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训练题
八 古诗词鉴赏
班级 姓名
一、阅读《关雎》【原诗略】,回答问题。
1、下面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
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
焦灼的心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
和优雅的品行。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二、阅读《蒹葭》【原诗略】,回答问题。
3、本诗以“ 〞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而不得的苦恼心情。
4、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
答:
5、诗中哪些句子说明男主人公的意中人是可望不可即的?
答:
6、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
面?
答:
7、本诗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
答:
8、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答:
9、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答:
10、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
达效果。
答:
三、阅读《关雎》【原诗略】,回答问题。
1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12、以下关于《关雎》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关雎》选自《诗经·周南》,是一首描写青年热恋采集荇菜的女子
的诗。
B.“兴〞是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
C.本诗结构严谨,起伏相间,四字句贯穿全篇,节奏欢快,形式整齐,
感情奔放。
D.诗句多用“参差〞“辗转〞“窈窕〞等双声叠韵词,使得诗歌音韵和谐。
13、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是哪一句?
答;
14、谈谈你对“琴瑟友之〞中“友〞字的理解。
答:
四、阅读《石壕吏》【原诗略】,回答问题。
15、《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
16、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哪一句展开?
答:
17、展开丰富的想象,各用一两个恰当的词语描述“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
苦〞这句诗中吏、妇当时的情景。
答:
18、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
说明了老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
19、简要谈一谈《石壕吏》在艺术构思上的特点。
答:
五、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诗略】,回答问题。
20、品析以下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21、诗歌最后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答:
22、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
答:
六、阅读《卖炭翁》【原诗略】,回答问题。
23、“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答:
24、“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25、“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答:
26、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状况?
答:
七、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诗略】,回答问题。
27、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答:
28、为什么“海内存知己,天际假设比邻〞会成为千古名句?
答:
八、阅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诗略】,回答问题。
29、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
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 ,
言外之意是 。
30、“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欣赏。请作简
要赏析。
答:
九、阅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原诗略】,回答问题。
31、颈联中“空〞字用得极好,为什么?
答:
32、“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33、请从内容和情感两个方面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
答:
34、诗的尾联动静关系处理得很巧妙,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
十、阅读《送友人》〔李白〕【原诗略】,回答问题。
35、首联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
36、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的“横〞与“绕〞写得极妙,试分析。
答:
37、颔联中“孤蓬〞是比喻手法,照顾诗题中的“友人〞,其中的“孤〞字
有何妙处,试简要赏析。
答:
十一、阅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原词略】,做题。
38、以下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上阕主要通过对“缺月〞“疏桐〞“幽人〞“孤鸿〞等事物的描写,营
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B.“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是虚写,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
物我相融,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加具体感人。
C.“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世无知音,孤苦
难耐,情何以堪!
D.词作托物写怀,是词人对人生的反省,也是对理想的遵守。
39、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做简要赏析。
答:
十二、阅读《卜算子·咏梅》〔陆游〕【原词略】,回答问题。
40、词的上阕通过“驿〞“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
的意境;下阕则写出了梅花 的品质。
4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相关背景赏析
并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答:
【附:参照答案】
1、D〔解析:此句为表现男子而不是说“窈窕淑女〞。〕
2、【示例】运用“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答出“比兴〞“重章叠句〞并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亦可〕
3、蒹葭
4、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5、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6、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7、景物特点:凄清而苍凉的秋景。作用: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
8、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
9、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10、全诗三章,采纳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亮,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激烈的感染力。
11、C 12、A
1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14、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她,把她当作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
15、官差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16、有吏夜捉人
17、吏:凶神恶煞、声色俱厉。 妇:涕泪交加、苦苦诉求。
18、老妪是一个善良、凄苦、机智、有胆略,能强忍痛苦,保护家人的人。
19、明写老妇人一家的遭遇,暗写官吏的凶横残暴。一明一暗,构思巧妙。
20、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且富有浓烈的情感——好不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使得诗人焦急万分。
21、直抒胸臆,情感由前三段的记叙一家之苦升华到最后的忧国忧民之情。
22、这两句属于环境描写,写黄昏秋雨之前的景色,渲染出一种黯淡阴冷的氛围,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床头屋漏无干处〞作铺垫,而且烘托出诗人凄恻悲惨的心境。
23、“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亮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24、既写出了牛车的重量,又写出了卖炭翁的辛劳,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
25、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26、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掠夺,反映了“宫市〞带给劳作人民的不幸。
27、“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或“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8、因为自古以来写离别的大多十分伤感,而王勃这句诗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与朋友的友情之深,又写出了昂扬乐观的心态,全无悲观之意,表现了诗人豁达的情怀,所以会成为千古名句。
29、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希望张丞相能助自己一臂之力
30、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的手法,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的气势。
31、“空〞,意为使人心空灵,生动地表现出禅院环境的清幽、自由,使人的烦恼俗念顿时消失。
32、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都消寂,而仅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使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一瞬间成为永恒。
33、这里曲径通幽,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潭水,不仅让鸟儿欢悦,而且让杂念涤除,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对人的熏陶作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陶醉之情。
34、“静〞是指“万籁此都寂〞,“动〞是指“钟磬音〞,用“钟磬音〞的悠扬不绝衬托环境的清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
35、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描述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点出送别地点,饱含着诗人的惜别之情。
36、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用词准确而传神。
37、“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
38、B〔这两句是实写〕
39、这句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挑拣了所有寒枝也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上,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表达了词人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境况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40、寂寞、苦闷、凄清 高洁、坚贞〔不慕名利、傲立风雪〕
4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就算被摧残,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却香气依旧。词人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要遵守节操的决心,同时也体现了词人对梅花的欣赏、敬佩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