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语文施行活动
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
【活动目的】
1.懂得提升视听能力的重要意义。
2.通过训练提升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逮住有效信息,丰富自己的生活,提升生活质量。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一段5分钟左右的录像〔例如《天气预报》、风光解说片等〕;
教师准备一部电影〔例如《冲出亚马逊》、《一个都不能少》《功夫熊猫1》《功夫熊猫2》《美丽人生》《纳尼亚传奇》等〕
【活动过程】
一、明确怎样视听:
1、导入:这节课,我们先看一段录像。
2、播放5分钟录像。
3、关闭录像后出示几个与录像有关的问题〔包括画面的、声音的〕,找几个同学回答。
对回答不到位的答案进行归类、总结。
4、指导同学阅读第205页课文内容,总结对视听内容回答不好的原因。
〔1〕准备不够。无目的、无准备,不知道今天为什么而听,为什么而看。
〔2〕态度不端正。心有旁骛,漫不经心,是看不好也听不好的。
〔3〕方法不妥当。视听效率的凹凸,取决于视听的方法和习惯。
5、怎样才干加强视听能力、提升视听质量呢。〔让同学依据课文内容归纳、总结〕
〔1〕 明确目的;
〔2〕充分准备;
〔3〕态度端正,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4〕方法得当,善于抓住主要情节、重点要点,眼耳并用。
二、有准备地进行一次视听:
1、利用恰当时间,由教师结合同学意愿,让同学观看准备好的一部电影。看前提醒同学注意:
〔1〕影片中的主要人物。
〔2〕影片的主要内容。
〔3〕关注细节。
2、观看影片。
3、谈观后感想。
就主要情节、重要细节,或对影片的某些地方谈点自己的看法,或谈一谈看完影片后你的思索。〔形成200字左右的文字。〕然后全班同学交流感受。
三、将两次视听活动做比较,强调提升视听能力、加强视听质量的方法。
【活动补充】
如有可能,进行一次听力训练。下面的素材供参照。
听力训练〔教师朗诵,也可自己找一段录音内容制定问题〕
气度也称气量,一个有气量的人,往往是胸有大志而又能体谅别人的人。胸有大志,就不会计较小事,不争一日之短长、一言之褒贬;体谅别人,就能容忍别人的缺点。
古之成大器者,都是有气度的。
唐朝的韩愈和柳宗元在政治见解、文学见解上很不相同,两个人几乎论战了一生。但是,当柳宗元死后,韩愈怀着哀痛的心情写了《柳子厚墓志铭》,赞扬了柳宗元品行上的高风亮节,并没有因为多年的政治和文学论点而耿耿于怀。
谅解别人,不计较别人对自己的褒贬,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情操高度。人与人之间,争论是不免的,但不能记仇,事过之后,仍以同志、同学、朋友对待他,这样才算得上有气度。
伟大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是人类友谊的典范。这种友谊是基于共同的伟大革命理想而建立的,也是靠彼此的理解、谅解来巩固的。恩格斯在夫人逝世后,由于没有接到马克思的哀悼信,也曾有些难过。但是,他对马克思的经济资助始终如一。后来,恩格斯得知马克思一家在获悉他夫人逝世消息后,曾痛苦万分,哭得很伤心,他又主动向老友一家表示了歉意。革命导师的这种博大胸怀,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青少年在培养自己道德情操时,要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气度培养,克服斤斤计较的毛病,克服嫉妒 思想,克服猜疑心理,这关于成就大器是很有帮助的。一个人只有理解别人,谅解别人,才干获得别人的理解和谅解。只有人与人之间形成了和睦友好的关系,社会上才干形成积极健康的优良氛围。
依据你听到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一个有气量的人往往是 而又能 的人。
2、文中两个事实论据涉及4个有气度的人物,其中特别欣赏的两个人是〔 〕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 恩格斯
3、我们青少年培养气度,应克服哪些不良习气?
最后,让同学结合课本上的内容思索总结,听话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专心听话要求听话人思想要集中,听懂、记住说话人的意思,如果边听边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就会听不明白,记不住,甚至听错,这样不仅会浪费时间,有时甚至还会耽误大事。
〔2〕专心听话要求听话人不仅要听懂别人话语的意思,而且要掌握话语中有价值的、有启发的东西,从中发现一些以往不了解的内容或不懂的道理,或从中引申出一些值得进一步思索的问题,及时抓住对方讲话的要点。这就要求听话人自觉、主动地倾听,做一个积极的听众,以便从中尝到更多的知识。
〔3〕专心听话要听懂说话人一些有深意的话语。有些话语包涵了说话人内心深处的东西,要理解这些话语必需借助于说话人的表情、语调、语气,因此别人说话时,一定要耐心专注地倾听,注意察颜观色。
〔4〕专心听话还要自觉地排除其它声音的干扰,养成能够边听边思索边分析的优良习惯。
【巩固训练】
1、与同学合作,依据自选的一则故事,制定几幅画,构思要连贯、完整,为每幅画配上解说词。然后由一位同学看着画面讲故事,其他同学边看画边听故事。
2、利用课余时间,连续看一档固定的电视节目,并与自己的家人做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