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东省湛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080342 上传时间:2025-04-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1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湛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东省湛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湛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Web4.0时代的到来和5G新技术的兴起,以及在三网融合、自媒体等新语境背景下,弹幕评论成为“互联网+〞时代独特的文艺评论新样式。它最早出现在弹幕视频网站,又陆续现身于主要视频网站,并用“弹幕电影〞的新身份堂而皇之地登上了电影大银幕,形成一种新的观影形式和评论样态,成为继点击率、收视率、上座率之外的又一隐性评价体制。 与以往的传统文艺评论不同,弹幕评论在技术助力下打破了原有的话语壁垒,给观众更多的话语空间和展现舞台。传统文艺评论从业者大多以传统媒介为话语平台,用理论分析和文本对照的方式,对文化现象或者艺术作品进行高屋建瓴的评价。他们不仅需要有完备的知识体系和理论建构,还需要得到同领域学者的专业肯定和价值认同。这种专业化和高门槛的评论方式,形成某种特定的话语权,并且在动态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相对稳定的学术圈层,是较高水准的评价与分析。 相较传统文艺评论,弹幕评论用更加开放、多元和包容的姿态,来迎接观众的广泛参加和话语表达,也彰显了大众文化时代的自我言说。弹幕评论的准入机制,吸纳了更多的一般受众,评论内容不再拘泥于学院派的理论批评和学理研究,高深的思想内涵被多元的情绪表达取代,深奥的专业词语被幽默的自说自话消解,大家在这里同处一个话语平台,学识差异和教育背景被画面背后匿名的网络身份所虚化。 弹幕评论“所见即所得,所思即所写〞的便捷特质,跨越了身份差异,使民间文化在多样文化形态中脱颖而出、另辟蹊径。弹幕评论沿袭民间文化自娱自乐的特点,关注日常通俗趣味的自发性表达,在多元话语体系中寻找自己特有的评论方式。 比如,传统文艺评论对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是基于“国家形象建构〞“家国情怀〞“全民记忆〞“共同体美学〞的学理分析,而弹幕评论更多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这盛世如你所〞“原谅我没出息,一直在掉眼泪〞等真挚表达的简短话语。尤其当传统文艺评论因为圈层界限而显得曲高和寡时,以弹幕评论为代表的民间文化便浮现出一种出奇制胜的力量。 目前,弹幕评论的主体是互联网上最活跃和最有表现欲望的青年一代,他们对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转型和价值转变有着敏感的体察,也是直吐胸怀和直抒己见的一代。青春的特质和虚拟的空间,给青年更为广阔的话语平台。伴随视觉文化成长的一代,早就已经熟悉了影像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深谙画面背后的文化内涵,加上长期以来的碎片化阅读习惯和多屏互动的视觉审美行为,让他们能在视觉欣赏和话语表达中互相兼顾,既不会错失画面的关键情节和出色内容,又能给出恰到好处的即时感受和体验评价。 弹幕评论消解了传统文艺评论的特质,而成为全民皆可参加的无门槛表达,其中既有高谈阔论的学术大家,又有平凡质朴的一般观众,既有老成持重的成年长者,也有新潮另类的初生牛犊。他们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性别差异和个人喜好,暂时被这种直观、当下和即时的交流方式遮蔽,用全新、零障碍、无差距的“新的打开方式〞营造出新的话语空间。 〔摘编自郝静静《视觉文化的新生力量——关于弹幕的几点熟悉》,《光明日报》2020年5月13日〕 1.以下关于“弹幕评论〞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弹幕评论〞是“互联网+〞时代一种文艺评论新样式,已成为与点击率、收视率、上座率并列的显性评价体制。 B.“弹幕评论〞打破了原有的话语壁垒,用更加开放、多元和包容的姿态,给观众更多的话语空间和展现舞台。 C.“弹幕评论〞具有便捷性、多样性、趣味性、即时性、直观性等特点,其主体涵盖了全民的各个年龄阶段。 D.“弹幕评论〞代表了民间文化,其简短真挚的表达突破了圈层界限,从而取代了传统文艺评论的正统地位。 2.以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弹幕评论的出现、特点、参加者等方面,阐述了弹幕评论作为视觉文化新生力量的优势。 B.文章第二、三段运用比较论证,比较了弹幕评论和传统文艺评论的不同,论证了弹幕评论质量更优于传统文艺评论的观点。 C.文章第五段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为例,罗列并比较了传统文艺评论和弹幕评论的具体表现,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D.文章紧扣当下热点现象,以提出论题再具体分析的方式展开论证,思路清楚,逻辑严密。 3.依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文艺评论多以传统媒介为话语平台,门槛高,专业性强,需要完备的知识体系和理论建构,这限制了一般受众的广泛参加。 B.弹幕评论更加开放、多元和包容,可以表达多元的情绪,可以白说白话展示幽默,匿名的网络身份虚化了现实中的学识差异和教育背景。 C.青年一代由于对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转型和价值转变有着敏感的体察,故而能够直吐胸怀和直抒己见,最终成为弹幕评论的主体。 D.弹幕评论营造出新的话语空间,无门槛,零障碍,无差距,无论年龄大小、教育背景、性别差异和个人喜好,皆可参加表达和交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早在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社会就曾兴起分餐热。伴随着“非典〞的退却,分餐制便鲜有人提及。 新冠肺炎疫情,让分餐制再度进入社会视野。依据世卫组织统计,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前列,而在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主要途径之一。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张宏冰指出,传统的合餐制为健康埋下隐患,可使多种病毒、细菌在就餐者之间传播,比如幽门螺杆菌、感冒病毒等都可能在互相夹菜时不经意间传染给他人。还有比如感冒、肝炎、痢疾等疾病,都会通过口水、筷子和餐具传播。 此前,各地公布的疫情案例中,已发生多起家庭聚集或外出聚餐病例。专家表示,很多家庭聚集性感染的发生,都与共餐密不可分。 〔摘编自新华社新媒体2020年3月24日,《分餐制,落实真那么难吗?》〕 材料二: 依据新华睿思·数媒智慧分析平台数据,在最近两个月来,关于分餐制话题的关注度不断上升,全国范围内信息量累计达到1039539条。其中,3月14日的单日信息量高达30183条。 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传播,自疫情发生以来,已经有多个省市明确倡议使用公筷公勺,部分地区还将公筷公勺使用状况列入优秀评选标准,促进餐饮服务单位推广使用。各地的呼吁倡议得到了网民的积极响应,多数网民对分餐制表示支持。   〔摘编自新华网2020年4月6日,《大数据告诉你推行分餐制“卡〞在哪》〕 材料三: 这些年,公筷、分餐等一直没能大范围推广,一个毋庸讳言的原因是有些人觉得此举太矫情,属于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不符合中国传统餐饮文化理念。可实际上,“分餐制〞并非什么“舶来品〞,在过去的几千年历史当中,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方式一直都是“席地而坐,分案而食〞的分餐制,不少流传千载的文献和画作都对我国古代“分餐制〞有具体生动的描述。从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可以看出,画中一人一桌,桌上食物也是一人一份。这种饮食方式再往上追溯,甚至可以一直追溯到史前民族文化时代。在山西襄汾陶寺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木质食案,长仅1米,宽30厘米,只供一人使用,被认为是分餐制的产物。只不过,此后由于生活方式变迁、民族融合等原因,“合餐制〞逐渐成了国人日常餐饮习惯的“主流〞。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2020年2月29日,《除了禁食野味,还有一项“餐桌革命〞迫在眉睫》〕 材料四: 从整个社会来看,只有少数人有分餐意识,而很多人没概念,想分餐或使用公筷反而“另类〞。新华网对近2万名网友的问卷调查显示,4成网友赞成分餐制推广,而3成网友则表示反对。很多人没有建立起使用公筷的习惯。有的饭店会在每个餐位上放两双筷子。但大多数客人都没有将两双筷子交替着用,有时吃着吃着就忘了。对餐饮企业来说,推广公筷的成本不会很高,且无须破坏菜品外形,但之前绝大多数餐饮企业都没采纳“公筷制〞,主要因为经营者觉得“反正不会用〞“放了也是白放〞。传统文化也成为一个制约分餐制的重要原因。因传统文化和习俗、人情的影响,大多数中国人喜爱热闹的合餐,分餐显得有些“高冷〞“不合群〞“有见外之嫌〞。特别是在乡村地区,推动公筷制和分餐制的难度较大。还有一些企业担心,分餐制会提升餐厅成本,一些特色菜品不宜分装。多位餐饮企业负责人表示,厨师或服务员分餐的方式,势必会增加人力物力成本,且一些需要雕花、摆盘等特别技艺的菜品需确保上菜时的完整性。 此外,记者梳理发现,此次疫情之前,不少地方都出台过关于推动分餐制的指导政策。但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条例缺乏强制性和实施细则,随着时间推移,很多规定和倡议最后不了了之。 〔摘编自信网传媒2020年3月25日,《疫情成推广分餐制契机“舌尖上的文明〞需各方同筑》〕 4.以下关于“分餐制〞与“合餐制〞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合餐制〞为健康埋下隐患,多种病毒、细菌会通过口水、筷子和餐具在就餐者之间传播。疫情之下,易发生家庭聚集性感染。 B.“合餐制〞后来成为中国人日常餐饮习惯的“主流〞,主要是由于漫长历史中生活方式变迁、民族融合等原因。 C.“分餐制〞并非是专属于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方式,是符合中国传统餐饮文化理念的。 D.“分餐制〞难以落实主要受传统文化和习俗、人情的影响,中国人都喜爱热闹,认为分餐显得“高冷〞“不合群〞“见外〞。 5.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图表1:“分餐制〞话题信息量趋势演变图显示,疫情突发以来,“分餐制〞话题信息量在3月14日达到舆论热度的峰值。 B.图表2显示,有近4成的网友认同“分餐制〞,超过一半的网友倾向于“公筷公勺〞制,仅有一成左右的网友存在抵触心理。 C.关于以盘装菜为主的中餐而言,“公筷公勺〞相关于“分餐制〞更容易为人接受,网民对公筷公勺的认可度也更高。 D.“分餐制〞话题往往在疫情突发时被热议,而在疫情后被忽略。这次新冠疫情带来的“分餐制〞话题关注也不例外。 6.当前推动“分餐制〞“公勺公筷〞制中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杀  猪 周东明 金狗村穷得叮当响,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村。在金狗村,最穷的困难户就数村东头苟老汉家。 在金狗村负责扶贫的小王,今年二十八岁,是县文化馆的后备干部。 春上的时候,为了帮助苟老汉脱贫,小王把行李搬到了苟老汉家里,他下决心,要让苟老汉今年脱贫。 小王搬到苟老汉家后,日子一长,总觉得,苟老汉家与别人家不一样,缺点啥东西,缺啥呢? 小王一时还真说不上来。 有一天,他听到隔壁邻居家的猪嗷嗷叫唤声,才知道苟老汉家没有养猪,原来是缺猪。 小王问苟老汉,你家里咋不养头猪呢?不但可以杀猪吃肉,剩余的猪肉,还可以拿到集上,换点零花钱。 苟老汉挠挠头皮,说,就是两口人,吃不了多少,另外……苟老汉说着,不好意思地笑了,又说,手头紧,没有抓猪仔的钱。 第二天早上,小王掏钱托村西头的刘国顺去集上,给苟老汉抓回来一头猪仔。 几个月过去,小猪仔风一样地长,很快就有三四百斤了。 眼瞅着进了腊月门,北方有句俗语,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宰猪。 刚过腊八两天,苟老汉就找小王,笑眯眯地说,小王同志,腊八也过了,我想把猪杀了,可以么? 小王一听,说,您自家的猪,您说了算。 苟老汉又笑了,说,到时要请你吃杀猪菜。 行。小王也笑了。 我还要把全村的人都请来吃杀猪菜,好好地热闹热闹。 苟老汉要杀猪,还要请全村人吃杀猪菜的消息,不胫而走,传得人人皆知。 就在苟老汉要杀猪的头天晚上,乡里扶贫工作队的于队长,来到了金狗村。他告诉小王,省里扶贫验收评估小组,要来金狗村验收扶贫工作,还特意告诉小王,苟老汉家里的猪不能杀。 为啥?小王不解地问。 这头猪,是扶贫工作成果,要进行验收。于队长说。 养头猪还是扶贫工作?小王懵了。 对呀,因为这头猪,应该计入苟老汉的家庭经济收入,这是计算苟老汉家是不是脱贫的重要指标。 苟老汉家里的猪,是准备杀了过年吃肉的,还能算家庭经济收入吗?小王问。 能,你想想,他家两口人,能吃那么多的肉吗?吃不了怎么办,是不是要拿到集上卖掉?于队长反问道。 于队长不等小王回答,又说,你计算一下,苟老汉的这头猪,至少有三百多斤吧,按今年的市场价格,每斤25元钱,这头猪就能卖七千多块钱,老两口儿每人收入就达到三千多块钱,这样一算,他家是不是就脱贫了?他家脱贫了,金狗村不是也就脱贫了吗? 小王没有回答于队长的问话。 于队长拍拍小王的肩膀,说,怎么样,小伙子琢磨琢磨,我说的对不对?说完,于队长走了,走出一截路,又回过头,冲着小王笑笑。 小王站在原地没动,他想于队长刚刚说的话,似乎有点道理,苟老汉如果把猪杀了卖肉,完全可以净赚五六千块钱,那样的话,苟老汉就可以脱贫了。苟老汉脱贫了,金狗村也就脱贫了,自己的扶贫工作不就完成了吗?他想到这儿,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 但是他又一想,养一头猪,就脱贫了,这样的脱贫稳定吗?如果猪肉不是今年这个价格呢? 这样一想,他又认为这头猪,不能作为苟老汉家里的经济收入。但是于队长已经告诉自己,苟老汉家的猪,先不能杀,可是明天早上,苟老汉就要杀猪了,还要请全村人吃杀猪菜呢。 第二天早上,小王告诉苟老汉先不要杀猪,就急匆匆去了乡政府。 咋,我杀猪还要乡里说了算吗?苟老汉问。 不是,有些事一时半会儿,和您说不清楚。 小王来到乡里时,乡里的几个领导正在开会,会议内容是苟老汉家里养的这头猪,能不能算作他家的经济收入,因为全乡养猪的人不只苟老汉一家。 有人同意小王的看法,认为这是农民家里准备杀了过年吃肉的猪,不能算作经济收入。 有人不同意小王的看法,认为像苟老汉家里吃不了的肉,会拿到集上去卖肉换钱,卖肉的钱,应该算作经济收入。 还有人说,一头猪不算经济收入,养两头猪,其中一头可以算作经济收入。 乡党委书记最后说,苟老汉家里养的这头猪。事情虽然不大,但是很有普遍意义,政策性很强,处理不好,会提升我们扶贫工作的“错退率〞,我建议把这个问题上报县委,等候县里的明确看法,再定吧。 小王一听,急了,问,那苟老汉家的猪,是杀还是不杀啊?这眼瞅着就要过年了,苟老汉家还要过年吃肉呢。 乡党委书记说,没有得到县里的答复前,不能杀猪,确切点说,在省扶贫验收评估小组没来之前,不能杀猪。 小王回到金狗村时,苟老汉拉着他的手,笑哈哈地说,哎呀,你咋才回来啊?快快,乡亲们都等你吃杀猪菜呢。 怎么,你—— 我把猪杀了,自家的猪,杀不杀,不用他们管。 小王也笑了,说,乡里领导也同意,您把猪杀了过年吃肉。 是吧,乡里领导就是体谅咱们老百姓。 这次吃到的杀猪菜,是小王有生以来觉得最香的杀猪菜。 〔摘编自《山西文学》2020年第3期,有删改〕 7.以下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苟老汉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村金狗村最穷的困难户,小王担负起让苟老汉脱贫的重任。 B.小王掏钱为缺钱的苟老汉买猪仔,小王把猪养大了却面临着这头猪该不该杀的疑惑。 C.一边要杀猪过年,一边要验收扶贫工作而不准杀猪,矛盾冲突构成文章的一大波澜。 D.“乡里领导也同意,您把猪杀了过年吃肉〞,此话从侧面表达出小王当时的复杂心理。 8.文章两次写“小王也笑了〞,谈谈你对“小王也笑了〞的理解。 9.文中的小王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魏征,巨鹿人也。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假设,从容对曰:“皇太子假设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日:“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假设是!〞 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假设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假设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二》〕 〔乙〕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慧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节选自《谏太宗十思疏》〕 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B.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C.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D.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1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洗〔xian〕马,一作“先马〞,即在马前驰驱之意,为太子的侍从官,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职。 B.太宗,中国古代帝王谥号。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开国皇帝的谥号通常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帝王的谥号多为“太宗〞。 C.中钩,指春秋时管仲用箭射中公子小白衣带钩的事。管仲曾辅佐齐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位,小白即位为齐桓公后,既往不咎,以管仲为相。 D.三驱,指古代圣贤之君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另一种解释是田猎活动以一年三次为度。 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征颇有深谋远算。在太宗和隐太子的权力斗争中,魏征劝谏李建成早做打算,后来面对太宗的指责,魏征坦言李建成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听从自己的看法。 B.魏征被赞忠诚奉国。魏征欣幸碰到了赏识自己的皇帝,竭尽才力来效劳。太宗李世民夸赞他忠心为国,直言劝谏前后二百多件事,都称自己的心意。 C.魏征在朝遭人嫉恨。魏征之前是追随隐太子的,隐太子被诛后,又转而投奔太宗李世民并被委以重任、厚加礼遇,因此,朝中长孙无忌等近臣颇为嫉妒。 D.魏征敢于犯颜直谏。魏征经常不顾情面地劝谏太宗李世民,不许他做错事。他向唐太宗提出“十思〞的建议,劝谏太宗安不忘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2)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慧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李嘉祜 细草绿汀洲,王孙耐薄游。 年华初冠带,文体旧弓裘①。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使君怜小阮②,应念倚门③愁。 [注]①弓裘:《礼·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后以弓裘比喻子承父业。②小阮:阮籍的侄子阮咸,叔侄二人都在“竹林七贤〞之列。③倚门:典出《战国策·齐策六》,齐王的宗族王孙贾,15岁就被召进宫当齐王的侍臣。他母亲很爱他,每当他入朝,总要一再叮嘱他早些回来。如果他回家晚了,母亲就会焦急的倚在门外等他回来。 14.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细草绿汀洲〞一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汀洲,说明送别的地点在水边;细草绿,表示时值早春。古人经常把春草和离情联系在一起。 B.“年华初冠带,文体旧弓裘〞两句是对被送者王牧的介绍和赞许。描写了王牧风华正茂、才华横溢的形象,用“弓裘〞的典故,表达了对王牧的赞许。 C.“使君怜小阮,应念倚门愁〞两句实写叔侄见面后的情形。叔父不舍得王牧离开,一定会倚靠在门边哀愁地目送王牧的离去。 D.这是一首送行诗,无论离别免不了引起惜别之情,但也被替对方高兴的心情掩盖了。这就决定了这首诗的明快基调。 15.颈联中的“争〞和“乱〞两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16.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 (2)《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 (3)《师说》中,“____,____〞两句阐述了可以向比自己年纪小的人请教问题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去年大雪节气,云龙湖湿地景区,那只熟悉的银鸥又____。这只银鸥让我想起了《放鹤亭记》。公元1077年春天,苏东坡在徐州为官时,一项乐趣便是____放鹤亭前,晨送鹤去,暮迎鹤归。有时,送鹤迎鹤的间隙,他在饮鹤泉边怀古,群羊坡上吟唱。做太守不到两年,却留下一百多首____的诗作,光赞美云龙山的就有十几首。这还不算那篇千古流传的美文《放鹤亭记》。 《放鹤亭记》中曾言“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彭城之山〞恰是位于“西一面〞的云龙湖。苏东坡曾想,“假设能引上游丁塘湖之水,则此湖____杭州〞。(    )。1994年,云龙湖与西湖结为“姊妹湖〞。徐州苏堤也和西湖苏堤一样,流传着许多关于苏东坡的传说、故事;在十里长堤如一首无字的长诗,诉说着云龙山和云龙湖。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如约而至  伫立  脍炙人口  俨假设 B.如约而至  矗立  脍炙人口  宛然 C.不期而遇  伫立  喜闻乐见  宛然 D.不期而遇  矗立  喜闻乐见  俨假设 18.以下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云龙湖经过改造后面貌焕然一新。 B.其后的图景,殊不知正如他所愿。 C.殊不知,其后的图景正如他所愿。 D.经过改造后的云龙湖景色堪比西湖。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十里长堤如一首无字的长诗,诉说着云龙山、云龙湖 B.在十里长堤如一首无字的长诗,诉说着云龙山、云龙湖的韵致 C.十里长堤如一首无字的长诗,诉说着云龙山、云龙湖的绵长韵致 D.十里长堤如一首无字的长诗,诉说着云龙山、云龙湖的绵亘韵致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印象里,①_______,急性病、危重病都得指望西医。俗话说,急惊风遇上慢郎中。中医慢,似乎成了它独有的诊疗特征。但这次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②________。 在一线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中医不但未缺席,而且是深度介入、广泛干预。中西医结合,成为防控新冠肺炎总体战的主旋律。中医人深入发掘古代经典名方,结合临床施行,形成了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筛选出了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一批经济、有效方药。③_______,中医药这个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屡经考验,好使、管用,并且经济易行。   22.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 “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三山五岳,巍峨屹立;如五谷丰熟,养育万方。一代代中华儿女,在诗词的陶冶下,怡情悦性,奋发向上。〞这是2020年1月28日开播的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第一场开场白。 “读杜甫的诗,让人感到来自历史深处的一种温情、博爱与力量。这次疫情,更让人深入感受到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伟大的艺术一定是关于人性的,而关于人性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拍的是杜甫,说的是人类共通的情感和价值。〞这是观众关于今年4月6日BBC〔英国广播公司〕推出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发出的感慨。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从唐诗、宋词到元曲,千百年来,中华诗词以其无限的魅力超越时空,她动人的诗句,丰富的情感,人文的光辉,历经岁月洗礼而历久弥香。 学校要举办一次演讲活动,主题是“中华诗词的恒久魅力和时代价值〞,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熟悉与思索。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照答案   1.B 2.B 3.C   4.D 5.D 6.①个体层面:民众认知不准确,分餐意识不充分,分餐习惯没养成。②餐饮企业层面:餐厅成本、菜品样式的合计。③政府层面:政策条例缺乏强制性和实施细则。④文化层面:传统文化和习俗、人情根深蒂固的影响。〔答出三点即可。〕   7.B 8.①小王第一次“也笑了〞是因为:小王掏钱托人帮苟老汉买的猪仔养大了,苟老汉征求小王看法,想杀猪过年,并盛情邀请小王吃杀猪菜。小王的“笑了〞体现出小王见到扶贫成果,心里高兴。②小王第二次“也笑了〞是因为:小王赞成杀猪,苟老汉保持杀猪,可是为了扶贫验收评估,于队长等领导却说不能杀猪,小王夹在中间,有点儿左右为难。小王笑着说的话,既体现出内心的无奈,也是关于队长等人的一种反讽。③文章两次写“小王也笑了〞,表现出小王态度温柔、平易近人的性格特点。 9.①尽职尽责。他为了扶贫,把行李搬到了苟老汉家里。②勤思索,善联想。他分析苟老汉致贫原凶,听到邻居家猪的叫声,便找到了问题所在〔缺猪〕。③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小王掏钱托人去集上给苟老汉买猪仔。④态度和气,有民主精神。文中写他的笑,写他尊重苟老汉的看法等。⑤有工作经验,说话有艺术,苟老汉杀了猪,他却瞒着说“乡里领导也同意,您把猪杀了过年吃肉〞。   10.A 11.B 12.C 13.(1)魏征素来有治国的才干,性情刚强正直,没有畏缩屈服的事。 (2)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解析】 【分析】 10. 译文:魏征过去确实是我的仇敌,但他能为侍奉的主子尽心出力,这是很值得称道的。我能够提拔重用他,自比古人应无愧色!魏征经常不顾情面恳切劝谏,不许我做错事,所以我器重他。 应选A。 11. B项,“太宗,中国古代帝王谥号〞“开国皇帝的谥号通常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帝王的谥号多为‘太宗’〞均出现了错误,“谥号〞错,均应为“庙号〞,庙号是古时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专立名号,称庙号。如太祖、高祖、太宗、世宗等。 应选B。 12. C项,“遭人嫉恨〞不准确,“投奔太宗李世民〞错。太宗李世民是凶为敬重魏征的为人,所以对他委以重任并厚加礼遇的,并非魏征主动投奔。长孙无忌也主要是凶为之前与魏征的政治态度不同,所以才说见魏征如见仇敌,不愿意与他一起参加宴会。并非出于对魏征被太宗信任厚待的嫉妒不满。 应选C。 13.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别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依据上下文补充,平常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确保赋分点的落实。 赋分点: 〔1〕“雅〞,平素,素来;“抗直〞,刚强正直;“屈挠〞,畏缩屈服。 〔2〕“司〞,管理;“役〞,役使;“聪慧〞,灵敏、明亮的耳、眼;“无为〞,顺其自然。 译文: 〔甲〕 魏征,钜鹿人。武德末年,做太子洗马。当他看到太宗同隐太子李建成暗中倾轧争夺,常劝建成早做打算。太宗杀了隐太子后,把魏征叫来责问:“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当时大家都替魏征担惊受怕,魏征慷慨自假设,不慌不忙地回答说:“皇太子如果听了我的话,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杀身之祸。〞太宗听了这话肃然起敬,对他格外敬重,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多次把他请进卧室,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魏征本有治国的才干,性情刚直不阿,绝不随便放弃自己的主张。太宗每次和他交谈,从来没有不高兴的。魏征欣幸碰到了赏识自己的主子,竭尽才力来效劳。太宗又安慰他说:“你以前直言劝谏前后二百多件事,都称我的心意,不是你忠心为国,怎能如此?〞 贞观三年,魏征几次升迁做上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虑,起了很好的作用。太宗曾对他说:“论你的罪过比当年管仲射中齐桓公的带钩还要严重,而我对你的信任却超过了齐桓公对管仲的信任,近代君臣之间融洽相处,难道还有谁能像我这样对你吗?〞贞观六年,唐太宗驾幸九成宫,设宴招待亲近的大臣,长孙无忌说:“王硅、魏征,过去侍奉隐太子,我见到他们就像见到仇敌一样,想不到今天能在一起参加宴会。〞太宗说:“魏征过去确实是我的仇敌,但他能为侍奉的主子尽心出力,这是很值得称道的。我能够提拔重用他,自比古人应无愧色!魏征经常不顾情面恳切劝谏,不许我做错事,所以我器重他。〞魏征再拜说:“陛下引导我提看法,我才敢提看法。如果陛下不接受我的看法,我又怎么敢去犯龙鳞、触忌讳。〞 〔乙〕 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强化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看法,合计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干〕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合计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乱用刑罚。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干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看法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14.C项,“‘使君怜小阮,应念倚门愁’两句实写叔侄见面后的情形〞说法错误。依据注解,小阮指阮籍的侄子阮咸,叔侄二人都在“竹林七贤〞之列。这里用以喻王牧叔侄。这两句是诗人设想王牧的叔父见到他后,一定十分怜爱,舍不得他离开。所以叮嘱说:你母亲还在倚门而望,日日盼着你归来呢。并不是实写,而是虚写。 15.①“争〞,争相;“乱〞,放任恣行之意。②这两个词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野花、春水以人的意气,凸显出到了春天,万物仿佛有了意气用事的底气。③写出渡口野花竞相开放,池塘春水哗哗争流的景象。不仅形象地概括了春日郊野的美,而且写得朝气蓬勃,清新流丽。 16.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17.A 18.C 19.C 20.中医是治疗慢性病的    一点儿也不慢    临床施行再次证实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