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梧州市第十一中学七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第 二 单元 课题《最后一课》 〔第一课时〕
班级: 同学姓名: 使用时间:第四周 制定者:童梦霞
课题
《最后一课》
课程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利用小说的三要素来理清文章内容。
3、心得小说所表现的激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依据小说三要素来理清文章内容。
难点:心得小说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同学的爱国主义感情。
一、学前准备〔3分钟〕
爱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法国作家都德通过《最后一课》这篇小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爱国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10分钟〕
【自主学习】:
一、查字典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出汉字。
踱〔 〕 督学〔 〕 郝叟〔 〕〔 〕 xié〔 〕持
后悔〔 〕( ) 钥匙〔 〕〔 〕 磨损〔 〕
宛转〔 〕 chéng fá〔 〕〔 〕 qí dăo ( )( )
二、作者简介:都德〔1840~1897〕,法国小说家。1868年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庞大成功,并以此在法国文坛上享有“著名小说家〞的声誉。《最后一课》写于1873年即普法战争的第二年。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侵占巴黎,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持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乡村教师韩麦尔给同学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三、 小说简介:
1、 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1) 小说的三要素分别是: 、 、 。
〔2〕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 描写、 描写、 描写、 描写、 描写。人物是小说的中心,反映文章主题。
〔3〕 环境包括: 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衬托人物性格、感情; 环境,交待时代背景。
〔4〕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 、结局。
四、能力检验: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小说三要素〞的大概位置 ,在书上用不同的符号简单标记一下。
三、讨论交流〔20 分钟〕
【合作交流、展示】:
整体把握:
1、 你能理清课文的情节吗?课文的情节可分为哪几个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提示:依据地点和时间变化〕〔此题训练掌握小说情节〕
2、 这天的学校跟平常有哪些不同之处呢?这里用了什么手法呢?其作用是?〔提示:从上学时的环境、上课前的气氛、老师、同学的表现去发现,并划出来〕〔此题训练掌握小说的环境、人物两要素〕
题目小结:通过两个题目,我们已经清楚的了解了本文的小说三要素……
掌握细节:
3、〔1〕本文着重写的是哪两个人物?他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其他人物起什么作用?〕〔此题训练区分人物角色主次及互相关系〕
(2) 韩麦尔先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有没有对小弗朗士的成长起到什么作用?小弗朗士在这一课中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此题训练如何抓住重点人物间的关系〕
4、通读课文,想一想:〔1〕作者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来刻画小弗郎士?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找出文中具体语句加以揣摩〕〔此题训练人物描写方法〕
5、作者从人物描写的哪几个方面刻画韩麦尔先生?在课文中具体找出来。他的哪个表现最令你印象深入?
四、归纳小结〔3分钟〕
【方法积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快速有效的利用小说三要素的特点,迅速把握文章内容〕
五、拓展巩固〔5分钟〕
【当堂训练】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喧哗 喧闹 吵闹
①、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________,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得到。
观察 检查 视察
②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________或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严正 宁静 严厉
③、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___________的气氛。
惊奇 惊异 诧异
④、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__________,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
后悔 后悔 懊恼
⑤、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___________当时没常到学校里来。
责备 责怪 谴责
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__________自己的地方吗?〞
宁静 安宁静静 宁静 平静 静悄悄
⑦、可是那一天,一切偏_________的。
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___________!只闻声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他们跟我们一样___________。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_________的教室。
我的心略微_______________了一点儿。
六、难点存疑
是否还有疑点,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课后提问:
七、作业布置
发挥想象:
一、 下课后,韩麦尔先生何去何从?写一段话。
二、 如果你也在那堂课上,你觉得你会是谁?说说为什么,并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