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医院发热门诊及留观病房设置启动方案
为积极应对秋冬季新冠疫情,贯彻落实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发热门诊建筑装备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国卫办规划函XX号,依据安徽省新冠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办公室“转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关于印发应对秋冬季新冠疫情医疗救治工作方案的通知”XX号文件精神,制定我院发热门诊及留观病房设置启动方案。
一、预检分诊设置
1. 预检分诊点设置在门急诊入口醒目位置,通风良好,标识清楚,相对独立,具有消毒隔离条件。
2. 预检分诊点配备发热患者用的口罩、体温表(非接触式)、手卫生设施、医疗废物桶、就诊患者基本情况登记表等。
3. 预检分诊点实行24小时值班制(晚间设在发热门诊,有醒目标识)。
二、发热门诊
1. 发热门诊应设置在远离普通门诊的独立区域,具备独立出入口,设有醒目的标识。
2. 布局
2.1发热门诊内设置“三区两通道”,区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三区之间相互无交叉;设置患者专用出入口、医务人 员专用通道以及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的出入口,各区和通道出入口设有醒目标识;发热门诊空调通风系统做到独立设置。
2.2分区设置
污染区:污染区分为主要功能区和辅助功能区。主要功能区包括候诊区、诊室、留观室、护士站、治疗室、抢救室等。辅助功能区包括预检分诊区(台)、挂号、收费、药房、检验、放射、标本采集室、卫生间、污物保洁和医疗废物暂存间等。需要候诊区独立设置,尽可能宽敞,面积应能满足传染病防控。
潜在污染区: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主要包括治疗室、消毒室、留观区的护士站、护理走廊等。
清洁区:主要包括工作人员办公室、清洁库房、防护服穿着区、医务人员专用更衣室、卫生间等并设置有独立出入口。
2.3设施设备配备
医疗设备设施:根据实际需求配置医疗设施。
通风排风及空调设施:所有外窗可开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不设中央空调系统,每区域安置独立空调。
消毒隔离设备设施:所有功能空间均均设有手卫生设 施,洗手设施使用非手触式洗手装置。同时配置空气消毒设施:空气消毒机、紫外线灯/车、低容量消毒喷
雾器
2.4人员配置
发热门诊人员的配备经过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传染病诊疗知识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培训,经穿脱防护用品、手卫生、医用防护口罩适合试验等知识和技能考核合格后上岗。
疫情期间根据实际诊疗量增配医师、护士数量。
发热门诊就诊患者采取全封闭闭合式管理,挂号、就诊、交费、检验、辅助检查、取药等诊疗活动基本在该区域完成。
三、隔离病区启动方案
我院虽然是新冠患者定点收治医院,随着全市二级综合医院发热门诊的设立,我院发热患者就诊量较少,月就诊量约10-20人左右,目前发热门诊完全满足病人需要。一旦发热患者增多,发热门诊不能满足需要,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立即启动隔离病房:
1、病房的应急隔离病房:
发热病人的核酸检测结果未出来之前,其余检查排除新冠的可能,需住院的安排在普通病区的应急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2、新冠CT筛查
我院有2部CT,将住院一部2排CT作为发热门诊患者专用CT,设置了更衣室、配备了完善的消毒及防护用品,距离发热门诊较近,标识清楚,通道专用,不需要穿过院内各区域。同时与普通住院患者分开,不存在交叉感染。
3、留观病房
发热门诊现设置标准的留观病房2间。我院作为新冠患者收治定点医院,负压病房(60张床位)作为留观收住病房,处于备用状态。同时住院二部和住院一部,在新冠疫情期间按照标准进行改变建设,收治新冠疑似及确诊患者。布局流程合理,设置了三区两通道、功能用房、设施满足留观收住需要,医务人员和后勤保障部门处于应急状态,留观病例或疑似、确诊患者增加时随时启用住院一部和住院二部整栋楼作为留观病房。
医院新冠疫情期防控工作方案
为有效防范和积极应对新冠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按照新冠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医疗机构内新冠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应对秋冬季新冠疫情医疗救治工作方案》、《发热门诊设置管理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人员防护的通知》文件、《新冠本土疫情处置方案(修订版)》及XX卫健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疫情防控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等要求,特制订此应急预案。
一、总体要求
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原则,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目标要求,全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防医院院内感染,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机制,全力保障群众健康。
二、工作重点
(一)疫情报告
1. 病例网络直报。做好日常监测和筛查工作。对临床表现等符合新冠诊断标准的按疑似病例先行隔离管控,并立即采集鼻、咽拭子和痰3种标本各2份在本院及疾控中心检测,3〜6小时内完成检测,并由市专家组做出判定。一旦发现本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或无症状**者)时,2小时内网络直报(首次实验室检测呈阳后2小时内进行疫情报告卡和突发相关信息报告)。
2. 人群初筛呈阳报告。做到“逢阳必报、逢阳即报、接报即查、先管后筛”。呈阳结果回报后,立即对相关人员进行管控,2小时内报告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卫生健康部门和疾控中心。
3. 环境呈阳标本报告。本次疫情相关的物品、环境检测发现呈阳标本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区疾控中心,2小时内完成正式报告(纸质检测报告书),按呈阳检测结果途径同步报告。
(二)预检分诊
1、预检分诊流程。对所有来院人员均应看是否佩戴口罩,给予测量体温、查验健康行程码、扫描通行码、询问流行病学史,并对发热患者信息进行详细登记(包括在家发热在医院测量体温正常患者)。
2、提高院前急救预检分诊能力。急诊120接到求助电话,应第一时间询问患者是否有新冠流行病学史,如有可疑情况向分管院长汇报,向出诊医务人员通报,出诊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发热患者应转运至发热门诊就诊。
(三)发热门诊
1、发热门诊闭环管理。实行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一体化闭环管理,按照医院相关制度、流程规范,细化发热病人接诊、筛查、留观、转诊工作,确保所有来院患者经预检分诊后再就诊,发热患者全部由专人按指定路线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防止发热患者与其他患者密切接触。对具有发热、干咳、乏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等新冠相关症状的患者要重视并实施闭环管理。
2、坚持首诊负责制。发热门诊安排具有呼吸道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诊疗经验的医务人员出诊,做好发热病人基本身份信息登记,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强化新冠临床症状早期识别,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不漏诊任何一个可疑患者。发热门诊全部患者应进行新冠核酸和血常规检测(必要时进行抗体、胸部CT等检查),可疑患者应全部留观,严密排查,在排除感染前,不得离开医院。
3、规范病例转运。感染病例2小时内要由专人开负压救护车尽快转运至市定点医院治疗。
4、防护物资储备。备好至少满足1个周满负荷状态下的用量储备。
(四)新冠核酸检测
1、提升核酸检测能力。积极开展实验室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切实发挥核酸检测在早期识别传染源、及时切断传播途径中的关键作用。
2、落实“应检尽检”。
1)发热门诊患者。对发热门诊就诊人员,其他门(急)诊发现的有发热、呼吸道、嗅觉和味觉改变等症状人员,立即完成1次核酸检测并报告结果。
2)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患者需取得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方可住院。对急重症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在入院24小时内完成1次核酸检测并报告结果。重点科室(呼吸科)患者及其陪护每7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其他科室长期住院患者
(住院时间超过14天)及其陪护人员,每14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出现发热、呼吸道等可疑症状时,立即进行核酸检测。
3)医院工作人员:发热门诊、急诊科、PCR实验室、呼吸科、核酸采样点等科室工作人员,每2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其他重点科室如内科、内儿科、耳鼻喉科、口腔科、手术室、血透室、胃肠镜科工作人员,7天做2次核酸检测。
其他科室工作人员每7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出现发热、呼吸道等可疑症状时,立即进行核酸检测。
4)收治新冠疑似病例期间,接触过患者的所有人员及参与转运的司机,每2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出现发热、呼吸道等可疑症状时,立即进行核酸检测。
5)重点科室及公共场所如电梯、楼梯、卫生间等,每7天做一次环境核酸检测。发现呈阳检测标本,立即报告院疫情防控领导组。
3、严格核酸检测结果报告时限。发热门诊和急诊患者的核酸检测结果,应在4〜6小时内报告;普通门诊、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等人群的核酸检测结果,原则上应在12小时内报告;“愿检尽检”人群的核酸检测结果,一般在12小时内报告。发现核酸检测呈阳结果时应按相关要求及时报告。
(五)院内感染控制
1、强化重点环节管理。各科室要牢固树立“院内零感染”的目标导向,严格执行院感制度,全面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的院感管理控制。
2、科学做好个人防护。全员落实标准预防措施,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按照《医疗机构内新冠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新冠本土疫情处置方案(修订版)-《新冠疫情地区重点场所、重点机构、重点人群和特定人群防控技术指引》执行。(重点人群防护措施见附表1)
3、设置医疗缓冲区。在急诊抢救室、手术室、各病区设置缓冲区,用于暂未取得核酸检测结果情况下,急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救治,同时严格做好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缓冲区患者应单人单间隔离治疗。
4、严格清洁消毒。认真落实各项规范和医院相关制度要求,严格做好环境物体表面、医用织物、室内空气、诊疗器械等的清洁消毒,做好消毒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参照医院《新冠疫情防控清洁消毒制度》执行。
5、规范医疗废物处置。严格做好医疗废物处置和污水排放,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存放与处置应参照《XX医院应对新冠疫情医疗废物管理预案》执行。
6、规范探视和陪护管理。强化病区24小时门禁管理,无关人员禁止随意出入。要取消非必要的现场探视和陪护,确需陪护的可安排1名固定陪护人员,并发放陪护证。陪护证应有个人照片、身份证号、陪护对象所在病区等具体信息,防止冒用顶替。隔离留观室一律不安排陪护。医疗缓冲区患者原则上不安排陪护,特殊情况可固定1人陪护,与住院患者共同实行封闭式管理。住院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当佩戴口罩,陪护人员全程佩戴口罩。
7、隔离人员救治。隔离场所核酸检测阴性但罹患其他疾病需要紧急救治患者,要安排在隔离病房,人员防护、院感防控等要按照定点医院管理,人流、物流、空气流与病区物理隔离,实行单人单间隔离治疗,不得将隔离点转来的患者与其他在院患者混合收治。
(六)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和技术演练
1、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开展全员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采取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线上与现场相结合的方式,对新冠防控方案、院感防控知识进行周期性全员培训,并开展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确保培训效果。
2、开展应急演练。开展全院性涵盖医务人员、行政管理、后勤人员的应急演练,形成全链条的演练模式。演练后要进行复盘总结,针对演练的每个环节进行研判,措施不到位的及时整改,确保演练取得实效。
(七)关爱医务人员。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安排班次,优先保障隔离病区和发热门诊等重点部门的诊疗需求,医务人员相对固定,缩短可能暴露的时间,避免医务人员过度疲劳。闭环管理时,提供营养膳食,保障医务人员充分休息。做好医务人员的疫苗接种工作,落实“应接尽接”要求。
医院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
为做好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应对工作,切实做到早发现、
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各级政府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结合我院《传染病异常事件应急预案》,经研究,制定本工作方案。
—、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按照各级政府安排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坚持联防联控、专防专控、群防群控、专群结合的工作机制,依法科学、规范有序傲好疫情排查和处置工作,切实防范阻断疫情输入,确保一旦疫情发生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应对处置。
二、防控措施
1. 启动就诊人员体温监测。在门、急诊入口处设置体温监测点,实施24小时体温监测。
2. 按照患者就诊登记要求详细登记,做到不缺项、不漏项,信息真实可追溯。门诊病历书写详细记录流行病学史,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呼吸道病毒7项、胸片等相关化验检查。不能排除疑似病例的请专家组会诊,必要时启动传染病应急预案。
3. 疑似病例启用发热门诊留观室,出现大规模疫情时启动备用传染病房。
4. 协助疾控中心完成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工作。根据疾控中心要求,进行血清及咽拭子采样。
5.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根据最新的诊疗方案进行全员培训,熟练掌握诊疗技术及诊断标准。医务人员切实按照院感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6. 科室发现疑似病例第一时间上报医务科及公共卫生科,由公共卫生科经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上报疾控中心。
7. 按照医院《传染病异常事件应急预案》规定,各小组、职能部门、专家、应急小分队分别做好疫情防控准备工作。
四、就诊管理
1. 实行实名制就诊,患者及陪同人员携带身份证、医保卡等必要证件。
2. 为减少聚集,门诊患者请尽量采取预约挂号方式就医,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话和门诊大厅服务台现场进行预约。
3. 就诊患者和陪同人员需正确佩戴口罩,主动接受体温检测,出示“健康码”,配合预检分诊、门诊、急诊、发热门诊做好信息登记。
4. 除无法单独就诊患者,请尽量减少陪同人员,分散候诊,缴费、取药,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
5. 有以下情况之一,务请主动告知,并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到发热门诊就诊排查:
(1) 自中、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或者密切接触者。
(2) 境外返回人员或者密切接触者。
(3)近期有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者。
(4)聚集性发病患者(2例及以上)。
(5)其他有高度风险患者。
6. 严格执行“一医一患一诊室”,急诊、发热门诊24小时应诊。
五、住院患者管理
1. 住院楼实行封闭管理,患者住院期间原则上不得离开病房,谢绝探视。每位患者固定一人陪护,陪护人员配合体温检测,凭腕带、陪护证进入住院楼。
2. 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均需进行核酸检测,按照国家规定标准收费并由个人承担。
3. 从XX各家医院返宣需住院治疗的患者(危急重症患者除外),必须提供7天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办理住院手续。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
医院成立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
XX、院长XX同志担任,小组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负责制定防控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和目标,细化具体任务和防控措施,组织协调全院落实防控工作,各职能部门严格按职责分工履职尽责。
(二)全力监控疫情,及时有效处置。
坚持“内紧外松、只做不说”原则,根据疫情防控方案落实具体防控工作。各科室要做好疫情防控应急,确保信息畅通、随叫随到,出现疫情按规定流程报告,确保处置及时有效。按照卫生健康部门要求做好新冠防控应急物资储备,包括口罩、防护服、消杀药品、救治药品器械等。
(三)压实压牢责任,强化问责追责。
加强督导检查,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层层抓好落实,确保防控措施和任务落实到位。对防控工作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立行立改。发现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失职渎职的,造成新冠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依规依纪严肃问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