教师课堂提问要精练。
提问要重"适度'
数学教学本身是比较枯燥的,教师的提问主要是能够激发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让同学跟着教师走进教学内容。教师所提的问题要符合同学实际和同学的认知水平。于是,教师要依据教学的重难点潜心设置问题,问题的设置既要合计思维量,也要合计到不能过于简单,凡是"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问题不应该有。问题要有一定的革新性,开放性,层次性,要让同学积极思维,按部就班,层层深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最后使问题得以解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提问要重"激励'
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喜爱听好话,小孩还喜爱穿高跟鞋,戴高帽子。我们的同学也如此。一句激励的话语或许能使一个同学改变一生。为此,教师在同学回答完问题时,应该多一些激励,少一些批评。比方说,一个教师这样说一个同学:"你怎么搞的,连这个问题都答不上来。'那个同学当时脸煞地通红。在这时候我认为换个说法更妥当,没想到,教师不经意一句却伤害了同学的自尊心。所以,教师们在对待同学回答问题时,要多激励,少批评。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