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试验二
典型复种模式资源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及机理研究
一、实验目的
主要针对春小麦→冬油菜—马铃薯、春小麦-油菜、春小麦-冬小麦—大葱、油菜—马铃薯、玉米(—玉米)//豌豆(-冬小麦)、玉米(-玉米)//小麦(—冬油菜)6种种植模式,在免耕和小麦、豌豆秸秆还田,玉米地膜覆盖免耕条件下,研究不同模式的光、热、水、肥利用效率,并探讨影响资源利用效率的基本机理。
二、研究内容
1。在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复种模式的自然资源(光、热、土地)利用效率;
2。在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复种模式的水肥资源利用效率;
3.在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复种模式的经济效益;
4. 秸秆还田对不同茬口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三、试验材料与地点
1。试验材料:
小麦:早熟性品种(),
小油菜:早熟性(生育期60~70天)
冬油菜:丰产型品种。
玉米:中熟丰产型品种
马铃薯:早熟品种
豌豆:早熟品种
肥料:尿素(N45%),过磷酸钙(P2O514%)
2.试验地点:武威凉州区
四、田间试验方案
本试验共计6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
A 春小麦→冬油菜-马铃薯:3月中旬播种春小麦,7月中旬收获,25cm高茬收割,秸秆粉碎还田,9月下旬播种冬油菜,第2年6月收后播种马铃薯。
B 春小麦—油菜:3月中旬播种春小麦,7月中旬收获,25cm高茬收割,秸秆粉碎还田,抢播小油菜,9月下旬高茬收割,秸秆粉碎还田。
C春小麦-冬小麦—大葱:第1年3月中旬播种春小麦,7月中旬收获,25cm高茬收割,秸秆粉碎还田.9月下旬播种冬小麦,第2年7月中旬收获,25cm高茬收割,秸秆粉碎还田,移栽大葱,当年10月底或翌年3月收挖.
D油菜—马铃薯:3月中旬播种油菜,6月中旬收获,高茬收割,秸秆粉碎还田,及时抢播马铃薯,9月底收获。
E玉米(-玉米)//豌豆(-冬小麦):为带状种植,总带宽160cm(80cm+80cm),第1年为玉米//豌豆,第2年为冬小麦//玉米。其中豌豆4月初播种,播6行,行距15cm ,6月底豌豆留茬20cm收割,秸秆还田.9月下旬播种冬小麦6行,行距15cm.玉米为薄膜覆盖播种,行距30cm,株距20cm,两作物间距27cm。
F玉米(—玉米)//小麦(-冬油菜):为带状种植,总带宽160cm(80cm+80cm),第1年为小麦//玉米,第2年为冬油菜//玉米.其中小麦3月中旬播种,播6行,行距14cm ,7月中旬留茬25cm收割,秸秆还田。9月下旬播种冬油菜6行,行距15cm。玉米为薄膜覆盖播种,行距30cm,株距20cm,两作物间距27cm。
五、观测记载项目与方法
1.作物生长特性与产量
(1)小麦
A常规项目:基本苗、物候期、生物生长量、籽粒产量、千粒重.
B 生理生态指标:光合特性—光合仪测定小麦旗叶;叶面积-激光叶面积仪;叶绿素-智能叶绿素计测定。以上3个指标均在小麦挑旗时测定。
(2)油菜
A常规测定:出苗率、物候期、生长形态特性、生物生长量、籽粒产量、千粒重等.
B 生理生态指标:光合特性—光合仪测定;叶面积—激光叶面积仪;叶绿素-智能叶绿素计测定.以上3个指标均在油菜开花结荚时测定。
(3)马铃薯
A常规测定:物候期、 植株生长形态特性、生物生长量,块茎产量、大薯率等;
B生理生态指标:光合特性—光合仪测定;叶面积—激光叶面积仪;叶绿素-智能叶绿素计测定.以上3个指标均在开花结荚时测定。
(4)玉米
A常规测定:物候期、 植株生长形态特性、生物生长量, 籽粒产量、百粒重等;
B生理生态指标:光合特性-光合仪测定;叶面积—激光叶面积仪;叶绿素-智能叶绿素计测定。以上3个指标均在抽雄时测定。
(5)大葱
生长速度,产量
2.土壤理化性质
A 土壤含水量:TDR水分测定仪;
B土壤容重、密度、空隙
C土壤有机C:K2Cr2O7外加热法。
D土壤速效N、P、K:连续流动分析仪、火焰光度计测定。
3。减量化指标
A购买性指标: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灌水、机械、劳力等实物及折价;
B有害物质:病虫草害、地膜残留等;
C循环利用指标:秸秆还田量,畜粪还田量等;
4。效益指标
A资源利用率:光能、水分、N、P养分等
B经济效益:产值、投入、纯收益、产投比等;
C生态效益:绿色植物覆盖时间、污染减轻程度、病虫草害增减程度等。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