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体育学科建设方案
一、学生学习目标
1. 爱好运动,积极参与各种体育运动,基本形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能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
2. 熟练掌握2-3项健身运动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 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各种体能,提高运动能力;熟练掌握一、两种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能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4. 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准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
二、学科建设目标
1. 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2. 建立新的课程结构
3. 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4. 形成准确的评价观念
5. 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三、评价的主要内容
1. 学生体质健康情况: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
2. 体能:根据不同学习模块确定相关的测试项目。
3. 知识与技能: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科学锻炼的方法,体育技战术知识与运用能力,有关健康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与不同模块相关的运动技能水平及运用情况。
4. 学习态度:学生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主要看体育课、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的学习态度及锻炼的积极性。
5. 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
四、评价的基本方法
1. 评价的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评定采用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如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得分和等级评定中采用绝对标准,运动技能成绩和体能成绩的评定,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定方法进行。也就是说有些内容的考核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可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及提高的幅度进行最终的定性评定。在有关的考核中,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2. 评定的方法
(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实施,可采用每学期测试的方式进行,学年成绩以两学期中的每一项最好成绩计入总成绩。(详见学生体质健康表)
(2)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方面主要是观察记录学生对练习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以及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采用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等形式,记录学生在每一模块学习过程中的情况进行,期中综合这些情况进行总评。具体的模块评价的有关内容,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各年级自行设置评定的具体内容。
(3)运动技能和体能的评价是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动态评价,既要看学生的成绩等级,又要看学生提高幅度的等级,进行评价。评价按等第制,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的形式进行。
① 测试内容一般跑的项目根据每个学生的体能状况来决定测试的次数,技能项目一般不超过三次,为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可根据学生的要求再给一次测试的机会。
② 测试内容根据课堂教学进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测试(即可以采用选项的方法进行)。
③ 对于某一模块测试不及格的学生,应再给予学生练习的时间,允许学生再次补考。
④ 体育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评定可结合单元评定,以理论考核、课外作业、上课提问回答等形式,采用百分制的计分方法进行。
⑤ 学年体育课成绩=(上学期的学习成绩40%+下学期的学习成绩 60%)/
⑥ 学年体育综合成绩=学年体育课成绩(70%)+《学生体质健康标准》3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