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观央视天宫课堂授课观后心得体会(五).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070706 上传时间:2025-04-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央视天宫课堂授课观后心得体会(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观央视天宫课堂授课观后心得体会(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央视《天宫课堂》个人观后感 载人航天是人类航天活动中系统最为复杂、难度、要求 最严的系统工程。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将实 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 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 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 段。 每次飞行任务都是一项“大工程”,背后凝聚着成千上 万人的心血智慧。为确保任务顺利实施,各系统各单位全力 备战,以优异成绩迎接未来。 巴丹吉林沙漠深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测试厂 房内灯火通明,人影绰绰,工作人员穿行在飞船箭体与测试 仪器之间,日夜奔走忙碌。 航天事业被形容为“千人一发箭”,任何环节都事关成 败,谁都不能掉以轻心。作为中国航天员进出太空的航天母 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一丝不苟的态度搭建安全的“登天 梯”。 “数十人的吊装团队协同执行任务,每一步操作都不能 出错,吊装对接误差更是小而又小。每个产品只允许一次吊 装落位成功,没有重来的机会,不能有丝毫闪失。吊装对接 火箭,一圈数十个螺栓要一次性全部对准连接。”基地工作 人员石创峰承担吊装工作,为了做到既快又稳,他自创训练 方法,在吊钩上系着焊条,操作吊车从高空将其插入啤酒瓶 里。练到最后,他和同事挥动笨重的吊车铁臂,就像挥动 自己的手臂一样灵活自如。 飞行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十 三号载人飞船团队把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作为底线,在神舟 十三号发射、飞行、对接、停靠、返回等任务各阶段,都准 备了确保航天员安全的预案和举措,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 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全力保证航天员安全往返天地间。 《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为发挥中国空间站 的综合效益,中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即将 正式推出,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将于近日面向全球 进行直播。 看到这个消息异常激动,因为又可以看到太空微重力环 境下物体运动的一系列奇妙现象。这让我想起了 2013年那次 太空授课。在仅有的40分钟里,航天员们却只有用了简单的 5个小实验来让大家更了解在失重环境下,物体的变化以及 它变化的原理。分别有水膜实验、陀螺实验......就让我知道 原来在失重的环境下能做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其中,我最 感兴趣的就是水球实验了!首先,用一个类似放大镜大小的 环,伸进饮用的自来水袋里,拿出来时竟成为了一个水膜, 再往里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变成了一个晶莹剔 透的水球。如果在地面上把一只针管插入水球里,那不用说, 水球一定会爆开来。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针管给水球 注入墨水,而水球却“毫发未伤”,这对于我们来说,简直 是一个奇迹!这让观众们都看得目瞪呆。 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一一阿姆斯特朗曾说过这样一句 话: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虽然现在只能在远隔千里 的电视屏幕上观看太空授课,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可以 亲身上太空,与授课老师面对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乐 趣。 2021天宫课堂观后感心得感悟 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距离地球3多公里的“天宫一号” 上向全国中小学生讲授科普课。新颖的授课方式、直观的物 理现象等等,将给孩子们植下热爱航天、热爱科学的萌芽, 给青少年学子打开认知世界、追逐梦想的大门。 浩瀚宇宙,苍茫太空,自古以来就令全人类神往。中国 古代就有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诸多传说和故事。太空有太 多的未知和无穷的奥秘等着人类去探索、去发现。 通过“天宫一号”授课,孩子们知道了为什么水滴在太 空与在地面会呈现不一样的状态、失重条件下如何测量物体 质量、陀螺的旋转有何奥秘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 的直观表现,也是人类追逐太空梦的具体成果。随着科学的 进步和发展,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不会停歇。仰望星空,需 要一代代人前赴后继。 壮丽而神秘的星空吸引了无数先驱和智者。他们用超越 时代的智慧和勇气乃至生命留下了惠泽后世的壮举。哥白尼 仰望星空发表了“日心说”,布鲁诺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发展 了哥白尼的学说仰望星空,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思考、 探索,使伟大的科学精神在民众间生根发芽,使思想之树枝 繁叶茂、茁壮成长,照亮人类文明进步的旅途。 相对于深邃寥廓的宇宙,人的一生短暂而渺小。但也正 因为生命和梦想的存在,才让寂寥的宇宙富有生机和意义。 追逐梦想,既需要仰望星空的科学理想和精神,更需要脚踏 实地勤奋实践。仰望星空,会让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让 人们懂得在有限的生命中,该如何认识个人和天地之间的关 系,如何认识个人对国家和历史的责任。把个体生命同国家、 民族、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梦想放置于集 体的梦想之中,不骄不馁、不断奋进,人生的意义必将更加 深邃。 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个尝才有希望。让更多学子 仰望星空,激发起他们探索世界奥妙的激情,中华民族的前 途必将更加广阔,中国梦必将更加宏阔壮观。 央视《天宫课堂》个人观后感 “天宫”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座空间站。你还别说,“天 官”这个名字可不是随便定的,那里面如一座宫殿,样样俱 全。 空间站是一个可供宇航员短期住宿,并可以做各种太空 研究和实验的“太空酒店式实验室”。那为什么要修建空间 站呢?空间站可以测试未来可能用于太空飞行的各种技术设 备。还能获得“失重”环境 这种在地面上难以长时间获 得的特别环境。但是往返一次太空成本相当高,能一次在太 空中多待些时间,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所以 这样一个功能全面,又能让宇航员住久一些的地方就诞生 了。 首先,我们先来介绍我们“宫殿”的规划。 天和核心舱就是宫殿的卧室,主要供宇航员们居住。货 运和载人飞船就如地上的车辆一般,用来运送货物和人员。 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目前还暂未完工它们就是“宫殿” 中的研发实验室,用于各种太空实验和科研工作。 太空中会面临各种可想而知的危险,其中的威胁来自于 我们熟知的太阳。众所周知,太阳是地球生物赖以生存的依 靠,它提供源源不绝的各种能量,滋养万物生长。但是它释 放的X射线和伽马射线都是非常致命的,这两种射线能轻易 穿透你的皮肤,破坏身体所有细胞。那我们在地球上为什么 可以天天晒太阳呢?那是因为,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把它们 反射或者吸收了。空间站架设的位置必须考虑这个安全因 素。国际上一般选择了在距地面10公里的位置,我们的 “天宫”,为了程度的安全,架设在距地面4公里的位置。 这样既能获得地球磁场的保护,也能获得大气层的保护,一 举两得。 古时的天宫,据说在云端,那里住着各路神仙,虚无缥 缈,看不见摸不着。今时的“天宫”住着许多宇航员和科学 家,他们在高高的天上为中国的太空科技进步,不断努力, 让我们不再依赖国外技术,在俯瞰地球的同时也能真正放眼 整个宇宙,对太空的了解不断深入。 所以,我们的“天宫”真是名副其实的空中宫殿啊!或许 这就是“天宫”之名的由来和美好寓意吧。 “天宫”之门已经打开,腾云驾雾,遨游太空,未来可 期!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